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风暴-第1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当他发现,他会永远得不到后者的性爱回馈,他便会转舵向它方发展,把兴趣转移到他所能得到的女人的身上。
有这样一个实例为证。
我认识一位美丽的中国女士。她成长于一个思想古旧的家庭,自己又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她的思想被古老的道德观念和严谨的天主教教条双重地捆锁着,对爱情产生一种不正常的看法:真正的爱情是清一色地由罗曼蒂克的因素组成的,与性无关。她自己的性知识是零,但对性却有很强的偏见:爱是善纯,性是罪恶;爱是美,性是丑。
当这位女士到了该结婚的年龄,她就在追求她的男士们的中间选择了家世最好的那一个做她的丈夫。她当然是一个处女新娘,在洞房之夜,她首次面对性的现实。她本来对性就有很坏的偏见,又加上她发现她极为讨厌她的新婚丈夫的裸体;他身体的一切:身形、皮肤、体味,她都讨厌。从此之后,她对性憎恶万分,尽量找各种借口,逃避跟她的先生搞“做爱”这种可憎又可怕的事情。
结婚数年后,这位女士遇到一位风度翩翩、温文尔雅的男士,令她一见倾心。男的是一个已经结了婚的人,但女的对此并不在意,因为她只感兴趣跟这位男人搞柏拉图式的恋爱。
误会就出在这里。女的对性没有兴趣,而男的兴趣只在性的那方面。那位男士虽然是有妻之夫,但却是个情场老手。他对这位美丽的少妇产生性的兴趣,于是对后者大施唐璜手段,对她称赞不绝口,说她从头到脚都漂亮,她身上没有一点是他所不爱慕的。女的陶醉在男子的甜言蜜语,多情的态度,眉目的传情,天花乱坠似的赞美中,以为找到了真爱。
当男的要求跟她做爱的时候,女的天真地拒绝:“我们这样谈柏拉图式的爱不是很美吗?为什么要用性来把我们纯真的爱情丑化呢!”
男的听了,心里啼笑皆非,下决心退出这一场吃不到甜头的爱情游戏。他客客气气地跟那位女士告别,到另外一个对方去了。
男士走后,女的心情痛苦,日夜思念着他,长年累月在等着他,期待他有一天会回到她的身边。
这位女士恰似一个爱情囚犯,戴着痛苦的感情枷锁,坐在自掘的洞穴里。她一边目不转睛地死盯着那个在墙壁上摇晃着的影子,一边在幻想、梦想、妄想,把所有的希望和憧憬都堆放在那个捉摸不到的影子上。她只顾痴迷在那段柏拉图式的爱的影子中,不愿意扭过头来面对现实:她在那里死念着、死等着的男人早已把她忘怀了。
柏拉图式的爱(2)
许多年以后,这位女士从朋友处听到消息,她多年日夜思念着的男人早已爱上另一个女人,离婚又再婚了。得悉这回事,她伤心得心如刀割,还怪那个男人辜负了她那纯真的爱。
柏拉图式的恋爱是一个墙上的影子,没有血肉,没有实质,不能独立生存。
柏拉图式的恋爱是一个梦幻泡沫,无法存在于现实中。
有的女人只重视罗曼蒂克的情调而忽视了性在爱情里面的重要性,于是她们的心常会走入柏拉图式的恋爱的迷途。
男人重视性,不搞柏拉图式的爱。没有性的爱不能使男人入迷,然而,没有爱的性却有时猛烈得像一股魔力,把一个男人迷得像疯了那样,不顾后果和代价,愿意为他所迷恋的女人牺牲他的事业,离开他的妻子,抛弃他的儿女。
这样,在文章开头说要找寻的答案可算是找到了。
答案是:没有性的精神恋爱并不存在于尘世里熙熙攘攘、行色匆匆的男男女女之间(就是坚持说它存在的人,所看到的仅是火光在墙壁上晃动的影子,不外乎是迷梦一场)。
单恋(1)
单恋就是一个人单方面地爱上另一个人,那是得不到回报的爱。
得不到回报的单恋当然属于没有性的爱。
在青春时代,少男和少女均可能会无缘无故地迷恋上一个异性:他/她可能是一个同学、一位老师、一个邻居、一个每天在公共汽车上见到的陌生人,或者是某一位名歌星、某一位运动健将。这种青春时代的单恋只有勇气在远方仰慕被恋者,但不敢接近求爱;每当和被恋者面对面的时候,便不禁心跳紧张,面红耳赤,张口结舌。这种青春时代的单恋是非常普遍的事情,几乎在每个人的身上都发生过,一次、两次甚至多次也说不定。
青春时代的单恋不但普遍,而且无伤大雅。它发生得突然,持续的时间不会很长,消失得也突然,在无缘无故之中烟消云散,没有留下任何心理的创伤痕迹,甚至日后完全忘记了那回事。就是没有忘记,在年纪大了的时候,回顾往事,忆起那些少年时代的单恋,不觉莞尔一笑,笑少年时代的荒唐。
我在念大学的时候,外文系的教授几乎有一半是来自罗马教廷的耶稣会的西洋神父,均是拥有几个不同的博士学位的老年学者,惟有教西班牙文的西班牙籍神父是个年轻男人,而且他的相貌长得像极了当年一位名震世界的俊俏男明星。于是,班上的女同学都一窝蜂地跑去学西班牙文。
到了今天,我们老同学相聚,还把这件事拿出来开玩笑。
“嘿,你以前是选修西班牙文的,是不是因为那位神父英俊?”
