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愤怒的子弹 >

第7节

愤怒的子弹-第7节

小说: 愤怒的子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这么着,不叫他老农叫什么? 
  老农那兄弟实在,不管是干什么都是下了死力气干,而且绝对地一本正经,绝对地勤劳刻苦,绝对地死心塌地。 
  就说一个事情吧。部队里面吃饭向来是管饱的。天南海北的哪年招新兵不招几个特别能吃的来?吃饭不管饱怎么训练? 
  我就见识了老农那兄弟能吃。第一次吃包子,白菜粉丝猪肉馅的大包子足足三两一个。炊事班的老兵哥哥们手艺真不是吹的,就是南方兵吃不惯面食的,见了那白乎乎圆滚滚的包子也能就着稀饭一口气吃下去三五个不带停的。 
  就别说山东大汉,别说我那在沂蒙山老区吃惯了面食的老农兄弟了。一脸盆包子端回了宿舍,人手一个开吃,那就是个狼吞虎咽,那就是个风卷残云,那就是个千骑卷平岗。 
  不过一会儿,一脸盆包子没了。再去炊事班打回来,当时我可就觉着不对劲了。怎么大家伙都不怎么动嘴了,就傻乎乎地看着老农那兄弟一手端着稀饭一手抓着包子在那表演世界美食大赛上面狂吃的镜头呢? 
  我就捅捅身边的杨可,说:“怎么回事?大家伙怎么都不吃了,都看着老农那兄弟呢?”杨可就说:“你刚才就顾着吃了,你没注意我才吃了一个包子老农都下去三个了。刚才大家伙一算,一脸盆包子老农一个人干下去一小半也就是八个包子现在是第九个了!” 
  当时我就吓着了,我也不吃了就看着老农,九个三两的包子外带两碗稀饭啊……汤汤水水地算上,这哥们一下子吞了两斤多快三斤粮食下去!这怎么看都是一般小伙子一天的饭量吧? 
  要不说部队里面对这种能吃的兄弟见怪不怪了呢? 
  炊事班班长听说之后也没二话,反正以后我们去炊事班打饭的时候,那脸盆里面自然是多些饭菜,而且遇见吃包子时更是高高地堆上一脸盆叫我们端走。 
  都知道老农能吃。还有个说法,也在这里说出来吧。炊事班长也是穷人家的孩子苦出身,知道饿是个什么滋味,当年刚来部队的时候,第一顿面条也是一连哗啦下去六大碗的猛人。 
  沂蒙老区,那是把血管里最后一滴血都给了共和国,给了军队的老乡们生活的地方。 
  那地方,苦啊! 
  老农那哥们儿练正步的时候,不知道是不是缺运动神经了,反正就是摆臂和出腿不谐调,怎么看怎么别扭。尤其是那第一步,那哥们儿老是习惯性地脖子朝后一仰然后那左腿才出去,怎么看都像是被人当着脸拍了一砖头的感觉。 
  后来训练了几天,老农那哥们走正步的毛病改了,脖子不朝后仰了,可奇怪的是那哥们脑袋老朝前伸一下,虽然幅度不大可还是能觉察出来。当时也是旷明那哥哥第一个发现的,转到老农身子后面一看,连抽了几口冷气。 
  老农那哥们真是实在,怕自己改不了这毛病,愣是在自己脖领子上扎了五六根大头针,只要是脖子一仰立马就给扎回来了。等旷明那哥哥看见的时候,老农脖子后面已经扎得血糊糊的一片,谁看了谁心疼。 
  赶紧地就给拔了那大头针,送去卫生队给上点子药然后休息休息。可等大家伙回了房里一看,老农已经帮着每个兄弟倒上一杯茶,就那么憨憨地笑着说:“兄弟们辛苦了,喝茶喝茶。” 
  就这么个实在的兄弟,要被淘汰了谁心里都不忍啊。 
  那天看着老农打背包,几个兄弟眼睛里可就都潮了。忍不住就有几个兄弟上去说:“老农你去了新部队了就赶紧来信,咱们兄弟想着你呢。” 
  老农就一个劲儿点头嗯嗯嗯的也不多说,就是笑,就是那么憨憨地笑,然后就上车走。车没出门的时候,老农那兄弟猛地就趴在车后面,朝着兄弟们喊说:“兄弟们,咱走了啊,炊事班后面那阴沟隔三差五地记着掏要不可堵了啊。” 
  正好站在炊事班门口抽烟的老兵哥哥就一愣,然后脱口而出说:“老农你个新兵蛋子,我说炊事班后面那阴沟怎么从来就有人悄悄地收拾了,闹了半天是你啊!”然后就看着老农那兄弟挥着手也不说话就这么走了。 
  说起来,老农还真就是憨厚农民的个性。念别人的好,而且谁对他好那么一星半点,都是死死地记住了。然后,就是默默地找机会回报。老农知道炊事班长照应他,每天的饭盆里多出来的那油汪汪的大肉片子、雪白的大包子,都是炊事班长特意给他多打的。   
