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快乐 不得不 >

第11节

快乐 不得不-第11节

小说: 快乐 不得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句话说得好:“揣着一颗平常心,到哪儿我都是隔壁大妈的儿子!”习惯平常,宠辱不惊,心就会滋生快乐!    
    用心做人,心需纯真。自然界赐予了我们最为纯真的快乐,但是我们往往被人造的、虚荣的快乐所迷惑。把物欲从眼光里剥离出去,习惯纯真,心自然就会永远年轻。    
    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快乐,例如年轻时的策马扬鞭、赏风吟月,中年时的春风得意、事业有成,年老时的颐养天年、天伦之乐。不过,无论走在哪个阶段,我们都会怀念童年时纯真的快乐。    
    孩童的快乐最不矫揉造作,最具有感染力,因为他们的快乐源自纯真的内心。孩子是我们的老师,放下以成人自诩的架子,多跟孩子们接触,多向孩子们学习,保持纯真的心态,鹤发也会童颜。    
    当儿子把葡萄汁洒在崭新的驼色地毯上时,妈妈冲他发泄了一通气话。过后妈妈告诉他:“那是无意的,我不该向你那样大喊大叫。”孩子用双手紧紧搂住妈妈:“没关系,妈妈。不管在您好的时候还是不好的时候,我都爱您。”    
    快乐是一只不乖的蝴蝶,追它,它却越飞越远;守它,它却盘旋不降。其实,这不是因为蝴蝶不乖,而是因为我们的脚步太世俗,我们的眼神太虚荣。追也好,守也罢,在纯真的小精灵那里,蝴蝶的一停一留、一静一动,本身就是快乐。习惯纯真,心会永远滋生快乐!    
    从容下来,才能看清自己的本心,用心做人。习惯坦荡,拒绝虚假;习惯平常,摒弃虚伪;习惯纯真,远离虚荣。每一种习惯,都可以降低自我快乐标准。如同从容在降低自我快乐标准的同时,可以增大正性资源总量、减少负性资源总量一样,三种习惯也具有同样的效果。当标准线降低到必要快乐标准的时候,快乐就可在心中永久滋生。    
    境由心生,境随心转,快乐不必“扫”进来!    
    快乐有多远?距离实际是0米,因为快乐就在我们心中。    
    与快乐保持零距离接触吧!    
    卧室的窗户,每天都是密闭的。两个年龄很小的兄弟,看见外面灿烂的阳光,觉得十分羡慕。要是把阳光弄到卧室里面来,那该有多快乐啊!于是,兄弟俩就商量说:“我们可以一起把外面的阳光扫一点儿进来。”于是,两人拿着扫帚和畚箕,到阳台上去扫阳光。    
    等到他们把畚箕搬到房间里的时候,里面的阳光却没有了。他们就这样反反复复地扫了许多次,屋里还是一点阳光都没有。正在厨房忙碌的妈妈看见他们奇怪的举动,问道:“你们在做什么?”他们回答说:“房间太暗了,我们要扫点儿快乐的阳光进来。”妈妈笑道:“只要把窗户打开,阳光自然会进来,何必去扫呢?”


