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燕赵文化志 >

第52节

燕赵文化志-第52节

小说: 燕赵文化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丽,不及长安(指北京)城十之一二”(《广志绎》)。

  十六世纪中叶,藏传佛教的最大教派格鲁派(又称黄教)开始在燕赵北部的蒙古地区传播,蒙古土默特俺答汗首先皈依黄教,在库库和屯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建供奉八宝装饰佛像的甘珠尔庙,内蒙古出现第一座黄教寺庙。此后,著名的黄教寺庙大召寺、席力图召等在呼和浩特相继建成,呼和浩特成为明末清初黄教传播中心。万历十五年(1587年),达赖三世索南嘉措应蒙古左翼察哈尔部图门汗的重礼聘请,到蒙古东部讲经说法,黄教从此传入左翼蒙古各部。图门汗长孙林丹汗等信仰藏传佛教,在察哈尔部建立许多藏传佛教寺庙。十七世纪初,林丹汗组织人力,将藏文《大藏经》中的《甘珠尔》译成蒙文,丰富活跃了蒙古的思想文化。

  清奠都北京后为加强对边疆的统治,尤重喇嘛教,1652年,五世达赖应顺治帝之约来北京,受到顺治帝优厚礼遇,并得顺治所赐金册金印与封号,此后北京地区的喇嘛越来越多。康熙三十年(1691年),为迎接喀尔喀蒙古归顺清政府,在蒙古故地多伦诺尔(今内蒙古多伦县),清圣祖组织了著名的多伦会盟,内外喀尔喀12部参加会盟,为尊重蒙古族的宗教信仰,在多伦诺尔建一座喇嘛教寺院汇宗寺,多伦诺尔很快发展成喀尔喀蒙古朝拜的宗教中心。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清圣祖召一世章嘉到北京,驻锡法源寺。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六世班禅来到北京,清高宗先在承德避暑山庄淡泊诚敬殿和万树园等地设宴隆重欢迎,后回京在南苑德寿寺亲切接见。六世班禅在京驻锡西黄寺,在那里传经说法。顺治至乾隆诸帝时期,漠南蒙古多伦诺尔、热河(今河北承德市)、归绥(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等地新建许多寺庙,僧人激增,一些上层喇嘛被敕封为呼图克图、国师等封号。到清末,漠南蒙古“旗旗有庙”,藏传佛教寺庙达千所之多。藏传佛教成为燕赵最有影响的宗教教派。

  二、佛寺、佛塔

  (一)佛教寺院

  佛教寺院是佛教徒活动场所,它既是佛教文化传播的产物,同时也是传播的载体。佛寺建筑需耗费巨大资财,除佛教徒依靠自己的经济力量建寺外,统治阶层出于政治统治或宗教的目的,也在佛寺建筑上投入巨大的财力。燕赵佛教寺院体现了燕赵佛教文化的发展历程,展现了佛教文化的基本内容。

  1。五台山寺庙群

  五台山位于山西五台县东北,它和峨眉、九华、普陀并称佛教四大名山。北魏孝文帝时,五台山修建了大孚灵鹫寺,清凉寺、佛光寺、观海寺等也在这一时期相继建成。此后北齐、隋唐到明清,五台山寺庙屡有修建,形成庞大的五台山寺庙群。台内现存寺庙37处,各寺建筑壮丽,雕刻精美,壁画彩塑到处可见。五台山在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隋唐时已声名远播,中唐时五台山图传到日本,后又传到敦煌,画进了敦煌壁画。唐宋以后,日本、印尼、尼泊尔等国僧人与五台山均有来往。

  现存五台山寺庙群的分布,台怀中心区有显通寺、塔院寺、罗睺寺、万佛寺、广仁寺、善财洞、黛螺顶、文殊寺、灵应寺、普化寺、圆照寺、菩萨顶、三塔寺、殊像寺、广宗寺、三泉寺、寿宁寺、慈福寺;台怀北部有碧山寺、集福寺、七佛寺、广华寺、普寿寺;台怀南部有南山寺(包括极乐寺、善德堂、佑国寺)、万佛洞、镇海寺、观音洞、龙泉寺、金阁寺、古佛寺、海会庵、普济寺、台麓寺、千佛洞等。在这些寺庙中,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罗睺寺、金阁寺最为著名。

