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你的红颜,我们的手 >

第4节

你的红颜,我们的手-第4节

小说: 你的红颜,我们的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重综合(《理想国》曾设想有一门学术来贯通各门学术),亚里士多德重分科(他被称为“最博学的人”,应是就其开创性地将社会科学分了科类而言)。另外,两人对师祖苏格拉底的理解、亲密度也有差距。    
    在此背景下,亚里士多德说出了他最常被引用的一句话:“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二〇〇四年三月十四日    
    《理想国》,郭竹斌等译,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1986年8月第一版,1996年6月第四次印刷。    
    《雅典政制》,日知等译,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1959年9月第一版,1999年4月第五次印刷。    
    《回忆苏格拉底》,色诺芬著,吴永泉译,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1984年9月第一版,1997年4月第三次印刷。


第一部分 书架之南第6节 那时候的女人与君王(1)

    风流的闪电照亮了光荣    
    古希腊的女性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例如,她们虽被排除于政治生活之外,却在宗教领域有较大权力;而宗教观念淡漠的古代中国,则未能为妇女提供这一进入社会的途径(详见女学者裔昭印近著《古希腊的妇女》)。    
    宗教不发达,艺妓行业便是古代中国女子走进社会文化和公共生活的一道侧门;但在这方面,仍然要拜于古希腊下风。在雅典,卖淫是以征税而公开的行业(建立民主政制的梭伦据说还设立过国家妓院),高等妓女均受过良好教育,具有艺术才能,与名流交接蔚然成风。《古希腊风化史》引述说:“当时大多数希腊人对此都充满了敬意”,“名妓几乎对每一位更为显赫之人的生活都施加过影响”。    
    有此基础,“被排除于政治生活之外”也就不可一概而论,最著名的是阿斯帕莎对雅典城邦首领伯里克利的影响。这位才色双绝、聪明智慧的名妓,家里是学术沙龙,苏格拉底、欧里庇得斯等都是座上客,前者还声称他的雄辩术是从阿斯帕莎处学来的。伯里克利更是一见倾心,为跟她结合而与妻子仳离;虽然离婚是雅典人的常事,但此举还是引起国人不满,对阿斯帕莎颇多攻击,喜剧家阿里斯托芬就和许多人一样,将伯里克利对萨摩斯开战跟她联系起来。——阿里斯托芬另写过一部《吕西斯特拉忒》,讲交战双方的妻子们团结一致,拒绝与丈夫做爱,从而迫使战争平息,堪称西方上世纪六十年代反社会青年“要性不要战”的老祖宗;但红颜在此可止战祸,在彼则启兵争,莫非因“妻”、“妓”之别耶?    
    阿斯帕莎与伯里克利的故事,当代美国小说家泰勒·考德威尔著有纪实小说《光荣与闪电》述之(漓江出版社上世纪九十年代曾出过李自修中译本,易名为《名妓传奇》)。不过,从小倾慕古希腊的作者之着眼点,要比阿里斯托芬(以及改换书名的国人)严肃和沉重,她是有感于世界专制的阴影,而借以张扬民主、言论自由、限制政府这一份“属于希腊的光荣”。——伯里克利治下是古希腊的“黄金时代”、“内部极盛时期”(马克思语),国力强大,经济、文艺、城市建设繁荣(其时国家的大部分收入都用于文化事业),但最为人称道的,还是由这位杰出政治家发扬光大的民主政制。身为元首而风流纳妓,正得益于其时的开明社会,并与之交相辉映。当然,这也只能是仅属于远古的一道闪电罢了。    
    二〇〇四年三月十三日夜    
    《古希腊的妇女》,商务印书馆,2001年1月第一版。    
    女王就该死得从容    
    若论古希腊、古罗马对历史影响最大的女性,莫过于“埃及艳后”克丽奥佩特拉。她先后与罗马两大巨人恺撒、安东尼相恋婚育,通过爱情而保全她的托勒密王朝。最后安东尼与克丽奥佩特拉被屋大维打败,先后自尽,埃及终于归入罗马的行省,希腊化时代亦至此终结。    
