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古代经济专题史话 >

第11节

古代经济专题史话-第11节

小说: 古代经济专题史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①。。 黄河以南、淮水以北的山东、河南地区。
②。。 黄河以北的山东、河南、河北及辽宁西部。
③。。 两窠,指绫子幅面上织着的两个大团花。
④。。 四川东北部、湖北西部、湖南北部,陕西、河南二省南部。
⑤。。 长江以南,南岭以北,江苏、江两、安徽、浙江、福建、湖北、湖南、贵州、四川等省。
⑥。。 今四川西部及甘肃、云南等地。
⑦。。 公元755— 763 年唐朝的大军阀安禄山、史思明为夺取封建政权而发动的一次叛乱。
⑧。。 天台山在浙江天台县北。缭绫出产于浙江,所以用天台山上的瀑布来形容它的洁白和光彩。
①。。 形容丝毯非常松软,人一踩上去就会下陷。
②。。 设在大行政区的代表中央的机构,称做行台。

游麟等花样,一直流行了几百年。因窦师伦受封为“陵阳公”,人们就把那
些花样称为“陵阳公样”。我们从新疆等地出土的唐代丝织品中,经常可以
看见成对成双的动物花纹,形象很丰满。

唐朝文学家陆龟蒙在他所写《纪锦裙》一文中,叙述了他所见到的一条
锦裙,锦裙上面织着二十只势如飞起的鹤,每只都是折着一条腿,口中衔着
花枝。鹤的后面,还有一只耸肩舒毛的鹦鹉。鹤和鹦鹉的大小不一,中间间
隔着五光十色的花卉〔huì汇〕。这类花纹在现在发现的唐代铜镜和漆器等工
艺品上面,也常常看到。

唐朝韦端符写的《卫公故物记》中,提到一件紫色花绫袄子,袄上织着
树林,树下有狻猊〔suān—ní酸尼,狮子〕、 〔chū出,虎一类的动物〕、
骆驼等动物在奔驰,还有猎人在骑马射猎。我国各地出土的唐代丝绸和日本
正仓院保存的唐代丝绸中,有一种“狩猎文锦”的花纹就织有这些形象。那
骑射的人物,飞奔的走兽,飞翔的鸟,以及树木花草,都容纳在圆形的

团花之中。在团花外面,还点缀着串珠形的图案,层次分明,组织紧凑。这
一类构图通称为“联珠团窠纹”,是唐代流行的一种装饰形式。

唐代宗(763—779 年在位)时,有一些丝绸品种被禁止织造,其中提到
一种“独窠文绫四尺幅”的花样,照词意解释,这是一种直径长达四尺的大
团花。一个大团花就能布满丝绸的整幅宽面,所以叫做“独窠文绫四尺幅”。
日本正仓院保存的一幅唐代狮子舞锦,一只狮子在宝相花枝藤中漫舞,在每
朵宝相花上面,都站立着载歌载舞的人物,有的打着长鼓,有的弹着琶琶,
有的吹着笙笛。花纹的单位足足有三四尺长,整幅画面充满着一片欢腾热闹
的景象,气魄真是宏伟极了!

(4)精工细作的织造技术
唐朝的丝织品种很多,单以织锦来说,现在保存在日本正仓院的实物中,
就有用染花经丝织成的“广东锦”;用很多小梭子根据花纹颜色的边界,分
块盘织而成的“缀〔zhuì坠〕锦”;利用由深到浅的晕色①牵成的彩条经丝,
织成晕色花纹的“大繝〔xián 闲〕锦”;利用彩色纬丝显花,并分段变换纬
丝彩色的“纬锦”;利用经丝显露花纹的“经锦”,等等。这些丝织品种的
实物,在我国西北古丝路经过的地方也都发现过。

其中广东锦就是现在流行的“印经织物”的前身。缀锦就是中国所说的
“缂〔kè 克〕丝”日本称它为缀锦。用经丝牵成晕色彩条的办法,在现在的
纺织生产中也经常运用。经丝显花的经锦,是汉以来的传统方法。用纬丝显
花,分段换色,要不断换梭投纬,织制时比较费事,但纬丝可以比经丝织得
更密致。用纬丝显花,花纹就可以织得更加精细,色彩的变换也可以更加自
由。因此,纬丝显花和分段变色的方法,在现代的丝织生产中仍然是主要的
技艺。

