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漫谈-第2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变化,这显然是不符合发展规律的。理想主义成分太浓,人们对社会的期望值便过高,便容易失望,容易悲观,容易发牢骚。我引导学生以《我心中的共产主义》为题写日记,意在引导学生思考共产主义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同,从而理解在初级阶段还会长期存在大量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写题为《心灵的摄像机对准啥》的日记,是引导学生多关注党内那些真正的共产党员,那些为人民利益咬牙硬干的党的干部,让周总理、焦裕禄、雷锋的形象在他们心中高高树起,学会把那些政治投机分子、腐败分子看作是钻到党内的病菌,是生活中的苍蝇、蚊子、臭虫、黏痰。学会小看他们,不接近他们,待自己长大有能力的时候,再荡涤这些污泥浊水,一点一点地把他们扫进下水道。
引导学生写《我为祖国做了些什么》、《替祖国母亲分忧解愁》的日记,则是引导学生从看客,从指手画脚的批评家的角度,转变到国家主人的位置来思考问题。国家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而我们为消除这些做了多少实实在在的事情呢?命题日记《谈同舟共济》写的则是我们11亿人同乘一艘航船,每个人都是这船上的工作人员,既然同舟,自然应该共济。《谈责任感》则是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上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们都有责任,都有制止它发展的责任,有制止的责任,至少有从我做起不参与的责任。大家都这样尽自己的责任,那么,广大人民群众厌恶痛恨的那些不正之风就会少,就会收敛一些。
引导学生每天都写一篇日记,每天都站在比较正确的角度,分析自我,分析他人,分析社会,经常制定战胜自己的措施,制定为别人、为社会做实事的计划。自然提高了同学们的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增强了自我教育的能力。
为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同学们想了许多具体措施,比如上届学生,有5名同学比较懒,经常几天不写日记,有时写,也不认真,写二三百字应付一下。怎么办?请这5名同学自己想办法,怎样才能战胜懒病,使自己勤奋起来。他们便选了第一懒的梁强,当懒病治疗小组的组长。组长每天放学负责检查其余4个人的日记,第一看写了没有,第二看写够了500字没有,没有写或写的篇幅不够500字,组长便让他们当天补上,还要加写一份说明书。这个办法实行3个月以来,这5名同学一天也没缺日记,篇幅都达到了要求。有一天梁强同学感冒没上学,这个组的成员还主动找别人检查,合格了才高高兴兴地回家。
我们班同学的日记经常被全国各地来访的教师借去看。人家来了,不管谁的,拿出一本,随意翻阅,就会感到题目挺有意思。一天,一位记者到班,拿起一本日记,随意一翻这位同学从1984年10月10日开始写的一本新日记,依次的题目是《近几日我的效率问题》、《再谈骄傲》、《国庆话焰火》、《钟摆》、《为什么要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我的悔恨》、《在我的周围》、《高枕果然无忧吗》、《人生能有几回搏》、《生命的价值何在》、《晚自习剪影》、《近几日的我》、《也谈车锁被窃之事》、《当我没有日记题目的时候》、《我这个人呀(一)》、《做世界第一流的》……这一本,到12月11日止,两个月的时间便写满了,其中《我这个人呀》一题,连续写了8篇之后还不肯罢休,说理、记事、言志、抒情,乃至心理分析,自我解剖,令人感到他的思想在不停地奔跑,在奔跑中调整着自己。
