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年华夏历史图景:新读史记(上卷)-第2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嫉搅顺鹿K喂氚涯瞎虺沟壮簦团扇嘶呗噶顺拢鹿饲墒姑廊思朴么季乒嘧砹四瞎颍缓笥闷じ锇阉希突亓怂喂K喂硕阅瞎蚴┮粤缩靶蹋ń硕绯扇饨吹目嵝蹋D瞎蛑沼谖约旱穆趁Ц冻隽舜邸
愚蠢的宋襄公
宋襄公是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643年,齐桓公去世了,宋国便想借此机会与各诸侯盟会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公元前639年春天,宋襄公向楚国提出了会盟请求,楚人答应了他。公子目夷却进谏说:“大王,像咱这样的小国也争当盟首,必然会招致其他诸侯国的猜忌,我们不如取消会盟的计划吧。”襄公听不进目夷的劝告,依然按计划在这年秋天在盂与诸位诸侯聚会结盟。目夷说:“国君的欲望这么强,大概灾难已经不远了!”结果正像目夷预料的那样。在聚会期间,楚国拘捕了宋襄公,接着便率领大军讨伐宋国。冬天,诸侯再次在毫相会,楚释放了宋公。卫国大夫子鱼却说:“灾祸还没有结束呢。”公元前638夏天,宋国讨伐郑国,子鱼说:“现在灾祸终于来临了。”秋天,楚国为了援救郑国而讨再次伐宋国。襄公要出战,子鱼进谏说:“上天抛弃商很久了,形势对我们非常不利,你可千万不要出战啊。”到了冬天,十一月,襄公在泓水与楚成王作战。楚军当时要渡河才能作战,当正渡到一半的时候,目夷就劝襄公说:“敌人势力强大而我们人数较少,硬打咱们是打不过他们的。所以我们要趁他们渡河时攻打他们,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取胜把握。”襄公不听目夷的意见,对他说:“趁别人正过河的时候去攻打人家,这样做是不合礼节的,我们不能这样做,还是等他们过了河再说吧。”等到楚军渡完河还未排列成阵势时,目夷又建议说:“大王,现在也可以攻打了,要是再不打可就没有机会了!”襄公却仍然说:“现在也不行,等他们排好阵势再打吧。”于是宋军就一直等楚军排好了阵势才出战。结果宋军被打得一败涂地,襄公的大腿也受了伤。宋国人都非常怨恨襄公,而襄公辩解说:“君子不能乘人之危,不能攻打未列好阵势的军队,这是先人内规定的礼节,我又怎么能违背呢?”子鱼反驳道:“打仗胜了就是功劳,说些空洞的道理又有什么用呢!如果真的按襄公说的做,就去当奴隶服侍别人算了,还打什么仗呢?”
第67节:新读史记(上卷)(67)
第二年夏天,宋襄公终于因泓水之战时的腿伤复发而死,为自己的迂腐行为付出了代价。
华元秉政
华元是宋文公时宋国的大夫。公元前607年春天,楚国让郑国讨伐宋国,宋国派华元做统帅,率领军队出来迎战。华元在作战前杀羊犒劳士兵,也许是由于他一时的疏忽,忘了把肉分给他的车夫,恰巧他的车夫是个心胸狭窄的小人,所以就对华元怀恨在心。等到战斗一开始,他便驾着车拉着华元跑到郑军中。宋军由于自己的主帅跑到了敌人那里,一时群龙无首,军心大乱,所以很快就被打败了,而华元也被郑国囚禁了起来。最后宋国打算用一百辆兵车、四百匹毛色漂亮的马赎回华元。但是还没等这些东西完全送到楚国,华元自己就逃了回来。
公元前595年,有一次,楚国使者路过宋国,宋国因为以前和楚国有仇,于是就逮捕了楚国的使者。楚庄王知道后怒不可遏,想不到一个小小的郑国竟敢对自己如此无礼。所以就亲自带领军队包围了宋国国都。包围一直持续到公元前594年,达五个月之久。这时候宋国的京城内已经弹尽粮绝,形势极为不利。于是华元便在一天夜里偷偷地潜到城外会见楚国将领子反,将宋都的情况如实地告诉了子反。接着子反又禀告给了楚庄王,庄王问:“现在城中的情况怎么样了?”子反回答:“大王,听说城内现在已经没有粮草了,城里的居民没有东西吃,只好劈开死人的骨头做柴烧,交换小孩来充饥,真是惨不忍睹啊。”庄王这个人一向对人比较仁慈,于是就说:“这话是真的吗?那真是太悲惨了,现在我军也只有两天的口粮了,我们不如就此撤军吧。”
