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和谈演义 (第三部)作者:马辂-第2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德邻,你对这篇文告有何意见?”
李宗仁答道:“我与总统并无不同意见。”
蒋介石听了,脸露愠怒之色,又将目光向周围一扫,说:“大家都谈谈自己的
看法吧!”
突然,一张桌上响起抽泣之声。众人一看,是几天前刚任孙科内阁社会部长的
谷正纲。他以哭声说道:“总统不能下野呀!总统万万不能走啊……”
抽泣声打破了沉默。张道藩站起来说:“我坚决反对发表这篇文告!与共产党
谈和乃与虎谋皮。党国危亡就在眼前,这局面非总统不能挽救。若是总统离开,这
将对士气人心发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陈立夫随即站起来发言:“只有总统当政,方能挽救党国于千钩一发之危!”
蒋介石紧皱的眉头舒展了一些,显然,他从刚才的话语中得到一丝慰藉。
大厅里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
“为今之计,下野谋和倒不失为上策!”
“总统以国事为重,激流勇退,适当其时。”
“只是文告中的诸项条件,恐怕中共难以接受吧!”说着说着,声音由低而高,
变成了莫衷一是的争论。
这种司空见惯的争论,使蒋介石忍耐不住地冒起火来:“我并不要离开,只是
有人要我退职!我之愿意下野,不是因为共党,而是因为本党中的某一派系!”
坐在他旁边的李宗仁斜眼着桌上的酒杯,一言不发。他知道蒋介石是在含沙射
影,有意说给他听的,“某一派系”云云,明摆着是指他和白崇禧为首的桂系嘛。
但在这种场合下,他却不露声色,保持沉默。
使蒋介石感到难堪和寒心的是,除谷正纲、张道藩、陈立夫等少数几位文官力
主蒋继续当政外,多数武将们都缄口不言。于是,他对掌管舆论宣传的张道藩说:
“既无再多异议,文告明日发表!”言毕愤然离去。
正是:
时来天地皆同力,
运去枭雄不自由。
未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三部) 第十四回
八项条件大义昭昭 二分天下美梦沉沉
话说1949年元旦,蒋介石的求和声明以《新年文告》的名义由中央社播发,各
大报纸也刊登了号外新闻。
同日,蒋介石召集国民政府高级官员在总统府礼堂举行团拜会。虽是新年,却
是一片悲悲切切。会后,蒋介石把李宗仁叫到礼堂休息室谈话。
“德邻,文告已发,看来我是不能再于下去了。”蒋介石脸露苦涩,但仍显得
镇静自若,“我退下来,也许更有利于谋和。但是在我走开之前,必须有所布置,
否则你也不容易接手。请你告诉健生,叫他也明白这个道理,不要再发什么通电了,
以免动摇人心。”
李宗仁明白,蒋提出下野,决非真心,乃是“以退为进”、“以屈求伸”。这
样的把戏,他在历史上已经玩过两次,可谓得心应手。于是便说:“委座还是暂缓
引退的好,待中共方面对和谈声明有所反应后,再议不迟。”
蒋介石微微颔首。其实,这正是蒋介石的意图所在。
是日晚,蒋介石又致电白祟禧:“中正元旦文告,谅荷阅及,披肝沥胆而出,
自问耿耿此心,可质天日。今日吾人既已倾吐精诚,重启和平之门,惟言和之难,
卓见已详。如何方可化干戈为玉帛,想兄熟虑深筹,必已有所策划,甚冀惠示其详,
俾资借镜。今大计虽已昭明,而前途演变尚极微妙。望兄激励华中军民,待以宁
静,借期齐一步骤,巩固基础,然后可战可和,乃可运用自如,则幸矣……”
那么,中共方面的反应如何呢?
当呼吁“谈判”的空气愈来愈浓,“和平”活动愈来愈热闹的时候,毛泽东再
一次表现出高度的政治敏感性、政治辨别力和政治坚定性。元旦当天,新华社播发
了毛泽东用两天时间写下的题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宣告:必须用革
命的方法,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决不怜惜“蛇一样的恶人”,
决不使革命半途而废!