“就是呀!西班牙神父好英俊!我上课的时候,只顾眼巴巴地呆看着他,连课都忘记听了。”
“哈哈哈!”另一个女同学笑着附和:“我们当年都有点单恋着西班牙神父!真是小孩子气!”
可是,如果单恋发生在成年时代,对单恋者的心理常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影响。例如,有的人因为得不到爱的回馈,失望得万念俱灰,要遁入空门,剃发为僧、为尼,或者跑去当神父、修女,一生不娶,一生不嫁。更严重的后果是,单恋者因为受到被恋者的冷落和拒绝,恼羞成怒,他的爱会化为恨,产生报复之心,甚至企图伤害对方。这种例子在世间并不罕见。
在这里叙述两个真实发生过的单恋故事,一个是女人的单恋,另一个是男人的单恋。跟普通一般的单恋相比,这两个故事比较特殊化和强烈化,故此值得一述。
让我们先看一个女人的单恋故事。
长居纽约的王女士,是以前上海的富家女。当年她的未婚夫在美国留学,两人约好,等男的毕业回国,他们便在上海举行隆重的结婚典礼。王女士把婚礼的一切事宜都准备好,新娘礼服也定做好了。
但是,晴天霹雳,王女士突然接到未婚夫的一封来信,宣布他已经和另外一个女子在美国结了婚,同时准备在美国留下来做事情。
王女士得到未婚夫变心的消息,痛不欲生。但她有一个小弟弟,年纪比她小12岁,是他们王家的独生子;早逝的父亲在临终时把抚养小弟弟的责任交付给她这个长女。王女士的责任心很重,为了她的小弟弟,她没有寻短见。
王女士除了家境富有以外,她自己又长得相貌高贵。她要再物色婚姻对象是轻而易举的事,但她的心全部被那个变了心的未婚夫占有了,再容不下别的男人。她也是一个很自负的女人,在心理上不能接纳未婚夫弃她而去的侮辱。
结果,她在心理上找到一个止痛的办法。她把伤心的事实赶到记忆的黑暗地下室,把它深埋在那里。她强迫自己相信,她的未婚夫并没有变心,只要她有耐心等候,前者终有归来跟她结婚的一天。
她把未婚夫的放大照片放在她床边的梳妆台上,又把结婚礼服挂在一个特别定做的玻璃柜里,放置在卧房里最显眼的地方。她每天打扮得精致华贵,在家里等着、等着。她会常常忽然地对人说:“xx(她的未婚夫)说不定在这一刻便会踏进大门!”