就这样,14年来,凡进我班的学生都要写日记,写得最多的李琦同学,3年时间32开的日记本写满了8本,有70多万字。有两届学生,毕业前两个月,我说可以不写日记了,他们中许多人仍自觉坚持到毕业,有的坚持到大学还写。
有的同学毕业后来信,谈到一个最大的损失,就是离校后没有坚持写日记。认识到必须恢复写日记,才能不断提高管理自己的能力,才能生活得更清醒,更愉快。
从学生的日记里,可以看到他们在心灵的田野上向着真善美奔跑的足迹。
我从1968年下乡时开始写日记,但那时不是每天必记,到1978年2月,零零碎碎的连工作日记并在一起还不到6本。
到学校工作后开始每天必记工作日记,内容主要是记上午、下午、晚间自己做了什么事,开了什么会,接待了哪些客人,校内有哪些大事,到了哪个省市,见到哪些朋友。这种日记一直记到昨天晚间共13本,约70多万字。
另一种日记从80年代第一天开始每天写(以前是断断续续地写),或记叙,或议论,或说明,或描写,或抒情,或几种表达方式兼而有之。写所思所感,写风土人情,写崇敬的人,赞喜欢的书,颂感人的事……到昨天晚间,已经在写第18本,约130多万字了。
我有过比较忙的时候。以今年暑假为例,我赶到北京,又到廊坊讲学,后到山西忻州讲学,又到太原讲课,从太原返北京奔桂林。7月27日在桂林讲完课后,从会场出来便奔机场,赶到上海又奔无锡。7月28日在无锡讲完课后连夜乘车奔枣庄,7月29日凌晨两点到枣庄,天亮后,在36℃的高温下讲了一天,30日我又站在青岛的讲台上讲课了。紧接着到北京讲,又到兰州讲,从兰州返回北京又讲。即使在这样比较热、比较忙、比较累的时候,我也坚持把日记写完。累了一天,让自己的思绪轻松、愉快、自由自在、随随便便地顺着笔端流淌在日记本上,愿怎么淌就怎么淌,感到那是一种享受。
我不仅要求学生写日记,也提倡青年教师写日记,1987年发展到要求全体教师每学期至少都要写40篇日记。我唯一的孩子刚上小学时,我便开始要求他写日记。1989年10月他还不满六周岁,我带他上丹东,回来以后,他竟写了300多字的一篇日记(实际大部分他都是用拼音代替),我不辅导他功课,也不告诉他不会写的字,只让他随随便便地写。前几天,他还把自己过去的日记,一篇篇地翻来看,情不自禁地为自己当年的幼稚笑出了声,这更坚定了他今后写日记的信心。
每一位坚持长年写日记的人都会有多方面的收获。我常想,如果我们11亿中国人中有一半的人坚持长年写日记,那我们民族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真会提高得快一些。
三 将近10岁的《班级日报》
1983年10月,我看《营口日报》,脑子里突然产生一个念头:国家有《人民日报》,但我们省还办《辽宁日报》。那时我们归营口市管,市里也办有《营口日报》。不同部门办的报纸有不同的宣传重点,起到了促进本地区两个文明建设发展的作用。我们班级不也像一个小社会吗?班级若办一份日报,一定能有利于提高班级管理自动化的能力。
我和同学们说了自己的想法,同学们热烈赞同我的建议。1984年1月10日,第一期《班级日报》由团支部书记刘勇同学办成了。
先由几位班干部带头办了5期,以后,就按学号轮流,每人办一期,每天轮到一个人。
有同学问:〃星期天、节假日、寒暑假期间还出不出报纸?〃同学们说:〃照常出报,《人民日报》节假日还扩版呢!我们怎么反倒不出报呢。〃
〃寒假一个多月,怎么办报,出了报谁看?〃
〃放假前,先排列好顺序,大年三十,大年初一……都分别轮到一位同学办报。他可以到同学家去采访新闻,反映同学们的寒假生活,开学以后拿来,三十多期报纸展览,就是丰富多彩的寒假生活的再现。〃
报纸的篇幅像《营口日报》、《参考消息》那么大。纸张要选择质量好的,有的同学为办报买了大张的图画纸,有的找来绘图纸,更多的同学用挂历的背面。
下面是1984年一张《班级日报》的主要内容。
主编:黄医兵。主办单位:盘山三中三年级一班、七班。出版日期:1984年7月25日。
一版头条是《要闻简报》四则。
△今天学校放暑假,但还有一部分同学和老师不怕炎热,放弃休息来护校,使学校财产免遭损失。
△班长和刘颖连续两天拿着水壶到校外为同学去打水,他们自己却不喝,这种精神值得赞扬。
△今天班级来了一名新同学叫杨佚成。傅代诚同学去海城今天回来了,同学们都很高兴。
