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 不得不-第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工、赚钱……”说着,小伙子的声音已经消失在小屋门外。
“呵呵,这孩子,您别见怪。他就读到了初中,一直想去城里再读些书,找份工作。您不用担心,他可是个打鱼能手,天气啊、鱼性啊,他摸得可准哩……”
在老两口的唠叨声里,商人的思绪飞回了从前。那时的他,意气风发。从乡下进到城里,做起了小买卖。那可是个好时候,生意很快就越做越大,家乡的土特产给他带来了筒筒黄金,还成立了下属的进出口公司。如今,分公司已经有近十家了,每年的盈利都颇为可观。
商人的思绪越来越缓。他想起了年轻时候立下的志向,笑意渐渐从皱纹中散发出来。刚刚萌生的决定,愈发清晰。当晚,商人走进渔村,和那里的人们谈天、下棋。
一个月之后,那个小伙子渔夫接到了一笔汇款和一封信。商人感谢他给了自己快乐灵感,并决定出资赞助他完成梦想,还为他找好了一所学校。如果打工的话,也可以到商人的公司。
又是一年的这个时候,还是这个海滩,商人踱着步子,出现在小伙子面前。
“年轻人,你没用那笔钱进城读书吗?怎么后来音信全无了呢?”
“去了,可是我发现那里的课程,对我来说太难了。我也不适合在您那个公司工作。所以我就把省下来的钱,买了养鱼方面的书,建了个特种鱼养殖场。这还是您给我的启发呢!我养的这种鱼啊,可是能卖上好价钱哩!我没事儿的时候偷偷懒,还能舒舒服服地晒太阳。您呢?过得怎么样?”
“周游世界去啦!”
波光粼粼,鱼儿欢腾地跃出海面。
还记得快乐迷题那部分,有个《睿智的渔夫》的故事吗?上面就是另外一个版本。这里的商人和渔夫,都解开了自己的快乐迷题。你可以试着运用快乐函数,自己先加以分析。再找找有多少配置快乐资源的秘诀。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个有趣的话题。
一位父亲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
一只猴子没有父母和亲人,缺乏管教成了他最大的缺点。当他日益强大的时候,这个缺点给了他一个终生难忘的教训,他被“如来佛”用一座大山压了五百年。
我在一本名叫《西游记》的书里读到关于这只猴子的故事。他后来被一个叫唐僧的和尚救了,他被用来保护唐僧去取一本据说要经过很多艰险才能取到的经书。经书当然取到了,而他据说也成了正果。
这个故事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几乎欺骗了我整个童年。
多年以后,我给我的孩子又讲这只猴子的故事,讲到他被救了之后,保护师父历尽艰险去西天取经。孩子忽然对我说:“孙悟空真可怜。”
我有些不解,问孩子为什么。孩子说,他干嘛要跟着一个什么都不会的笨师父去取一本不知道拿来做什么的破经呢?他应该再大闹天宫!
那一夜,我整夜都不能入睡。黎明的时候,我似乎又看到那张小时候经常出现在梦中的脸,那当然还是一张猴脸。
这张猴脸泪流满面。
这位父亲写下这段文字的本意,在这里我们不做探究。我们要做的,只是从一个快乐资源——工作的角度,来解答一下孩子天真的疑惑。
第三部分第11节 孩子的疑惑(2)
经济学中有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叫做“机会成本”——即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传统的例子是:一位律师虽然自己会打字,但他还要聘请打字员;而在现代,哈佛经济学教授曼昆问的是:为什么篮球巨星乔丹自己会剪草坪,还要雇佣别人?孩子的想法是:为什么孙悟空不再大闹天宫,而去西天取经?
因为律师自己打字,没有打官司赚得多,如果他把部分用来打官司的时间用来打字,那么他就要放弃他用这部分时间打官司可能赚来的钱,这就是机会成本;乔丹剪草坪,不如打篮球更能给自己和社会带来价值和快乐,如果他把一段时间用来剪草坪,必然会放弃用这段时间打篮球可能获得的收益,这也是机会成本;孙悟空不选择大闹天宫,是因为闹了也只能换得一笑,仍为猢狲,比起取经成佛,机会成本太高了!而且,闹了天宫,不仅没什么正收益,反而可能招致负收益,再被人家压到大山之下。
与成本相对的另外一个重要概念,就是收益。
朋友一脸懊丧向我抱怨:“我前年买的那辆轿车,现在价钱降了好多,想起来就窝火。唉,亏大啦!”