公元前589年,宋文公去世,儿子共公瑕立为国君。宋国给他实行了厚葬,浪费了大量的财物,而华元却没有进行劝阻。由于他没有尽到为人臣的职责,所以遭到了当时君子的讥讽。
仁爱的景公
宋景公在位的时候,孔子曾路过宋国,宋国司马桓魋讨厌孔子,便想杀死他,孔子只得换上平民服逃出宋国。公元前487年,曹国背叛了宋国,于是宋国就派大军讨伐曹国。最后宋国灭亡了曹国,并占据了它的土地。
公元前480年,楚惠王灭掉了宋国的近邻陈国。而此时天上火星侵占了心宿星区,按照当时天文学上的分野理论,心宿区对应的是宋国地区。因此宋景公十分担忧,生怕上天会给宋国带来灾祸。这时候,大臣司星子韦向他献计说:“大王,您可以把灾祸移到相国身上啊,这样您就可以解脱了。”景公摇摇头说:“这怎么可以呢!相国像是我的手足,我可不忍心这样对他。”子韦又说:“那你就可以移到老百姓身上吧。”景公又摆摆手说:“这也不行,国君靠的就是百姓,百姓就像是国君的生身父母,我怎么能把灾难转移给他们呢?”子韦想了想又说:“那是否可以移到年成上呢。”景公听了之后非常生气地说:“那就更不行了,年成歉收,百姓就会贫困,你让我去做谁的国君啊!”子韦被景公的想法感动了,就对他说:“大王圣明!天虽然高远却能听到下界细微的声音,您有这三句国君应该说的话,火星也应该移动了。”宋景公抬头仔细观测火星,发现火星果然移动了三度,宋国也得以躲避了灾难。
末代国君
宋君偃是宋国的最后一位国君,他和他的哥哥剔成都是宋辟公的儿子。宋辟公临终的时候把王位传给了剔成。由于偃一心想当国君,因此心中一直愤愤不平,于是便找了一个机会去袭击剔成,结果剔成被击败,被迫逃到了齐国。
公元前318年,宋君偃自号为王。他这个人野心很大,而且刚愎自用、好大喜功,所以即位后不久就大肆对外扩张。时间不长,他就打败了齐国、楚国和魏国,攻占了它们的很多土地。君偃经常做一些血腥残忍的游戏,他曾经用牛皮袋盛满血,悬挂起来用箭射它,称之为“射天”。君偃沉湎于酒色之中,对老百姓的疾苦不闻不问,最后许多大臣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劝谏他要进行德政,治理国家,他对这些大臣的话不但听不进去,还用箭把他们全部射死了。诸侯们见君偃如此的昏庸、残忍,就赐给了他一个外号叫“桀宋”,把他比为夏朝的暴君桀。他们都说:“宋君偃又步纣王的后尘,为所欲为,这样的暴君,不被杀掉才怪呢。”最后,诸侯们对宋君偃的暴政实在看不下去了,便都纷纷要求齐国去讨伐宋国。公元前282年,在偃即位四十七年后,齐湣王顺应民心,与宋国的两个冤家魏、楚联合起来一起讨伐宋国,杀死王偃,灭亡了宋国,瓜分了宋国土地。
第68节:新读史记(上卷)(68)
桓公迁国郑桓公友是周厉王的小儿子,周宣王的弟弟。桓公待人非常友善,无论身份高低,他都会以礼相待,因此在百姓中声望很高。周幽王时,桓公任司徒一职。由于幽王宠爱褒姒,朝政败坏,有的诸侯就背叛了幽王,桓公为此感到非常忧虑,于是就向太史伯询问说:“现在王室灾难深重,我怎么才能逃脱呢?”太史伯是当时很有学问的人,回答说:“对您来说,现在只有洛水东、黄河南可以安居了。”桓公大惑不解地问:“为什么呢?”太史伯回答说:“那一带邻近虢国、郐国。而虢国、郐国的国君都昏庸无能而且喜好占小便宜,因此百姓都不顺从他们。您是司徒,百姓都热爱您,您如果真的请求住在那一带,虢国、郐国国君看到您现在在周王室地位很高,一定会分给您土地,到时候,虢国、郐国的百姓就都是您的子民了。”桓公又问道:“我想到南边的长江流域住,怎么样啊?”太史回答说:“过去祝融替高辛氏掌管火,功劳很大,可是他的后代也就是现在楚国的王室在周朝却没有兴盛起来,现在周王室逐渐地衰弱,楚国一定会慢慢地兴盛起来。楚国如果真的兴盛,对郑国绝对没有好处啊。”桓公说:“那我如果想住在西方,结果又会怎么样呢?”