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发育-第1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千字要多少时间写,还有没有时间玩?她说:“可以玩啦!一会儿就写完了。”——这个一会儿,应当是千字/1小时。很小的时候,她常常看到妈妈快回来了,就飞快地赶工。这种写作速度也是练出来的,所以她的写作量比较大,但玩的时间也不比别的孩子少。赶做寒暑假作业,也是她的专长。常常四五天就做完了。
看到她手抓一大把写过字的纸回家,我真的是有点感动。看看那些字,写得那么有情趣,跟从前一样,总能写出叫人惊喜的俏皮话来。
边玩边写,是什么概念?她真的把写作当作玩耍,还是克制自己,边看别的同学玩,边在小板凳上写自己的小说?我怎么了?是不是对她要求太苛刻了?对一个当时还不到十岁的小孩子?像个后母。后母又不会像我这样望女成凤心切。
写作其实一点也不好玩。
最近的一次,我又见识了她的写作奇举。我受杂志之约,要写个网恋小说,我对她说:“我对恋爱没感觉。要不你帮我写吧?”她当时正在登梯子找书。很兴奋地说:“好啊!我来写我来写。”我给她递了纸笔上去,她没从梯子上下来,坐在高高的危梯上,写了个网恋小说《平庸的人》,只用了半个小时。虽然糙点,但是如果不揭穿,一般人肯定看不出,这是四年级小朋友写的。
平庸的人
至宝是个无比平庸的青年男子,在无比平庸的单位做事。不太英俊。唯一的兴趣,就是在聊天室里逛一逛。他的女朋友,叫商秀,也不太漂亮。她最近很烦,因为至宝总是下不了和她结婚的决心。
有一天中午,至宝照例又在聊天室里逛,照例没人跟他搭腔,他在聊天室也是个无比平庸的人,王朔的书他看不进去,所以不能一边翻书,一边调侃。
突然,一个叫做“水晶”的人叫他。
“你好!”“我好!”“嘻嘻,你真幽默!”“马马虎虎。”
他们就这样聊开了。至宝发现水晶对他颇有好感,一见到至宝,便只和他聊天,其他的人都一概不理。渐渐地,至宝有了和水晶见面的欲望,而且越来越强,虽然听名字与谈吐,都像个女孩,但如果是个粗俗的中年男子……
至宝想到一些网友的告诫,打了个冷战。一天又一天,水晶与至宝,越来越亲密,在网友眼里,他们像一对情侣。
至宝总算下了决心:见面!
老天!对面走来的是水晶吗…………谁说网络无美女?对面走过来的,不就是一个美少女吗?她太漂亮了……
在这个清纯美女的面前,至宝恨不得挖个地洞钻进去,但他仍对她勉强地一笑。
他们交谈着,至宝发现水晶的谈吐,竟然和在聊天室里一样高雅,一样幽默,时不时地对自己嫣然一笑。至宝怀疑这不是真的。拧一下自己的脸,确定了。可又怀疑自己真的走了逃花运。
分别了;至宝实在希望下场大雨。让自己送水晶回家。但是没有。
一天,至宝终于下定决心,激动地在聊天室中,向水晶求爱。
“你做我的女朋友好吧?”
水晶的答案是:“NO!你太平庸了!”
“什么!”至宝大叫,他气愤地关了电脑。
天下竟然有这种女人!说我平庸(其实至宝也够平庸的了),我倒要做个不平庸的人给她看看!唉,还是阿秀对我好啊。至宝在黑漆漆的电脑屏幕前想着,想着。
至宝娶了商秀。
在至宝家的客厅里,坐着商秀与水晶。
商秀:“真是谢谢你,要不是你,我们家宝子,才不会娶我哩!嘻嘻!”
“我在美国学了一年心理学,不就是为了对付这种优柔寡断的男人吗?对了,酬劳?”