我问:“如果让你用亏的这些钱,买两年的快乐,你愿意吗?”
“当然愿意,再多花钱也愿意。可是快乐哪里是用钱买得到的呀?”
“你别想自己做了冤大头,别只看金钱成本。你想想,这辆车让你免受的风吹雨淋,想想给你节省的时间,想想你享受到的驾车乐趣……还有,这两年,你开着这辆车,带着朋友或者家人,出去郊游过好多次了啊!你收益了两年的快乐,其实你赚了呀!”
朋友笑起来:“是啊是啊,我咋没想到呢?”
调节配置快乐资源,要考虑机会成本和收益。孩子的父亲,选择在单位烦躁地加班,只看到了收益,却忽略了机会成本;这段时间,他亦可以与孩子共进晚餐,所收获的,是金钱无法购买的快乐啊!
我们的目标是——快乐最大化!你可以选择不快乐,但是机会成本会高得难以估量;快乐起来,则收益无穷!
在孩子的眼中,孙悟空大闹天宫,是多么快哉乐哉啊!但那段经历,就孙悟空的一生而言,只能算是他儿时的一场游戏,一个轰轰烈烈的错误。每个人都有孩童时代,那时的我们,眼前的世界很单纯。我们任性,我们乐于嬉戏。大人们会原谅我们犯下的小小错误,但是如果错误的性质恶劣、后果严重,那我们肯定会受到责骂甚至惩罚。在天庭之上,孙悟空玩耍着金箍棒。可是,毁了人家的炼丹炉,偷吃了人家的蟠桃,在自己快乐的同时,却侵害了别人的快乐。而且,金箍棒的威力太大了,扰乱了天庭政府的正常运转。如果天庭无秩无序,那人间岂不灾祸丛生?所以,如来虽是佛祖,亦要出掌管教。
于是,五百年桑田沧海,猴子被压在大山之下,动弹不得。五百年过去,猴子长大了。观世音很是慈悲,为他指点迷津,赐予他跟随唐僧向西取经的机会。得救之后的孙悟空,找到了一份工作,也开始了一番事业。再重新回去大闹天宫?这的确是孩童的想法。五百年的光阴,孙悟空在思索,在领悟。就如我们读书一般,“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诚然,几乎所有人都怀念快乐无邪的童年,但是,请切记,人生每一阶段的快乐资源是不同的,快乐函数又是连续的。当引进了工作这个变量之后,你必须对快乐资源进行调节配置,否则是无法实现快乐最大化的。回忆中有许多美好的场景,也能引导快乐的思绪。虽然如此,我们还是不能在回忆中快乐,而更应把自己现实的目光,沿着快乐函数的连续方向,投往前方。
在孩子的眼中,这只猴子的本事让人羡慕。的确,他能通天能入海,会七十二变的功夫,曾经差点把整个天庭闹得亡国。如果不是如来佛用一座大山把他压住,他可真敢把玉帝老儿拉下宝座。假想一下,如果他真地把天庭的一把手拉下马来,那么这只猴子能不能接管整个政府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那由谁来继任呢,恐怕猴子从来没有想过。猴子也曾做过“弼马温”,在官场混过,但他显然不懂为官之道,不适合那种工作。
为什么去西天取经,首先选中由孙悟空保护唐僧呢?为什么三个徒弟里面,由他来做大师兄呢?七岁看老——孩童时期,他在大闹天宫的时候,一根金箍棒就已令天兵天将束手无策,其本领令人刮目相看。他有火眼金睛,会七十二变。他擅长打斗,甚至乐于打斗。降妖除魔之时,偶尔还会耍耍猴性,给工作增添几分快乐气息。他更有一班神仙朋友,有观音和众佛的支持。实在无计可施的时候,他很懂得利用外界的帮助,化解工作中的难题。换了别人,能做得来否?终于,一只猴子修成正果,孙悟空利用自己的特长,进入了成功人士排行榜。
我们要感谢吴承恩老先生,感谢疑惑的孩子,感谢孙悟空。从他们那里,我们可以找到调节工作这种快乐资源的秘诀。
