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19漫画三国人物 >

第9节

19漫画三国人物-第9节

小说: 19漫画三国人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把人肉干当干粮往军粮里混的劣迹,但是好几次在最关键的时候都是程昱帮了曹操的忙。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一个政治家未必在于自己各个方面都很高明,而在于让部下高明的人都能够脱颖而出,发挥个人的优点,人尽其材,绝不是一天到晚找下属的茬。三国中曹操实际上是得了人和。象《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在历史上并不存在的草船借箭时言道:“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唯独没有用人,自己只好累死在五丈原。            
第十七回 功高多自危     
  建安十五年间的曹操比较轻闲,毕竟这时候没有人敢于轻易来摸他这头老虎的屁股。孙权敢于琢磨的是汉室宗亲荆州看门狗刘备和益州无用人刘璋,刘备此刻琢磨的是比他更正宗的刘璋和大舅子孙权,虽然他们公然宣称的敌人是汉贼曹操。曹操也知道自己的别称已经是汉贼,然而自以为是周公,正好此间有空,就做了一大篇叫《述志令》的文章来证明自己的清白。文章里“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王,几人称帝”一句很真实,也很有气魄,关键在于曹操的理直气壮。四世三公的袁氏兄弟不幸,是在曹操最强壮的时候有称帝的行为或者企图让曹大义士给灭了,等曹操一死,刘备和孙权相继称帝。大耳朵还在荆州的时候两个儿子名字合起来就是“封禅”,按照古人的说法叫“不臣之心,昭然若揭”,足够灭三族的。不过曹操的事情坏也就坏在他标榜的功劳太大和位极人臣上。在皇帝时代,功劳高了是不免要承担震主的罪过,位极人臣了就有了造反的嫌疑。 
  后世的戏文《大保国》里就有两句词:“这都是前朝的忠臣良将,哪一个忠良又有下场”。曹操生得早,《大保国》的京戏是没有耳福听的,但是司马迁的《史记》和李陵的《答苏武书》想必都曾看过。看完《史记》想必知道比他功劳还大、本事还强的韩信是怎么死的,彭越又是怎么亡的。如果说韩、彭两个人还有什么罪证的话,周勃和周亚夫的罪名就是莫须有的了。尤其是周亚夫,平定了七国之乱,功劳不可谓不大,汉景帝就对他不放心,在一次宫廷宴会上不给他餐具,周亚夫自己拿了,就坚定了汉景帝认为他“非少主臣”而至于必除之而后快的决心。罗织的罪名自然是谋反,谋反的罪证就是周亚夫买的殉葬品有甲楯等武器道具,皇帝的走狗说得明白:“纵不欲反地上,欲反地下耳!”正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周亚夫最终是死于狱中。李陵在《答苏武书》中总结得好;“昔萧樊囚絷,韩彭菹醢,晁错受戮,周魏见辜,其余佐命立功之士,贾谊亚夫之徒,皆信命世之才,抱将相之具,而受小人之谗,并受祸败之辱,卒使怀才受谤,能不得展,彼二子之遐举,谁不为之痛心哉···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没佞之类,悉为廊庙宰”,归根结底,小人固然混蛋,皇帝更是该杀。曹操好就好在不是什么迂腐的清流,不会束手就缚,故此曹操在文中慨叹被杀的蒙恬和被逐的乐毅,“怆然流涕”,很是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并且下定决心不能够重蹈覆辙。 
  所以曹操声明不能够“慕虚名而受实祸”,枪杆子、刀把子坚决不能够放手,在宣扬为国家的同时曹操却也不讳言是为子孙计。 