“已经存到你户头了……”
——我看了大吃一惊。这种明显雕琢虚构,但是很得章法的小小说,我是写不出来的。
从七岁起到现在,方舟写了21个本子,最厚的一本,写了五万字,最小的一本,就是那本拍纸簿。全部是手写。因为书桌太乱,这些文字,是在床上,地上,茶几上,膝盖上写的。她戏称:“我妈用电脑写作,我用身体写作。”这些本子整理成了两本书。一本是已经出版的〈打开天窗〉,一本就是《正在发育》。
方舟的第一本书签了合同后,我觉得松了口气,日子过得很无聊。就把电脑连上了互连网。因为她的书出得非常顺利,所以我的兴奋感也不猛烈,甚至有点失落,觉得自己太逊了,居然不如一个小孩子。于是开始在网络上写作。网络写作原本是没有版权和没有报酬的。不过去年一年间,我出版了一本长篇小说和一本散文集,共40多万字,并获得“榕树下”首届网文大赛一等奖。这一切简直出乎意料。努力帮助成功,成功带来运气,运气帮助成功,成功带来新运气,我希望这一切在方舟身上能够良性循环。传奇最好自然天成,不过也是可以自己创造的,尤其是在传奇不愿意光顾的偏僻地方。
方舟小的时候,我们俩看了不少寓言童话,最喜欢这个故事:〈幸运的猎人〉:“一个猎人出门打猎时碰碎了瓦罐,大家认为这代表了坏运气。劝他不要去。猎人不信,结果他打中了一只野鸭子,鸭子挣扎的时候,将一条大鲤鱼拍打到岸上;猎人去抓鲤鱼,抓住了躲在草丛中的野兔的后腿;野兔拼命挣扎,掘出了二十五个芋头;猎人去捡芋头,捡着了一只野鸡;猎人捡起野鸡,下面是十三个鸡蛋;猎人捡起鸡蛋,下面有好多蘑菇;猎人回到家,脱下他的肥裤子,里面蹦出了一大群湖虾。幸运的猎人最后满载而归。猎人的好运气是从哪来的?是从一只野鸭子开始的。”
《正在发育》 社会课上的中国大话写作天才(3)
二不会写字就写书
有人问:“方舟什么时候开始写作啊?”方舟说:“我从生下来,就在积极筹备写书。”
方舟是在写书的过程中,学会写字的。她六万字的书稿交到出版社的时候,是小学三年级,同龄的孩子才刚刚学习写作文。不少的人对此有疑问:“不会写字就写书,这不是等于哑巴唱歌吗?”不相信这是真的。回顾一下方舟学习语言的过程,我想证明这不仅能办到,而且一点也不难。甚至可以夸下海口说: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做到。
方舟满月的时候,去例行体检,十来个婴儿并排一躺,哭的哭,蹬的蹬,有的听到开门声,就转过头去看动静,一个比一个机灵调皮。就我家方舟,穿得十分乡气和花哨,脑袋又大又圆,两眼望天,不哭不动。像个日本人偶。我心里咯噔一声,把我们夫妻俩老实的那一侧面,暗自夸大成铺天盖地的遗传。设想了她的上学生涯:小学90分,中学70分,高中50分,是节节败退的刻苦学生。一到考试成绩公布了,就委屈而迷惑地说:“我努力了呀!我天天都学到12点啦!”被我自己的设想一吓唬。就立下了开发智力,笨鸟先飞,先下手为强的决心。看她又顺又乖的样子,肯定试什么办法,她都不知道反抗。我简直迫不及待地要在她身上试验书本上的各种学说了。哇,怀胎十月,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方舟没有进行过任何胎教,对着肚皮唱歌讲故事什么的,我觉得过于温情主义和神秘主义了。做婴儿的时候,没有看出她的智力有什么超拔的地方,倒是从小身体就非常棒,深秋了还敢于自己冲冷水澡,被水一激,像泥鳅一样欢蹦乱跳。年轻父母带孩子,常常是粗放操作的。有一次,她放学淋雨回来,说:“全校,就我一个人,是没有人来送伞的!”她三岁以后就不穿棉裤了。穿衣服,从来都是比大人更少,而不是更多。她很结实的身体,给我省了无数的麻烦,使我能把精力,更多地放在她的精神上,学习上;而不是她的身体上。或者吃穿上。
方舟5个月时,就有对话的欲望。我经常把她放在膝盖上,好象抱着个唐三彩,跟她说话。她也啧啧有声,以“啊啊”为主,很像个小哑巴,但是,那的确是在说话,神情专注,还带连连点头的,意思是和我的看法一致,只是苦于发音器官还没有发育到侃侃而谈的地步。——不过这又不说明什么,大约很多孩子都这样。我和她对话,也并非出于智力开发,大多数是因为我自己无聊。
但是她的语言能力,在一岁零一个月的时候,的确叫我惊喜了一下。那时还不会走路,她忽然指着晾晒的鞋垫说“袜袜!”,指着一坑水说“尿尿”,指着小鹿说“马马!”,是个命名狂,而且指鹿为马,我也不是儿童教育专家,私下里很高兴,认为她有很强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但或许这个年龄的小孩都如此,也不值得得意忘形。
一岁半的时候,她的语言能力开始出问题了。她无法发卷舌音,舌头短得伸不出下嘴唇,偶然遇到医务人员,经提醒指点,做了舌脐带的小手术。这才正常地说话了。异常清晰。那时前苏联有个外交部长叫“谢瓦尔德内泽”,有个大人怎么也说不清,她一口就说清了。我抱着她,很是用这个名字到处炫耀了一阵:
问:外交部长叫谢什么?