  显通寺位于灵鹫峰脚下,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时称大孚灵鹫寺。唐武则天时更名大华严寺,明太祖时重修,赐额大显通寺。清时重修,形成现今规模。寺宇面积8万平方米,各种建筑400余间,中轴线上有7座大殿,自南向北依次为观音殿、文殊殿、大佛殿、七处九会殿、千钵殿、铜殿和藏经殿。七处九会殿为一座砖结构建筑物,取释迦佛曾经于七处讲经九次之意而命名。因殿内供铜铸毗卢佛圣像,又称无量殿。此殿型制奇特,宏伟壮观,是中国古代砖石建筑艺术的杰作。位于中轴线后部的铜殿是一座罕见的青铜建筑物,为明万历年间妙峰祖师所铸。妙峰曾以舌尖之血和着朱砂书写《华严经》,万历皇帝的母亲拜其为师。此殿面阔三间,高不足5米,小巧精致,重檐歇山顶,外观两层,内为一室。上层4面,各装6块格扇;下层4面,各装8块格扇。格扇内壁铸有铜像,重重叠叠,号为万佛,格扇外壁铸有花卉图案,非常精美。殿内供文殊菩萨铜像,连同殿壁佛像,共称为万佛朝文殊。大显通寺是五台山历史最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寺庙,它在中外佛教界享有盛誉。

  菩萨顶又名真容院、大文殊寺。相传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文殊菩萨在五台山宣讲道法,成道修道时就住在菩萨顶。此寺始创于北魏孝文帝时,历代重修。明永乐年间,喇嘛教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大弟子蒋全曲尔将黄教传入五台山。永乐以后,蒙藏教徒进驻五台,大喇嘛住在菩萨顶,菩萨顶成为著名黄庙。康熙、乾隆几次朝拜五台山,都住在菩萨顶。此寺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形制、手法及雕刻装绘多参照皇宫宫式制度营造,金碧辉煌,极为华丽,是五台山清代佛寺建筑的典型。

  罗睺寺在显通寺东,始建于唐,据《清凉山志》载,唐时张天觉在此见灯,有感而建寺。因相传文殊菩萨经常在这里讲经说法,故寺院落成后,名为“落佛寺”。明万历间,李彦妃为祈子登基许过愿,以巨款重建寺院。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推重喇嘛,多次修饰罗目侯寺,遂成为五台著名黄庙。罗睺寺内第一层殿为天王殿,殿内四大天王的塑制不同于青庙踏八怪的形象。西方广目天王的脸不是红色,而是棕色;不是手执绢索,而是一手抓长蛇,一手握宝珠。北方多闻天王的脸不是绿色,而是黄色;不是手执宝幢,而是一手攥老鼠,一手拿巨伞。这些均是按喇嘛教《度量经》的规定塑造。第二层殿文殊殿内的文殊塑像也与青庙不同;文殊菩萨的坐狮不在砖台或地面,而是卧在莲台上;文殊面容不是金色,而是白色;两肩膀上添了肩花,肩上一边放置智慧剑,一边放经书。这种塑法和着彩,体现了喇嘛庙文殊菩萨的一般特征。第三层殿为大佛殿,殿内三世佛及八大供养菩萨,也是按喇嘛教《度量经》的规矩塑制。

  金阁寺座落于台怀西南金阁岭上,始建于唐。唐代宗命不空和尚建寺,铸铜为瓦,涂金瓦上,饰佛阁为金阁,因名金阁寺。金阁寺内有高达17。7米的千手观音像,为五台山第一大佛像。观音两侧有二十四诸天环侍。千手观音殿是金阁寺主体建筑,也是五台山佛教寺庙中的大型建筑之一。

  塔院寺原为显通寺塔院,以院内舍利塔而出名,人们常将此塔作为五台山的标志。

  在五台山之外,五台县尚有两座著名寺庙:佛光寺与南禅寺。佛光寺座落于豆村以北莲花山中,据唐著《古清凉传》,它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隋唐时寺名远播,直到长安、敦煌乃至日本。《高僧传》、《法苑珠林》等佛教经籍均有记载。唐武宗灭佛,殿宇几乎全毁。唐宣宗继位后再兴佛法,愿诚和尚重建寺宇。宋元明清都曾重修。历代名僧如解脱、法照等,曾在寺内讲经说法。寺内现存北魏祖师禅塔、唐建大佛殿、金建文殊殿、唐制经幢等重要佛教遗物。唐建大佛殿设计科学,气势宏伟,规模宏大,是中国现存唐代木构建筑的杰出代表作。大佛殿荟萃各种艺术于一处,堪称国之瑰宝。梁思成先生将大佛殿的木构、泥塑、壁画、墨迹称为“四绝”。南禅寺座落于李家庄西侧土丘上,始建年代不详,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重建。此寺内唐建大佛殿,是东亚最古老的木构建筑,在佛寺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华严寺与善化寺

