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中外名人隐闻怪癖 >

第38节

中外名人隐闻怪癖-第38节

小说: 中外名人隐闻怪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困境。往后,也没有什么安慰的话。
“太不象话了!这么冷冰冰的态度,哪象20 年的老朋友!”恩格斯看完
信,越想越生气。过了几天,他给马克思去了一封信,发了一通火,最后干
脆写上:“那就听便吧!”
“20 年的友谊发生了裂痕!”看了恩格斯的信,马克思的心里象压了一
块大石头那样沉重。他感到自己写那封信是个大错,而现在又不是马上能解
释得清楚的时候。过了十天,他想老朋友“冷静”一些了,就写信认了错,
解释了情况,表白了自己的心情。
坦率和真诚,使友谊的裂痕弥合了,疙瘩解开了。恩格斯在接到马克思
来信之后,以欢快的心情立即回了信。他在信中说:“你最近的这封信已经
把前一封信所留下的印象清除了,而且我感到高兴的是,我没有在失去玛丽
的同时再失去自己最老的和最好的朋友。”
神经麻痹症患者尼采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是19 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首倡“权力意志”
说,鼓吹“超人”哲学,被视为现代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先驱。对他的评论历
来众说纷坛,有人把他描述成邪恶的魔鬼,说他用思想的毒剂腐蚀了整整一
个世纪的人类:也有人把他说成是圣洁的天使,持身严谨,有如圣徒。其实,
他是一个身患麻痹症的残疾者。尼采的病态与病态心理,对其哲学的形成,
起过直接的作用。他的一生就如同一则恐怖的神话,震撼着每个了解他及其
学说的人。
1844 年10 月15 日,尼采诞生于普鲁士王国洛肯村一个世袭的传教士家
庭,他祖先是波兰人,后移居德国。尼采自幼多病,敏感脆弱,五岁时便失
去了父亲,因而性格变得内向、忧郁,时常离群索居。少年时入校读书时,
虽然学习刻苦,但数学成绩总是不理想。1864 年, 20 岁的尼采考入波恩大
学,不久又转到莱比锡大学学习神学与古典语文学,由于深得语言教授考里
奇尔的赏识,因而尼采从神学转攻语文学,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这段时间尼
采很幸运,25 岁财经考里奇尔的推荐,被巴塞尔大学授予教授职称;紧接着,
莱比锡大学又在不经任何考试,甚至无需提交学位论文的情况下,授予他博
士学位。
然而,命运对尼采并不垂青,就在它慷慨地赋予他无尚荣誉的同时,也
把一束不幸的光柱投向这位才华横溢的骄子。从此,他的生命之树就开始慢
慢枯萎了。
1867 年,尼采为适应战争需要而接受军事训练,结果不慎从马上摔下
来,胸骨受重伤,并一直都未完全康复,致使终生备受此次重伤之苦。1870
年,普法战争爆发,他因身残和严重的眼疾,而体检落选,不能从军,只能
充当一名救护人员。但这位敏感的青年,一见伤员的鲜血竟晕了过去,尼采
异常脆弱的神经,不能经受长期的强烈刺激,终于惊恐成疾,被遣送回家。
这并不是光彩的事情,给尼采的精神施加了压力。他只好去当教授。1876 年,
尼采的病情开始恶化,死亡的灵光时刻威胁着天才的生命,他一年之中几乎
有二百天处于病魔的纠缠之下。虽然在短短的十年间,尼采出版了《悲剧的
诞生》、《不合时宜的思想》、《人牲的,太人性的》等一系列不朽著作,
但是无休止的病痛折磨,使他那富有活力的青年学者形象失去了原有的光
泽。1879 年,年仅35 岁的尼采因日益严重的神经麻痹症而被迫退休。祸不
单行,他的双眼几乎失明,眼睛极易过敏,害怕阳光,他只能终日困于书房,
用写作打发时光。双重的病痛折磨着他,使他逐渐失去了生活的乐趣,他开
始变成了一个遁世者。但就是在这种痛苦的生活中,他的心灵得到净化,他
