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游戏电子书 > 篡唐 >

第450节

篡唐-第450节

小说: 篡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经意间,两人就谈到了过往的事情,大姐这才知道当年她随何潘仁远赴西域之后,家中发生的种种事情。
  特别是当她得知父母竟死于毛小八之手的消息后,不禁勃然大怒。
  姐妹二人不顾一切闹到了公主府,平阳公主这才知道了毛小八当年所做的种种事由。
  本来,毛小念姐妹二人想要杀死毛小八。
  却不想毛小八正好不在长安……当小八得到风声之后,毫不犹豫的裹挟着一批押运的公主府货物,逃往漠北,而后下落不明。也因为这件事,使得平阳公主的名声大坏。
  柴绍在信中,甚至用嘲讽的口吻,指责平阳公主有眼无珠。
  只气得平阳公主当场就昏过去……后来柴绍虽派人求请原谅,但平阳公主却再也没有能下榻。
  如今又出了同室操戈的事情,她对李世民,自然也非常失望。
  回到王府后,李世民径自来到一间小厅之中。自杨文干之乱发生以后,李渊在回到长安,就下诏李世民从皇城中搬出,迁至秦王府。
  这对于李世民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从皇城中迁出,好听一点。如果说的难听一些,就是被赶出皇城。
  虽然李渊依旧重用李世民,甚至委任他为尚书令,总领六部,可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李渊对李世民无比的失望。
  这一年来,李世民可算得上是度日如年。
  他一方面继续丰满羽翼,另一方面却不得不面对,自己在朝堂上的话语权,不断降低的事实。
  “王爷,您回来了!”
  小厅之中,尽是李世民心腹之人。
  王通起身相迎,轻声问道:“公主府那边,可有什么收获?”
  李世民摆手示意众人坐下,叹了口气道:“三姐病情越发严重,似乎对我也生出诸多不满。
  看她的状况,恐怕是……我实不知,该怎样开口。
  对了,今天朝堂上,可有什么消息?”
  “刚才封伦大人派人送信,说岭南已传来消息,河南王不日即将启程动身,大约在年底前会抵达长安。”
  “养真,动身了?”
  “算行程的话,应该就是在这一两日吧。”
  李世民不禁苦笑摇头:还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李言庆这一回来,恐怕再想要翻身,更难了!
  “王爷,如今这状况,非常不妙。”
  王通轻声道:“据封大人言,昨日陛下又把他招至宫中,谈论了许多事情。
  看状况,陛下似已下定决心,想要扶太子坐稳位子……太子这些日子虽然没什么动静,但小动作却一直不断。齐王最近不断宴请朝中大臣,还包括许多天策府中的旧臣。叔宝与知节都得了邀请,不过却称病推了……只是其他人,可未必能够撑住,毕竟这局势,是越发的坏了!”
  这言下之意,非常清楚。
  你秦王再不做出反击,天策府诸将,未必会继续忠于你啊!
  李世民闭上眼睛,长叹一声,“那我又能怎样?
  既然父皇主意已定,我也没有其他退路……实在不行,我就向父皇请奏,要一封地,就藩便是。
  太子和我虽说争斗多年,但想必也不会赶尽杀绝吧。”
  “王爷,若无杨文干,太子也许不会追究。
  但杨文干一事发生,王爷与太子之间,已经势同水火……王爷交出手中一切,太子或许暂时不会追究。然则一俟他日登基,怕未必会罢休吧。”
  说话的人,是温彦博。
  此人出生于周武帝建德三年,字大临。
  从亲疏而言,他也是李世民的叔叔。李世民的妻子,就是温彦博的侄女,可谓关系密切。
  这温彦博通书记,警悟而辩。
  在开皇末年,被封为文林郎,属内史省。
  大业年间,温彦博曾任幽州总管罗艺的司马。后策反罗艺,并随罗艺一同归唐,被封为尚书省右丞,掌兵部、刑部和工部。温家,是太原大族,有从龙之功。再加上李世民这一层关系,使得温家极为坚定的站在李世民一方,成为李世民如今不可或缺的力量。
  李世民蹙眉道:“太子性情宽厚,未必会下死手。”
  温彦博冷笑道:“王爷可知什么叫开弓没有回头箭?
  王爷弓已张开,且数年来和太子争斗不休,此间种种冲突,王爷敢说太子不会记恨心中?