1月5日,新华社又发表了《评战犯求和》的评论,并将“中共权威人士”于10
日前公布的首批43名战争罪犯依次列出。蒋介石作为首犯排在第一位,李宗仁名列
第二,以下依次为:陈诚、白崇禧、何应钦、顾祝同、陈果夫、陈立夫、谷正纲、
孔祥熙、宋子文、张群、翁文灏、孙科、吴铁城、王云五、戴传贤、吴鼎昌、熊式
辉、张厉生、朱家骅、王世态、顾维钩、宋美龄、吴国帧、刘峙、程潜、薛岳、卫
立煌、余汉谋、胡宗南、傅作义、阎锡山、周至柔、王叔铭、桂永清、汤恩伯、孙
立人、马鸿逵、马步芳、陶希圣、曾琦、张君励。并正告“这个名单的确定和宣布,
是要告诉蒋系将领和地方系军阀们,交出军队可摘掉战犯帽子受到宽待,继续顽抗
只能按战犯受到惩办”。
1月14日,毛泽东以中共中央主席的名义发表关于时局的声明,提出和平谈判的
八项条件。声明说:
虽然中国人民解放军具有充足的力量和充足的理由,确有把握,在不要很久的
时间之内,全部地消灭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残余军事力量;但是,为了迅速结束战争,
实现真正的和平,减少人民的痛苦,中国共产党愿意和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及其他
任何国民党地方政府和军事集团,在下列条件的基础之上进行和平谈判。这些条件
是:
(一)惩办战争罪犯;
(二)废除伪宪法;
(三)废除伪法统;
(四)依据民主原则改编一切反动军队;
(五)没收官僚资本;
(六)改革土地制度;
(七)废除卖国条约;
(八)召开没有反动分子参如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接收南京国
民党反动政府及其所属各级政府的一切权力。
中国共产党认为,上述各项条件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公意,只有在上述各项条件
之下所建立的和平,才是真正的民主的和平。
中共方面的反应如此激烈,态度如此强硬,这使迟迟不想引退的蒋介石感到不
寒而栗。他视毛泽东的声明为要他无条件投降的“哀的美敦书”,再无恋栈的可能
了。
1月19日,蒋介石在总统官邸召开最后一次“御前会议”。到会的有张群、陈立
夫、孙科、吴忠信等党政要人。
蒋介石说:“毛泽东步步紧逼,他提出的八项条件,大家都看到了吧!我们在
新年文告中所提条件,他全部拒绝了,我又是他们公布的战犯名单的首犯,把路堵
死了嘛!逼我投降嘛!我可以下野,但决不做阶下囚!现在有两个方案,大家可以
研究:一个是让李德邻出来谈判,谈妥了我才下野;另一个是我现在就下野,一切
由李德邻来主持。”说完,长嘘一口气。
许久无人吱声,气氛令人窒息。
总统府秘书长吴忠信打破沉闷局面,用探询的口吻说:“总统下野之事关系重
大,是不是召开中常委会讨论一下?”
“不必了!”蒋介石忿忿地说,“娘希匹,什么中常委,我现在不是被共产党
打倒的,而是被国民党打倒的!我想好了,采取第二条办法,现在就下野。至于下
野文告怎样措词,请大家研究。”
陈立夫突然声泪俱下地说:“下野之事,还望总统三思啊……”
蒋介石摆摆手,说:“我既不能贯彻勘乱之主张,又何忍再做和平之障碍!”
1月21日,蒋介石于正午约宴五院院长及党政军巨头,正式宣布引退。
下午2时,他又在官邸召集中央常委临时会议,出示他和李宗仁的联名宣言:“
战事仍然未止,和平之目的不能达到,人民之涂炭,易其有极。为冀感格共党,解
救人民倒悬于万一,爱特依据中华民国宪法第四十九条‘总统因故不能视事时,由
副总统代行总统职权’之规定,于本月二十一日起,由李宗仁副总统代行总统职权。”
蒋介石声音低沉,表情悲凉,全然没了平时训话时的那种慷慨激昂的气势:“
我自黄埔建军20多年以来,历尽艰难险阻,但在袍泽们大无畏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决
心下,遵总理遗愿,坚持奋斗。度过种种难关。近两年来,军事上遭受挫折,这是
不容讳言的事实。我有意息兵,无奈中共一意孤行到底,个人非引退不可,让德邻
兄执行总统职权,与中共进行和谈。今之最要者,乃应同心同德,共济时艰,共挽
危局,断不能相互埋怨,相互倾轧,更不可有悲观失败之情绪和论调,以至影响士
气,影响全局……”
众人之中,已有饮泣之声。
谷正纲忽含泪起立大声疾呼:“总统不该退休,应继续领导大家同共党作战到
底!”