第五部分第25节 自我快乐是基数

        
    你若渴了,    
    水便是天堂;    
    你若累了,    
    床便是天堂。    
    我是一只蝴蝶。这天,我终于有了知觉,睁开了双眼。一层薄薄的东西,把我困在诞生的地方。透过薄膜,外面的阳光穿射进来,我能感觉到温暖的气息。外面的天空,充满着快乐。我知道,那里将是我一生的归宿。    
    于是,我用力钻出。不过,初生时的翅膀总是皱缩的,我的身体也不够强壮,只能顶开一个小洞。小洞外面的花香,那么真切,那么令人向往。看,我的同伴们在翩翩起舞,只要我再努力一阵,就可以加入到他们的行列。在那里,我还会找到心爱的伴侣,共享阳光花蜜,还会有我们的后代呢!想到这里,我的心里腾起一阵快乐的浪花。快乐,就要属于我了。    
    我的身体渐渐结实,翅膀也渐渐膨胀。里面狭小的空间,真的有点伸展不开。我继续努力地向外钻。突然,那层薄膜裂开了。我顿时感到气流的涌入,甚至有些寒冷。原来是刚才一直在旁边蹲坐的男子,帮我把茧膜弄裂了。他可能想帮助我脱离茧的束缚,可是他哪里知道,我的身体还不够强壮,我的翅膀也不够结实啊!我在茧里挥舞拳脚,是让血液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这样我才能飞翔起来啊!    
    我从茧里爬了出来。我无力起飞,只能在花叶间匍匐着,享受着短暂的快乐。我的快乐,我的快乐的一生,因那名男子的恩赐而终结!    
    每个人的快乐函数,都不尽相同;每个人的快乐标准,也居于不同的水平。我们一直强调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实,“己之所欲”也要“勿施于人”。有的事情,在你眼中是艰难困苦,但在别人看来却是一种快乐;有的事情,你会觉得很快乐,但对别人却是痛苦难当。    
    追求完美的人,往往很难快乐。这一方面是因为他对自身的自我快乐标准过高,当未达到标准时,挫折这种负性资源就会出现。另一方面是由于这种人会以自己的快乐标准要求别人,尤其是身边人。当他人未达到标准时,自己的挫折感也会出现。    
    所以,首先勿以自己的快乐标准揣度别人,其次降低自己的快乐标准,快乐才能实现最大化。这里,自我快乐是基数。    
    某天,龟与兔子相遇于草场之上。龟在夸大自己的恒心,说兔子不能吃苦,只管跳跃寻乐,长此以往,将来必无好结果,兔子笑而不辩。    
    “多辩无益。”兔子说,“我们来赛跑,好不好?就请狐狸大哥为评判员。”    
    “好。”龟不自量地说。    
    于是龟动身了,四只脚作八只脚跑了一刻钟,只有三丈余。兔子不耐烦了,有点懊悔:“这样跑法,可不要跑到黄昏吗?我一天宝贵的光阴,都牺牲了。”    
    于是,兔子利用这些光阴,去吃野草,随兴所之,极其快乐。    
    龟却在说:“我会吃苦,我有恒心,总会跑到。”    
    到了午后,龟已精疲力竭。走到阴凉之地,很想打一下盹,养养精神,但是一想昼寝是不道德的,就又奋勉前进。龟背既重,龟头又小,五尺以外的平地,便看不见。他有点眼花缭乱了。    
    这时的兔子,因为能随兴所之,越跑越有趣,越有趣越精神,已经赶到离路半里许的河边树下。看见风景清幽,也就顺便打个盹。醒后精神百倍,却把赛跑之事完全丢在脑后。在这正愁无事可做之时,看见前边一只松鼠跑过,兔子认为那是怪物,一定要去追上他,看看他尾巴到底有多大,可以回来把这个趣事告诉自己的母亲。    
    于是他便开步追。松鼠见他追,便开步跑。奔来跑去,忽然松鼠跳上一棵大树。兔子正在树下翘首高望之时,忽然听见背后有声音叫道:“兔弟弟,你夺得冠军了!”    
    兔子回头一看,原来是评判员狐狸大哥,而那棵树,也就是他们赛跑的终点。那只龟呢,因为他想吃苦,还在半里外匍匐而行。    
    快乐不是别人送的,就像蝴蝶在茧中。快乐也不是与别人比的,攀比之心只会带来浮躁、虚荣,只会虚抬自身的快乐标准。乌龟的快乐资源与兔子的快乐资源千差万别,非要以兔子的快乐标准要求自己,岂不自讨苦吃?    
    心是快乐资源的投资者,心也享受快乐的投资回报。心若快乐,资源自会丰富。所谓“境由心生”,就是告诉我们降低自我快乐标准。    
    自我快乐是基数,实在无需羡慕别人的快乐资源,而应用心整合自己的快乐资源。每个人的快乐资源不同,但上帝实在是公平的。    
    一个人历尽艰险去寻找天堂,终于找到了。他欣喜若狂,站在天堂门口欢呼:“我来到了天堂!”看守天堂大门的人诧然问之:“这里就是天堂?”欢呼者顿时呆住:“你难道不知道这儿就是天堂?”守门人茫然摇头:“你从哪里来?”欢呼者答:“地狱。”守门人仍是一脸茫然。欢呼者慨然嗟叹:“怪不得你不知天堂何在,原来你没去过地狱!”    
    天堂是地狱的终极,地狱是天堂的走廊。你若渴了,水便是天堂;你若累了,床便是天堂。当你手中捧着一把沙子时,不要丢弃它们!因为——金子就在其间孕藏。    
    自我快乐是基数,我们实在无需套用别人的快乐标准,而应用心降低自己的快乐标准。    
    一个人如果太努力地活给别人看,就会痛苦得不得了。今天如果你相信自己做得很不错,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你的时候,那么你就真的可以活得很快乐!    
    有人问《快乐是一种习惯》书中的老人许哲:“如果走在街上,有人骂你,你会不会生气?”许哲回答:“我不生气,因为人总是要说话的,我就当他在讲与我无关的话,那为什么要生气?如果生气,你三天都会不开心,这是对自己的一种伤害;如果你对别人讲你的气恼,别人也会不开心,也就伤害了别人。”    
    世事无完美。做到自我快乐,才是对人对己皆从容的境界。    
    自我快乐是基数,基数越大,快乐的乘数效应才会越大!


