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摩萨德秘史 >

第8节

摩萨德秘史-第8节

小说: 摩萨德秘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走了。

    年轻的哈雷尔在特拉维夫郊区的赫兹利亚集体农庄,当上了一名修水渠的工人。
白天,他拼命地干农活,晚上,便来到犹太秘密军事组织哈加纳接受训练。在集体
农庄里,哈雷尔结识了一位名叫瑞夫卡的犹太姑娘。哈雷尔性格内向,沉默寡言,
平时只爱干活,不擅交际,而瑞夫卡却既漂亮又风趣,而且爱好跳舞和社交。在乡
亲们看来,这对性格截然不同的年轻人并不般配。然而,他们最终却成为了一对和
美的夫妻。

    1939年,瑞夫卡偶然听到农庄里有两个人在背后谈论,抱怨哈雷尔为了接来夫
妇两人的双亲,动用了农庄的专款作路费。这种指责是无中生有的,瑞夫卡心烦意
乱,将此事告诉了哈雷尔,哈雷尔立即暴跳如雷,与那两个人吵翻了天。第二天,
哈雷尔就赌气离开了农庄,他一无资金,二无产业,但他宁可去干不受任何合同约
束的摘柑桔和装运柑桔的活。渐渐地,哈雷尔靠着能干和耍花招,成了一名柑桔承
包商,开始发大财了。

    由于经营柑桔的需要,他要同邻村的阿拉伯人打交道,因而很快就学会了他们
的语言。之后,他经常在夜间,向哈加纳的秘密情报组织沙伊介绍一些有关阿拉伯
人村庄的情况,例如村长的品行、发生的纠纷以及对犹太人不满的议论等等。哈雷
尔的上级注意到了他的才能,并委任他当上了所在情报小组的组长。这位年轻的‘
“矮子伊塞”就这样逐渐滑入了犹太地下军的谍报网,并开始接受训练。


 
         
            




               二、才华初展

    哈雷尔为沙伊工作后才发现,他几乎天生就是个当间谍的材料。1936年,他为
自己起了一个希伯莱名宇“哈雷尔”,并且奉命打入替英国托管当局效命的警察预
备队,负责刺探英国托管当局的情报。

    1939年,他混进英国人创建的警察预备队,负责刺探英国托管当局的情报。一
次,他抓住一个搞黑市交易的英国军官,不由分说地扇了他一个耳光。于是,他不
得不潜人地下,继续为“沙伊”从事秘密情报活动。1942年,哈雷尔正式加入沙伊,
专门刺探阿拉伯和英国的情报,并从此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特工生涯。哈雷尔首先被
选中到“沙伊”犹太处任秘书。该处当时只有三个人,他算一个,外加一个处长,
一个女秘书。哈雷尔本人谈不上有什么惊人的本领,他不像“沙伊”组织中大多数
同行那样有教养,也从未读过有关地下活动的教材。但在两年后,哈雷尔当上犹太
处处长时,他已经积累了许多秘密情报工作的经验和知识。他摸索出来了一条适用
于各种秘密行动的原则,这就是“分级单线联系”原则,这一原则使“哈加纳”的
头头逃脱了英国军队于1946年6 月29日为从军事上消灭犹太复国主义冒险分子而进
行的大搜捕和大扫荡。

    1946年6 月29日,英国托管当局向在特拉维夫的哈加纳领导人,发动了一场规
模空前的大搜捕。这一天后来被称为“黑色安息日”。哈雷尔正是凭着这一原则,
使哈加纳领导人得以逃脱被捕的厄运。哈雷尔的出色表现赢得了本—古里安的青睐,
这一天成了伊塞·哈雷尔命运转折的吉日。

    哈雷尔的新上司戴维·沙尔蒂尔(后来出任以色列驻荷兰大使),很快就发现
了这个年轻人在情报分析方面的非凡才能。他先让哈雷尔负责国内安全方面的工作,
后来又让他当上了特拉维夫地区沙伊组织的领导人。正是在这一时期,伊塞·哈雷
尔结识了包括伊塞·加加利和本—古里安等人在内的哈加纳重要领导人。前者于1968
年出任以色列不管部部长,后者则成为了以色列首任总理兼国防部长。