  且太子身边尚有齐王,齐王心胸……
  王爷现在想退让,怕已经晚了!太子登基之后,绝不可能放过王爷。”
  “进无门,退无路……那你们说怎么办?”
  李世民不由得一阵燥郁,看着厅中众人,焦虑不安的问道。
  王通和温彦博相视一眼之后,温彦博一咬牙,站出来沉声道:“太子不亡,王爷当死无葬身之地!”
  第六卷 夺嫡新萌事可忧 第009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二)
  在隋唐之交的历史中。温彦博的名声并不算非常响亮。
  至少和房玄龄杜如晦这些人比起来,温彦博不免有些不显山露水,表现的非常低调。
  可实际上呢,就能力而言,温彦博也许并不逊色于房玄龄……
  此人在贞观四年时就出任了中书令之职,贞观十年担当尚书省右仆射,并不比房玄龄的地位差多少。而房玄龄本身,有从龙之功,如果这样算较起来,温彦博甚至高房玄龄一筹。
  最重要的是,温彦博的兄长温大有,兄弟温大雅,在朝中地位颇高。
  三兄弟皆以品行、学识和文章闻名于世,号‘三温’。而温彦博更是在死后,获得陪葬昭陵的殊荣。
  这样一个以品行而著称的人,竟然说出来了太子不死,死无葬身之地的话语,足以说明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间,早就没有了回旋的余地。李建成即便是再宽厚,也不可能容忍一个随时都可能威胁到他皇位的兄弟存在;李世民即便想退让,到时候也没有退让的余地。
  所有的一切。都是以杨文干之乱为分水岭。
  可以说,李家兄弟之间的争斗,在杨文干之乱发生以后,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这也是李渊为什么一方面担心李建成无法控制住李言庆,另一方面却执意将李言庆召回长安的原因。李言庆就算在桀骜,终究是李唐的臣子。哪怕他有李唐宗室的血脉,但想要篡夺皇位,却是困难重重……而李世民则不一样,他和李建成若继续争斗下去,必然会动摇国本。李唐定鼎八载,虽说已渡过了最为艰难的时期,可想要恢复元气,仍需要足够的时间。太子之争如果继续下去的话,李渊可不敢保证,会出现什么状况。
  正好李言庆在岭南隐隐有独大之势,李渊将李言庆召回来,也等于向天下人表明态度。
  朕,决意扶立李建成,结束这所谓的太子之争。
  李世民怔怔看着温彦博几人,半晌说不出话来……
  要说他有野心,那一点都不假。可若说到手足相残,李世民还真就有那么一些顾虑!
  “果要如此吗?”
  王通恶狠狠点头说:“除此之外,别无退路。”
  温彦博更是冷声回答:“陛下在时,太子或许会顾念兄弟之情;然陛下百年,太子某一日回想起今日和王爷的龌龊,心里又岂能罢休?王爷,事到如今。你想要委曲求全,已经晚了……”
  李世民不由得苦笑!
  其实,他何尝不清楚这个道理?
  只是……
  “王爷欲成大事,需注意两件事情。”
  王通这时候也不再吞吞吐吐,起身说道:“其一,王爷若行事,需在河南王抵达长安之前。
  若能有手段将河南王扣押,则大事可成。
  一俟河南王抵达长安,以他在士林中的声望和影响,天策府上下恐怕再也无法齐心协力……您应该知道,河南王的交友甚广,部属众多,皆掌一方兵马的诸侯。如果他回来了,以他的声望,配合太子的地位,足以令所有人动摇,天策府也必将随之,分崩离析……此其一。
  这第二件事情,王爷还需有一个强横臂助。
  臣闻太子为拉拢齐王,曾在酒宴中戏言,愿以皇太弟许之。齐王之所以愿意帮助太子。一方面是他夺嫡无望,另一方面,未尝没有这‘皇太弟’的诱惑。太子拉拢齐王,王爷也需拉拢赵王。赵王手握司隶兵马,若他愿相助,即便是李言庆,也难以挽回局势。
  臣知王爷心中所虑,无非是赵王的心思……
  殊不知,赵王有野心方可利用;若赵王无欲无求,王爷又岂能将其笼络,为王爷效命?”
  话说到这个份上,李世民想要再反对,也不可能了!
