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唐诗选 >

第29节

唐诗选-第29节

小说: 唐诗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萧颖士 《送刘方平、沈仲昌秀才同观所试杂文》:“山东茂异有河南刘方平……”(文见 

 《唐诗纪事》卷四十七“沈仲昌”条)。 

                                      夜月'一' 

                   '二'                     '三'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 
   '四' 
纱  。 

      '一'题一作 《月夜》。 

      '二'这句说更深之时一大半的人家都有月色照临。 

      '三'“阑干”,横斜貌,形容北斗星即将隐没。北斗横,南斗斜,正是更深时的景象。 

      '四'“新”,初。 

                                         李华 

     李华,字遐叔,赵州赞皇 (今河北省赞皇县)人。开元二十三年(七三 
五)进士及第,天宝二年又举博学宕词科。他曾弹劾过杨国忠党羽为非作歹, 
为权幸所嫉。安禄山陷两京,李华接受了伪职;贼平,贬杭州司户参军,大 
历年间卒。 
     李华的诗名不及文名,文章与萧颖士并称。有《李遐叔文集》。所存诗 
无论咏史、记游,都能抒发怀抱,有所讽托,不只是形式的流丽而已。 

                                   春行即兴'一' 

                   '二' 
宜阳城下草萎萎  ,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一'“即兴”,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乘兴而作。 

      '二'“宜阳”,古县名,唐时改称福昌,在今河南省福昌县附近。 

                                        岑参 

     岑参 (七一五一七七○),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人,先世居南阳棘 
阳(今河南省新野县东北)。出身于官僚贵族家庭,天宝三年(七四四)进 
士,天宝八年 (七四九)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中掌书记。天宝末,封常清 

… 页面 91…

任安西节度使,岑参摄监察御史,充安西、北庭节度判官。肃宗在凤翔时, 
任右补阙,后出为虢州(令河南灵宝县南)长史。五十五岁左右升为嘉州(今 
四川省乐山县)刺史。罢官后客死成都旅舍。有《岑嘉州集》,存诗三百六 
十首。 
     岑参几度出塞,久佐戎幕,对边地征战生活和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 
体会。他曾以激越的情思歌颂了边防战士英勇的战斗精神,描写了多种多样 
的边塞生活。他的边塞诗大都即事命题,绝少因袭。从他的诗里我们可理解 
到古代远征者的理想:他们远涉沙碛,不只是为了勤王报国,更重要的是为 
了保卫边地人民的和平生活。他描写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也写到苦乐悬 
殊的官兵生活。与所写的内容相适应,他采取了不同韵律的歌行体,使声调 
与内容相互适应,相互发挥。他的诗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诗风奇峭,远播 
异域,是盛唐的一位重要作家。最得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称赞,“以为太白、 
                        '一' 
子美之后一人而已”  。 

      '一'见陆游《渭南文集》卷二十六《跋岑嘉州诗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 

                                                                                   '二'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然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三'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 
                                        '四'                     '五' 
瀚海阑干千尺冰,愁云惨谈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 
                                             '六' 
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 
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一'天宝十三年 (七五四)岑参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宫。这诗是他在轮台幕府雪中送人归京之 

作,表现了边防军营中的奇寒与天山、瀚海的壮丽雪景。 

      '二'这四句写边塞北风猛烈,飞雪来得很早。 “白草”,《汉书·西域传》颜师古注:“白草 

似美而细,无芒,其干熟时正白色,牛马所嗜也。”王先谦补注谓白草“春兴新苗与诸草无异,冬枯 

而不萎,性至坚韧。”“忽然”,一作“忽如”。“梨花”,指雪。 

      '三'这四句写苦寒。“角弓”,见王维《观猎》注'二'。“控”,引弓。“都护”,见王维《使 

至塞上》注'五'。 

      '四'这两句写塞外大雪时景象,前句写地,后句写天。“瀚海”,沙漠。“阑干”,纵横貌。 

 “千尺”,一作“百丈”。“惨谈”,阴暗。 

      '五'这句说到送归。“中军”,古时多分兵为中、左、右三军。中军为主帅发号施令之所。这 

里指轮台节度使幕。 

      '六'这两句写近处的风雪:因为下雪时间较久,辕门外的红旗已经僵硬得不能飘扬。隋虞世基 

 《出塞》:“雾暗烽无色,霜旗冻不翻。”不及岑诗生动。“辕门”,见王昌龄《从军行》(“大漠 

风尘日色昏”)注'二'。“掣”,极写风吹,仿佛把风拟人化了。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一' 

                   '二'                     '三' 
侧闻阴山胡儿语  ,西头热海水如煮  。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 
                                                                  '四' 
肥。岸旁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蒸沙烁石然虏云  ,沸浪炎波煎汉 
                                             '五' 
月。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  。势吞月窟浸太白,气连赤坡通单 
   '六' 
于  。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见夕阳海边落。柏台霜威寒逼人,热海炎气为之 

… 页面 92…

薄 '七' 。 

      '一'“热海”,湖名,即今苏联啥萨克境内的伊塞克湖,唐时属安西都护府辖。“诗御”,官 

名,侍御史的简称,居殿中,纠察非法。 

      '二'“侧闻”,表示作者并未去过热海,诗中所写都是得之传间。“阴山”,自古即为匈奴常 

居之地,这里泛指边地的山,不一定指令人蒙古的阴山。 

      '三'这句以下都是描述热海奇景。“西头”,西边地尽头。古代一般人无地圆观念,以为地有 

尽头。 

      '四'“然”,同“燃”。 

      '五'这两句说地下的阴火(对太阳的阳火而言)燃烧着。“天地炉”,用贾谊《鹏鸟赋》“天 

地为炉”句意,是说天地好象都被阴火燃烧。“何事”句意谓它为什么偏偏烘烤西边这个角落呢? 

