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聪明的故事-第1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83 年美国国务卿舒尔茨访问我国,邓小平会见了他。双方在谈到湖广铁路债券案时,邓小平指出所谓湖广铁路债券案纠纷,不过是某些人荷包里装着的东西,随时可以拿出来在中美关系上制造麻烦,美国政府应该制止这种行为。
舒尔茨辩解:美国的司法制度是独立的,政府无权过问。起诉的几个美国人无非是索取一些赔偿,并非制造事端。
邓小平当即驳斥说:如此说来,美国实际上有3 个政府——国会、内阁、法院。叫人家究竟同你们哪一个政府打交道才好?如果说,美国人有权向我们索取赔偿,那么我们中国人民100 多年来遭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蒙受了那么大的损失,难道不可以判你们都来赔偿?如果你们一见面就提出这个问题,还谈得上什么发展关系呢?
邓小平所用的方法,也是针锋相对法。他用得十分纯熟、巧妙,像一把锋利的匕首刺向对方的心脏,使人无法反驳。
怎样才能使针锋相对法应用得更好呢?主要的一点是本身应该是站在正确的立场上,是有充分理由的。邓小平之所以能有力地驳斥对方,就是他立场的正确,理由的充分。反之,如果一个人思想狭隘,立场观点是错误的,那么,理不直气不壮,就无法反驳对方,无法进行随机应变。由此可见,随机应变是和一个人的品德修养有关的。不能设想一个坏人能有什么好的随机应变。坏人的所谓“随机应变”,只是一种诡计,而诡计是迟早要露出马脚,被人识破的,到头来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5)承接应变法。
1984 年,马季和赵炎这对老搭档到山东省潍坊市演出。那天,两人演出的节目正是脍炙人口的相声《吹牛》。两人正在“吹”得不可开交之时,突然礼堂天棚上有盏大灯突然炸裂,灯下的观众被洒了一头玻璃碎片,不禁大
吃一惊;别的观众听到响声也把注意力转到天棚上。一场精彩的演出已受到严重影响。怎么办?这时马季却镇定自若,巧妙地将这一事件转化为相声内容,从而避免了一场演出中的骚乱。
马季用手指着天棚,装做得意洋洋的神情,对赵炎说:“你能吹?瞧我的,我能把电灯吹炸!”观众听后先是一愣,接着全场爆发出海涛一般的掌声、欢呼声。
马季所使用的应变方法,叫做承接应变法。承接应变法是承接着原来的题目进行随机应变的方法。
承接应变法要求在原来的题目上做文章,看起来比较容易,但实际上难度较大。因为在原来的题目上做文章,范围比较狭小。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一困难呢?这就要求应变者善于别出心裁,不能拘泥于一般常规的解决办法。
如下面一段故事:
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一些工业间谍也利用各种交往之便,进行不可告人的活动。
一天,法国一家著名的照相器材厂来了一批外国人。这家工厂的实验室主任接待客人十分热情,自始至终陪同客人参观。在观看一种新的显影溶液时,一位客人俯身贴近盛溶液的器皿,仔细看了一下。这种极为平常、自然的举动,一般人都不会注意。可是,精明的实验室主任却发现,这个客人的领带比一般人的长,一俯身正好使领带末端“无意地”粘到了溶液。如果回去把领带上的溶液痕迹化验分析一下,就很容易得到这种显影液的配方。于是,主任赶紧悄悄叫过一位女服务员,对她吩咐了一番。
参观结束后,当那客人心满意足地走到实验室出口处时,那位女服务员彬彬有礼地走到他面前说:“先生,你的领带脏了,诸换条新的。”说完便轻轻解下他的领带,给他换上一条崭新的漂亮领带。那位客人尴尬之极,但又有苦难言,只好连连鞠躬道谢。
如用常规的方法叫客人把领带解下来,那不仅不礼貌,而且不容易达到目的。现在换上一条更好的领带,客人就没有理由可以拒绝。
(6)归谬应变法。
春秋时,齐国国君齐景公有一匹最心爱的马,突然得暴病死了。齐景公气得咬牙切齿,暴跳如雷,立即命令武士把马夫推出去斩首。晏子知道后,又气又急,很是不满。可是,怎样制止齐景公这种武断残暴的行为呢?直言劝说,他可能不听,甚至给你驳回来;当面阻止,他会觉得失了国君的面子而恼怒,马夫难免被杀掉。晏子想了想,上前问景公:
“有个问题向陛下请教,尧舜肢解人时,不知从谁身上开始的?”齐景公被问得张口结舌。他想:“尧舜是贤明君主,人们世代传颂,从没有肢解过人,怎么问从谁身上开始呢?”又一想,才猛然醒悟过来,这是晏子在用尧舜开导自己,于是,很不高兴地说:“相国,我明白了,肢解人也不应该从我开始。”当即命令,把马夫押到监狱里去,不再对他斩首了。
晏子心里清楚,国君这口气出不来,马夫早晚还得倒霉。晏子便异常严肃地对国君说:“陛下,马夫犯下了死罪,处死是理所当然的。不过,与其让他糊糊涂涂死掉,不如让他明白自己到底犯了哪些罪,而后,名正言顺地把他杀掉。”
这一说,齐景公那冷若冰霜的脸挂上了一层笑容。“陛下,现在我就把
马夫的罪行一一列举出来吧!“晏子一本正经地历数马夫的罪状:”马夫的罪行有三条:他把国君的马养死了,这是第一条。死的马又是国君最心爱的马,这是第二条。第三条,马夫让国君因为死了一匹马而杀人,老百姓听说了,都会同情马夫,怨恨国君;官员们听说了,会以为国君残暴,不通情理,而蔑视国君,远离国君。这样,举国上下,朝廷内外,都会对国君不满、失望。这是马夫最严重的罪行,完全应该杀掉。“
齐景公听着,脸上红一阵,白一阵,赶紧打断晏子的话,说:“好了,我明白了,马夫确实无罪。把他放了,立即把他放了!”
