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狂花凋落-东方明 >

第21节

狂花凋落-东方明-第21节

小说: 狂花凋落-东方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里,她面临的选择比那时多得多。她可以选择自杀,特维尔谍报学校有的是手枪、冲锋枪、自动步枪、轻机枪及子弹,还有匕首、毒药、绳索、电流、高建筑物这些都可以成为通向死亡之路的阶梯,但是她没有这个勇气。当初她跳额尔古纳河的视死如归的勇气不知怎么的早已消失殆荆她也可以选择报仇的方式来了结面临的困境,用手枪把查基亚尔击毙或者打伤,然后公布真相,看苏联人怎么处置她。但她已经缺乏这方面的泼性了。
  叛逃来苏半年,环境教给了傅索安过多的理性,而理性向来是排斥泼性的。
  傅索安思来想去,决定采用不显山不露水的办法,巧妙地避离这种境况。这种巧妙,在于决不会影响她的前程,也不会影响她的名誉。她相信,既然查基亚尔想得出对付她的办法,那么,她也想得出对付办法的办法!这个办法在查基亚尔还未第四次对傅索安下手时,终于被傅索安想出来了:自伤!
  克格勃招募特工,虽然在身体方面进行了严格检查,但不可能查出潜伏在人体内部的所有疾玻所以,这么多特务学校的学员中,难免在入学期间有人生病,或者在训练中受了伤。出现这种情况时,校方一向都是认真对待的,如在学校医务所不能治疗的,则转往就近城市的大医院去治疗,由克格勃承担全部费用。该学员恢复健康后,只要在住院期间未曾违反克格勃的纪律,比如向外界泄露身份等等,都是仍回原来的特务学校,继续完成学业。当然,这个学员的毕业时间也相应推迟了。傅索安来特维尔谍报学校后,就亲眼见过有一病一伤两个学员被送往特维尔和莫斯科的大医院去接受治疗,一个已经回校,一个还未出院,学校曾组织学员代表十余人驱车前往探视。现在,傅索安决定把主意打在自伤上,她要搞一次自伤。伤得还不能轻,这样就可以住进医院去,避离色鬼查基亚尔的魔掌。
  其时,傅索安所受的格斗训练已经到了“空手夺刃”阶段,她决定来个“稍一走神”挨上一刀,那就笃定可以住医院了。
  克格勃的特工训练专家一向认为:格斗课是特工技能培训的基础课,它不单本身是一种每个待工都必须掌握的技能,而且还能锻炼体能,培养机敏素质和挑战困难、勇往直前的气质,所以,每年特务学校的格斗教官班子都是所有课程中人数最多、阵容最强的,当时,苏联军队的一部分优秀的技击专家、各加盟共和国的角力、摔跤运动员的尖子以及民间的技击、格斗高手,都被克格勃网罗进来,担任特务学校的格斗教官。特维尔谍报学校的格斗课程,由十六名教官轮流分组执教,共分体能、拳击、摔跤、柔道、器械、角力六个小组,通常每组设两名教官。
  这天上午,傅索安和十多名男女学员来到训练常他们刚排好队,就看见两名教官从而道上慢慢地走了过来。学员领队一看,马上小声道:“注意!今天是巴兰诺夫担任主教,大家都认真点!”
