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教师教学基本功讲座-第3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联系,形成知识系列及一定的结构框架,在课堂结尾时利用简洁准确的
语言、文字、表格或图示将一堂课(或包括前几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
知识结构进行总结归纳。这种小结繁简得当,目的明确,且有一定实际
意义,而绝不是依教学的时间顺序,简单地读一遍板书各纲目的标题就
能完成的。它应能准确地抓住每一个知识点的外在实质和内在的完整
性,从而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知识的系统性。这种方式的结尾,
一般用于新知识密度大的课型或某一单元教学的最后一次新授课。如在
讲完气体性质的一单元最后结尾时,由于随着时间的推移,摆在学生面
前有关气体状态变化规律的方程越来越多。如何记忆诸多公式?诸多规
律又有什么关系?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而草率地以讲解例题或强调规
律如何运用等内容做为本节课的结尾,则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会出现混
乱。因此不妨占用十几分钟,引导学生通过回忆,将有关知识内容系统
地指顺如下:
通过这样总结归纳的结尾,使学生对气体的性质有了较为系统的了
解,既突出了单元教学的重点内容,又有利于学生记忆。
采用总结归纳式的结尾方法,开始可由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完成,随
着学生知识的增长,归纳总结能力的提高,可逐步过渡到学生自己总结
归纳,教师帮助修改宪善。使学生在系统地接受物理知识的过程中,不
断提高学习能力。
2.练习巩固式
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些章节的教学对引出概念,得出规律并非难事,
而要让学生全面、正确地理解、掌握并能灵活运用却非易事。练习巩固
式结尾就是针对这种情况而设计的。通常是针对学生理解物理概念、规
律时易出现的问题精心设计相应的典型练习题,在课堂结尾时,用几分
钟通过提问、板演、讨论或小测验等手段实施,从而完善学生对概念、
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一般这种形式的结尾适用于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容易对某些概念、规
律发生误解的情况。如关于摩擦力的教学,当通过实验得出f=μN 后,
学生一看公式如此简单,且马上要下课了,所以容易产生松懈情绪。若
教师仍用总结归纳式结尾的方法,单纯强调公式的重要性及各量的物理
意义,则不易被学生很好地接受。此时需将要强调的内容巧妙地化为富
有思考性的问题,如可通过对斜面上物体的受力分析,弄清物体对斜面
的压力N 与斜面倾角的关系,这样有效地防止学生将物体的重力和物体
对斜面的压力混为一谈的现象发生,从而加深对f=μ·N 中N 的理解。
又如教师将黑板擦按在竖直黑板上,问学生:“设板擦重为0。2 牛顿,
手对板擦的垂直压力为5 牛顿,板擦与黑板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μ=
0。5,则此时黑板对板擦的摩擦力f 为多大?”。由于学生对f=μ·N
的适用范围认识不清,所以不少学生会很快算出f=0。5×5=2.5 牛顿
等错误答案。通过教师正确的引导分析,则可使学生在盲从中顿悟,在
倦怠中再次振作,在“吃一堑,长一智”中加深对f=μ·N 的消化和理
解。
可见,这样的结尾,一方面使学生比较全面牢固地掌握了本节课的
主要知识内容,另一方面也使教师及时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获取了
反馈信息,从而有利于教师切准学生“脉膊”,把握教学进程。
3.比较识记式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比较”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也是进行
识记的有效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辨别记忆对象,抓住它们的不
同特征进行记忆,也可以帮助我们从事物之间的联系上来掌握记忆对
象。比较识记式结尾就是依据上面所述,将本节课讲授的不同概念规律
或新知识与具有可比性的旧知识采用叙述、列表等方法加以对比。以此
帮助学生加速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开拓思路,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
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
这种方式的结尾,一般用于表达形式非常相近、知识结构十分相似
或学生常易混淆的概念、规律的内容。如学完二力平衡后,学生对二力
