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日出日落三八线 >

第23节

日出日落三八线-第23节

小说: 日出日落三八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毛泽东和彭德怀极其关心180师的突围。
  毛泽东致电彭德怀询问:“60军180师的情况如何?甚以为念。”
  彭德怀亲笔疾书电文,命令救援180师。
  60军军长韦杰接电文后,立即命令部队接应180师突围。但是,所有接应均未成功。
  彭德怀认为,180师师长的作法是极端错误的。他如果不命令分散突围,是完全可以把部队撤回来的,因为敌人没有发现他们,只是把他们与大部队隔断了。另外,美国机械化部队晚上是不敢行动的,他们完全可以利用夜晚往回走嘛。12军的第91团,比180师插得远多了,孤军深入,还是很有秩序地、完整地撤回来了。180师师长只看见公路上敌人汽车、坦克不停地过,就慌了,做出了错误的决定,彭德怀气愤他说,这是志愿军的耻辱。
  这次会议一直到中午才结束。
  入朝8个月了,战场的夜晚首次出现较长时间的宁静,但这种宁静不是万籁俱寂,只是相对于激烈的拼杀而言。在引而不发的两军阵前,时而几发炮弹打破宁静,时而照明弹又划过天空。在照明弹短暂的光亮下,双方士兵抓紧时间,在三八线两边修复着工事,整理着枪支弹药。阵地之后,双方的统帅者也在瞻前顾后,重新运筹。
  彭德怀凝视着夜空,天上缀满了闪闪发光的星星,银河斜躺在青色的天宇上。
  他感慨万千:从1950年10月至1951年6月为时8个月,志愿军连续进行了5次战役,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决定性的胜利。从双方军事位置上看,战线从鸭绿江边又被推回到400公里以南的三八线附近,同时,据志愿军统计,中朝军队共歼敌23万余人,其中美军8万人(美国公布的数字是美国战斗损失5万人)。志愿军作战减员也达16余万人。志愿军在既无飞机掩护,又无坦克支援,仅拥有少量炮兵的情况下,能够同拥有现代化装备的敌军作战并取得胜利,这在世界战争史上是少有的。现在,战线基本上固定在三八线附近了。
  然而,彭德怀此时的心情并不轻松,在夜幕的掩护下,双方都在准备迎接更长期、更艰巨的战斗。
  (4)毛泽东预见:战争进入战略对峙阶段。
  1951年6月初,中南海。
  杨成武走进丰泽园,眼睛突然一亮,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色的花,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斑斑驳驳的阳光洒在庭院里。
  丰泽园的颐年堂内,毛泽东召见了即将赴朝的20兵团司令员杨成武。
  杨成武是1929年参加红军的;跟随毛泽东走过二万五千里;抗日战争时任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冀中军区司令员,重创日军,声名大振;解放战争时任纵队、兵团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任京津卫戍区副司令员,刚刚接到就任志愿军20兵团司令员的命令。
  杨成武行军礼的时候,毛泽东很随和地打个手势,说:坐下吧。请坐。
  在抗美援朝战争爆发40周年之际,杨成武在北京接受采访时,深情回忆了那次难忘的会见:
  落坐后,毛泽东就说,我听恩来、荣臻同志说,你们兵团已做好了入朝的准备,这很好。
  杨成武向毛泽东报告,指战员的士气很高,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都表示不怕牺牲,要多打胜仗。
  毛泽东说:是的,我们要有准备,思想的准备,物质的准备,再打它几个胜仗。为了取得最后的胜利,我们要继续在全国进行抗美援朝的宣传。
  毛泽东谈到朝鲜战场局势时说:目前,中朝军队将敌人打到三八线附近,收复了朝鲜北半部领土。战争双方已转入了战略对峙阶段。敌人是不会轻易认输的,所以我们还得准备打它几仗,现在中央已决定,今后要“采取轮番作战的方针”,以21个军分三批在朝鲜轮番作战。你们这次去,对部队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毛泽东边抽烟边喝茶边谈。他时而拿一支烟,并不马上抽。而是说着话,手上捏弄着烟,把烟捏松。当几句话告一段落,才拿根火柴,使劲擦着,点上烟。他有时一杯茶喝光,只剩茶叶时,便把杯子端起来,用两个指尖当筷子,把茶叶扒到嘴里,慢慢地咀嚼,缓缓地咽下去。他还保留着湖南人吃茶叶的习惯。所有这些动作使谈话产生一种特有的气氛。大家都无拘无束,随着毛泽东的谈话,自由地插话,整个气氛融洽、热烈。
  毛泽东说:呵,是的,你们是京津卫戍部队。他以浓重的湖南乡音,伴以随意的手势,回到朝鲜战争的话题上来。谈战争如聊平常事,千军万马犹从眼底过。当一位工作人员走进门来,在毛泽东耳边低声说了一句什么,毛泽东忽然站起身说:吃饭,我们一起吃饭去。
  毛泽东要留吃午饭,这是杨成武没有想到的。他有点为难,说:主席,你吃饭去吧,我们走了。
  不,吃了饭再走,一顿便饭。毛泽东边说边以手势招呼大家往门外走。
  时间近正午,颐年堂门外阳光明媚。门前空地上搭着一个简易席棚,席棚下的阴凉里有一张木质方桌,桌上的菜是几碟家常菜,特别一点的就是摆了:瓶酒和几个酒杯。酒是红葡萄酒,杯子是高脚玻璃杯小
  毛泽东举起一杯酒,说,我祝你们一杯酒!