  不过曹操也是矛盾的,毕竟当忠臣是曹操的志向,故此有了对妻妾:“顾我万年之后,汝曹皆当出嫁,欲令传道我心,使他人皆知之”的话,做人做到这份上,多少也有些可怜。随后说到的让封,其实是对汉献帝的暗示,因为在之前曹操提到了后悔当初辞去给三个儿子封侯的事情,意思是让汉献帝把他让封的阳夏、柘、苦三个县共两万户的封地转封给他的儿子。这里面曹操很可能有王翦出征前向秦始皇讨封地自污以消除汉献帝疑虑的意思,同时也是对汉献帝的试探。谁想汉献帝不是很识相,在别人的提示下封是封了,可是把户口数给克扣了五千,弄得曹操很不舒服。于是在建安十六年春正月把曹丕提拔成了副丞相兼职五官中郎将,算是找平。 
  汉献帝幸好没有成为有实权的皇帝,不然肯定是昏君。早在曹操刚除掉吕布的时候汉献帝就有了杀曹操的意思,这点倒充分证明了他是刘氏的嫡派子孙,没有串种。那时候曹操还没有任何不臣之心的实际举动,见了他照常磕头,曹操的罪过可能就是功劳和兵权。应该说曹操在颁布《述本志令》的时候还是想和汉献帝讲和的,当然经历了董承的衣带诏事件已经不要指望曹操这样有个性的人再如讨董卓时那样替他卖命,不过是打算遵守臣道,有个独立的诸侯国,让皇帝不容易下手而已。但是汉献帝后来的作为让曹操越来越寒心,为了找平衡,在建安十七年开始剑履上殿,对皇帝是不磕头的了。董昭等人于是建议曹操当魏公,荀彧坚决不同意,觉得曹操“本兴义兵而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想让曹操继续忠臣到底。其他的谋士不象荀彧那样老实,他们知道,曹操如果不把汉献帝搞定,就肯定是被汉献帝搞定,而后者如果发生,曹操一家固然成了忠臣烈士,他们作为曹操余孽也不要想跑,所以还是竭力撺掇曹操朝称帝的路上走比较现实。和皇帝已经分了彼此的曹操对功高不赏格外计较,对荀彧的说法自然是愤愤不平,于是就借讨伐孙权为名带上荀彧一起到了寿春,要帮荀彧洗脑。荀彧最后以忧死,大概是觉得自己不是对不起汉献帝就是对不起曹操,或者双方都对不起。 
  曹操建安十八年为魏公,建安二十一年为魏王,建安二十二年设天子旌旗,地位是逐步接近皇帝,但是仗却是越打越少,越打越没劲,越打越没有进取心。尤其是建安二十二年之后,曹操在军事上几乎没有了任何攻势。很可能因为曹操是矛盾的,再胜利了,平灭了东吴和刘备之后怎么办?按照曹操的功劳已经没有什么可奖赏的了,除非把汉献帝赶下去他来当皇帝,到时候也没有对部下说还有刘备孙权没有灭,还不能当皇帝的借口了。可是偏偏,曹操的内心中还是想当青史留名的忠臣义士的,与汉献帝较劲是曹操骨子里桀骜不逊的天性,但在曹操的人性来说他一直想当一个儒家意义上的好人。 
  功高多自危,功劳最后成了一直追求建功立业的曹操的鸡肋,因为功高到一定程度之后曹操遇到了他解不开的结,退隐江湖任人宰割不符合他倔强的天性;取而代之不符合他要摆脱赘阉遗丑身份做个堂堂正正名臣的理想,矛盾的曹操只有选择逃避。            
第十八 一抹晚照红     
  人老往往是在于内心的老,无论是不思进取,抑或得过且过,甚至于胆小怕事,都在于一种置于内心的疲惫感和厌倦感。在建安十六年曹操再使出其断绝粮道的惯技,击破马超军后没有穷追猛打,已经显出老态;在建安二十年曹操没有乘着平灭张鲁的余威席卷益州,反而说出那句“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耶?”更是道出了身心俱疲的本质。晚年的曹操可能隐隐地将死看作逃避他人生矛盾的最后出路。在建安二十三年夏六月曹操就写了关于自己安葬地的遗令。大耳朵也确实是曹操的知己,在第二年在曹操亲征汉中的时候没有再望风而逃,而是据险不战,在曹操退走后占有了汉中。刘备之所以不逃,是看出了曹操的心已经老了。垂暮的英雄不再是炙人的太阳,壮志豪情只剩下一抹晚照。 
  后来孙权将关羽的首级送到许昌,并劝曹操代汉,曹操的反映是说:“是儿欲踞孤于火上邪!”当时能够阻止曹操称帝的就剩下他自己,可曹操偏偏迈不过这道坎,宁愿当他的汉大丞相。怅惘之余,曹操一定又想起了他说过的那句话:“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之子,豚犬耳!”孙权是个人才,可惜不是曹操的儿子,曹操的儿子虽然不是犬豚,但是没有一个是能够在乱世当中芟夷群雄的栋梁,都是曹操的不肖子。曹植曹子建虽然才高八斗,文采已经超过了乃父,但是仅仅是个文人,如果生在治世可以光耀曹氏的门楣,但是在强敌四面的此刻,如果曹植成为继承人,结果很可能比后世的李后主和宋徽宗还惨。