  巴兰诺夫是一个三十来岁的瘦高个子,典型的斯拉夫人种脸形:长而宽阔的额头,大而深陷的眼睛,挺拔笔直的鼻子和厚厚的嘴唇,坚实下凸的下巴颏。穿一条克格勃军官穿的马裤呢裤子,裤腿塞在皮靴里,上身穿一件咖啡色皮夹克。据学员中传说,巴兰诺夫是特维尔谍报学校全部格斗教官中格斗技术最强的一个,他曾经在学校举行的格斗教官选拔赛中击败了包括教官组长在内的全部人,获得了代表特维尔谍报学校参加克格勃总部在莫斯科举行的克格勃内部技击大赛,也得了一个什么奖,为特维尔谍报学校争得了一份荣誉。为此,校长还专门请他吃饭,并奖励他一块金表。
  但不知什么缘故,巴兰诺夫始终只是一个普通教官,校方并没有任命他担任教官组长、副组长的意思。巴兰诺夫执教非常严格,一般只要发现学员有做动作不称他的心,不合他的意,马上会严厉责罚,轻则体罚,重则拳打脚踢,似乎这些学员都是他的仇人一般。
  所以,领队学员看见是他担任主教官,一颗心马上吊到喉咙口,忙不及向大家发出警告。
  巴兰诺夫和他的助手来到学员面前,领队学员一声令下,大家马上立正,向教官行注目礼。巴兰诺夫点点头,说了几句话,无非是说器械课的重要性,而白手夺刃则是器械课的一项重要内容。
  说完,他便让助手给学员讲解白手夺刃的技术分解动作。
  助手讲完后,便是示范。巴兰诺夫手持一把匕首,向助手实施进攻,助手用刚才所讲解的技术动作把巴兰诺夫手里的匕首夺了下来。巴兰诺夫示范后,向学员讲解匕首为何被夺的原因,要学员在练习时予以注意。然后,便是学员对练了。
  “白手夺刃”这门课已经是第三次上了,前两次练习时用的是木头匕首,这次使用的是未开刃的匕首。虽然是未开刀口的,但式样和真正的军用匕首无异,刀尖能刺入人体。所以,巴兰诺夫一再关照大家要特别留心。他和助手也站在旁边认真观察,不时给予指导,纠正错误动作。
  傅索安的搭伴是一个个头高大的苏联男学员,他很有男子汉的气度,让傅索安先进攻。傅索安已经打定主意利用这个机会制造自伤,因此不想白白耗费这些力气,说还是让她抓紧记住教官的讲解,先来夺一下试试。那男学员同意了,于是手执匕首朝傅索安进攻。
  这时,一直站在远处的巴兰诺夫忽然走到了傅索安这个圈子旁边来了,双手交叉抱在胸前,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两人的动作。那个男学员举刀刺下,傅索安侧身闪过,随即伸出左腿去句对手的脚踝,竟把他勾了个趔趄。男学员可能认为自己在巴兰诺夫面前失了面子,有些恼怒,一个急身,飞快地举刀刺过来,傅索安见是个机会,脚下假装一滑,竟朝那把匕首刺下的方向扑去。她已经分析过教官所讲解的动作,知道这样一来,对手肯定要改变匕首所刺的方向,免得真的刺中她的头部、颈部,但她却将腹部挺上去,匕首将正正地刺中她的胃。这是重伤,但不致命,住上两三个月医院当然是不成问题的,她的目的就达到了。
  男学员见傅索安动作失误,果然避让,但匕首直直地朝傅索安的上腹部扎去了!说时迟,那时快,一直注视着他们两人的巴兰诺夫好似离弦之箭一般地从旁边朝前蹿出,以肉眼难以觉察的速度飞起一脚,把男学员的匕首踢飞。男学员不知自己并未失误,只道险些问下大祸,捂着被踢痛的手腕,眼神怯怯地站在那里。傅索安没想到有这一着,心里对巴兰诺夫恨得咬牙切齿,表面上却不得不装出一副胆战心惊的样子,怔怔地望着巴兰诺夫。
  巴兰诺夫睁大眼睛,刀子似的目光在两人脸上轮流扫视,最后指指不远处的两棵树,下令道:“一人一棵,去底下站着!”
  傅索安哪敢抗辩,乖乖地和陪绑的男学员一起走到树下,以立正姿式站在那里。他们一直站到下课,这才被获准离开。但是,巴兰诺夫有话:“你们听着:我还要找你们的!”
  果然,中午傅索安从餐厅出来时,巴兰诺夫已经站在门口等着她了。傅索安料想来者不善,却不得不硬着头皮上前去打招呼。
  巴兰诺夫低声说了句“跟我来”,拔腿往前就走。傅索安吃不准此去会不会受到和查基亚尔打交道的相同遭遇,但特维尔谍报学校并无不许男女教官学员间单独接触的纪律,所以纵然内心惴惴,却只好乖乖地跟在后面。
  巴兰诺夫把傅索安带到了足球场,那里,有几个精力旺盛的男学员正在草地上踢足球,巴兰诺夫在场边站下:“听着,傅索安,我要跟你谈一谈!”
  傅索安一个立正:“是!”
  巴兰诺夫沉着脸,两道目光如剑直射傅索安的眼睛,低声问道:“上午,你在训练场上是怎么回事?”
  傅索安垂下了眼睛,小声道:“我……我动作失误了。对不起!”
  “是动作失误吗?”
  “真的,是动作失误。教官,请相信我!”
  巴兰诺夫冷冷一笑:“我是猎手出身,我这双眼睛捕捉住的景象从来没有欺骗过我!你别以为我没看出来,你根本不是什么动作失误,而是想自伤自残!我一开始就注意到你了,你的眼睛告诉我你心中有事,有不顺心的大事!”
  傅索安身子一抖,连连摇头:“不!挥械氖拢?