  如果他反对,天策府上下,会在最短的时间里崩离,王通也好,温彦博也罢,都会不再追随他。
  哪怕温彦博是他的叔叔,也不会帮他。
  甚至整个温家都有可能抛弃李世民,转而依附太子,或者李言庆……
  窗外,起了风!
  李世民推开窗子,看着园中萧瑟景致
  许久之后,他握紧拳头:父皇,这是你逼我的!
  他转过身来,看着厅中众人:“那你们说,接下来咱们应该怎么做?时间已经不多了!”
  是啊,时间已经不多了!
  李言庆乘一叶扁舟,飘然来到菜子湖畔。在沈光的搀扶下,悠悠然走上湖岸。
  山水清秀的浮山,坐落于皖江北岸。南临白荡湖,西邻菜子湖,望九华,靠滔滔江水,浑然一体。
  远望,若轻舟浮于水面。
  烟云袅袅,更添几分仙家气度。
  事实上,这浮山也是道家三十六洞天之一。有大小洞穴五百余处,奇峰、怪石、巉岩、幽洞,构成了浮山四大奇观。
  如今,浮山归属舒州治下。
  而舒州行军总管,正是李言庆昔日部属苏定方。
  李言庆在七月时便得到了消息,李渊已决意将他召回长安。
  这也是他早就预测到的一个结果,李渊不可能放任他在岭南做大。更何况,他名义上是安南大都督,治所不过容桂粤西地区。可实际上呢,安南都督府已涵盖了整个岭南,更把云贵地区一并纳入治下,同时又勾连巴蜀,遥控川西南等地……任何一个君王,都不可能坐视不理。毕竟这势力范围太大。将东南西南全都掌控手中。如果李言庆要造反,他可以凭借手中大军,在最短的时间里夺取两湖和江右,占领巴蜀之后,顺势挥兵关中。
  哪怕李言庆是宗室,李渊也不可能不心生顾虑。
  不过,这也正是李言庆所期望的结果……
  长安的风吹草动,李言庆虽远在岭南,却事无巨细,了然于胸。
  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的冲突,自然也是他所期望的结果。两位皇子之间争斗的越是厉害。也就预示着李言庆的机会越大。所以,在收到李渊的敕令后,李言庆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
  在他眼中,如今返回长安,正是好时机……
  想必长安城里的那些老大人们,也厌烦了这没有止息的争斗。
  从裴世矩的言语里,李言庆也探听清楚,李渊无意继续平衡之术,而朝中大员同样也不想继续争斗下去。毕竟李唐江山看似风平浪静,实则危难重重……吐蕃人的崛起,频频越境袭扰;突厥人在颉利可汗的带领下,也逐渐恢复元气,南望中原,虎视眈眈。
  此外,尚有吐谷浑蠢蠢欲动。
  而辽东地区,高句丽虽然已经衰弱,却仍有靺鞨、契丹等异族,始终怀有狼虎之心。
  就连新罗百济,也表现出不安分的势态。
  特别是新罗,随着小国仙金庾信的成长和崛起,新罗国力日益强横。
  而百济明显无法压制住新罗,逐渐成为新罗的附庸。朝鲜半岛上的三国鼎立局面,已逐渐被打破。高句丽的衰落,使得新罗崛起,已势不可当。而新罗国,显然对中原并无好感。
  外患不绝,内部争纷不断……
  以至于朝中所有大员,都希望尽快稳定下来,才能避免日后李唐江山的分崩离析。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言庆自然不会拒绝回转长安。
  只是他借口岭南事多,拖延了回程的时间,带着一部分心腹亲卫,在冯家商队的掩护之下,悄然启程,自交州一路过来,遍访昔日旧友。
  房玄龄,自然是不可缺少。
  哪怕两人之间的联系从未断绝。李言庆还是希望能和房玄龄面对面,进行一次坦诚交流。
  冯盎,也必须拜见。
  毕竟李言庆走后,岭南也需要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高士廉虽然能力出众,但如果没有冯盎等人的协助,恐怕也无法尽善尽美的完成李言庆的托付。
  还有谢映登,在萧太后远赴婆罗洲后,旋即撤出钱塘,在衢州宣布归附李言庆之后,被封为衢州行军总管,令江南东道,辖六州之地。同时也是如今东南地区,除冯盎之外最大的一路诸侯。
  谢映登的崛起,与冯盎又不一样。
  冯盎说穿了,是个以异族血统出仕的地方豪强。
  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