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基本功讲座 >

第26节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基本功讲座-第26节

小说: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基本功讲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性进行深入的探讨,其结果仍不变。

显然,经过这三个层次的循环,使知识不断纵向延伸,基本能突破
这一教学难点。也有助于对若干个概念、规律加深理解。使学生又初步
掌握了一套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横向发展
在习题课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不但会从纵向分析问题,而且还
要会从横向分析和研究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对所研究的问题有更加深
刻的认识。在分析和研究问题时,可以把问题逐步横向发展形成一个习
题群。通过分析和训练,也有利于拓宽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例如,在图15-3 中,a b c d 是一个固定的U 型金属框架,ab 及
cd 边足够长,ad 边长为L,框架电阻不计,ef 是放置在框架上与bc 平
行的质量为m 的金属杆,可在框架上自由滑动,不计其摩擦和电阻,匀
强磁场垂直纸面向里且磁感应强度为B,当用恒力F 向左拉杆运动,求杆
达到匀速时的速度。

在分析时,可取ef 为研究对象,运动后在水平方向受拉力及安培力

FR

作用,当二力平衡时可得速度为最大,经分析可得vm = 22 。

BL 

如果把原图改为竖直放置,可使F 向上,这时在竖直方向杆受重力
及拉力,运动后还有安培力作用,当拉力与重力及安培力平衡时,仍可
达到另一最大速度。类此也可改为拉力F 向下的情形作进一步的讨论。

如果把框改为水平放置,匀强磁场垂直框架平面向下,若杆与框架
的摩擦系数为μ,其余条件,也可作类似分析。如果把框架改为与水平
方向成θ,磁场垂直框架平面向上,不计摩擦,且撤掉F 使ef 从静止下
滑,如图15-4,也可求下滑最大速度。当然,若杆与框架摩擦系数为μ,
还可求得另一最大速度。

如果在原框架中接入一个恒定电动势E,内阻为r 的电源,其它条件
均不变也可做上述讨论,如图15-5。其实还可改竖直,或与水平方向成


某一倾角,或改求其它一些量。总之,通过分析比较各类情况,训练思
维,总结不同情况下的解题规律。使学生对一个习题群有一个全貌的了
解,对其中的问题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四)怎样指导学生作业练习

作业练习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和巩固程度的一个主要手段;
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教师和
学生进行信息反馈交流的一条主要通道;可见,作业练习是教学过程中
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应重视并加强对学生作业练习的指导。

1.在作业练习中如何培养能力
在运用概念、规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常常会遇到各种
障碍,概括来说,可包括为知识障碍和能力障碍。知识障碍只表现在具
体的、局部的问题上,而能力障碍却反映到抽象的、整体的问题中。因
此,在作业练习中,要引导学生扫除这两种障碍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首先,在批改作业时,重视了解和指导学生运用物理方法分析和解
决问题。

在作业练习中,必须强调应用物理概念、规律和方法分析和研究问
题。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认真分析物理过程的好习惯,加深对物理概念和
规律重要性的认识,使学生对物理过程本质特征的认识有一个新的高
度。

例如,图15-6 轻质弹簧将质量为m1 和m2 的木块固连后置于水平地
面上,当在m1 上施加多大压力F,才能在撤掉F 后,m1 弹起恰好使m2 对
地压力为零?分析轻弹簧在压缩和伸长过程中,学生往往抓不住物理过
程的实质,列若干个方程进行繁琐的数学运算,因此常常出现各类错误。
这时教师在作业指导时只要点破弹簧的形变对压力和拉力具有等效性的
物理原理,学生就会得到方法上的提高。

其次,重视对相异构想的分析,帮助学生形成鲜明、正确的物理图
景。

相异构想的存在是形成知识障碍和能力障碍的重要原因。例如,人
路灯下匀速前进,人影的长度增大很快,学生就得出影子做加速运动的
错误结论。这就需要帮助学生纠正“位移随时间增加而增大的物体就一
定做加速运动”的相异构想,引导学生认真分析物理过程,找出位置随
时间变化的关系,从而建立起正确的物理图象。

2.把批改作业,课堂讲评与个别辅导有机地结合,促使学生各
方面的能力均衡发展
根据教学的需要,采取分题型布置作业,并要求学生根据不同题型,
运用不同方法和途径来解答。教师针对不同题型采取不同批改方法。这
样,教师可随时了解和检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学生作出客观性评
价,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因此,就要求教师在批改作业时,首先要注意解题的规范化;其次,
不能只看公式和答案,应把注意力集中在分析学生解题的思维过程。

例如,学生做过这样一道题,有20 牛顿,30 牛顿和40 牛顿作用在
同一物体上且互成120°的三个力。求它们的合力。若教师把各种解法在


课堂上进行比较,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横向联
系,教师再及时作出评价,使学生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维,从而总结
了方法,提高了解题的能力。

在处理练习作业时,对具有共性的问题应进行集体分析,个别问题
进行单独辅导,必要时给出参考答案详解、略解或一题多解,有时,针
对一些典型问题让学生进行改错题的训练。例如,根据查理定律有

PP12 
= 
TT12 
;由盖·吕萨克定律知
VV21 = 
TT12 
。从这两式可得出
PP12 
= 
VV21 

的错误论。让学生分析并找出错因。这样,有助于对定律、公式成立条
件的深入理解。

三、在教学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具体的例题或习题教学过程中,应主要注意处理好物理思维与数
学方法的关系;物理模型与实际客体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的思路与方法。

