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游戏电子书 > 军阀治世 >

第248节

军阀治世-第248节

小说: 军阀治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火车的优势,完全是可以赚钱的,投资的钱完全可以收回来,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而且利润将比较可观。
  赵岩想了想摇头道:“那些赚钱铁路我们不用去涉及,让民间资本来修,等他们收回成本再让他们平价售票,我们明年修战略铁路。”
  赵岩会做这个决定,自然是钱多得没地方花,但又不是钱多到可以乱花的程度。
  修铁路这个东西,可以利用民间资本就利用民间资本,民间资本会参与其中是因为有利润存在。
  而那些回报速度慢的战略铁路,民间资本自然不会那么积极的把钱砸进去,所以这时候就需要政府出钱来修了。
  “战略铁路?”赵全听不明白,赵岩解释道:“战略铁路分两种,一种是经济方面的,一种是扩张方面的。”
  “经济类型的战略铁路,例如用来运输矿产的。扩张性战略铁路,就是向我们扩张的方向修铁路,让我们可以快速的往前线运输部队、物资,以及方便移民,经济型战略铁路若有足够的利润空间,可以划出来让民间资本来修,而那些没有利润空间的则由我们来修。”赵岩说道。
  这种利润空间不是说投资进去多少钱收回来多少钱就可以的,钱是要算利息的,若是连银行的利息都比不上,那就不叫存在利润空间。
  所谓民间资本,分两种,一种是赵岩开设的登莱银行,也等于是自己修,其他银行现在也出现了,他们也能参与,另外一种就是商人集资修建铁路。
  “修铁路方面还得成立铁路局才行,否则会乱起来的。”赵全说道,赵岩点头同意道:“铁路局马上成立。”
  一个星期后,铁路局正式成立了。
  铁路局成立的同时,铁路方面的专业也随之在院校出现。
  铁路局确定下了铁路修建的资金来源方式,一种是中央政府出资修建战略铁路,第二种是地方政府修建当地铁路支线,第三种就是民间资本修建铁路。
  民间有人投资修建就民间资本先上,民间资本可以修建铁路干线,也可以修建铁路支线。
  没人修建的铁路干线由中央政府修剪,没人修建的地方干线由地方政府修建,地方政府没钱修建的由中央政府出钱修建。
  民间资本在铁路建成后,票价由铁路局决定,在未收回成本时期按正常价格收费,当成本收回的时候,则出台评价票,给与投资人10%的利润,若干年后收回。而具体运营则是由铁路局统一运营。
  铁路局成立后根据赵岩的指示,首先划定了五条铁路干线。
  第一条是从沈阳沿西北走向到西伯利亚南部,然后向西不断伸展,理论上这条铁路可以修到西欧。这是沈阳——西伯利亚的战略铁路,命名为‘沈西铁路’,沈是在沈阳,西是方向,没有具体终点站,奴尔干都司打到哪,铁路就修到哪。
  第二条是从京师向西,连接张家口,呼和浩特、包头一向修向河套,然后从河套边缘修到甘肃,途经银川、兰州,然后一路修到漠西的庭州轮台县(乌鲁木齐,唐代行政名称,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曾经是唐朝的军事重镇),这条干线命名为‘京轮铁路’,与‘太北铁路’干线相连。
  第三条是从兖州负日照县向西,途径济宁、开封、郑州、洛阳、西安,然后从西安连接到兰州的‘京轮铁路’,命名为‘日兰铁路’。
  第四条是从京城修到武汉,与赵家堡——太原的‘赵太铁路’相连,命名为‘京汉铁路’。
  第五条是从武汉修到广州,命名为‘粤汉铁路’。
  这些铁路中最没回报前景的就是沈西铁路,毕竟西伯利亚根本没开发,所以这条路是要赵岩来修的,不过个别路段比较繁华的,则由民间资本修建,例如经过张家口一段。
  同时太北铁路的回报率也比较低,也需要赵岩出资修建。
  而日兰铁路、京汉铁路、粤汉铁路这三条干线的回报率就比较好了,将由民间资本来修建。
  除了干线以外,还确定了两条支线铁路。
  第一条是从赵太铁路的铁路干线上向大同、漠北方向延伸,然后并入沈西铁路的‘贝加尔湖’一段。被命名为‘太北铁路’,太是太原府,北是‘北海’,贝加尔湖在古代叫做北海。
