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文化志-第4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莲花池
位于保定市区的莲花池以独特的风格著称于世,有“小西湖”之誉。蒙古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保州都元帅张柔大兴园池,在唐代临漪亭的基础上辟为张氏园林,初名雪香园,后因园内池水盈盈,荷莲满塘,改名莲花池。张柔为蒙古南下中原屡建奇功,“名震河朔”,被封为忠武王。以后明清两代,莲花池又作行宫,终成畿南一座帝王园林。
莲花池以水景为主,池中有“水心亭”,其他桥楼台榭皆环池而建,总面积2。4万多平方米,其中水面占7900平方米。水心亭原名临漪亭,高12米,亭西南有苑虹桥,西北有五孔桥,两桥衔亭接岸。池水分南北二塘,中以藻咏厅(文人墨客在此吟诗作赋,故名)为界,两塘之间有白玉三孔石拱桥横跨其上,桥体小巧玲珑,拱顶雕饕餮纹兽头,两侧栏板浮雕荷中净瓶,是一处完美的艺术小品。池岸多翠柏青松垂柳,池中遍植红白莲荷,其间有游鱼戏水,“燕蹴漪纹”,景象如诗似画。
园内建筑如楼亭轩榭起伏多姿,风景清胜。造园者把诗文、书法艺术融汇于园林,以追求格调清雅的情韵。莲池的书法艺术主要集中在高芬轩后面的碑刻长廊,是清代所建景观,全部82方嵌砌在墙壁上,有晋代书圣王羲之、唐代草圣怀素与颜真卿、宋代米芾、明代王阳明与董其昌等人杰作,也有清康熙、乾隆两帝的御题。书法内容包括《莲池十二咏》、《蜀山调歌》、《罗汉赞》、《客座私祝碑》等。书法与园林相映生辉,是莲花池的又一艺术特色。
保州自古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到了元代,张柔不仅马上惯战,而且尽力于文治,自为保州都元帅,使之“楼观相望,陂池映带若图画,遂为燕南一大都会”(苏天爵:《元朝名臣事略》),保州文化又有进一步的发展。莲花池的艺术风格与中国传统的诗词、书法、雕刻艺术有密切关系,造园者运用这些艺术形式突出园林主题,渲染气氛,创造出特定的意境。园中的匾额、楹联引人触景生情,起到了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成为北方不可多得的园林名胜。
第二节 清代北京皇家园林
北京园林历史悠久,而建造皇家园林则始于辽朝。辽太宗会同元年(938年)升幽州为南京,作陪都,长春宫、内果园、延芳淀就是皇室游乐之所。金元两朝人工造园明显增多,如玉泉山、香山、琼华岛、大宁宫,都是供帝王登山玩水的园林名胜。明清两朝的皇家园林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达到鼎盛时期。
一、颐和园
全国著名的古典园林——颐和园坐落在距北京市区10公里的西北郊,是北京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典园林,它以鲜明的风格特征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一)园史述略
自然条件是建园的基础。北京西北郊有山有水,京西蜿蜒的群山有一支余脉,辽金时称金山,元时改称瓮山,山下多股泉水汇集成湖,名瓮山湖,因位于京西,明时又称“西湖”。环湖十里,盛夏之月,堤柳丛翠,中隐村落,稻田千顷,群蛙乱鸣,一派江南农家气象。山青水秀的自然风光首先吸引了金元皇帝常来游赏,陆续建了多座行宫和寺庙,如护圣寺,寺前有三台,就是金元君主看花钓鱼、游乐更衣之处,寺极壮丽,还有金元御制的碑刻。明朝宣宗、武宗两帝也曾在此修亭、建寺,如望湖亭、园静寺等,于是有了当时的“西湖十景”。清朝定鼎之后,特别“康乾盛世”时期,京西皇家园林获得了大发展,经改建、扩建和新建,有了畅春园、圆明园、静明园、静宜园、清漪园这些相互联属的皇家园林。
1。乾隆时期的清漪园
清漪园是颐和园的前身。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为祝贺母后钮钴禄氏60大寿,将瓮山改名万寿山,修建了大报恩延寿寺,西湖经疏竣改名昆明湖。新建中的一座园林名清漪园,从乾隆十四年(1749年)至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历时15年时间建成的清漪园是仿照江南风光景色而建,既有雍荣华贵的宏大气魄,又有清雅俊逸的情趣。