(一)物理思维与数学方法的关系

传统物理教学的一个弊端就是使学生在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时,习
惯以模式化和记忆型代替物理思维,至使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和发散性不
能发挥,从而削弱了思维的能动性作用。

因此,在解题的策略上,不能急于运用数学方法或引用公式,而应
理解题意,再对问题作定性分析,确定适用规律,再决定解题方法和步
骤。

在数学方法的运用上,中学生的弱点之一就是运用数学方法代替物
理概念,从而冲淡了对物理概念本质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
结合实例认真区分物理意义和数学方法的关系;真正明确物理定解对数
学通解的限制。

(二)物理模型与实际客体的关系

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经历由客观实体转化为理想模型,然后再还原
到实际客体的转换过程。学生学习物理的目的之一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有关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要强调物理学在现实具体问题中的应
用。

首先,要密切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并讨论一些物理学对生活与社
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借以说明物理学的社会价值,提高兴趣和促进学
习。例如,题目中常出现的“物体”、“斜面”等,在具体问题中是火
车、汽车、马车还是其它?是铁路,公路还是什么?它们间有何不同?
通过具体问题,给出具体数据体现其运动规律,这种训练有利于促进物
理学与生活的联系与转化。

其次,运用模型推算出的结果再还原到实际问题中,自然就有一定
的近似性。因此,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近似处理的能力是十分必要


的。如估算大气的质量,粗测水分子直径等。在教学中,在这方面多加
以训练和指导,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三)培养学生分析和解

决物理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是培养各能力的关键。因此,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应着眼于物理图象
的分析。

首先,应当明确分析什么?

其次,应该怎么分析?如是要素的分析,是关系的分析,还是原理
的分析。

再次,分析的根据是什么?

最后,遇到具体问题,要教给学生善于对物理过程作全面、细致的
分析,帮助他们学会建立起鲜明的物理图象。逐渐形成一整套分析和解
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如何编选练习题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研所苏明义

物理练习题是实际物理问题、物理现象的科学简化、科学抽象和理
想化模型。学生通过练习题的解答,是对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模拟和演
习,是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因此在
实际教学工作中,认真编选好物理练习题,便成为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
环节。

一、物理练习题的作用

(一)巩固、深化物理概念和规律

学生在新授课上学习了新知识,初步掌握了所学的概念和规律,但
在理解上往往只是表面的、片面的、孤立的,并不是一次课就能很清楚、
全面地理解它们的意义和实质,成为巩固的知识。同时课堂上所学习的
内容是基本知识,只有通过对适当的具体物理练习题的解答和广泛的实
际材料结合起来,才能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完善对概念、规律的理解,
才能防止在认识上的片面性,对物理知识的表面认识才能深化。如学生
初学力的合成时,总有不少学生有一种误解:“合力必大于任意一个分
力”,这就必须让学生通过具体问题的练习,以全面、深刻地认识,理
解合力的概念。

另外从心理学对记忆的保持和识记的时间的研究结果看,听到的不
如看到的,而看到的不如实际操作过的。这就是说学生只有通过对练习
题的解答,真正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才便于他们对物理知识的识记,
并使之保持得长久。


(二)活化物理知识,扩大知识面

学生在通过对适当难度的综合题的解答过程中,有助于知识的活
化。由于综合题涉及的物理过程多且较复杂,因此要求学生必须灵活运
用概念、规律进行分析、综合、判断,从而使平时所学的知识变活。对
综合题的练习既是活化物理知识的过程,同时由于物理知识和实际材料
的大量结合,也是拓宽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的过程。

(三)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
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1.物理定律和公式多用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表示,而物理习题一般
就是要以物理规律为指导,运用数学工具来解决具体问题。因此通过解
题的训练,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了解物理现象间
的内在联系。否则学生对公式或函数关系理解不清,容易将数学关系式
和物理关系式等同起来。如在学习欧姆定律之后,对R= 
UI 
些学生总认

为和成正比,和成反比,而忽略了IR r 
Sl 
才是决定电阻大小的定

RU = 

U2 
2

律。又如对电功率的公式P= 
R 
=IR,电阻和电功率之间究竟是什么

关系也搞不清。如果通过一些具体问题对它们间的关系作认真、细致的
分析,就可以理解它们的实质。

2.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时,必须能做好两个转化,即先将物
理问题根据物理规律转化为数学问题;再将数学问题按表达式各量的物
理意义转化为物理问题。学生只有在通过对具体物理问题的解答练习
中,才能掌握这种“转化”的方法,而只有这种方法掌握了,才能谈得
到具有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所以“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实质就是“转化”的能力,这是必须靠具体解答物理习题才能达到的。
(四)教学效果信息反馈的主渠道

通过学生解答练习题,教师可以及时了解教学效果。整个中学物理
知识中有许多重点和难点,但这些难点又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随学生
的实际经验、智力状况和原有知识水平等因素的不同而变化。所以教师
为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就要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掌
握、理解情况这单纯靠教师在课堂上的“查颜观色”和简单的提问是远
远不够的,必须让学生通过具体物理练习题的解答,充分暴露出在掌握、
理解知识中的问题,使教师能适时地捕捉教学信息,准确地抓住学生学
习中问题的症结,才能对症下药,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教学补救,
以铺平进一步教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