答:谢瓦尔德内泽。
请了个小保姆,叫梅子。梅子倒是对幼儿智力开发有极高的热情,不过那多半也是因为无聊,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梅子还特别迷信背唐诗,连图带字的五言七言诗,天天教方舟背,我下班回来,她就像赶马戏团的动物一样,赶着方舟给我背当天学的唐诗,证明她们二人没有虚度光阴。我对这种迷信唐诗的做法很不以为然。知道不出半年,背的那些玩意儿就烟消云散了。专家说幼年背的东西能记终身,真真是蒙外行的。所以她们俩背得趾高气扬的,我也只是虚应一声,假装认真地听。两个月后,她们俩来了一次大操演,这时我对梅子的本领不得不刮目相看。她居然把唐诗一百首,全部让方舟背下来了,那时方舟不到一岁三个月。不过是这样背的:
梅子:白日——方舟:依山尽!
梅子:黄河——方舟:入海流!
梅子:大漠——方舟:孤烟直!
梅子:长河——方舟:落日圆!
像文革的时期,民间宣传毛泽东思想的时候,表演的对口词,叫人忍俊不禁。周围同龄的小孩子,记忆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远远在方舟之下——但这又不说明什么,也许和梅子的魔鬼强化训练关系更大。
我对背诗不以为然,因为那多半是无效劳动。时间证明了我的预测是对的。那一百首唐诗,方舟现在矢口否认曾经背过。但是,对幼儿识字,我很重视,我觉得这是重大的一步,标志着孩子从此告别文盲生活了。
识字训练,是我至今自鸣得意的一项小小成就,我愿意把小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方舟正式的识字是从二岁半开始的。也不是极早的。属于正常偏早。
在此之前,我和所有的妈妈一样,遇到纠缠的烦恼。孩子命令似地指着他感兴趣的书说:讲!给我讲!要么就来软的:给我讲嘛~~~~妈妈们不得不强打精神,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讲着讲着就自己昏昏欲睡了。
试了很多办法。看图识字,寓教于乐。全都收效甚微,孩子只认图不认字,孩子被图画吸引过去,舍本逐末。对这一点,我相信妈妈们都有体会。经过了短暂的试验和失败。我采用的办法是:
1:彻底抛开图画。做了烟盒大小的识字卡。一卡一字。凡是图大字小的,全是本末倒置。字就是字,就是脱离图画,变成符号的东西。也有人说,字本身就是图画。理论我不想纠缠。总之,目的是让孩子认字,不是认画,对不对?那就光认字好了!我就认个死理。
2:认高频字。看图识字的重要缺陷是没有虚字——虚字它画不出来。但是,“的,就,这,着,了”,显然是使用频率很高的字。只认“天人花”,没有虚字串联,永远认的都是单字,永远不可能投入连贯的阅读。所以,首选哪些字,我不是以笔画多少,而是以使用频率高低决定的。另外我教字,都要带着形体相近的,认一个,最好能带一组,比如“方”一定带上“万”,“舟”一定带上“丹”。当孩子知道“由”倒过来“甲”,也是个字的时候,会觉得很惊奇,觉得文字真奇妙。
3:复习和搬家训练记忆和遗忘从来都是共生的。教过的字又遗忘,这再正常不过了。每天教两三个新字,提审旧字。认过的字,有机会就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