清漪园建成后,经嘉庆、道光两帝,到咸丰皇帝时遭到严重破坏,中历百年。咸丰十年(1860年)九月,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侵入北京后大肆焚掠,“三山五园”变成了一片焦土。清漪园残存的只有铜亭、石舫、多宝琉璃佛塔等难以焚毁的几处建筑。劫后的悲凉情景有诗描述曰:“玉泉悲咽昆明塞,唯有铜犀守荆棘。青芝岫里狐夜啼,绣绮桥下鱼空泣。”
2。光绪时期重建改名颐和园
逃往热河避难的咸丰皇帝于1861年病死,年仅6岁的同治帝即位,其生母就是咸丰帝的妃子叶赫那拉氏,以后冠以徽号,尊称“慈禧太后”。同治及其后继者光绪两帝在位47年间,皆由她垂帘听政,把清朝大权独揽在手,干尽了误国误民的坏事。她生活腐化,穷奢极欲,为了个人颐养游乐,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以皇帝名义下令修复清漪园,并改名为“颐和园”,含有归政后“颐养太和”之意,实际是欺世盗名。巨额的建筑经费主要靠为强兵而设的海军军费,梁启超说,慈禧“只知有一园(颐和园),而不知有国”(《戊戌政变记》)。直到中日甲午战争后,1895年《马关条约》签定,清政府割地又赔款,民族危亡加剧,引起了变法图强的政治运动,海军衙门随之撤销,颐和园的建筑才被迫停止。
颐和园不仅是慈禧太后居住行乐之所,年年二月来园,十月回宫,游山逛水,看戏听曲,而且军国政要之事几乎都由她在这里决策。1900年8月,英、德、俄、美、日、法、意、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往西安仓皇逃命,而颐和园却遭到了肆意抢掠和践踏。1901年慈禧回到了北京,又动用巨款重新修复残破不堪的颐和园。1908年11月,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于同年同月病死,颐和园的修建也就停止了。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腐朽的清政府,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宣布退位,一场革命也结束了颐和园作为独家帝王园林的历史。
(二)园林主要景区景点
1。东宫门区
东宫门是颐和园正门,进门后有一片富丽堂皇的宫殿,这是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从事政治活动和生活起居的区域。
(1)仁寿殿 东宫门漆朱红色,上嵌以金黄色的门钉,檐下有光绪皇帝手书的“颐和园”大匾额。进入宫门通过仁寿门就是仁寿殿庭院,殿前有铜龙、铜凤、铜麒麟、太湖石和延年井,既有皇城大殿的肃穆气氛,又不显呆板。仁寿殿是光绪和慈禧坐朝听政的大殿,仿清漪园的勤政殿,七楹,名“仁寿”是取《论语》中“仁者寿”之意。殿内有光绪皇帝御用的宝座、龙案,以及屏风、鼎炉、鹤灯、掌扇等帝王仪仗之物。紫檀木制作的屏风上雕有龙纹,还有226个写法各异的“寿”字。
(2)玉澜堂和乐寿堂 由仁寿殿南侧西行到达玉澜堂,正殿坐北朝南,是光绪皇帝的住所。维新变法失败后,慈禧曾在此囚禁过光绪,殿内有宝座、御案、香几等陈设。
玉澜堂后有宜芸馆,馆西北是乐寿堂,为慈禧的寝室,晚年多在这里度过。乐寿堂内的陈设豪华,除宝座、御案、掌扇外,有名贵的瓷器、漆器,剔透玲珑的玉雕、牙雕,珠光宝气,多姿多彩。乐寿堂在园中的位置也最优,正门外面临昆明湖,背倚万寿山,东距仁寿殿不远,西可接长廊,问政、游乐皆便。堂前有石屏,色青而润,原石出在房山,“长三丈、广七尺”,乾隆皇帝令人运至清漪园,置于乐寿堂前,并御题“青芝岫”三字,象征皇基永固。
(3)戏楼和长廊 仁寿殿北是德和园,专为慈禧看戏而设,由大戏楼、扮戏楼、颐乐殿、看戏廊联属组成,建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是当时全国最大的戏楼。戏台高21米,宽17米,分上中下三层,每层都有活动地板,即所谓“天井”、“地井”,角色可从天而降,也可破地而出,表演生动。