  巴兰诺夫说:“傅索安,你可以否认,但这肯定是事实!你有什么事,可以对我说,也许,我可以帮助你的。这不是一个教官帮助一个学生,也不是一个男子帮助一个姑娘,而是一个同胞帮助另一个同胞!”
  傅索安大惊:“同胞?教官,您是……”巴兰诺夫突然改说起了汉语,不过不大稔熟:“我跟你一样,是中国人!”
  啊?!简直石破天惊!傅索安最初一瞬间的思维完全定格在这一点上:苏联人对我的审查还没结束!她愣了一愣,结结巴巴道:“教官,您……您这是什么意思?”
  巴兰诺夫说:“我知道你是今年五月从中国游过额尔古纳河越境叛逃来苏联的。所以,我对你特别留心在意。你们学员都不知道,其实我是中国人,不过现在已经加入了苏联国籍。”
  傅索安定了定神:“那么您的脸形怎么和苏联人一模一样?”
  这时,足球被一个学员踢歪,直向他们这边飞来。那学员飞快地朝这边奔过来,巴兰诺夫迎上前去,飞起一脚把足球踢了回去。
  对方见是巴兰诺夫,连忙远远地打着手势表示感谢。巴兰诺夫走回来,在傅索安面前站定,说:“我是中国俄罗斯族。俄罗斯族,知道吗?”
  傅索安知道中国有这个民族,点点头:“知道,在新疆的。”
  “对,我的祖祖辈辈都是新疆的。”
  傅索安有点相信对方了,抬脸望着他:“那您怎么过来了?”
  巴兰诺夫低声道:“我是在‘伊犁事件’中逃过来的。‘伊犁事件’听说过吗?”
  “伊犁事件”是发生于1962年4月下旬的一次震惊世界的边境居民集体叛逃事件。这次事件是由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根据时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赫鲁晓夫的指示一手策划、指挥实施的。事先,克格勃派遣大批特工,以探亲访友、贸易谈判为由渗入中国新疆地区,和潜伏在新疆伊犁、塔城、阿尔泰、博尔塔拉地区“苏联侨民协会”的特工一起,为这次事件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克格勃特工的工作,甚至一直做到当时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副参谋长、俄罗斯族少将祖龙泰耶夫和新疆军区伊犁军分区司令员、俄罗斯族少将马尔国夫身上,拉拢这两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帮助他们为发动“伊犁事件”做工作。1962年4月22日,这起震惊全世界的边境居民集体外逃事件开始实施。由克格勃操纵的叛乱分子首先在伊犁地区首府伊宁市制造骚乱,他们在大肆砸抢商店、殴打平民,并围攻中共伊犁地区党委机关、州人民委员会(即州政府)及伊犁军分区司令部后,鼓动大量边境地区居民强行冲关,越境逃往苏联。几乎是同时,新疆阿尔泰地区、塔城地区和博尔塔拉地区也发生了相同的事件。在4月22日、23日、24日这三天之夜,这四个地区的二十几个县,共有数万居民逃往苏联。
  这就是当时西方国家和苏联新闻媒介大肆鼓噪的“伊犁事件”。当时,中国国内没有报道这一消息,直到近年来才有出版物提及。
  傅索安在中国时,并未听说过“伊犁事件”,直到叛逃到苏联进入特维尔谍报学校后,才在学校图书馆看到了一本介绍这一事件的书,当然,观点全是苏联方面的。她没有想到,眼前这个特工教官竟是“伊犁事件”数万越境边民中的一个!
  傅索安望着巴兰诺夫:“我过来以后才听说了‘伊犁事件’。没想到您也是中国人!”她在一瞬间突然明白了巴兰诺夫为何本领超群而始终当不上格术教官组负责人的原因。
  巴兰诺夫苦笑:“正因为是中国人,所以……”他欲言又止,稍停突然冒出了一句:“你看到我穿过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军官服吗?”
  傅索安给他一提,猛然想起她确实从未见过巴兰诺夫穿过佩戴克格勃军人衔章的制服,不禁一怔:“您是苏联国籍了,又是教官,难道也不畏克格勃的军官?”
  “我不是克格勃军官。”巴兰诺夫摇摇头,把话题一转,“现在,你可以说说你的事情了吗?”
  傅索安已经完全相信巴兰诺夫是中国人的一番话语,不知怎么的,就像见到了自己的亲人,鼻子一酸,眼泪夺眶而出,哽咽道:“我……我……”巴兰诺夫大概生怕被踢足球的那几位看见,马上转了个方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