素有“小委员长”之称、被中共列为第三名战犯的陈诚,此刻立起精干矮小的
身子发言道:“总统还是不下野为好,毕竟我们还有半壁江山,定能与中共争得两
分天下。”
城府颇深的陈诚在此之前曾试探性地问蒋经国:“总统为何非要引退不可呢?”
蒋经国说:“父亲主要考虑党政军积重难返,非退无法彻底整顿与改造,唯有退方
能打破半死不活之僵局,往最坏处打算,也好另起炉灶,重定基础。父亲要我到台
湾在你手下任职,我愿协助陈主席把台湾治理好。”陈诚说:“总统运筹帏幄,有
你我一起治理台湾,保证总统无后顾之忧。”他作为蒋介石的心腹,顿然明悟了蒋
的意图:以台湾作为积蓄力量、东山再起的最后据点。台湾与大陆相隔一道海峡,
四面环水,易守难攻,使国民党尚未受到损失的海空军可以据此发挥优势;台湾处
于西太平洋交通要道,很容易与日本及美国等西方国家联络,以获得外援;而且在
抗战胜利后,与大陆相比,台湾相对安定,内战战火尚未燃及。蒋下野前,审衡时
局,虽然还想立足华东,稳定西南,再图中原,但他亦自知困难太大,因而把最后
的目光投向了台湾。
陈诚见下野的蒋介石情绪低沉,便有意斟词择句地以“半壁江山”、“两分天
下”的话题来激发大家发表高见,以慰蒋介石之心。
汤恩伯马上响应道:“辞修之言极对!我们势可与共党隔江对峙,待国际形势
变化再图恢复。卑职将整肃所部30万大军,确保京沪杭。”
言毕,洪兰友、张道藩、陈庆云、何浩若等皆含泪慰留。
李宗仁表情很复杂地说:“我只是一个代总统,需要时还须请蒋总统出面主政。”
蒋介石摆摆手,说:“都不必再说什么了,我今天就离开南京,解甲归田。”
他起身宣布散会。
李宗仁忙问:“总统什么时候动身?我们到机场送行。”
蒋介石厉声说:“不必了!我还有要事处理,起飞时间未定,你们不必送行!”
老同盟会员、年已古稀的监察院长、美髯公于右任趋步向前,请蒋介石下令释
放张学良、杨虎城。蒋把手往后一甩:“找德邻办去!”随即离去。
下午4时,蒋介石驱车奔中山陵拜调。
他肃立在中山陵前,默然无语,悲从中来:距抗战胜利后还都,三年不到,江
山易手,怎不叫他痛心疾首,悲愤懊丧……直到儿子经国再次催他动身,他才叩别
陵堂,欲乘“美龄”号专机飞往杭州。
宋美龄这时不在身边,她还没有从美国回来。蒋介石更感到了无限凄清。
飞机从明故宫机场起飞后,他吩咐机长绕空一周,向首都作最后一瞥。“无限
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他凭窗俯瞰,腮边不禁挂出两颗老泪。前两次下野,
他都在不久后重新出山,那么这一次,还能有还都“登极”的希望吗?
等李宗仁率领一班文武大员赶到机场送行时,“美龄”号已悄然飞走了。
从此,“黄鹤一去不复返”!
不过蒋介石是个细心而精于谋划的人,他在引退前一个月即对自己退居幕后指
挥作了周密的部署。
1948年12月27日,蒋命令将大批贵重文物,计有中央博物院、故宫博物院、中
央图书馆、北平图书馆及外交部等所藏物品共3348箱运往台湾。
1949年1月10日,蒋经国到上海,将中央银行现金运往台湾。据李宗仁说:“库
存金钞共值3。35亿美元。此数字还是依据中国公开市场的价格计算,若照海外比值,
尚不止此数。库存全部黄金为390万盎司,外汇7000万美元和价值7000万美元的白银。
各项总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