我们需看清自己的能力,并踏实地工作。人最难做到的一件事是什么?就是看清自己。人的一生,都是不断审视自己的过程。看不清自己的本事,往往引致攀比之心,往往招致力不从心。也许,有些人觉得,自己就是孙悟空,凭什么做“弼马温”?其实,孙悟空的本事,除了天生的日月灵气,也是从师苦修来。
真地看清了自己能力,那就选择合适的工作。不停的抱怨不仅于事无补,而且会使资源的负性作用越来越大。远不如学学前面的阿维,到自己能成为孙悟空的地方,去配置自己的快乐资源。但是,因为快乐函数是连续的,三思后行才能滋生长久的快乐。而且,千万不要再回头大闹天宫,那样会令快乐受损的。
学习的时候取长补短,竞争的时候扬长避短,这样才能优化你的工作资源。
一位年轻人,终日忙于跳槽,直跳得身心疲惫。当别人问他缘由时,他的回答只有一个:“唉!不适合,发挥不出我的能力。”终于,当他跳不动的时候,一事无成,亦不快乐。
第三部分第12节 孩子的疑惑(3)
在孩子的眼中,唐僧是一个什么都不会的笨师父。其实,不管唐僧姓唐也好,姓李也好,他的本领可大着哩!
他虽不会武功,却懂无上佛法;虽手无缚鸡之力,却有慈悲之怀。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孙悟空固有天大本领,也只能跟随唐僧,方可修成正果。八戒也时常觊觎大师兄的宝座,但他可有妄想做过师傅?
如果说孙悟空是最好的员工,那么唐僧的确是一名出色的领导。他有超凡的魅力,不仅让众多妖魔垂涎长生不老之肉,亦令众多美女欲拜僧袍之下;他有超凡的领导力,能维护住自己在团队中的核心地位,平衡三个徒弟的各自利益;他还有一件超凡的武器,即一念紧箍咒就可牵制本事通天的大徒弟。这些,都是心中佛法赐予的力量。
唐僧又在打坐念经了,其实也在给我们讲着故事和道理。
一只木桶,原本很结实,能装满满的水,突然一根木棍断掉了,于是水倾泻而出,只能达到短木棍的高度。渐渐地,其他木棍开始抱怨短木棍,厌烦短木棍,并疏远孤立它,于是水从木棍之间的缝隙,不知不觉漏出。
“木桶理论”强调的是个体,而“漏桶理论”强调的则是团体。你没看见悟空一边呵斥着“呆子”,一边亲切地揪住八戒的耳朵,让这个懒家伙工作吗?快乐也在桶中,只有适当依靠别人,才能让水尽可能地盛满,才能最大限度地享受工作中的快乐。不要单凭自己的力量,搞得身心乏力,还缩减了其他的快乐资源。适度“偷懒”,有助于实现快乐最大化!
如果你是孙悟空,不懂佛法,就不要想做唐僧;如果还想修成正果,那么最快乐、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跟定唐僧这样一位师父。在中国,已经出现了一些精英,在自己的事业中取得了真经。将来,还会惊现大师人物。无需寻找,无需盲从,修好自己,安住当下。如有佛缘,佛光自会降临彼身。到那时,适当“跟随”,也有助于实现快乐最大化。
对了,孩子还有一点疑惑:取那本拿来不知道做什么用的破经干嘛?
孩子啊,那可不是破经,而是可以普度众生、赐人祥和的真经。其实,唐僧带领的小团队,历尽艰险磨难,真正的目标是取得经书,而非立功成佛。他们所要造福的,是天下的苍生百姓,所以自然也会得到丰厚的回报。
一次当我讲到这里的时候,朋友也提出了疑问:既然经书能造福人间,那佛祖何不派人送来?而且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又会腾云驾雾,去取也可以,干嘛非要渡过九九八十一难,浪费那么多时间?
真经之中,有问题的答案,也有对我们工作有益的指引。
真经上写:要付出!如果你的工作可以造福他人,那自会得到回报;而且,服务的对象越多,回报就越丰厚。给别人带去快乐,工作就快乐!
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