    克丽奥佩特拉的影响不仅在于历史进程(以一人之周旋,把王朝推迟了18年才覆灭,使埃及成为地中海最后被吞并的独立王国),还在于以传奇的一生,做成了后世无数的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如莎士比亚曾写过《安东尼与克丽奥佩特拉》一剧,英国桂冠诗人德莱顿则据之改写成《一切为了爱情》;后者漓江出版社出版时易名《埃及艳后》,译者许渊冲专门从文学角度比较了两剧的优劣,其中关于克丽奥佩特拉让毒蛇咬死自己后、那个陪同自尽而尚未断气的侍女查米恩留下的话,莎剧是一段长长的念白:“再会吧,死神,你可以夸耀了,一个绝世的佳人已经为你所占有……”德剧则是旁人问:“怎么样?”查米恩答:“很好,她不愧为一个女王,他们这族最后一个女王,我要跟她去了。”许渊冲认为,后者符合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的记载(按:莎剧取材于本书,而德莱顿曾领衔重译该著名传记);而且,“言简情深,反而胜过莎剧中的雕琢之辞”。    
    手头还有一本法国克洛德·费瓦尔著、兼重史料和文学的《埃及艳后》,查米恩那段话是:“绝美的壮举,不愧为伟大帝王的后裔。”     
    李文俊写过一篇极佳的《克娄巴特拉传奇》,考订详尽、富于情味、文笔动人;我因此文不但记住了克丽奥佩特拉,更记住了李文俊。不过,他转述那个最后场面:屋大维部下问:“干得好吗,查米恩?”她回答道:“是的,干得很好。”——却未免过于简陋了。    
    最精彩的要数1963年的好莱坞名片《埃及艳后》(伊莉莎白·泰勒主演),我早年看过,对其中的台词印象很深,如安东尼谈恺撒、克丽奥佩特拉疲倦地说“漫长的夜晚来临了,只能活在记忆中”,自尽时说:“生命只是一场梦,别人的梦……现在属于我自己的梦要开始了……”它们大多不见于、或有别于同题材的其他作品,结局的话同样别树一格:罗马人问:“女王死得从容么?”查米恩凄绝得不动声色地说:“绝对从容,就像许多著名君王死时一样。”这段话剧终时又作为旁白出现一次,确是得意之笔。那样一个奇女子,死也死得不同凡响,而只有“从容”一词,言简格高,最是贴切她。    
    二〇〇四年三月十五日夜    
    《埃及艳后》,'英'德莱顿著,许渊冲译,漓江出版社,1994年2月第一版。    
    《埃及艳后》,'法'克洛德·费瓦尔著,洪津等译,百花文艺出版社,“红帆船译丛”,1992年2月第一版,5月第一次印刷。    
    君主就该死得自重    
    普鲁塔克和苏维托尼乌斯在公元世一纪中叶先后生于罗马帝国盛世,皆博览群书,著作宏富,而分别以《希腊罗马名人传》、《罗马十二帝王传》流芳后世。他们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历史学家,热衷于正史不传的奇闻逸事、隽语名言,时有离题纵谈;但正因长于搜罗掌故资料,两书提供了丰富的史料文献(后者尤有中国古代稗史笔记之趣)。又因为重点在于“人”而非“史”,这两部巨著乃均以简洁生动的文风,描画出古希腊古罗马一大批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为我所喜。    
    《希腊罗马名人传》(我觉得译为“伟人传”更合适。我买到的是中译本上册,等了近十年始终未见中、下册出版,不知商务印书馆是否忘记了),原名《希腊罗马人物平行列传》,普鲁塔克作为已属罗马所辖的希腊人,写作目的是要证明希腊不但有罗马所难比拟的思想家、哲学家、诗人、科学家,而且与罗马一样拥有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演说家,故将相近的这类希腊、罗马名人配对记述。仿此体例,且从《希腊罗马名人传》和《罗马十二帝王传》各摘取一个希腊、罗马君主之死的描述。    
    普鲁塔克写伯里克利弥留时,友人围坐在其侧,以为他失去知觉,便谈论起其品德才干、历数其战功;但其实伯里克利听到了,开口说,他们居然赞扬这些事情令他纳闷,“因为这些功绩都是凭运气而得到的”。    
    此书主编黄宏煦在译本序介绍,普鲁塔克倾向于开明的君主制而反感、怀疑民主制,故传中对民主制领袖伯里克利的文治武功估价不足。由此观之,加上普鲁塔克在后面合论里又有伯里克利“全仗着国运亨通,民气昂扬”才成就功业之语,可见他记述那“凭运气而得到”的遗言,当不无春秋笔法。但,我却由此愈加仰慕伯里克利了,临终仍如此谦逊、理智,自知自持,既是对上天保持敬畏,也是一种恢弘雍华的气度。    
    苏维托尼乌斯写恺撒被刺杀的情景:一开始自然是反抗,但“当他发现,四面八方都受到匕首的攻击时”,自知不济,恺撒最后的举动居然是在迅猛的刀光剑影中把衣袍整理好,以便“倒下去时体面些”。“就这样他被刺二十三处,没有说出一句话”。    
    这段描写则读得人血脉沸腾,对恺撒的高贵也油然生出敬意!    
    二〇〇四年三月十六日夜    
    《希腊罗马名人传》(上),陆永庭等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11月第一版,1995年2月第二次印刷。    
    《罗马十二帝王传》,张竹明等译,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1995年2月第一版,1996年9月第二次印刷。


