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徧执批判 >

第13节

徧执批判-第13节

小说: 徧执批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竦摹T谝榛嵴笥纯矗杂墒遣蝗萸址傅模怯⒐俗怨啪陀械娜ɡ跗苹盗怂檬艿降挚埂薄!案锩恼嬲勘晔鞘髁⒁榛岬闹魅ā薄G褰掏娇寺淄斓囊榛峋幼詈蠡袷ぃ晌啦谩盎す薄!   
    英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事情。因为国王毕竟是“天然的统治者”,反抗国王没有合法性。英国传统说:打败国王99次他依然是国王,国王打败臣民一次就是绞死的局面。在中国却并非如此,在中国的情形是“占山即为王”。中国的这一传统并不能一味说不好,也有好的一面,比如不受约束,但是坏处也正是不受约束,“人民”不善于妥协而没有周旋的耐心,常常会形成政治急进。    
    当时的英国议会派在艰难选择中,下层军官中逐渐产生出平等思想,《人民公约》出现。这个文件指出:“人民是国家权力的源泉,因此应废除王位,取消上议院,建立一个由人民选举的一院制议会,行使国家主权”。    
    本来对峙双方可以谈判,恢复王位,但是国王出尔反尔,经过复杂的政治斗争,议会成立特别法庭对查理一世进行审判。1649年国王被处死,罪名是背叛国家和人民。    
    克伦威尔上台,统治国家的实际上是军队;1653年,克伦威尔发动政变,驱逐了议会。“革命以维护议会的自由开始……国王被处死了……议会却也失去了权力”。专制开始。政治的复杂性和变换多端由此又见一斑,和法国大革命差不多同样的结局,以民主自由开始,以独裁结束。此后因为没有国王,英国历史称为“大空位”,共11年。 克伦威尔死后其子没有权威性,保守的英国选择了“退回”到原先的王朝,复辟成功。但是王权的进一步被削弱成为大的趋势。    
    这场战争并没有破坏经济,反而促进了交通的发展。一般老百姓根本不关心这场革命,较量只在上层进行,和百姓有关的只是宗教问题。这期间伟大而已失明的密尔顿,他是克伦威尔的秘书之一,留下了辉煌的文学巨著《得乐园》、《失乐园》和《力士参孙》,表达了对革命从希望到幻灭的过程。    
    1688年“光荣革命”产生。“说其光荣,就在于它不流血”。并且这个革命说明,“统治阶层自己可以完成自由,这个自由不需要民众,也不需要发动新的革命”。这就是它的历史意义之所在。它是7位政治要人密谋发起的,当然也冒着杀头的危险。    
    “光荣革命留下的最深刻的遗产是:制度变迁可以用非革命的手段完成,从此后,英国历史上不再出现重大的暴力冲突,和平和渐进的改革成为英国历史的发展特色”。“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从表面上看似乎一切都没有变,只是换了国王,新国王还具有继承王位的最直接条件。但实质上新国王是由议会创造出来的,没有议会就没有国王的王位”,主权当然在议会。     
    和平的年代促进了文化科学的大发展。这前后产生了英国皇家学会,牛顿是杰出的代表,哲学家洛克的《政府论二篇》奠定了现代政治学的基础,他是“自由主义政治理论的第一个奠基人”。插图《宽容》216 约翰?洛克肖像


第四部分:在不列颠群岛漫步光荣革命

    1679年在议会支持下,“新闻自由初见端倪。“光荣革命”后,出版许可证制度被取消,言论自由与出版自由基本形成”。作者认为,英国的“复辟”不是简单的倒退,而是“为新世纪的跨越打开了通道”。    
    “光荣革命”实质上是君主立宪制的真正开始。第一个彻底的“虚君”实际上是从?嗬桥酰?837…1901)开始的,她是一位受人爱戴的君主,也是英国妇女的典范。    
    18世纪上半叶,“工业革命”在英国开始,后来向全世界扩展,它最终改变了全世界人类的命运格局。Industry这个词汇最先是指一种品质“勤奋”,后来才转化为“产业”和“制造”。    
    这套包含了《英国通史》和《法国通史》的《全球通史系列》,是2002年10月的最新版本。我觉得以往许多历史“语言”可能因为上个世纪种种大环境的原因并非为作者本身的客观学术观点,更多是一种为集体的代言,而我比较信赖在本世纪相对宽松环境下这些中国学者的“语言”。他们工作的很大一部分可能是“还原”,新的东西或许不多,但比以往50年里的中国任何版本都要更真实可靠一些。需要指出的是,这本《英国通史》后六章这里完全没有涉及,所以大家要了解完整和真正的“英国通史”还是应该去通读全书,并且相信那会很值得。    
         