    1948年5 月初,也就是以色列国即将宣布成立之前,埃及。叙利亚、黎巴嫩和
伊拉克等阿拉伯国家,都在厉兵袜马,准备在以色列建国日向犹太人发起全面的进
攻。当时,大多数以色列领导人都认为约旦不会参加这场战争,甚至还会制止其他
阿拉伯国家的战争行动。当时,果尔达·梅厄——这位日后的女总理——装扮成阿
拉伯人,只身潜入约旦首都安曼,秘密会晤了阿卜杜拉国王。会晤后,她满有把握
地认为,约旦将置身于这场战争之外。

    但哈雷尔却不这么看。对于这件关系到以色列国防军的兵力部署,乃至新生以
色列国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哈雷尔必须作出准确的判断。为了证实自己的看法,
他派出了一名年轻的特工混在即将逃离以色列的阿拉伯难民中,来到了阿曼。这位
特工也是个阿拉伯人,他正热恋着一位犹太姑娘。其表兄正在阿曼的阿卜杜拉国王
的政府中担任要职。5 月12日夜,这位特工终于从阿曼穿过胡达尔前线阵地,带回
了约旦装甲部队已整装待发即将参战,以及阿拉伯军团就要发动进攻的重要情报。
哈雷尔立即将这一消息报告给本—古里安。本—古里安连夜调派几支部队,在约以
边界筑起了一道防线。

    5 月14日,英国托管当局从耶路撒冷的市政府大厦上降下了“米”字国旗,与
此同时,本—古里安则在特拉维夫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以色列国成立。次日夜,埃及、
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和约旦的联合军团跨过边界,向新生的以色列国大举进攻。
以色列凭借着准确的情报而预有准备,最终打赢了第一次中东战争。哈雷尔因此得
到了本—古里安总理的特别赏识,并被破格晋升为以军中校。这在以色列创建之初
的军队中,已属于第二高的军衔了。


 
         
            




               三、巅峰时刻

    1948年,沙伊被解散,同时,36岁的哈雷尔被本—古里安总理任命为国内安全
总局辛贝特的首任局长。

    1952年9 月,罗文·希洛因健康原因辞去摩萨德局长职务,并向本—古里安提
出了接任人选:莱文斯基、吉布利和哈雷尔。而本—古里安最终选择了哈雷尔。在
建国之初的4 年里,以色列情报机构一直在忙于应付杂乱纷繁的国内外活动,尚未
腾出精力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明确的指导方针。以色列为了生存而进行的斗争必
然包括秘密斗争,因此,所有的情报活动都是刻不容缓的。但问题在于,所有这一
切都显得毫无章法和缺乏连贯性。

    几位情报界最早的领导人仍在寻找一种能够将高效率的安全机构与真正的民主
合为一体的框架,他们寄希望于他们的政治领袖。但是,已经为无数难题找到答案
的本—古里安,此时却也不知道如何应付这一特殊挑战了。

    伊塞·哈雷尔的坚强和正直打动了这位开国总理。本—古里安认为,哈雷尔正
是那种能够担负起这一重任的合适人选。于是,哈雷尔被任命为摩萨德局长,成为
继罗文·希洛之后的以色列情报系统的最高领导人。

    1 .对摩萨德的变革。

    哈雷尔刚接任局长时,摩萨德的规模还很小,其总部连局长秘书在内,也不过
12人。此外,办公条件极其简陋,经费也严重不足,就连工作人员的薪水都无着落。
哈雷尔立刻去找本—古里安追加经费。当天下午,摩萨德的经费就增加了10倍。

    哈雷尔要求摩萨德特工必备的第一素质,就是为以色列国家忘我工作的献身精
神,而他自己则正是这一精神的化身,他因每天连续工作18个小时而被手下人称为
“工作狂”。哈雷尔的这种忘我精神极大地激励了部下,他们在执行一些危险任务
时,尽管既无报酬,也无褒奖,但却总是能够奋不顾身,勇往直前。

    哈雷尔在任摩萨德局长期间,不满足于仅仅从事情报搜集工作。在其任内,摩
萨德海外特工行动也极为活跃,其谍报人员分布在国外各个角落,并且经常是单枪
匹马地各自为战。尽管他们的薪金远比不上欧美各主要情报机构的间谍,但其忠诚
及献身精神,却是其他国家的情报机构人员无法与之匹敌的。摩萨德驻海外情报站
的工作人员个个都是职业情报人员。以色列其他情报机构在国外执行某项任务时,
除了军事情报局派驻各国的武官外,其他人员均由摩萨德统一指挥。