平衡表面的内容并不难理解、记忆。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实际
应用中,由于知识的负迁移作用,常将其与牛顿第三定律中的作用力和
反作用力相混淆。若等学生出现问题时再强调这二者的不同,则不如亡
羊之前先补牢,这样在刚刚接受新知识后,比较与旧知识的不同点,由
于新知识的印象深刻,故有省时且收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二力平衡
的教学结尾时,占用一点时间采用如下列表比较式的分析则可使学生准
确地找到这两个易混概念的“分界线”,帮助学生加对深平衡力和作用
力与反作用力等概念的理解,从而有效地避免这种知识的负迁移现象。
不同点相同点
力涉及的物体力的存在条件力的性质两个力大小
相等,方向相
反,作用在同
一直线上
二力平衡作用在同一物
体上的两个力
任何一力不依
赖于另一个力
而存在
可非同种性
质
作用力和反
作用力
作用在不同物
体上的两个力
两力同时产生、
同时消失
必是同种性
质
用类似的方法,还可以比较电容与电阻串并联的特点,重量与质量,
功与能,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万有引力定律与库仑定律等。如此结尾,
同中求异使和谐的物理规律显示出奇异;异中求同,使奇异的物理现象
达到更高层次上的和谐。学生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得到了美的享受。
4.设疑伏笔式
在一节课即将结束之时,教师或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供学生课后
自行探讨,或诱发一个或几个与以后学习内容有关的悬念,在学生们感
到言而未尽之时收住话题。让他们带着疑问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强烈
愿望结束一堂课的学习,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
学习的兴趣。
这种结尾方式一般用于讲授和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或具有突出承
上启下作用的知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能在既有物理知识的理论,又有
生活经验的实践中去积极思考,努力探索,从而活跃他们的思维。如讲
光的衍射时,可用这样的问题结尾:“如果光的波长比一般声波的波长
还长,那会发生什么现象呢?”这样学生可根据光的衍射的条件及其规
律,并结合声波衍射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想象力——若光的波长很长,
则衍射现象会到处可见,那么住房将无阴、阳面之分;“大树底下好乘
凉”、“形影不离”之类的俗语将成为谬论;衣服的颜色也将失去意义。
通过这样发散的想象,由于“夸大”设疑,与实际产生强烈的反差,使
学生对本来较抽象的光的衍射能加深理解,强化记忆,活跃学习气氛。
又如光电效应一节的教学,学生在学习后对光的粒子性有了一定的
认识,如果在课堂结尾时教师只强调光电效应的规律及光的粒子性,则
会由于因教学内容和课堂小结都较抽象,而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因
而小结的收效也欠佳。因此可利用前面学习过光的干涉、衍射现象而对
光的波动性有一定了解的条件,设下这样的设问:“你现在对光如何认
识,你是支持牛顿还是支持惠更斯?光究竟是什么?”这样的设疑结尾,
一方面提出了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的矛盾,从而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思
索,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光的波粒二象性,揭示微观世界具有的特殊
规律埋下伏笔。
5.启导预习式
每节物理课虽可自成“体系”,但作为一堂课所讲授的知识仅是整
个物理学中极小的一部分。因此每节课的教学只不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
一个片段,它与前后章节都有着内在的联系,有的关系甚密,不易分割。
因此在设计结尾时要通盘考虑,在让学生掌握本节所学知识的同时,对
新课的预习给予必要的指导。启导预习式结尾的设计应根据下次课要学
教材的重点、难点编拟预习提纲,交给学生。使他们预习时能够抓住要
点,有的放矢地学习,以避免走弯路,做无用功。
如:在高一“圆周运动”一节的结尾时,教师可设计预习提纲如下:
①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方向为什么不断发生变化?②匀速圆周运动的向
心加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③向心加速度a=
VR2
=ω2R,它与半径是
成正比还是成反比?⑤匀速圆周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吗?