  第二条是从河套南下到西安,连接到日兰铁路,命名为‘安河铁路’。
  这两条铁路支线的回报率一般,不会太高也不会太低,有人愿意修就修,没人愿意修的话那就赵岩出资修了。
  沈西铁路的战略意义是在西伯利亚方面的向西扩张,京轮铁路同样是向西扩张,区别在于一个在北,一个在南。
  京汉铁路、粤汉铁路这两条铁路与赵太铁路是相连的,经济战略很强,两条铁路接通后,山东的商品可以直接南下广州,然后从海路运到南洋,同时也有为出兵中南半岛的扩张做准备。
  至于其他有经济回报的铁路多得要命,江南地区的铁路基本上没怎么规划,其经济战略意义也是很强的,不过这个留给铁路局陆续规划,相信定然很多人愿意投资。
  为了修沈西铁路和京轮铁路,赵岩计划先砸入2000万银元,计划五年内修完,钱什么时候不够就什么时候再加,这些钱理论上可以修完,并且还有剩余,就看劳工能不能抓得到了。
  若是劳工能抓得到,成本将大幅度缩减,修铁路最大的成本就是劳动力方面,这就得靠日本劳工和西伯利亚的各‘民族兄弟’了。
  此时已经是第四季度,各地的税收情况开始陆续上报,今年正规渠道的财政收入,估计也有去年一般的七八千万两。
  特别是在黄金部队到处挖矿的情况下。
  ……
  南洋,在苏步恒和南洋步兵旅的努力下,到九月底,他们已经在南洋彻底站稳脚跟。
  苏步恒手上除了18艘军舰外,护卫舰陆续增加到了30艘,强悍的海上力量让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军舰都龟缩着不敢乱来。
  在亚洲这个力量薄弱地区拥有绝对海上权威的苏步恒从雅加达出发,前往印度地区继续清剿荷兰人的势力。
  很快就将荷兰人完全逐出了押走地区。
  荷兰人被撵走了,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更是人心惶惶,特别是南洋步兵旅占据了爪哇岛后,西班牙总督一直都在担忧菲律宾是否能保住。
  情况的确是让人担忧的,那个庞大的帝国突然萌生出了强大的扩张**,甚至把爪子伸向了美洲。
  而菲律宾离他们简直是近在咫尺,若是这个庞大的帝国突然夺取菲律宾,本土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反应,况且本土就算派兵增援,也胜算极低。
  苏步恒在将荷兰人逐出亚洲范围后,开始在各航道开设据点,并拦截过往船只收取路费。
  南洋的各航道中,也只剩下一个马六甲还在葡萄牙人的控制之中。
  因此马六甲海峡成了苏步恒下一个下手的目标,在这个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内的年代,只要有足够的武力,夺取一个战略据点只是一个很简单的过程,什么外交方面基本上无需考虑太多。
  而爪哇岛的情况也有很大的进展。
  七月本土运来了三万多支新式火枪,同时还有刀剑、板甲数万,南洋步兵旅用这些武器装备了爪哇岛上的华人。
  爪哇巡抚已经到达,但目前华人数量还不是那么多,所以暂时保留了东爪哇的国王,等移民陆续增多后,便要开始全面清洗了。
  而韩胜则带领南洋步兵旅向西爪哇的伊斯兰国家进攻。
  伊斯兰教在亚洲的传播速度很快,这个年代已经在南洋地区成为主要宗教信仰,然而这种宗教是目前山东法律所不允许存在的。
  不过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未来是要进行全面清洗的。
  进攻很顺利,仅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便扫平了西爪哇的抵抗,西爪哇国王迅速臣服,整个爪哇岛便控制在了手中。
  西爪哇的据点开设了很多,爪哇巡抚在每个城镇都派遣了防守人员,这些士兵很多都是从当地华人中征召的,只有少量的正规军在带领他们。
  爪哇岛上的华人在地位上迅速转变,数月间便成了爪哇岛上最具权威的群体,对爪哇土著的镇压每天都在进行。
  华人在爪哇岛上的活动都有士兵保护,并且不用交乱七八糟的税种,每户华人皆可以获得土地。而土著要交的税种就多了,比之前荷兰人的还要多。
