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红色少女日记 >

第32节

红色少女日记-第32节

小说: 红色少女日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泼出去的水是收不回来的。不管马立克②如何鬼头鬼脑,躲躲藏藏,苏修叛徒集团背叛印度支那三国人民的肮脏灵魂暴露无遗。    
    1970年12月24日  星期四    
    三次威逼强奸女儿已逞、但至死不肯认罪的顽固分子×××,在房产党总支及革命群众充分有力的证据面前,他不得不乖乖地低下了头。    
    这事我也参与了处理,我看到广大革命群众在党支部的领导部署下,认真执行党的各项政策,终于取得了胜利。这事也锻炼了自己。一开始我也产生了急躁情绪,认为父女既然都不认账,无从下刀,很难攻破。有遇到困难急于想摆脱困境和责任的情绪。正如毛主席所指出:“通过实践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①    
    我们不能把各种各样的社会现象看成是阶级斗争的现象。这样就会把事情混淆起来,是非不清。今后不能用全民观念解释社会现象,不能把坏分子看成是孤立的个人。    
    


七、抽调回城(1970年10月15日1971年至1月10日)1971年1月5日——1月10日

    1971年1月5日  星期二    
    元旦放假两天,我见到了杨艳华。她告诉我,自我走后,户里去年开春养的那头猪长得可肥了,肥得眼睛都陷进去了。年前杀了这头猪,眼瞅着挂起来的肥肉就往下淌油。另外,今年户里分到的粮食很多,而谢立群和我又抽走了,有时就拿着高粱米换豆腐吃。我说开春以后又要刨茬子、踩格子了,不知道今年春天是不是还让咱们知青用小锄把儿间高粱苗了。她说,最初队里怕知青用大锄头铲地伤高粱苗,就让用小锄把。记得有一天她蹲得时间长了,累得吃饭上不去炕。    
    我们还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谈到了“农业学大寨”。比如武家坪的干部说:“你们人心齐,泰山移,俺们村大人多,心不齐,学习大寨不容易。”大寨人说:“七股八岔心不齐,是因为有人要搞社会主义,有人要搞资本主义,两种思想走的不是一条路。要想人心齐,就得狠抓阶级斗争,灭资本主义的威风,长社会主义的志气。”    
    1971年1月10日  星期日    
    这一周来,机关整天在学习集训,主要是学习毛主席关于路线方面的教导和1971年元旦社论,同时对领导进行路线分析并结合机关实际开展四好总评工作。    
    星期三,薄板厂的胡福泽主任给我们作了形势报告,学习了元旦社论的辅导报告。这几天来加深了我对路线问题的性质、重要性及核心实质等一系列理论的理解。    
    针对活思想,我查找了毛主席关于小资产阶级通病的9点要害的指示①,简直完全符合我现在的心情和实际情况。比如:“触及自己留恋的事情就悲痛难过……怕劳动,怕困难,怕碰钉子,生活上吃不得辛苦;以幻想代替现实,工作情绪忽高忽低,与个人兴趣相投时,便热情奔放,消极时则垂头丧气;好高骛远,不肯埋头苦干;强调个人发展,不顾工作需要……”    
    让我在今后的革命实践中更彻底地摔打和锤炼自己吧!    
    


七、抽调回城(1970年10月15日1971年至1月10日)尾声

    尾声    
    伟大的70年代的第一年胜利地过去了,这本充满革命激情的日记也要按照它页数的规律宣告结束了。    
    对于我来讲,197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情况变化悬殊的一年;是我到农村接受再教育三个年头里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填写入党志愿书并光荣的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一年;1970年是我正式进入机关工作的第一年,因此也是我在政治上不断成熟和成长的关键性的一年。    
    总之,1970年将在我的一生中打下不可磨灭的烙印。    
    