第一部分 书架之南第7节 那时候的女人与君王(2)

    君负文艺,文艺负君    
    公元一、二世纪,罗马极度繁荣强大,是“整个古典文化没落前最后的高峰”。那时候的皇帝多具文化才干,但当中的尼禄,却因其残暴和对文艺的痴恋,成为著名的“半罪犯半小丑”。有部电影《暴君焚城录》,描绘罗马城大火是尼禄放的,为的是追求灵感来创作诗歌,及以重建罗马来发挥其设计天才。一大臣对此不满而自杀,把平时不敢表露的挖苦和愤怒写在致尼禄的遗书里,令人笑倒:我可以原谅你的一切暴行,唯一不能容忍你的二流诗作和歌唱;尽情发挥你焚城、杀人的天赋吧,但请你不要玷污艺术;我很高兴将走向天堂,因为从此可以不再听你的诗和歌了。——这电影代表的,便是对尼禄的通俗看法。尼禄纵火固是不足凭的野史传说,其他种种残暴则难以抵赖;但其艺术能力是否应予嘲笑,还是可商讨的。    
    韦戈尔的《罗马皇帝尼禄》,在分析古人记载的基础上,详细描述了作为艺术家的尼禄。除了写诗、雕刻等,尼禄最热诚的是当时上流社会所轻蔑的唱歌。他专心致志,勤奋苦练;他拒绝利用皇帝特权,而像普通歌手一样,按照规则,谦逊地、甚至战战兢兢地参加比赛,为得奖而激动万分;在他心目中,音乐王国比统治的帝国要伟大和重要得多,他也唯有对歌唱等艺术极为严肃认真、付出最大的精力,因为他要通过音乐来表达内心(有些歌是他自己的作品);生命最后两年,他几乎每天都对热情的听众唱歌,除了靠卫士的强迫和专门成立的数千人“喝彩团”的造势,他事实上也受到极大的真心欢迎。韦戈尔得出的结论是:“他就其气质而论是一位艺术家”,也“确实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最后众叛亲离,尼禄自杀前还摆出演剧身段、背台词般地叹息:“世界失去了怎样的一位艺术家啊!”    
    译者王以铸在书后的“说明和补充”中,更提出两个“悲剧”说。一是把尼禄的被指为暴君,说成“是有意识地被训练成皇帝的继承人并且被强制安放到皇帝宝座之上的一位艺术家(歌唱家)的悲剧。”(这让我想起了宋徽宗。)二是尼禄参加歌唱比赛,本是真心实意想以实力来和别的歌手比高下,但对手和裁判都不能不让他一马,这样,尼禄和后人都无法知道其真正水平了,“这不能不说是专制皇帝的悲剧!”    
    皇帝的身份,是使人抬高了对其艺术水平的评估,还是影响了其艺术才华的发挥?是皇帝玷污了文艺,还是文艺损害了皇帝?这都是有趣的问题。     
    二〇〇四年三月十八日上午    
    《罗马皇帝尼禄》,辽宁教育出版社,“新世纪万有文库”,2003年3月第一版。    
    宁静而恍惚的帝王心灵    
    尼禄之后,二世纪另两位罗马文化皇帝的声誉则是直上云天,文治武功,均为后人传诵。    
    哈德良被称为最有文化教养和文化建树的罗马皇帝,他在前任留下的最为广阔的疆土上,致力缔造了最为辉煌的文化,促成“希腊复兴”。他的统治是罗马第二次黄金时代,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称其前后的“五贤帝”时期是人类史上生活得最幸福的年代。    
    但哈德良虽说多才多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