    附英王表    
    一, 诺曼王朝 (1066…1154)    
    威廉一世(1066-1087)    
    威廉二世(1087-1100)    
    亨利一世(1100-1135)    
    斯蒂芬 (1135-1154)    
    二, 安茹王朝(1154…1216)    
    亨利二世 (1154-1189)    
    理查德一世(1189-1199)    
    约翰(1199-1216)    
    三, 金雀花王朝(1216…1399)    
    亨利三世(1216-1272)    
    爱德华一世(1272-1307)    
    爱德华三世(1327-1377)    
    理查德二世(1377-1399)    
    四, 兰加斯特王朝(1399…1471)    
    亨利四世(1399-1413)    
    亨利五世(1413-1422)    
    亨利六世(1422-1471)    
    五,  约克王朝(1461…1485)    
    爱德华四世(1461-1483)    
    理查德(1483-1485)    
    六, 都铎王朝(1485…1603)    
    亨利七世(1485-1509)    
    亨利八世(1509-1547)    
    爱德华六世(1547-1553)    
    玛丽一世(1553-1558)    
    伊丽莎白一世(1558-1603)    
    七, 斯图亚特王朝(1603…1714)    
    詹姆斯一世(1603-1625)    
    查理一世(1625-1649)    
    查理二世(1660-1685)    
    詹姆斯二世(1685-1688)    
    威廉三世(1688-1702)    
    玛丽二世(1688-1694)    
    安妮(1702-1714)    
    八, 汉诺威王朝(1714…1901)    
    乔治一世(1714-1727)    
    乔治二世(1727-1760)    
    乔治三世(1760-1820)    
    乔治四世(1820…1830)    
    威廉四世(1830-1837)    
    维多利亚(1837-1901)    
    九, 萨克斯…科堡…哥达王朝(1901…1910)    
    爱德华七世(1901-1910)    
    十, 温莎王朝(1910…至今)    
    乔治五世(1910-1936)    
    爱德华八世(1936)    
    乔治六世(1936-1952)    
    伊丽莎白二世(1952-至今)


第五部分:在偶然与必然间思索古埃及文明

    逻辑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笑话是来嘲笑归纳法之不周全的:善于归纳的火鸡。一个火鸡根据长期经验观察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每天主人来叫唤火鸡们之后都是喂食的程序;但这个规律终于在圣诞前夜破灭,因为主人这次叫它的目的是为了做圣诞大餐!归纳法是一个既非常有效同时又会出人意外地让归纳者尴尬的逻辑。所以我说,规律的尽头是一些不能控制的偶然局面。但我认为总结规律依然是很吸引人的,但是必须注意到归纳法的阴影存在。    
    我觉得人类历史长河中充满了偶然与必然。假如说两者并存好像跟废话一样,但我认为实际情况却正是如此。一定阶段内的趋势有可能是必然的,但不同地区历史的不统一和曲折的个性却恰好又说明了偶然的存在。我们其实就是火鸡,火鸡的生存史取决于主人打算拿火鸡做宠物还是做圣诞大餐,变数还有很多,成为圣诞夜刀下美餐未必是惟一的悲剧出路。所以历史有必然的规律,也有偶然因素,不能穷尽,不能绝对。    
         