  大同市的华严寺和善化寺,是辽金时期的大型佛教寺院,寺院内至今保存着辽金建筑,在佛教文化史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华严寺在大同市西部,是辽金时代佛教华严宗的重要寺庙之一。华严宗形成于隋初,兴起于唐代,唐德宗门师澄观,39岁后住在五台山华严寺,主讲《华严经》,使华严宗势力发展到高峰。唐武宗灭佛,华严宗衰微。辽代,华严宗再次兴起,辽道宗亲撰《华严经随品赞》10卷,在大同西郊建此华严寺。现存华严寺分为上下二寺,上寺主要建筑为金代遗构大雄宝殿,下寺主要建筑为辽代遗构薄伽教藏殿。因受契丹建国前流行的原始萨满教的影响,全寺主要殿宇均面朝东方。大雄宝殿是国内所存辽金时期最大佛殿之一。殿内布满壁画,面积之大、色泽之鲜艳,颇为罕见。薄伽教藏殿是一座存放藏经的大殿。辽从兴宗时起,开始校勘、刊印大藏经,用汉族文字雕印,通称丹藏。据华严寺金朝碑记载,辽兴宗时校正的藏经有579帙。薄伽教藏殿所保存的辽代木建筑和梁枋彩画、彩塑佛像、藏经柜等,十分珍贵。

  善化寺在大同城南门,始建于唐开元年间,称开元寺。五代时改名大普恩寺。辽时寺庙主体毁于战火。金天会六年(1128年)至皇统三年(1143年),主持和尚圆满主持重修寺庙。该寺面积约1。5万平方米,中轴线上主殿为天王殿、三圣殿、大雄宝殿,东西两侧有文殊阁和普贤阁,全寺布局尚有唐代风格。三圣殿供奉毗卢遮那佛、文殊、菩贤,合称“华严三圣”。三圣殿结构糅合宋辽建筑特点,为金初代表性木构建筑。天王殿实为山门,结构独特,前后檐柱各用6柱,共18柱,梁上还吸收了南方建筑工艺,使用月架式构件,砍削规整,形制美观。天王殿是国内现存金代佛寺中最大的一座山门。大雄宝殿是辽代遗构,金代重修,天王殿、三圣殿均为金代建筑。善化寺是国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辽金寺院,在佛教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3。河北正定隆兴寺

  隆兴寺始建于隋开皇六年(586年),原名龙藏寺,至今寺内还保存有完整的龙藏寺碑一通,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宋初更名为龙兴寺,清康熙初定名为隆兴寺,因寺内有一尊全国驰名的大佛像,又称大佛寺。全寺占地约5万平方米,是全国现存时代较早、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佛教寺庙建筑群。

  隆兴寺内现存建筑有天王殿、摩尼殿、戒坛、慈氏阁、转轮藏阁,以及隋、唐、宋、金、元、明、清各代碑刻30多通。天王殿、摩尼殿、慈氏阁和转轮藏阁为宋代建筑。摩尼殿是全国现存唯一的一座平面呈十字形的大型佛殿,其梁架结构与《营造法式》相符,整殿建筑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点与风格,立体结构富于变化,形制颇为特殊,在同类建筑中实属罕见。转轮藏阁内的“转轮藏”在柱子布局和梁架结构上作了特殊处理,是古代木构建筑中的杰作。大悲阁内的铜菩萨又称千手千眼观音,通高22米,42臂,是全国现存最大铜菩萨。隆兴寺以其丰富的佛教文物与建筑,在中国佛教文化史、艺术史、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4。天津蓟县独乐寺

  蓟县独乐寺,始建于唐,重建于辽统和二年(984年)。寺内主体建筑为山门和观音阁。山门的屋顶为五脊四坡式,是全国现存最早的庑殿顶山门。观音阁是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高层楼阁建筑。建造后经历了多次强烈地震,观音阁建筑设计的抗震性能独特,是古代木结构建筑的代表作。

  5。北京寺庙

  辽、金、元、明、清封建统治者定都北京,北京的佛寺建筑非常发达。据1929年调查,当时北京城郊存有佛寺1074所,其中临济宗249所,贤首宗61所,南山宗45所,曹洞宗52所,莲宗11所,法相宗6所,菩萨宗2所,贾菩萨宗1所,龙池宗1所,云门宗1所,华山宗1所,喇嘛庙41所,其余或为民庙,或为无宗派庙。在众多寺庙中,云居寺、雍和宫最为著名。

  云居寺的始建年代,一说为北齐,一说为唐贞观五年(631年)。寺内有两大奇珍,一是佛舍利,二是石刻藏经。根据记载,明万历二十年(1593年),寺内达观和尚率僧人清理石经版,在藏经洞内发现隋大业十二年(616年)置放于函内的佛舍利三粒。“发视际,异香发于函,盖石、银、金函三发,而得小金瓶,舍粒现矣。状黍米,色紫红”(《帝京景物略·畿辅名迹》)。后将舍利子放回,“安置故处”。所载明代舍利子在1981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