  杨成武站起身来说:主席,应该是由我们来敬你的酒。
  不,我来祝你们的酒!祝你们到了朝鲜,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共同打胜仗!我们的战争是正义的,是反侵略的,是为了保卫东方和世界和平。
  大家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毛泽东又接着刚才的话题说:抗美援朝,也就是为了保卫我们自己的国家。志愿军要尊重朝鲜人民和朝鲜人民的领袖金日成同志,谦虚谨慎,尊重朝鲜人民的风俗习惯,爱护他们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不拿朝鲜人民一针一线,这是胜利的基础,要和朝鲜人民亲如兄弟般地团结在一起,为战胜共同的敌人而奋斗。
  毛泽东第二次举起一杯酒:再来一杯!
  大家饮了第二杯酒。
  毛泽东说:经过五次战役,我们的战略反攻已经完成了保家卫国、援救兄弟邻邦的主要任务,现在实行战略防御就是要巩固前一阶段的战果。入朝后一定要眼观全局,在全局上有个正确的指导思想,这就是准备持久作战,准备打阵地战,同时争取和谈,以结束这场战争,当前,美国一面表示要进行停战谈判,一面又宣称要继续抗击和惩罚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你们在军事上必须准备持久作战,积极防御。要坚持这个战略方针,不能轻易放弃一寸土地。不能轻易后撤……换句话说,你们20兵团入朝后,在朝鲜东线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在敌人正面不增兵、侧后不登陆的情况下,把防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
  杨成武说:主席,我们都记住了。他想代表20兵团敬上一杯酒,刚要举杯,毛泽东却第3次举起酒杯:来,干了这杯酒。
  毛泽东喝第3杯酒时说,要注意战场上的局势,注意军事的和政治的形势。
  杨成武深受鼓舞,3杯美酒,几番叮嘱。每番叮嘱都包含了重要的内容。
  7月2日,黄昏时刻,杨成武乘吉普车缓缓越过鸭绿江桥。后来,他指挥部队参加了1951年阵地防御作战和1952年巩固阵地作战。第八章 上甘岭两军鏖战 秦基伟寸土不让
  (1)秦基伟俯瞰上甘岭,紧锁眉头。
  朝鲜半岛连绵起伏的山峦上生长着成片成片的高大的常青树木。险峻的绝壁从山岭上陡然直下。秋天景色非常迷人。夏日悄然离去,覆盖着茂密的林木的山野变成了金色、黄色和令人陶醉的红色和褐色。蔚蓝色的天空万里无云。朝鲜半岛两边的大海一望无涯,深透明净。
  1952年的秋天,接替五圣山一线防御的15军军长秦基伟爬上五圣山顶。他微蹩的双眉浓密刚劲,挺直的腰板显示出军人的威武健壮。
  秦基伟久经战火考验。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29年参加红军。在战争年代,从参谋升任军区司令员。1949年3月任15军军长,率领这支部队作为4兵团先遣军强渡长江,参加广东、广西和滇南战役。1951年率15军入朝参战,参加了第五次战役。
  此时,秦基伟站在1061。7米高的山顶,极目望着眼下铺展开的大地。
  上甘岭位于五圣山南麓,其南面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是五圣山志愿军主阵地前的两个支撑点,只有3.7平方公里。五圣山地势险峻,西临平康平原,东扼金化经金城通往通川之咽喉,是志愿军中部防线战略要点。而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象五圣山伸出的两个拳头,楔入敌人阵地,可以俯瞰敌人金比一线全部纵深,直接威胁敌人的金化防线。如果敌人一旦夺取了上甘岭的两个高地,不但解除了对金化防线的威胁,志愿军的五圣山阵地就会受到直接威胁。五圣山万一失守,则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个朝鲜战局就要受到影响。