      '六'这两句写热海的热力上侵太空的星辰,远及汉、胡各地。“月窟”,月中,或用以指极西 

之地。梁简丈帝 《大法颂》:“西逾月窟,东渐扶桑。”“大白”,即金星,亦名启明,晨出东方。 

 “赤板”,在陕西省洋县东龙亭山。“单于”,指单于都护府所在之地。 

      '七'这四句说举杯送君于天山城外,见夕阳落于热海之边,侍御是那么威严、冷峻,连热海的 

炙成都要为之消减。“郭”,外城。 

      “柏台”,《汉书,朱博传》:“御史府中列柏台。”又以御史纠弹不法,有秋霜肃杀之气, 

故说“霜威寒逼人”。“之”,一作“君”。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一' 

                                        '二'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族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干已在金山西。 
                                        '三'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                      '五'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 ,战场白骨缠草 
                        '六' 
根。剑河风急雪片阔  ,沙 
      口石冻马蹄脱。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古来青史谁不见, 
                   '七' 
今见功名胜古人  。 

      '一'“轮台”,唐时属庭州,隶北庭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之东。封常清曾驻 

兵于此。天宝十三年至十四年岑参充安西、北庭节度判官,亦多居此。本篇与《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 

征》为同一时期作品。 

      '二'这两句写战争虽未发生而已有战争的征兆。“角”,或称画角,乐器,军中吹奏以报时间。 

 “旄头”,星宿名,古人以为是“胡人”的象征,旄头跳跃,主“胡兵”大起。这里说“旄头落”即 

象征“胡兵”将要覆灭。 

      '三'这四句写两军对垒。“羽书”,即“羽檄”,见王维《老将行》注'十'。“渠黎”,汉西 

域诸国之一,在轮台东南。 

      '四'这四句写三军声势雄壮,士气昂扬。“旄”,节旄。古时皇帝赐使臣、大将以为信记。唐 

代也赐给节度使节旄,使掌管军事。“阴山”,见《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注'二'。 

      '五'“兵气”,见常建《塞下曲》注'三'。 

      '六'“剑河”,水名。《新唐书·回鹘传》:“青山东,有水曰剑河。” 

      '七'末四句赞美封常清忠勇报国。“亚相”,指封常清。汉代御史大夫位次宰相,封常清为节 

度使又加御史大夫,敝称亚相。“勤王”,为皇帝出力。“青史”,古代以竹简记事,后来便称史册 

为“青史”。 

… 页面 93…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一' 

                            '二'                                            '三' 
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  ,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 ,一川碎 
           '四' 
石大如斗  ,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 
           '五'                                                                   '六' 
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 
                                       '七' 
毛带雪汗气蒸,五伦连钱旋作冰  ,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 
                                       '八' 
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仁献捷  。 

      '一'“走马川”,未详。按诗中走马川与雪海并举,据《新唐书·地理志》:“雪海,又三十 

里至碎卜戍,傍碎卜水五十里至热海。”则雪海距热海不到百里,其地即在天山主峰与伊塞克湖之间, 

正合于诗中“金山西见烟尘飞”的描写。 

      '二'“川”下原有“行”字,无意义,且破坏全诗韵型(全诗逐句用韵,三句一转)。吴仰贤 

 《小匏庵诗话》卷一、汪瑔《松烟小录》卷一皆谓自题目中混入。 

      '三'“轮台”,见《轮合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注'一'。 

      '四'“川”,指旧河床。 

      '五'这三句说秋后草黄马肥,敌人发兵进攻。 “金山”,即阿尔泰山,蒙古语和突厥语系的哈 

萨克语、维吾尔语都称金为阿尔坦。阿尔泰山就是有金的山。阿尔泰山下在此次封常清去作战的地方, 

此处用以泛指塞外山脉。“烟尘飞”,是说战事已经发生。参看高适《燕歌行》注'二'。“汉家大将”, 

指封常清。 

      '六'这三句写战争紧张,寒夜行军,戈、矛互相碰拨。 

      '七'这两句写马匹疾驰于雪地的情状。“五花连钱”,指名贵的马。开元、天宝间承平日久, 

讲究马饰。剪马鬣为五瓣者称“五花马”。参看李白《将进酒》注'十'。“连钱”,指马身上的斑纹。 

 《尔雅·释畜》第十九:“青骊驎騨。”注云:“色有深浅,斑驳隐粼,今之连钱。” 

      '八'末两句是给出征将士的祝词。“短兵”,指刀、剑一类武器。《史记·匈奴传》:“长兵 

则弓矢,短兵则刀鋋 (音蝉)。”“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