①。。 晕色就是把每一种色分成两、三个层次,由深到浅,由浅到白,逐层减退。退到白色以后,再和别
的颜色连接,表现花纹的立体感。

根据目前考古发掘的实物资料证明,我国在唐朝初年,就已经生产纬锦
这种品种了,故宫博物院保存着一件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331 号墓出土的
瑞花几何纹纬锦,这件锦是和高昌义和六年(唐武德二年、公元619 年)的
文书同时出土的,说明它最晚生产于公元619 年。这件纬锦的花纹,也是初
唐时期中原流行的典型式样,它是用一组蓝色的纬丝织出斜纹组织

的地纹(三枚右向斜纹),另外用两组纬丝织出花纹。织花纹的两组纬丝中,
有一组是白色的,专门用来织花纹的边缘部分;还有一组是分段换梭变色的,
用来织花心部分,在标本上看到换梭的颜色有大红、湖绿二色。这件文物标
本还保留着17。3 厘米长的幅边,从幅边能清楚地看到纬丝回梭形成的圈扣,
以及幅边的组织规律。

斜纹组织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早已发明的织法,江苏吴县草鞋山属于新石
器晚期青莲岗文化的遗址曾出土斜纹组织的葛布。西安半坡新石器遗址出土
的陶器底部、发现过斜纹织物的印痕。《易·系辞》有“参伍以变、错综其
数”的句子,就是用斜纹织法的纺织述语来解析卦象的。因为织机上用三片
综或五片综交错提沉,都能织出斜纹变化的花纹。从商、周到西汉,用斜纹
起花的纹绮更是屡见不鲜。长沙马王堆一号西汉墓曾出土斜纹组织的“千金
绦”。都证明斜纹织法是我国传统的技艺。但有些人以为中国古代没有斜纹
织法。以为中国斜纹织法的纬锦是公元七世纪末才从西方传来的。现在都已
为我们考古发现的实物科学地证明它们是一种错误的判断。

阿斯塔那出土的唐代丝织品中,还有一件由两组不同色的经线和两组不
同色的纬线互相交织成正反两面花纹相同的双面锦,正反两面的区别仅仅是
花纹的颜色和地纹的颜色互相转换,即正面花纹的颜色,在反面恰恰就是地
纹的颜色;而正面地纹的颜色,在反面恰恰就是花纹的颜色。这种双面锦的
织法,就是现代“双层平纹变化组织”的织法,它的优点是正反两面都能使
用,组织牢固,使用性能高。

唐代的印花丝绸,花色也很多,印花加工的方法,除腊染、夹板印花、
木板压印等方法外,还有用镂花纸版刮色浆印花及画花等多种方法。

唐代的薄纱,也织得很好。当时的贵族妇女,肩上都披着一条“披帛”,
大都是用薄纱作成的。另外还有一种用印花薄纱缝制的衣裙,也是当时贵族
妇女们很喜爱的服饰。

六、宋代的织锦和缂丝

到了宋代(960—1279 年),民间的蚕丝生产和织帛生产开始有了分工。
农村妇女养蚕缫丝,却不一定自己织绸了,而是把蚕丝出卖给专门的“织帛
之家”(即机户)去织绸。养蚕和织帛的分工,大大推进了丝绸纺织业的发
展。

宋朝欧阳修在一首送客诗中写道:“孤城秋枕水,千室夜鸣机”,可见
民间丝绸纺织业已在城市兴起。

宋朝民间机户和机坊生产的丝绸,数量非常大,政府每年都要向民间征
购巨额丝绸,如绍兴元年(1131 年),就在浙江、湖北征收䌷三十九万匹,
川、广、湖南、两浙征绢二百七十三万匹。


(1)具有写生风格的织锦
织锦是宋代丝织生产中一项主要的品种,它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生风
格,图案形式显得更加生动活泼,图案的题材范围也进一步扩大,对后来的
丝绸装饰艺术风格,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成都是当时织锦的重要产地之一,北宋(960—1127 年)时,成都转运
司在那里设立锦院,专门生产上贡的“八答晕锦”、皇帝赏赐臣僚的“官诰
锦”、“臣僚袄子锦”,以及为广西各少数民族喜爱的“广西锦”。

“八答晕锦”用多边几何形作图案的骨架,在骨架中的主要部位填入写
生风格的花纹,在其他次要部位辅以各式细巧的几何形小花。它是由几何图
案和自然形图案结合在一起组成的景色花纹,适合室内铺陈和装裱锦匣、字
画裱首等用。这种图案形式一直到清代(1644—1911 年)仍然很流行。

“臣僚袄子锦”是宋朝皇帝在每年的端午节和十月初一赏赐百官用的。
其中有一种“灯笼”图案,据说是宋仁宗(1023—1063 年在位)时文彦博为
了讨好仁宗的张贵妃而叫人设计的。灯笼图案象征“元宵灯节,君民同乐”,
所以又称“天下乐锦”,这当然是欺骗群众的一种手段。当时还有用南方翠
色的羽毛捻成线,织出狮子纹样的织锦,称为“翠毛狮子锦”,也是皇帝赏
赐大臣的贵重礼品。