  秦基伟不禁紧锁起眉头:
  中国人民志愿军经过5次战役,把美军从鸭绿江边一步一步地赶回了三八线以南。从此,战争格局大变,中朝部队由运动战转入了阵地战,先后进行了粉碎敌人1951年夏秋局部攻势、反“绞杀战”和反细菌战、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不仅把战线在三八线附近稳定下来,而且进行多次胜利反击,使敌人遭到了惨重的损失,迫使他们前来谈判。
  从1951年6月开始,朝鲜战争就形成了边打边谈、军事斗争和外交斗争交织在一起的十分复杂的斗争局面。
  能否守住北朝鲜这半壁江山,金日成担心,毛泽东也关注。
  秦基伟嘴角又露出一丝笑意。秦基伟对自己的部队充满信心。部队从前沿阵地送来一大卷信。这些热情洋溢的信里报告:上甘岭前沿的战斗准备工作,都已就绪。在一封士兵的来信中写着如下的誓言:“要攻,上级指到哪里,我们就打到哪里;要守,只要我们活着,阵地决不会让给敌人!”
  士兵们这种行动,更增强了秦基伟的信心和责任感,他决心要指挥好这一战役。
  秦基伟向板门店方向望去,想到:“10月8日,美国在板门店宣布无限期休会,同时,纽约将要召开联合国大会。不难估计:美军要在朝鲜战场上发动一次较大规模的秋季攻势,以打破战场上的对峙状态,夺回战场主动权。但是横贯朝鲜200多公里的战线上,敌人会从哪一点上发动进攻呢?”
  “敌人在东线已连遭惨败,西线志愿军阵地也固若铜墙铁壁,敌人不会到那里去碰壁的。他们从中线突破以拉平这条战线的可能性最大。但是,中线长达60余公里,在这样长的宽正面上展开全面进攻,敌人是没有这个力量的。如果进攻,它可能选择一点,这一点选在哪里呢?平康是平原,便于机械化部队运动。但是,凡是对敌人有利的地方,就必然是我们守备最坚固的堡垒,这一点是敌人从历次的惨败中得出来的结论。因此,他们从平康进攻的可能性不大。”
  秦基伟凭直觉感到,“敌人的进攻点很可能选择在五圣山前沿的上甘岭一线。这些日子,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到金化视察了3次阵地,召开了高级军官会议,部队逼近上甘岭前沿进行联合兵种作战演习,侦察机反复进行低空侦察,并不断以小股部队的出击来侦察志愿军阵地的地形……。这些准备工作都是在烟幕遮盖下进行的。他们白天用汽车装载少数兵员西运,夜间却把大批大批的兵员运到这里来,看来,美国将军们想声东击西,以保证他们在主攻方向发起攻击的突然性。”
  一切迹象表明,敌人的秋季攻势要开始了。覆盖着五圣山的郁郁葱葱的松林,似乎也感到战火的迫近,忐忑不安地骚动不息。
  (2)一天内,30万发炮弹把上甘岭岩石炸成了粉末。
  10月14日,黎明提前来临了。
  3时,排山倒海般的炮火,突然打破夜空的寂静,敌人向597.9高地、537,7高地北山开始了毁灭性的轰击。
  秦基伟感到,大地忽然震动起来,坑道顶上的沙石哗拉哗拉地落下,烛火跳动了几下熄灭了。
  果然不出所料,敌人向上甘岭阵地开始进攻了。
  敌人向这个共3。7平方公里的狭小高地上,一天发射了30万发炮弹,飞机投掷了500枚重型炸弹。透过浓浓的烟雾,只能看见太阳暗黄色的轮廓;大火熊熊不熄,浓郁墨绿的松木烧成了炭柱,灼热的空气令人窒息;花岗岩的石头炸成了粉未,山头都被削平了。敌人集中了7个营的兵力,在飞机、大炮、坦克的掩护下,分成几路向阵地扑来。
  隆隆的炮声牵动着秦基伟的神经,他遥望着笼罩在烟雾中的前沿阵地,他深信,自己的士兵一定不会辜负祖国的期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