第五部分第26节 快乐的乘数效应

        
    快乐需要理由吗?    
    需要吗?不需要吗?    
    似乎需要。    
    我们也有必须快乐的N种理由。    
    但是,快乐——不需要理由!    
    这才是必须快乐的最大理由。    
    我们这本书,讨论的是“个人快乐函数”。由于每个人的快乐产量曲线不同,自我快乐标准不同,因此,经济学发展出一个“不可能定理”——“个人快乐函数”在很合理的前提下,却“不可能”导出“社会快乐函数”。这几乎要了快乐经济学的命,因为既然没有社会快乐函数,那还谈什么促进社会福利呢?还谈什么快乐最大化呢?    
    乘数是现代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用来分析经济活动中某一变量的增减所引起的经济总量变化的连锁反应程度。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一种经济量的变化,可以导致其他经济量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不是一次发生,而是一次又一次连续发生并发展的。比如一笔原始花费进入某一经济领域系统后,会流通再流通,经过多次循环,使原来那笔货币基数发挥若干倍的作用。这种多次变化所产生的最终总效应,就称为乘数效应。    
    快乐,最起码是具有乘数效应的。每个人的心,都是一面镜子,可以把快乐弹射出来。你的快乐,可以减轻身边人的痛苦,可以增加身边人的快乐。而同时,你也在享受这种福利。你的自我快乐基数越大,快乐的乘数效应就越大。如果每个人都实现了快乐最大化,那么快乐传递开来,社会就实现了快乐最大化。快乐,也是对社会的一种责任。    
    予人快乐,己即快乐。    
    一位盲人在夜晚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盏明亮的灯笼。别人看了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着灯笼给别人照路?”盲人满心欢喜地回答:“这个道理很简单,我提着灯笼并不单纯是为别人照路,也是让别人容易看到我,不会误撞到我,这样就可保护自己的安全,也等于帮助自己。”    
    一位司机说:“以前我开车经过隧道,总是不喜欢开车灯。一来隧道不长,里面光线还不差;二来嫌麻烦,认为实在没有必要开开关关。不料有一天,被迎面而来的大卡车撞个正着,险些命丧黄泉。后来我才觉悟到,开车灯是给对方看的,因为车子经过隧道,对方是从亮处进入暗处,视觉难免调整不过来,加上对面来车不开灯,那实在太危险了……”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快乐亦如此。父母、亲人、爱人、朋友,彼此之间都可以传递快乐,实现乘数效应。所以,请特别注意,一定要珍视自己的快乐资源,将最宝贵的资源奉献给身边的人,个人的快乐才能最大化,快乐的乘数效应才能最大化!    
    还记得前面的阿维吗?他现在愈发快乐,因为他的快乐感染着大家,他的心不仅享受着自己的快乐,还享受着他人的快乐。    
    珍视与你携手并行的爱人吧!当你振臂一呼时,60亿人中,唯有爱人可以不离不弃一生回应。快乐着爱人的幸福,幸福着爱人的快乐,真爱将创造绵绵不绝的快乐!    
    珍视身边的人,用心,用心,再用心!带给他们真心的快乐,带给他们长久的快乐,乘数效应将把每个人都带入天堂般的境地!    
    在我的身边,在我写这本书的过程中,父母传递给我感恩的快乐,恩师传递给我智慧的快乐,朋友们传递我给温暖的快乐。尤其是,女友传递给我灵感的快乐。    
    朋友,快乐是你的财富,快乐是你的责任,快乐才应是你的一生。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