慈禧太后喜好京剧,如痴如醉,清末著名表演艺术家谭鑫培、杨小楼等都屡屡在此登台献艺。逢年过节好戏连台,园内锣鼓喧天,异常热闹。颐乐殿是慈禧看戏处,陈设同乐寿堂一般豪华,正中宝座叫金漆珐琅百鸟朝凤宝座,由玉石镶嵌的四季花鸟大插瓶也显得格外精巧,象征四季的牡丹、荷花、菊花、梅花鲜艳夺目。
长廊位于乐寿堂西,通过“邀月门”即可到达。全长728米,共合273间,横枋上有风景、历史故事、神话、戏曲绘画546幅,复加其他陪衬的花卉、虫鸟写意画共计8000多幅,长廊就是画廊,也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长廊美如七彩长虹,状如蜿蜒溪水,顺廊可直通石舫,在颐和园景观中起到了沟通山水、连缀景点的纽带作用。
2。万寿山阳坡制高点风景区
万寿山阳坡有一组上下一字排开的阁楼殿宇,它们从临湖的“云辉玉宇”牌楼依次向上是排云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到山顶的智慧海,形成一条全园的中轴线,其中以佛香阁为主景。这组体态高大凌空的阁楼殿堂勾勒出整座园林的天际线。
(1)排云殿 殿前排云门门阔五间,两侧有铜狮一对和排衙石12块。进门入排云殿,原址是清漪园的大报恩延寿寺,是乾隆帝为母祝寿所建,慈禧也将排云殿作为接受皇帝、群臣祝贺生日的地方。晋郭璞游仙诗中有“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的诗句,殿名“排云”出于此,取其吉祥之意。
(2)佛香阁 清漪园旧有佛香阁,原意筑9层,到8层时停建,后毁于英法联军,光绪时期重建。位于大报恩延寿寺后,三层、四重檐、八面形的佛香阁建在一座高达60米的台基上,阁高又达41米,气势雄伟。在阁西有铜亭一座,这是清漪园旧有建筑,原名宝云阁,“范铜为宇”,独具特色。
(3)智慧海 颐和园最高处建筑物是智慧海,其特点在于无一根木料,全用彩色琉璃砖瓦构筑,故又称无梁殿,这是一个匠心独具的伟大创造。殿外壁在乾隆时期原雕有上千尊佛像,后毁于英法联军。殿前还耸立琉璃牌坊一座,额上刻有佛家偈语。
3。后山后湖风景区
自智慧海而下进入清静幽辟的后山区,与山前景观不同。主要建筑在清漪园时是位于后山中央的“须弥灵境”,一组藏式喇嘛庙,以及四大部洲,即南赡部洲、东圣部身洲、西牛贺洲、北拘卢洲。按佛教神话,“须弥山”是宇宙世界的中心,位于大海中央,神仙所居,海中布列的四大洲是一般人类所居之处。这组宗教建筑在咸丰十年(1860年)时被毁,光绪年间又重修。后山东部的多宝琉璃塔也是比较突出的建筑,由五色琉璃合成,八面七层,黄碧彩翠,不施寸木,黄金为顶,玉石为台,千佛瑞相,一一具足,乾隆皇帝曾作御制万寿山多宝佛塔颂。
后山有苏州街又称买卖街,设在后湖俗称苏州河两岸,仿江南水乡风光。岸边“略仿市廛景物”,店铺鳞次栉比,有茶楼绸布、古玩、糕点、金银首饰诸店数十家。
位于后湖的东端有被称为“园中之园”的谐趣园,原名“惠山园”,乾隆十六年(1751年)仿建无锡寄畅园,毁于英法联军,光绪时重建。园内一潭碧水,环湖一组低平线条柔缓的建筑,有用游廊连缀起来的十三座楼台亭榭,竹影拂栏,廊壁漏窗,一派浓郁的江南景色。进入园内一院清静,仿佛踏进另一个园林世界。园名取“以物外之静趣,谐寸田之中和”的含意。
4。昆明湖风景区
昆明湖水面达二百公顷之广,湖中有堤、岛、桥、亭,湖水碧波荡漾,景色如画。
(1)西堤 在昆明湖西面有一道南北向长堤,仿杭州苏堤而建,堤上架有造型各异的6座桥,依次为柳桥、豳风桥、玉带桥、镜桥、练桥、界湖桥。其中以玉带桥最著名,通体洁白,半弧形桥身与水中倒影相连恰似玉带,远看又如一颗水上明珠。长堤上绿柳成行,像珠帘丝垂的走廊。
靠近西堤北端的湖面上有一座汉白玉雕造的石舫,清漪园旧物,也是观赏湖光山色的地方,乾隆御制石舫记曰:“余之石舫,盖筑之昆明湖中,不依汀傍岸,虽无九成之规,而有一帆之慨。弥近烟云之赏,回远风浪之马敬……。”(于敏中:《日下旧闻考·清漪园》)重修颐和园时于船台上加盖西洋式阁楼两层,慈禧称之为“清晏舫”,表江山太平之意。
(2)东堤 与昆明湖西堤遥遥相对的是石砌东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