到南宋(1127—1279 年),成都织锦的花色更为繁复美观。当时茶马司

①锦院生产的细色锦,有青丝瑞草云鹤锦、青绿如意牡丹锦、真红穿花凤锦、
真红宜男百花锦、四色湖州百花孔雀锦等二十多种名目。这些花式对明(1368—1644 年)清时代的织锦艺术影响很大。南宋茶马司锦院还制作各式锦被,
后来,成都的丝织被面也就成为全国著名的传统品种了。
(2)缂丝
缂丝,又名克丝、尅丝和刻丝,我国唐代已有这种品种,宋代成为我国
著名的丝织艺术品。缂丝是用许多特制的小梭子,穿引各色丝线,根据画稿
花纹色彩的轮廓边界,一小块一小块盘织出来的。日本人把它叫作“缀锦”。
运用这种织法,能织出无比精细的花纹来。但是很费工夫,大件的作品,往
往要几年才能织成。辽时,北方地区就用来製作女衣和被面。但缂丝这一名
称,却是宋朝才开始有的。北宋时,定州成为缂丝的主要产地,产品多供画
院装裱名人书画。如今,我们在故宫博物院还可以看到北宋的缂丝织物“紫
天鹿”、“紫汤荷花”、“紫鸾鹊谱”,等等。

南宋时,缂丝的产地扩大,江南的镇江、松江、苏州等地都产缂丝。著
名的艺人如朱克柔、沈子蕃、吴煦〔xù序〕等,专门仿织赵昌、黄荃、崔白
等名画家的书画,织得和原作一样。故宫博物院里至今还保存着他们的一部
分作品。

{ewr MVIMAGE;MVIMAGE; !50000460_0109_1。bmp}


缂丝技艺在明清时期更趋精湛,作品除欣赏性的书画外,还有龙袍、台

①。。 负责向民间征收茶叶,同当时边境地区少数民族进行茶马交易,用茶换马的机构。

毯、坐垫、香荷包、宫扇等物。

七、元代的“纳石矢”

纳石矢是织金锦中的一种,是元朝(1271—1368 年)的重要丝织品种。
我国历史上许多游牧民族的贵族,差不多都喜欢织金锦做的服装。考古工作
者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发现了五代时辽国一个驸马的墓葬,里面就有很多精
美的织金锦。

元朝统治者的官服以及帐幕等,多用织金锦缝制。为了满足统治者对织
金锦的大量需要,当时在弘州(今河北阳原)和大都(今北京)等地,都设
有专局制造。

元朝的织金锦包括两大类,一类是用片金法织成的,也就是在织造时,
把一些切成长条的金箔夹织在丝线中。用这种方法织成的锦,金光夺目。另
一类是用圆金法织成的,也就是用金箔捻成的金线同丝线交织而成。这种锦
牢固耐用,但金色光泽比较暗淡。1970 年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南郊盐湖南岸一
号古墓出土的油绢袄子,就用织金锦作镶边,其中有片金的锦,也有捻金的
锦。

八、明清时代丝织
技术上的新成就

明清时期,民营的丝绸业大为发展,当时著名的丝绸产地有苏州、南京、
杭州、嘉兴、潞安洲(今山西长治)、成都、广州、福州等地,织绸作坊雇
佣的工人都达到几万人。这些地方出产的织绵、纱罗、丝绒、丝缎、潞绸、
妆花等,畅销国内外。

明清时期,官府也设有规模巨大的丝织工场,著名的有“江南三织造”
(即设在南京、苏州、杭州三地的织造衙门),主要生产专供皇室使用的各
式丝绸。但在全国整个丝绸生产的比重中,已退居次要地位了。

明清时期丝织技术方面有不少杰出的新成就,突出的品种有下面几种。

(1)妆花
“妆花”,就是多彩丝绸织花的专门术语。明朝的妆花品种,除锦缎外,
还有很多织法复杂的妆花纱、妆花罗、妆花丝绒、妆花改机、妆花云布等等。

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 年)有个有名的大奸臣名叫严嵩〔sōng 松〕。
他卖官鬻〔yù育〕爵,贪污纳贿,干了许多坏事,后来终于被抄了家。明朝
有一本《天水冰山录》,就是一份查抄严嵩家产的清单。这份清单分类列出
被抄的全部物资,其中丝绸项下,单是妆花一类的品种就有妆花纱、妆花云
纱、妆花补纱、妆花缎、织金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