太史伯回答说:“那里的百姓既贪婪又好利,所以我觉得你肯定在那里住不了很长时间。”桓公越听越有兴趣,便干脆问道:“那么先生您觉得周王室衰弱以后,哪一个国家会兴盛呢?”太史伯思考了一会儿回答说:“应该是齐、秦、晋、楚吧?齐国是伯夷的后代,伯夷曾辅助尧掌管仪制度。秦国是伯翳的后代,伯翳曾辅助舜使很多部落顺服。至于楚国祖先,也都曾为天下人建立了功业。周武王战胜纣王后,成王把唐封给叔虞,那里山川险阻,凭这些有德的后代与衰弱的周室并存,晋国也一定能兴盛了。”桓公把太史伯的话铭记在心,并按照太史伯的意思把他的百姓迁移到了洛水东部。虢、郐两国国君果然向太史伯说的那样,向他贡献出十座城邑。桓公得到这些土地以后,他的国家最终安定下来。
母子争权郑武公的夫人名叫武姜。当初,武姜生产太子寤生时难产,给自己的身体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因此她就不怎么喜欢寤生,认为他是不吉利的。后来武姜又生下小儿子叔段,武姜十分疼爱他。武公临终的时候,武姜向武公请求,想立段为太子,可是武公觉得寤生既聪明又仁慈,所以并没有答应武姜的请求。武公逝世后,寤生继承了王位,这就是庄公。
庄公即位后,把他的弟弟叔段封到京这个地方,号称太叔。大臣祭仲认为这样做不合适,就对庄公说:“京城这个地方比国都还要大,怎么可以把它封给你的弟弟呢?”而庄公却说:“我也不想这样做啊,可是我母亲武姜想这样,我又怎么能拒绝她呢?”叔段到了京以后,就开始整顿军备,准备粮草,试图与他的母亲武姜阴谋袭击郑都。公元前722年,叔段果然袭击了郑都,由武姜做内应。庄公在各位大臣的支持下派军攻打叔段,结果叔段力战不支,逃回了京城。京城的人们看到叔段竟然起兵反叛自己的哥哥,认为这是大逆不道的行为,因此都非常痛恨他。叔段众叛亲离,京城也待不下去了,于是无奈之下,又逃到了鄢。鄢邑的百姓听说他来了,怕惹祸上身,也很快地溃逃了。叔段不得已又逃亡到共国。庄公在平定内乱之后,把他的母亲武姜迁徙到城颍,他对于自己的母亲一直反对自己感到痛心疾首,不想再见到他,就发誓说:“等到了黄泉路上的时候,我再跟她见面吧。”可是两个人毕竟是母子关系,再加上庄公这个人生性比较仁慈,因此仅仅过了不到一年,庄公就开始想念母亲了,并且后悔自己当初说过的话,可是又不能违背,因此感到左右为难,十分苦恼。这时候,正好赶上有位叫考叔的人向庄公献礼,庄公就赐给了他很多食物。考叔是个大孝子,他向庄工请求说:“大王,我家里有个老母亲,她活了一辈子,很少能吃上这样好的食物,请您把食物赐给我的母亲吧。”庄公听了之后触景生情,情不自禁地说:“我也很思念我的母亲啊,可是我又不能违背当年所发的誓言,怎么办呢?”考叔想了一会儿说:“这有什么值得发愁的呢?你挖条地道到有泉水的地方,然后你们母子在那里见面,谁还能再说什么呢?”于是庄公依照他的办法,终于见到了母亲。两人见面后抱头痛哭,一释前嫌。
第69节:新读史记(上卷)(69)
祭仲专权
公元前706年,北戎讨伐齐国,齐国无力抵抗,就向郑国求援。郑国派太子忽领军救援齐国,解了齐国的危难。齐国的君主釐公看出太子忽是个有出息的人,而且也是为了报答郑国的援助之恩,便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太子忽。没想到忽却辞谢说:“我国是个小国,怎么能和你们这些大国相匹配呢?恕我不能答应大王您的好意。”后来,一次大臣祭仲与太子在一起聊天谈到此事,祭仲觉得太子不应该拒绝,便规劝太子答应娶亲,还语重心长地说:“我们郑国国君有很多宠爱的姬妾,而且也生了许多儿子,其中你们三位公子都有可能成为国君,如果太子您得不到大国的援助就很难即位啊。”祭仲所说的三位公子,是太子忽和他的二弟突、小弟子亹。
郑庄公去世后,在祭仲的帮助下,太子忽被立为国君,他就是昭公。昭公的二弟公子突是宋国雍氏女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