晏子所用的应变方法就叫做归谬应变法。归谬应变法是先承认对方提出的看法是对的,然后根据对方的看法引出谬误的结果来。由于这个结果,使对方自己明白他原来的看法是错误的。晏子就是这样的,他先承认齐景公的看法是对的,然后他历数马夫的罪状,齐景公听了,这些罪状都将是由于他而引起,一切将会归罪于他,于是他就不杀马夫了。
在应用归谬应变法时,要注意引出的谬误必须是和对方切身利益有关的。如果无关或关系不大,那么就不能击中对方,从而也就说服不了对方。
只有和对方密切有关,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比如,武则天执政以后,年龄大了,想把政权交给侄儿武三思。这事她拿不定主意,就和狄仁杰商量,征求狄仁杰的意见。狄仁杰没有正面回答,而只是说了一句:
“如果传位给武家,那么将来祭祀时,在祠堂里祭的就是您姑姑了!”
狄仁杰的话是什么意思呢?武家祭祀只会祭他们武家人,哪会祭李家(唐朝皇帝姓李)的你呢?
武则天一听,于是赶快打消传位给武家的念头。
狄仁杰的归谬应变法中归谬和武则天有切身关系,触动了她的要害,所以使武则天打消了原来的想法。
八怎样说话吸引人
语言,在人类生活中十分重要。“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伦语》)“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刘勰)
语言既有这样强大的力量,说明学习语言很重要,从小培养说话能力也很重要。
能说会道是好事,这是无数事实已经证明的真理。请看下面的一件事例:民族英雄林则徐小时候应童子试,因人拥挤,父亲只能扛着林则徐进了考场。考官见此情景,便开玩笑道:“子将父作马。”
周围的人哄然大笑,林则徐父亲一脸窘态,十分尴尬,可林则徐一点不慌张,他当即大声对道:
“父愿子成龙。”
笑声突然停止,满场人赞叹称奇。
如果林则徐不能说会道,那么他和他父亲只能受人讥笑了!
能说会道对学习也有较大的帮助,因为能说会道是以知识为基础的,没有知识就不可能能说会道。而要获得知识,就必须加强学习。这样学习和能说会道之间,形成了良性循环:能说会道促进学习,学习促进了能说会道。
这样,就会有力地使学习成绩很快提高。
能说会道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和其他能力一样,都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培养提高的。
比如古希腊著名的演说家德摩斯梯尼之所以取得了惊人的成就,是由于他不怕困难,勤学苦练。原先他的口才并不好,在初次登台演说时,就受到了听众的嘲笑。因为他的发音不准,而且声音微弱,演说的姿势也很呆板。
但他毫不灰心,坚持苦练,立志要做一个出色的演说家。
他每天清晨起来跑步到山上,一边跑步爬山,一边作长篇演说,口里还含着小石子,让自己的发音清晰而有抑扬顿挫的变化。
由于德摩斯梯尼对演说的热爱,有成功的坚强信念,终于战胜了自己的缺陷,成为一个口若悬河举世闻名的演说家。
1。真诚性原则以情感人,以诚动人,这是做人的原则,也是说话、能说会道的原则。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哈特曼,曾作过一次实验。在一次选举之前,他准备了内容相同的两个宣言,都是劝说选民选举某个政党的。其中一个宣言带着浓厚的真诚的感情色彩,生动地描写了这个党如果在选举中失败将可能产生的悲惨后果。另一个宣言则用理论性的语言对这个党的政纲进行评述,力图用抽象的方法来说明该党失败后所造成的不可收拾的局面。
这两个宣言发出去以后,结果是带有真诚感情色彩的宣言,投票赞成的人数明显地多。
这个事例说明,在说话时,以情才能感人,以诚才能动人。如果一个人对人说话,充满虚伪,不诚恳,那么别人就不会相信你,你的说话效果就等于零。
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鼓舞军民抵抗法西斯的疯狂进攻,英国首相邱吉尔向秘书口授了一篇讲演稿,其中写道:
“……我们决不投降,决不屈服。我们要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法国作战,我们将在海上和大洋上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