以超人的意志,完成了许多著作,其中有不朽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当尼采成为自己那个时代最负盛名的人物之时,病魔也把他带到了一个
完全陌生的世界:尼采疯了! 1899 年1 月,尼采突然爬上自己房屋屋顶,
写出许多语无伦次的信件。这个自称“神秘的与近于疯狂的灵魂”,终于真
的疯了,他在最后几封通信中写道:“您曾经发现过我,找到我是容易的,
但现在的困难是,如何摆脱我? 。”署名为“钉在十字架上的人”。另一封
信写得更为荒唐,他在信中竟然号召要在罗马召开一次各国君主会议,以决
定将年轻的德国皇帝枪毙于此,署名是“尼采—凯撒”。当尼采的朋友们赶
来营救时,只见他在一片狂乱中用臂肘弹压钢琴,高唱亢奋的歌曲,精神完
全错乱了。从此,他成了一个没有思想、丧失了意念的“活僵尸”。
尼采的著作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即“语录”式的警句、格言,带有很明
显的随意性,这是因为他的眼睛敏感怕光、不能持久使用,只好把观点与随
想“语录”下来,然后连缀成文。尼采在自传《瞧啊,这个人》中有这样一
些刺激人的标题:“我为什么这样明智”,“我为什么这样聪颖”,“我为
什么如此伟大”,“我为什么写出了这么多的好书”? 。假如不了解他不幸
的一生,可能会把这种态度视为狂妄。理解了他的生活,就知道其中包含着
无尽的痛苦和对痛苦的抗争,因为这个身患绝症的天才未能得到人间的爱,
尼采终生未娶。
尼采是一个疯狂的天才,既是弱者也是强者,他的思想在西方世界引起
了剧烈的震动。1900 年8 月25 日,这个尝尽人间磨难的不幸的天才,踏上
了通往生命彼岸的旅程,永远离开了他曾经诅咒过的世界。
兴登堡喝洗碗水
兴登堡(1847—1934)是德国名将、政治家,曾两度当选为总统。第一
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任德军东路军司令官,得到报告说东部军的伙食不好,
影响士气,于是他亲自到该军去视察。他刚进餐厅时,看到一位士兵正推着
小车,车上装着一大锅如汤一般的东西。兴登堡见状,决定亲口尝尝这汤的
味道,看是否真的伙食不行。于是他顺手从士兵手中拿过瓢来,舀起一点来,
送往嘴边。那士兵急了,忙说:“别喝,别喝!”兴登堡温和地说:“不要
紧,我是总司令,你别怕。”他边说边喝,喝完之后,对陪他来视察的军长
说:“我就是听说你们的伙食不好,所以特来看看。你尝尝这种汤,除了臭
味之外,别的什么味都没有,如何给兵士们吃?”
那位紧张的士兵涨红着脸,急忙解释:“报告将军,这是洗过碗的水呀!”
爱因斯坦小时候并不聪明
爱因斯坦(1879—1955),出生于德国,父母为犹太人,后加入美国籍。
他创立了相对论,是现代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的理论改变了传统的科学
体系,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然而,他在童年时期,却是很不起眼。除了老师发现他拥有数学天才之
外,他是一个迟钝、害羞、落后的小孩,老师认为他是个累赘,父母也认为
他是一个低能儿。他仅有的数学才能,也常被人否定。有一次,爱因斯坦到
一个车站去买车票,当他发觉售票员找他的钱不够时,他便向售票员提出抗
议,售票员仔细数了一遍之后,一点也未弄错,于是对爱因斯坦说:“你就
是常把数字弄不清楚。”
据说,爱因斯坦到3 岁时还不会说话,人家都叫他“小笨蛋”,只有母
亲相信他是有才能的。他10 岁时才进入慕尼黑的一家小学读书。读书时成绩
也是坏透了,他在任何一个学校里都没有读好。
后来,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大学讲课时,便主张学生们要自由发展、不
必拘泥于课本。他说:“一个人在大学毕业前后,站在天平上秤秤看,是不
是一个真正有学识和思想的人非戴方顶帽不可?”