七、抽调回城(1970年10月15日1971年至1月10日)后记

    后记    
    (2002年11月4日)    
    我衷心地祝愿我所熟悉的亲人、知青及农民兄弟姐妹们健康愉快,生活幸福,万事顺达,让我们来共同分享祖国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美好生活吧!    
    1971年1月~1973年10月,我在吉林省四平市城建局团委工作了三年。之后有幸被组织推荐到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暖通专业读书;1976年10月大学毕业后在吉林省人防工程设计院担任暖通室主任和工程师;1978年10月与北京邮电学院的毕业生裴琼结为伉俪;目前我担任北京某杂志的总编辑工作,爱人在一家国有特大型企业担任领导职务。爸爸已近八十高龄,目前身体尚好。大姨父已近九十,可能是年轻时多从事体力劳动的缘故吧,他的身板还算硬朗。不幸的是大姨与母亲已分别于1988年1月和2002年1月病逝。兰玲姐后来成为一名大学校长,兰藕姐当了律师,振西弟后来在清华大学水利专业攻读博士,现定居于加拿大。新兰、新伏妹均大学毕业,目前在北京工作。    
    关于集体户的十几名同学现分布于东北的四面八方。书中出现较多的集体户户长谢立群,现任吉林省四平市机械局供销公司总经理;杨艳华已退休,现任四平市平南社区精神文明办主任;十几年来,与老户长郭殿喜等一直保持联系的孟秀华同学,现任吉林省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三厅审判长;陈国彦任四平市中西医结核病院眼科主任;李影结婚后定居辽宁省辽阳市,现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张胜利目前在某民营公司经商;张若英在四平市人民法院任科长。    
    很不幸的是,深受知青们尊敬和爱戴的贫农老户长郭殿喜已离开人世三年多了。在这本日记即将出版之际,将老户长1988年的一封来信转载出来,借以寄托我对老户长深深的怀念。    
    新蚕:    
    最近收了您的来信内情尽知,使我感到万分的高兴。以前我上四平经常打听您在长春什么地方,地址在哪儿都不知道,所以也不能写信和前去看望,实在使我想念。所以这次收到您的来信感到高兴,知道您一切很好,使我免去了想念。    
    下边把我的情况向新蚕您介绍一下。现在农村已承包到村到户,各家都很好。我已把屋子重新翻盖三间瓦房,在原地方。小二已经结婚,有一个小女孩,才三四个月,很好。小二自己过了,和您大娘在一起生活,住新翻盖的三间房子。小五也自己过了,住下房,没有结婚。我和小三找房住呢。您二叔的四儿子郭长水里屋一间房,还可以。您三弟在喇嘛甸乡办工厂上班,一年一开资,今年去的,还不知能开多少钱。今年我已66岁啦,还能干活,身体还算可以,请新蚕不用惦念。    
    其次,新蚕:    
    孩子上学,离学校多远?来回是不是接送?我想,千万要照看好孩子,因为在城里往来的车很多,加上人来人往的,绝对不能叫孩子自己往外跑。生活上也要安排好。    
    最后要求新蚕以后过年、节和放假千万前来串门儿,我以后有时间也去您处串门儿。新蚕您处要有合适我的工作,找一找也行。要有修建房子的活给郭长海找一找也行,他是瓦工。以后最好您能经常来信为盼。    
    祝您全家生活愉快    
    身体健康    
    老户长:郭殿喜    
    1988年8月19日    
    出于多种原因,自离开下乡的所在地,至今我还未能回去过。今天想来,不能不让自己感到懊悔和负疚,但愿老户长的在天之灵能够原谅我。    
    此外,书中曾提到过的生产队队长宋兆明、曲洪福,还有“打头的”宋连福大哥等现在依然健在。书中写到的宋玉兰等女社员,有的远嫁他乡,有的结婚去了四平市和梨树县。我猜想,现在她们大都做了母亲,有的可能已当上了奶奶和姥姥。在此文即将结束之际,我衷心地祝愿我所熟悉的亲人、知青及农民兄弟姐妹们健康愉快,生活幸福,万事顺达,让我们来共同分享祖国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美好生活吧!    
    写于春蚕工作室    
    2002年11月4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