曹彰是一勇之夫,曹丕则和他的诗文一样小气。而矮子里头选将军,也只能是选曹丕,因为曹丕虽然小气,但是小气的根源是真正的自私和利己,也不乏残忍和无耻,在乱世中总算能够保全曹操的家业。说到曹丕的小气,曹操是大度的,所以有“张绣剚刃于爱子,魏君待之若旧”的典故,但是曹丕一天到晚找张绣的晦气,直到把他逼死才罢,可见其绝对没有统一天下所必须的政治风度。说到无耻,吴质给曹丕出的每逢曹操出师就大哭的把戏其实肯定瞒不过看够了大耳朵等行为艺术家表演的曹孟德,只是曹操从中看出了曹丕具有曹植和曹彰所没有的无耻,而无耻在政治斗争中是必须的。曹操觉得自己唯一不如大耳朵的地方就是“无耻”二字,所以对于有生而无耻的儿子曹丕可能多少也有些欣慰。要知道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就是个无耻之徒,当项羽要烹他的生身父亲的时候,刘邦还要分上一杯羹,理由仅仅是他曾经和项羽结拜,项羽是在烹自己的父亲。自古有廉耻的人最终是要被无耻的人算计的,不管前者有多英雄。 
  这里还要说明的是杨修的被杀绝非因为“鸡肋”,罪名也不是乱军心,而是在曹操要去世前的几个月被以“交接诸侯”的名义给杀了的。曹操之所以杀杨修,一方面是因为他的才华可能会给曹丕构成威胁,更重要的是在于此刻杨修已经因为曹植的失宠不再和曹植来往,朝秦暮楚的人才让曹操更觉得危险。同时也是曹操为了保全他爱子曹植的做法,后期的曹操对曹植越苛刻,曹植以后在曹丕的统治下就越安全。曹丕因为曾经向救过曹操性命的曹洪借贷不成,掌权后就把曹洪给囚禁起来以报复,足见是个十足的小人。象曹操这样的父母对子女的了解是深的,爱也是深的,而且这爱之深因为不得已往往是那样的玄妙。曹操还有一个爱子叫仓舒,也就是后来公认的神童———称象的曹冲,建安十三年不信天命的曹操曾经想为早夭的仓舒结冥亲,然而被选定的老丈人邴原以不合乎礼制给拒绝了。 
  曹操在死前最念念不忘的是他的长子曹昂曹子修,叹道:“我前后行意,于心未有所负也。假令死而有灵,子修若问‘我母所在’我将何辞作答?”这里的曹昂的母亲却不是指其生母,而是指其养母,曹操的元配,丁夫人。丁氏因为曹昂在宛城的战没而和曹操吵闹,被曹操一怒赶回娘家。后来曹操多次去她娘家请她回来都不能够如愿。一次曹操又去,丁氏继续织布不理他,曹操如世间的大多数丈夫般厚着脸皮走过去,拍着她的后背说:“看看我,咱们回家吧?”丁氏始终没有回头,曹昂虽是丁氏养子,但是因为她无子,感情恐怕比一般的母亲对于亲生儿子还要亲,因此是不愿意原谅带他上死路的曹操。曹操老大没趣,走到门外还不死心,道:“得无尚可邪?”丁氏还是不应,曹阿瞒凄怆道:“真诀矣!”曹操良心有愧之余,想帮她改嫁,可是曹操的元配谁敢要?临终的曹操想到此处不知道会不会又起自己还不如做平民的念头? 
  建安二十五年春正月庚子日,曹操死于洛阳,遗令薄葬。相传曹操有七十二疑冢,真正的埋骨之所反成为千古之谜。连曹植都对他的葬身地惘然无知,上书问曹丕,得到的回答是对着漳水就可,因此有了曹操的真正坟墓在漳水之下的说法。估计曹操是怕人盗墓,因为他自己当年就曾经专门设立了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的官职来盗墓,把那个谗言害周亚夫的梁孝王的坟也给刨了,不知道除了为筹集军饷之外,是不是还有为周亚夫报复以向汉献帝示威的用意。 
  同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依靠的还是他老子手下的一帮干将。想一想,张辽、徐晃、张郃、庞德等人都是降将,却都为曹操和他的后代死心塌地,多有建树,而同时期刘备的马超、李严等人就此无闻,用人之高下,待人之赤诚,可见曹操的高明了。等不及的大耳朵刘备忙不迭的随之称帝,借口是汉献帝被曹丕害死了。其实汉献帝活得比大耳朵和曹丕都长,一直到曹丕的儿子魏明帝青龙二年三月才翘辫子,在这之前魏明帝太和三年孙权也忍不住当了皇帝。诸葛亮应该是听说到汉献帝切实的死讯,当年秋八月也在五丈原病死,却是汉献帝没有能够看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