换句话说,王女士有点儿心理变态。
许多年过去了,她的小弟弟已长大成人。不久,内战爆发。王女士带着财富,跟她的弟弟一起移民美国,寓居纽约。在她新居的卧室里,她的“未婚夫”的照片和那件她从来没有穿过的结婚礼服占着同样的重要位置。她每天仍旧打扮得精致华贵,耐心地等着她的“未婚夫”。
王女士一直没有结婚;她也不准许她的弟弟结婚,曾多次破坏后者和女朋友的恋爱。她的弟弟生性懦弱,每次都向姐姐投降,结果完全活在他姐姐的控制之下。就这样,姐弟同居一屋,靠他们的投资生活,过着舒适的日子。在他们的屋子里,时间仿佛是停止了,一切无声无息,惟一打破屋子里的寂静气氛的是姐弟两人不时的口角声。
王女士活到92岁,寿终正寝。单恋一生的她仍然是一个处女。办后事的人按照王女士生前的嘱咐,替她穿上那件几十年前做的结婚礼服,把那张褪了色的“未婚夫”照片放在她的两手之下,陪她入土。她的葬礼就等于是她等待了一生的婚礼。
下面让我们看一个男人的单恋故事。
甲和乙是一对朋友,他们同时爱上同一个女人。甲赢到女的芳心,两人准备结婚。女的对乙其实连好感也谈不上,只因为乙是甲的朋友,所以她把乙也当做朋友看待,和颜悦色地跟后者相处。
单恋(2)
乙对甲嫉妒万分。每当他看着甲和那位女的相亲相热、情话绵绵的时候,他便妒火中烧。妒火越烧越厉害,放出浓厚的乌烟黑雾,终于把乙的理智笼罩住。他把女的对他的和颜悦色的态度误解为爱意,相信那个女子爱的不是甲,而是他;女的应该是属于他的,只因为甲从中挑拨离间,才把女的抢去了。所以甲是一个大障碍,只要他把这个爱情大障碍铲除掉,那个被他单恋着的女子便会投入他的怀抱。
乙完全失去了理智,深谋细算,想出了一条毒计,把他的朋友甲谋杀了。
甲被谋杀之后,乙并没有被人怀疑是凶手。此时,他以为爱情的障碍已消除,道路已通。于是,他开始向甲的女朋友示爱,但女的坦然表示:她不爱他。
乙再度把事实扭曲,认为女子的拒绝只不过是一种手段,要煽动他的激情。于是他加倍猛烈追求,死缠着那个女的。女的终于受不了乙的缠绕,严词厉声地叫他不要再来骚扰她,因为她已经有了新的男朋友。
乙为此大发雷霆,威胁女的:如果她跟别的男人谈恋爱,他会先把她杀死,然后自杀。女的拒绝再见乙,乙便白天在街上跟踪女的,晚上则守在女的家门前,偷窥她的行动。
女的心慌害怕,跑去报警。警察开始调查乙的底细,终于调查出来,乙竟然是谋杀甲的杀人凶手。东窗事发,乙被捕判罪。
上面所述的两个悲剧性的故事的祸端皆是单恋。可见,单恋若恶化为着魔似的迷念,又执迷不悟,对人的终生会有毁灭性的影响,有如在精神上患了不治之症。
白马王子的爱(1)
世界上大多数的女人,尤其是在情窦初开的少年时代,大概都曾经一度患过或轻或重的“白马王子梦幻症”。
白马王子梦幻症的特征是:一个少女或者是年轻的女人在梦想着,她会在很偶然的机会和一位英俊、富有、能干的男士相遇。这位男士对她一见钟情,深深地爱上她,即时即地立下决心,非她不娶。男士为她赴汤蹈火,克服无数的困难,终于争取到她。两人成为夫妻,幸福快乐终其生。
白马王子病患症的核心是白马王子的爱情。至于白马王子的爱情,那是一种只有爱而没有性的纯幻想式的爱。
世界上歌颂白马王子的爱情的作家实在太多了,几乎每个国家均有;西方国家的周刊杂志每期必刊登一篇以白马王子的爱情为核心的爱情故事。这种幻想式的爱情故事所以大众化地风行,就是因为它们的市场广大,读者多如沙漠之沙。
爱读白马王子的爱情故事的读者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尚未有人生经验、对爱情充满梦想的少女;
过着枯燥无味、色彩单调的日子的家庭主妇;
活在狭窄的生活空间里的低职妇女。
这些生活内容空虚的女人把白马王子的爱情故事当做精神食粮,从而满足她们的内在爱情饥渴。
在制造白马王子的爱情故事的作家丛中,又以20世纪的英国女作家巴巴拉·嘉德兰最懂得逢迎那些把白马王子的爱情故事当做充饥食粮的妇女的口味。她是一个极为多产的小说家,她的爱情小说的内容和情节本本都是按照白马王子的爱情处方,换汤不换药地迅速写成。到了她晚年,她根本不再用手写稿;她坐在沙发上,抱着她的白毛爱犬,顺口成章、一气呵成地向她的秘书口述小说内容,秘书手不停地速记下来。
巴巴拉·嘉德兰的小说在世界任何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