  第11颗 一辈子不退役(2)   
  老农不会说话,更加不会察言观色溜须拍马借花献佛蝇营狗苟。他就隔三差五地在晚上转到炊事班后面悄悄地清理那阴沟。老农和炊事班长几乎没说过话,一个新兵蛋子一个老兵油子,都是农村孩子,都是苦出身,都知道心疼人,都知道将心比心知恩图报。 
  中国有十三亿人口,有八亿农民。他们的孩子就是这么实诚的。老农,啥时候来看看我?我给你做包子吃。白菜粉丝猪肉馅的包子。 
  其实喜欢吃包子的猛人并不止老农一个,还有个武校出身的兄弟也是相当地能吃,而且比起老农来那是绝对地有过之而无不及。那兄弟姓吴,湖南新化某个武术世家的子弟,从小就是被他们家老爷子倒挂在树上练功。刚刚当兵的那几天,那小子表演的他们家祖传的套路叫迎门一条鞭一脚就踢碎了大腿粗的一根木桩,着实叫我们领略了一把中国传统武术的威力。 
  还有一点,这兄弟的优势是老农怎么也比不上的,他是绝对地运动神经发达。不管是多难的动作,这兄弟只要是看一遍就能领会其中的要领,然后稍微地琢磨几下那就是绝对标准,一点岔子都挑不出来。毕竟是从小操练出来的运动神经,这兄弟真是叫指导员和几个训兵的教官们都喜欢到了骨头里。 
  这世界上有的人天生就是当兵的料,而教官见到了这样的材料,那还不是心里痒痒到了极点,恨不得一夜之间就把这铁棒磨成针、小树变栋梁、璞玉雕琢成何氏璧?就给这兄弟加小灶,尤其是一些个一击必杀的套路,那更加是早早地传授了,而且每天的对练那更加是一次不落加班加点。 
  吴兄弟也争气,不管常规训练多累多苦,对于加小灶这样的事情是从来都积极配合。我们当时还都不理解,怎么那兄弟的体力好像是从来都用不完的?后来自己也操练到了一定的程度,才知道这练惯了的人猛地停下来那真是浑身难受、百爪挠心啊…… 
  眼看着吴兄弟是绝对地能够通过初期淘汰,而且听那几个教官说,吴兄弟就是个天生的捕俘手,只要几次实战练下来,那不成英雄都难。偏偏这时候,吴兄弟出状况了。先是早上起来之后没精神,跑步的时候时不时地就腿软,还很容易摔倒。然后是吃饭没胃口,严重的时候吃啥吐啥,而且半夜还特别容易失眠。 
  再接下来吴兄弟就真是不对劲了,就算是个一点不懂医学的人,看了他那脸色都能催着他赶紧去医院看病。这一看,吴兄弟就只能是回家,连换个部队的可能性都没有。他的体质比较特殊,在高原的环境下面很容易地就被诱发了肝炎,但是只要回到了家乡那就是一切都好。 
  这是老天开的一个残酷的玩笑,让一个怎么看怎么适合当职业军人的小伙子,恋恋不舍地告别了那身军装。谁都舍不得啊!可还是要叫吴兄弟走! 
  临走的头一天晚上,吴兄弟和我们几个老乡见面的时候猛不盯地就哭了,说:“我武术二级教练都不考了,我什么都放弃了来当兵,可我还是要回去,家里就我一个人最没出息啊……” 
  吴兄弟说了家里面七个兄弟全都是练了一身的功夫,然后不是去了军队就是去了警察部门,反正都是穿了制服,因为这是老吴家的祖训!当年在武术界曾经有那么个时期,只要是认为自己功夫到家了,想要出门游历了,那就背个黄布包袱行走天下。见了武馆就进去挑战,反正打死了人家,人家不许寻仇;自己被打死了,人家要负责把这猛人的灵柩送回故乡。 
  吴兄弟家的先辈,当年就是背着黄布包袱走天下以武会友的猛人。在云贵川交界的地方遇见了盗匪,双拳难敌四手、功夫抵挡不住枪子儿,险些就一命呜呼,是一些路过的红军救了他。 
  从那以后老吴家的祖训就是但凡子孙习武必定要为国效力,而且投军是首选必修课,实在不合条件了才能选择其他的行当!吴兄弟从小到大的练功,就是为了能穿上一身马甲的,可现在还是不成了…… 
  吴兄弟走的时候,我们都没去送也不可能去送,但是旷明哥哥他们去了,好像是指导员还给吴兄弟的老父亲写了封信,还给他送了套带着领花军衔的军装。吴兄弟现在干警察,而且干得还有那么点子意思了,前几年见他时去他家一起喝酒,进门我就看见了那身军装。 
  挂着列兵军衔挂着领章的老式军服,很仔细地用塑料薄膜保护起来了。吴兄弟说当年临走的时候,指导员除了送军装还送了一句话,那就是:“小吴你是个不错的兵,你可以穿着军装回家了,你够资格当个列兵!” 