爱因斯坦趣释相对论
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其意义极为巨大,但却没有多少人弄得懂。他
自认为当时真正了解相对论的只有12 个人。
为了解释他的相对论,爱因斯坦曾作了许多有趣的解说。一位妇女曾问
他:“你是否真的相信你的相对论是真的?”爱因斯坦回答道:“我当然相
信,但要等我百年之后了。”妇人问:
“那又会怎样呢?”他幽默地答道:“那时,如果我不错,德国人就会
说我是德国人,法国人会说我是犹太人;如果我错了,德国人就会说我是犹
太人,法国人就会说我是德国人。而这样一来,他们便在使用我的相对论了。”
有一次,一位中年男子请求爱因斯坦解释他那闻名于世的相对论。爱因
斯坦很诚恳地用数学为这个人解释,但不幸这人不懂数学,于是爱因斯坦只
好换一种方式,用极浅显的语言来说明相对论,但这人仍然不懂。最后,爱
因斯坦问那人是不是有丈母娘,那人回答说:“有。”于是,这位天才科学
家便很高兴的说:
“那就成了。假使你刚度过两个星期的蜜月,到第三个星期你的丈母娘
来了,在你那儿住了两个星期。这前后两个星期的时间虽然一样,而你的感
觉却大不相同,这便是相对论。”
一位科学家去拜访爱因斯坦,当访客走进他的研究室时,爱因斯坦正匍
匐于地,似乎正有所举动。这位科学家以为他正在检验相对论的原理,于是
不惊动他,只留神地观看,那知爱因斯坦匍匐了一会儿,忽然向来客说道:
“先生,你能帮助我吗?我的一张钞票丢了!”
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大学讲课时,正值暑假放假前夕,一个学生问他最
近有无新发现的学理,他被逼不过,只好说道:“我有一个发现,西点之间
最短的距离是指暑假的开端到暑假的终点,请诸位善用暑假。”此话一出,
全体同学哄堂大笑。
爱因斯坦和司机
有一段时间,爱因斯坦经常乘车到各个大学作关于相对论的报告。有一
天,司机对他说:“爱因斯坦博士,我听你的讲演已经有30 遍了,能不能让
我去讲它一回呢?”
爱因斯坦说:“好极了,我会给你个机会的。下一次要去的学校里没人
认识我,到了那儿的时候,我戴上你的帽子,你就象我那样给大家作自我介
绍,然后作演讲。”
司机果真这样做了,而且讲得很好。但当他结束讲演准备离开时,有一
位教授请他留步,并向他请教一个复杂的问题,这个问题充满了深奥的数学
公式和方程。这位司机倒很机灵,马上就回答:“这个问题太简单了,我真
奇怪您竟会问我这样的问题,为了证实您的问题简单的程度,我叫我的司机
到这儿来回答您的问题吧。”
厌恶牛顿的德国教授
德国基尔大学和海德堡大学的实验物理学教授菲利普?列纳尔特(1862
—1947),由于对电子阴极线、荧光和磷光等的研究,1905 年被授予诺贝尔
奖,是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不知为什么,他对伊萨克?牛顿的名字有一种病
态的厌恶感,并得了恐怖症。不用说自己发“牛顿”这个音,就是写,或者
看到别人写、听到别人发音,他都不能容忍。他按自己的讲义,必须举出牛
顿名字的时候,总是背向黑板,让人把牛顿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在他继续讲
解之前,让别人再把牛顿的名字擦掉。为什么他这样讨厌牛顿的名字,不太
清楚。到了晚年,他就陷入狭隘的国家主义和反犹太主义,成了偏执狂;从
1920 年左右起,开始攻击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后来和丁?舒塔尔克一起成为
“德国物理学”的主力,参与希特勒的纳粹体制,把爱因斯坦博士和波亚教
授等人的研究称为“犹太物理学”而加以抵制。
希特勒迷恋外甥女
1919 年,希特勒加入德意志工人党(次年改组为国社党),1923 年10
月动手抢权失败,系狱年余,释放后重建纳粹,那时正值32 岁壮年,生活上
不能没有女人。他有一同父异母姐姐安格拉,早已寡居,遗下一女姬莉,母
女相依于故里。有一次希特勒写信给姐姐,说单身汉不便雇佣女仆或女秘书,
盼望她前来帮帮忙。安格拉考虑之后,带了17 岁的爱女姬莉,来到希特勒在
明兴市外40 里的奥巴斯堡租赁的一座别墅同住。
希特勒外甥女姬莉,肌肤雪白,金发柔润,年方17 岁,亭亭玉立,楚楚
动人,又有唱歌天才。这位活力充沛的舅舅,居然不由自主地迷上了这位外
甥女。姬莉平日当舅舅的秘书,工作习惯之后,更得到舅舅的信赖。由于她
自幼没有得到父爱,如今以舅为父,温暖异常,一天到晚享受希特勒给她的
怜惜、亲吻、爱抚等“父爱”,也习以为常。但在安格拉的眼中,则大为不
安,便带谴责地警告姬莉勿与舅舅过分亲昵。事实上姬莉从无拒绝希特勒所
给的“父爱”,也谈不到什么难为情,也许他还是她有生以来第一个接触的
男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