    哈雷尔善于发现人才,在他领导的部门里,凡是敏锐果断者都会迅速得到提升。
1955年,哈雷尔还说服本—古里安,把建国前臭名昭著的地下组织斯特恩集团的最
能干的成员招人了摩萨德。而在此之前,本—古里安是极不喜欢他们的。这些人中
包括斯特恩集团的头子伊拉克·耶泽尼茨基,他后来改名为伊扎克·沙米尔,并最
终当上了以色列总理。

    哈雷尔也懂得爱护部下。各国特工部门的传统观念认为,一个被捕的间谍就是
一个失败的间谍,但是哈雷尔却坚决反对这种观点。如果他手下的人不幸被捕,他
总是要千方百计地设法营救,哪怕付出再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这无疑使得摩萨德
的特工们感到了身后强大组织的有力支持,因此在完成任务时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反过来,哈雷尔也要求他手下的特工必须绝对地忠诚,任何背叛行为都将受到严惩。

    在哈雷尔的领导下,摩萨德飞速地运转起来,很快就干出了几件令国际情报界
同行目瞪口呆的绝活。



    2 .迷霉行动。

    1956年下半年,为了保守以色列军队参与苏伊士运河战争的机密,摩萨德成功
地实施了“迷雾计划”。

    苏伊士运河是埃及境内著名的国际通航运河,它扼守着亚。欧、非三大洲交通
要冲,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运河自1869年开通后,就被英、法垄断资本的苏伊士
运河公司所控制。1956年初,埃及政府为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开始谋求通过谈判
将运河收归国有。而既得利益受到侵害的英、法两国,决定通过武力制止纳赛尔政
府的正当要求。

    英、法两国为使战争开始后美国能够站到自己一边,力争将埃及的宿敌以色列
拉人这次军事行动。而以色列则想从法国获得核反应堆及武器供应,于是双方一拍
即合。

    法国政府自当年4 月起,开始武装以色列。法国的运输船队和大批运输机源源
不断地开往以色列,并在黑夜抵达海港和机场卸下大量的坦克、大炮、战斗机和弹
药。

    7 月26日,埃及政府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英、法。以三国蓄谋已久的
战争已迫在眉睫。此时,美国人根据种种迹象和传闻,也已经觉察到了以色列参与
这次战争的意图。中央情报局局长艾伦·杜勒斯命令安格尔顿与哈雷尔联系,以探
听虚实。

    哈雷尔为了严守战争机密,决定对美国也加以蒙蔽,于是便不动声色地将本—
古里安总理不久前在陆军高级军官学校发表的讲话稿,转送给了杜勒斯。该讲话稿
的中心意图是要教训一下约旦,并不是战争。与此同时,摩萨德还使出了散布假情
报的手段。就在进攻西奈半岛的前几天,摩萨德又故意通过其他渠道向外界透露:
鉴于巴勒斯坦游击队从约旦不断向以色列发起进攻,以色列正计划对约旦实施一次
小规模的报复行动。

    埃及被蒙蔽了,美国人的疑虑也消除了。

    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伞兵和三路地面部队开始越过埃以边界,随后穿过西
奈半岛,逼向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了,埃及人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直
到战争爆发当天的中午,摩萨德才向中央情报局电告实情。被蒙在鼓里的美国中央
情报局这才恍然大悟,杜勒斯气得大发雷霆,当着助手的面怒骂道:“他们把我们
骗了!”

    3 .扬眉剑出鞘。

    为了保护以色列的利益和巩固本—古里安的政治地位,哈雷尔在舆论界也展开
了战斗。他在进行全面搜索之后断定,很受欢迎的希伯莱文杂志《这个世界》已对
总理、工党及整个政治制度构成了明显的现实危险。哈雷尔决定向这家周刊宣战。
但是,与媒体作战并非哈雷尔的特长,最终他不得不悄无声息地退出了这场战斗。

    《这个世界》之所以受欢迎并不是因为能发布什么具有一流价值的新闻,它纯
粹就是一个流言蜚语、黄色丑闻及调查报告的混合体,该杂志提倡与巴勒斯坦阿拉
伯人实行和解,并对以色列现实生活提出了怪异的观点。杂志的主编是乌里·阿弗
内里,他呼吁本—古里安采取宽宏大量的态度,允许成立巴勒斯坦国——尽管以色
列在独立战争中取得了胜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