通过课后预习,学生们对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一节的主要内容有了
初步了解,容易出现错误的问题使学生引起了注意,不易理解的难点上
课时可集中精力突破。显然,成功的预习启导伴之学生自己的努力,定
会使学生养成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6.首尾照应式
有些教师常常以提出问题,设置悬念的方式引入新课,用以激发学
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堂结尾时,不要忘记引导学
生用本节课所学到的物理知识,分析解决上课时提出的问题,消除悬念,
做到悬念不悬。这种结尾方式,既能巩固本节课所学到的物理知识,又
照应了开头,因而使一堂课的教学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独立的系统。
由于首尾的照应,所以这种结尾通常用于相对独立的知识内容的教
学,即只用本节课的知识内容,便可解决、消除引课时所设下的悬念。
如:“光的色散”一节若采用设疑的方式这样开头:“天空为什么像蓝
色的海洋?早晨的太阳为什么比中午更火红?如果你乘宇宙飞船到达了
周围没有空气的月球之上,此处你看到的太阳还是火红的吗?见到的天
空还是蔚蓝的吗?”针对这一开头,结尾时,教师引导学生用光的色散
规律去思考分析上述问题,会发现月球上的太阳竟然与地球上颜色不
同,太阳悬挂的天空居然一片漆黑。学生们必然会为得到新奇的答案而
惊喜万分。
这种结尾使学生在知识的应用中享受到解决问题、消除悬念的无穷
乐趣,从而提高了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同时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带来
积极的影响。
7.激发兴趣式
激发兴趣式的课堂结尾,就是结尾时结合本课教学内容或演示一些
有趣的小实验,或设计一个小游戏,小魔术,或组织小型智力竞赛,或
让学生猜几个谜语,(谜底与所学物理内容有关),使学生在轻松愉快
的环境中结束一节课的学习。寓知识的理解应用于娱乐之中,使学生感
到物理课并非枯燥无味,而是妙趣横生。
由于这种结尾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故一般应用于知识密度较大且比
较抽象的知识教学中。让学生能在四十几分钟的紧张学习之后,通过娱
乐性的课堂结尾,既进一步理解应用了所学的知识,又能使学生精神上
得到适当的放松,大脑得到调剂,从而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精神上的
准备。如初中学生学习密度时,就不像学习测量、运动和力那样直观,
若在这样紧张、抽象的一节新授课即将结束之际,仍不给学生喘息之机,
而重复强调抽象的密度定义及其物理意义,则对初中生来讲,不免会出
现厌烦情绪。但若出一个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智力竞赛题:“副食店的售
货员由于一时找不到盛油的提子,而给一位顾客用盛酱油的提子盛了一
斤花生油,顾客说:‘你把我的油盛少了,这些油不够一斤。’售货员
却不高兴地说,‘我用一斤的提子给你盛得满满的,怎么会不够一斤
呢?’那么到底油盛够一斤没有?为什么?”问题提出后,学生无不对
此开动脑筋进行思考。通过问题的讨论、解答,既活跃了课堂的紧张气
氛,又复习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又如:“电磁波”一课的结尾,设计几个谜语组织学生进行猜谜比
赛。要求猜出谜底,并说出其物理意义。①景德镇(磁场)②来无影,
去无踪,能传景,能传声。(电磁波)③风平浪静(微波)④七天七夜
(周期)⑤归途(回路)⑥绘声绘色(传真)⑦情绪不安(波动)
如此结尾使学生兴致勃勃,兴趣盎然,寓增长知识于娱乐之中。
三、设计课堂结尾应注意的问题
1.要以突出重点加深理解,强化记忆为中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结
尾
无论以哪种方式设计课堂教学的结尾,都应牢牢把握住本节课的重
点,设法通过我们的设计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重点问题的探索、研究
和讨论上,从而获得深刻的印象,达到加深理解、强化记忆的目的。
2.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育学理论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