△我们班从明天开始放假。
一版二条是特写《今日三·七》:〃……今日的三年级七班,歌声就是命令,两支歌唱完后,听到的便是翻书声,一分钟后,教室里'沙沙沙',只有这一种声音。自习课上说话的人极少,唱歌时拉长声的没有了。无论老师在与不在,教室里都是那样静,同学们在拼搏,在奋发。各种各样的计划在日记中订好,各种各样的课外书摆在同学面前,下学期崭新的教材同学们已经看了一半。学习风气正浓,锻炼身体也不忘,同学们一下课就出去玩,打篮球、捉迷藏、散步,丰富得很,既完成了学习任务,又锻炼了身体。同学们,让我们拉起时代的纤绳前进吧!〃
两个版之间的中缝是《班级实事》,报道班级总人数,缺席人数及迟到、早退、违纪的人数。
中缝里还有《箴言》。
生活是考场,你一言一行全是考卷。
段国清
轻信他人容易上当,不信他人一事无成。
李庆
一版下面的文章是通讯《前进队伍中的路长潘忠良名列榜首》,文章写道:
〃同学们早已预料到了,这次期末考试总分第一名一定是潘忠良。不错,正是。那么他为什么名列榜首呢?我想主要原因有两点:①他上课认真听讲,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牢。正像吕厚昌说的那样:课堂上45分钟就像一日三餐,三顿饭吃不饱,靠吃零食能健康吗?②他学得活,把所学的知识真正变为自己的了,不管出什么题,他都能灵活运用公式。学习潘忠良吧,掌握好方法,以便提高成绩。〃
下面的一个栏目是《班级四方》:〃我们班同学哪来的都有,可谓来自五湖四海。有来自四川的张延仲,有来自贵州的李琦,有来自新疆石河子的张晓辉,还有来自朝阳的严俊华,来自丹东的曹旭红,来自锦西的周轶男……大家从各地走来,进入一个班集体中生活,情同手足,但愿我们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努力学习,刻苦锻炼,成长为共产主义一代新人。〃
第二版,我们从下面读起,专栏是《人物趣谈》三则:①刘勇数学得了100分,班里的数学大师还没到100分,出乎同学们的意料,可是,这又有什么奇怪呢?谁努力谁就有好成绩,这正应验了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②一头牛又在耕地了!他默默地修好了教室内的几张桌子,这就是副班长侯耀东……③丁健是一个很有趣的同学,他活泼、乐观、学习好,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人。他下课龙腾虎跃,玩得最快活,但一上课就严肃认真,不说不笑了。预习完化学就做一些课外数学习题,一会儿又写物理习题,一天下来,发现他净学理科,这样他理科基础好。等到期末考试了,他用大部分精力学文科。他的学习成绩逐步上升,已进入前10名的行列。
二版上方是两个醒目大字标题《品格》,副标题班长二三事。
如果她是一滴春雨,她就会落在干涸的沙漠;如果她是一滴露珠,她也会去滋润青翠的绿叶……这不正是班长的写照吗?
〃我爱中华〃歌咏比赛的日子即将到来了,班长紧张地忙碌着,她组织同学们好好练,口干舌燥,毫无怨言,还要维持纪律。有的同学不听话,她开导教育,个别同学仍难改,她着急得流下了泪。可是,老师的信任使她重新振作起来,她记住了老师的一句话:〃你是班长,同时还是一名普通的、为大家服务的同学。〃她的行动,她的耐心,终于感动了那几位同学。
快考试了,谁不想抓紧时间复习呢?可班长却为我们印提纲、抄题,她在考试的前几分钟还在帮值日生扫地,难道她不想取得好成绩吗?不,她把宝贵的白天时间贡献给别人,自己只好向夜间索取,她奋斗在长明灯下。
让她作为我们生活中的一个楷模吧!
这样及时反映班级学习生活的报纸,每天一期,报上的内容给同学们以启迪,以教育,好的激励同学向上,不好的苗头给同学们敲响警钟。
《班级日报》像一切新生事物一样,有一个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日报比昨天好得多了。到日报八周岁生日的时候,班规班法中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