    假如粗略列举出影响现代社会文明的生成条件或现代化社会标准,我个人认为应具有以下这些特征:    
    1, 疆域在一定时间内相对的稳定,因为和平是发展的第一保证。    
    2, 有一定规范的社会文明礼仪在整个社会中得到肯定和流行,最好具有开明特征的。    
    3, 民主程度达到一定的高度,因为专制是扼杀生产力的直接方式。    
    4, 全体公民的社会平等。    
    5, 城市化达到一定水平,其实就是城市人口明显超过农业人口。假如大多数人依然靠土地而生存,说明整体生产力水平低下。    
    6, 假如一个社会没有经过“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则一定需要各种形式的“补课”才可能使现代精神文明成为可能。    
    7,不能有明显会遏止社会发展的一些畸形文化观念,如“抑商重农”等。    
    以上条件几乎缺一不可,但以上却也没有穷尽全部的理由。    
    《世界通史》想必是大多数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熟悉的。“文明史”应该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但很明显我手中的这本《世界文明史简编》(以下简称《文明史》)重在介绍人类精神文明史。这也正是我感兴趣的,我恰好想看一下所有影响过整体人类文明进程或者在今天占重要地位的国家和地区在人类历史上的简要发展过程,找出他们的差异,并且顺便拿上面我的标准来验证一下这些条件,所以我就跳读了这本书。    
    书的作者是陈钦庄、詹天祥和计翔翔,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看到他们的第一版出版日期是2000年我很欣慰。上个世纪出版的许多史书今天简直都不能看。这说明时代前进得快,因为有些东西已经明显“落后”了。历史的对比结果往往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不同的人用同一块布料肯定做出不同的    
    衣服,同一本书不同人阅读就有不同的结论。我可能不是个熟练的裁缝,但我决心做个有个性、有创意的裁缝,不敢保证合身,但可以保证新颖。    
    另外,我在上面现代化条件中尽管没有罗列出宗教的作用,那是因为从技术上不方便处理,但是我在下面将放很大一部分精力来关注宗教的力量在人类文明中的作用。    
    古埃及被公认是世界上至今发现的最古老的文明,并且它的版图和今天的埃及基本上相同。以前在中国的历史书中多称中国人是世界上惟一的古文明人种从古到今未发生变化的民族。这给我一个错觉,其他的古国早已断根,只有中国人才是最惟一伟大纯正的。我到埃及时去问过埃及人这个问题,他们说:“是啊,我们的古人杂交了,所以纯种的古埃及人现在是找不到了,但是他们的血液就流淌在我们今天的埃及人中啊”。瞧,埃及人不承认古埃及人断根的说法。我也确实看到许多人现代埃及人的长相和在古墓中发现的埃及人长相非常接近,所以我相信他们的说法。    
    中国人也早混血了我认为,并且版图也变更得很厉害。    
    一般认为埃及在公元前4000年就创立了辉煌的古代文明。埃及的早期王朝也大约在那个时期开始。他们在文字、数学、医学、文学、艺术、宗教等领域都构成了鲜明的埃及文明特征。但令我奇怪的是,这个民族发展这么长时间为什么没有发展成为今天的现代化模型社会?这本身就是一个十分有趣值得深究的现象。看来,历史之“长”并非是一个走向现代化文明的必然?那么假如确实是一些偶然因素导致了文明历史更短的西方国家最先走进今天的现代化国家,它们到底是哪些因素呢?别忘记上面我的列表,看看古埃及人是否缺了什么才使他们与现代化路线擦肩而过。    
    古埃及法老时代一直是专制王权,专制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破坏。但是这时候却有宗教。    
    “宗教是古埃及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古埃及文明发展过程中不可分割的极其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干预政治、控制教育文学艺术的存在和发展。人民的世界观、伦理道德标准也来自宗教”。但是古埃及的宗教和基督教对于西方的影响有什么差异呢?    
    “古代埃及,宗教在政治和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神祗和国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神权和王权息息相关。宗教和政治互相依存,宗教为政权的合法性提供依据和保障,政权仰仗神权而存在并借助于宗教加强专制主义统治。古埃及人相信国王是神的儿子,是神在人间的代理人,君权神授”。    
    埃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