  吴兄弟就看着那身军装说:“这么多年了,每年到了八一的时候我都穿穿这身军装,我就记得了我是个军爷,我不会退伍的,我这辈子都是列兵!” 
  我就笑了,但没说话。其实,我也想着我一辈子不退役。哪怕是当个永远的列兵。   
  第12颗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1)   
  我琢磨了很久,这有些事情要不要说出来。怎么说呢? 
  有的事情要是按照规章制度来说,还真是有点子违规的地方,可要按照人情来说的话,那绝对是做得正确的!还是说了吧! 
  第一次去集训营附近逛县城,是旷明那哥哥带着我带着江宽一起去的。就是去采购班里所有兄弟的日常用品,比如牙膏肥皂信纸信封外带着旷明那哥哥买两盒烟,我们再偷偷地带点子零食回来,小小地叫我们的嘴巴肚子腐败一下。 
  就换上便服然后出门了。没法子不换,那时候我们一群新兵蛋子还没授衔呢。第一次逛悠新疆的小县城,那风土人情还真是叫我们这群井底的小蛤蟆开了眼界了。那维吾尔族的姑娘就是漂亮,而且大大的眼睛看着我们一点不害羞,笑起来脸上那小酒窝忽闪忽闪的叫人眼晕。 
  那街边的烤肉摊子上面烟熏火燎香味四溢,叫人闻着就想吃,而且看见了那更是从喉咙里伸出个巴掌来,想要抓一块羊肉塞肚子里。还有那、哈密瓜、葡萄、蟠桃、杏子、石榴、果脯、蜜饯、酸奶子、冰茶……眼馋啊! 
  旷明倒是经多见惯了,就领着我们直接杀到陆军医院旁边军人服务社里大采购,死活不叫我们多看一眼那好吃好喝的。那里人不多,柜台后面站着的是两个四十来岁的军嫂,她们看见旷明都笑着说:“小旷来了啊。” 
  旷明那家伙脸上就是满脸山花灿烂,笑得一塌糊涂地说:“嫂子好!我来了……团头最近好不好……参座最近好不好……家里最近都好不好?”我当时就觉着脑袋有点子蒙,我估计江宽那巨孙子的也是。团头,放到地方上就是个县太爷的级别。参座,怎么说弄个局长之类的混混那是绰绰有余。 
  这些个官的太太们的造型,我想着就应该是弄只金丝猫、哈巴狗抱在怀里,然后大家伙凑一圈打着麻将吹着牛B,旁边还有俩佣人时刻准备着端茶倒水上点心。怎么着也不会在一个新疆小县城的军人服务社里面当营业员吧?其实说白了,很多年后我算是明白过来这个事情了。 
  朝大了说,这团头、参座算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绝对地不以权谋私;朝小了说,这叫将心比心,和下面兄弟同甘共苦,免得被人戳脊梁骨。用四个字的名词形容我们团头和参座这举动的话,其实挺简单,大家也都听多了这个词——共产党员! 
  当时没等我明白过来呢,那边旷明已经掏钱买好了东西了,就朝着两位嫂子说:“嫂子我走了,问团头好,问参座好,问家里人好。”两位嫂子就说:“都好都好,老尚还好吧,好久没见他了。”这边旷明就说:“指导员忙啊,训练新兵呢,好多事情真是忙不过来呢。” 
  这里还说着话呢,军人服务社外面就闹起来了。掀开门帘就看见几个穿着皮夹克、戴着皮帽子的混混在打个卖菜的中年人。这里要说一句了。新疆那地方现在什么情况我不知道,可当时在那小县城里面种菜卖菜的都是内地过去的一些农民,当地人当时还没种菜这个概念呢。 
  也就因为这个,菜农这个职业还是很赚那么点钱的,反正是自产自销,租赁土地,买种子的本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就是人很辛苦罢了。所以,逢到赶巴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