  土著抗税、抗征地,皆会遭致残酷的镇压。
  若是原先以南洋步兵旅的兵力是无法完成的,毕竟他们是作战部队而不是防守部队,然而武装了数万名华人之后,情况便不一样了。
  爪哇巡抚开下令没收南洋土著的所有武器,每地的士兵天天都有任务,不是镇压就是搜查,要么就是征地和协助爪哇国王的官员征税,征收上的税自然是官府的,爪哇国王现在正吃红薯呢只是进行直接统治不太方便,所以才留着他而已。
  对于爪哇巡抚来说,这点税实在太少了。
  南洋猴子又懒,又没什么技能。苦劳力又不是苦劳力,服务业又不怎么会,这让他和上下官员都十分厌恶。
  每每处理土著暴动,都是简单的三个字——镇压之。
  第238章 大明谷仓
  对于爪哇官员来说,他们不仅靠收税来搞业绩,还得发展当地经济才行,到年最后这个季度,从山东来的商船逐渐增多,
  不过这些商船却买不到紫檀木这些东西,因为爪哇巡抚下令禁止砍伐紫檀木了,这是赵岩的意思。
  商船只能买到米、腾、香料、棉花、香料这些东西。
  爪哇官员开始下令土著大规模种植水稻、棉花,还引进了一些先进的生产技术,爪哇岛上已经有比较完善的灌溉系统,倒也坐享其成。
  南洋诸岛将被建设成为原材料产地,这里的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水稻一年可以种三季。
  为此,爪哇官员开始大肆圈地,不断组建官办种植园。
  种植园和农场的性质不太一样,种植园是一种以奴隶为主要劳动力,并且还可能具备某种作物的垄断性质。
  爪哇岛的水田很多,还可以种三季。
  打下西爪哇后粗略估算了一下,爪哇岛上的水田有六百余万亩,在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还可以开垦出将近两百万亩。
  这些水田种三季是必要的,追求的就是最高产量。
  国内气候偏冷,农业生产遭到巨大干扰,粮食是非常重要的物资,虽然有红薯可以支撑,仓库里存放了数量巨大到让人目瞪口呆的红薯粉干,但红薯粉干这东西其实没多少营养,基本上每年都要倾倒到日本去不少,美名赈灾,实际上只是想多弄点倭奴罢了。但本身消耗也不少,经常一遭灾就得动用红薯粉干,而不是动用大米赈灾。
  大米不够,自然不能用来赈灾。
  要让每个人吃上白米饭,顿顿吃饱白米饭,就得有足够的粮食产量,南洋的气候得天独厚,一年可以种植三季,若管理好一些,每亩产个三石左右是完全有可能的。
  大明南方的稻田很大一部分都能达到每亩产四石的程度,但南洋用的是南洋土著作为劳动力,稻米产量会低上一些,毕竟这些土著太懒了。
  若是用倭奴,产量达到四石是可以的,日本农民对水稻种植比较有经验,再加上具有吃苦耐劳的特性(采邑制度下的农民),以及山东不断的农业研究,产量上四石是很轻松的。
  4石也就是360多公斤,相比后世的产量来说是还是比较低的。此时大明南方一些地区的粮食亩产大部分都能达到4石,大多是通过辛勤的劳作,用精耕细作的方式耕耘出的产量。
  目前赵岩正努力让大明脱离精耕细作的农业方式,不过若是种植园的话,有足够的劳动力还是可以采用精耕细作的方式的,但这种种植园只能是官营。
  当生产力到达一定程度后,异族必须被清洗,若是种植园主,他们自然不甘心。
  爪哇官员开始大肆圈地,在统治全爪哇的同时,将爪哇一分为二,种植园从巴达维亚一路向东扩张。
  大量南洋土著被贬为奴隶,被关在种植园内劳作。
  爪哇巡抚并不满足于爪哇岛上的这点土地,在爪哇巡抚的唆使下,韩胜开始入侵勃泥和三齐佛。
  三齐佛(苏门答腊)的土著手上也有上千万亩水田,上面的王国较多,殖民势力较弱。勃泥岛上可以开发出两百万亩左右,岛上到处都是森林,没太大的开发价值,大肆焚烧森林以此来获得耕地的方式是不允许的。
  韩胜四处调派兵马,在三齐佛和勃泥岛上征伐土著,以占领那些水田,每当攻打下一处地方,必然设立据点,然后再设立若干个种植园。
  三齐佛上面也就是巨港周围是一个十分适合发展农业的地方,这里地势平坦,而且降水充沛,在此处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