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夏商周断代工程解密记 >

第1节

夏商周断代工程解密记-第1节

小说: 夏商周断代工程解密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 
考古中国:夏商周断代工程解密记(全文)  作者:岳南                          
海南出版社 出版          
  第一部分   
  序章 千年梦寻(1)   
  1962年,在美国费城的一个会议上,美国作家协会主席赛珍珠(Pears。Buck,1892…1973),针对西方反对和封锁处于经济困难时期中国的行为,发表了一篇演讲。她说道:“各位,我知道中国,我在中国住过很多年,有很多朋友,我在南京教过书。我还记得我那些非常优秀的学生们,他们是在如何地奋斗、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知识。……时常有人问,为什么这么高比例的中国人是卓越的人呢?是绝对卓越的人民呢?这是因为他们的历史很久,今年是黄帝纪元4660年。在4600多年中,中国一代一代地经历过苦难、贫困、死亡,只有最强的人、最聪明的人才能留存下来,弱者都死光了。……我对达尔文的进化论是很信的,现在留下的中国人都是非常优秀的、杰出的、伟大的,值得尊敬的人。” 
  在演讲的第三段,赛珍珠说:“中国人是人类历史上杰出的一个民族,现在他们拼命地搞现代化建设,搞工业化建设。你们可以相信,他们会以闪电般的速度完成他们的工业化建设。……我认为美国对中国的政策是错误的,几年前,美国把通向中国的大门关闭了,应该尽早地开放,要和他们交流、对话,可以提建议,提批评,但不能这样绝交。我相信,这件事必须在最近完成,否则是对一个伟大民族的污辱。”(页下注《回忆赛珍珠》RobertTemple:MyMemoriesofpearlBuck,June18,1998) 
  赛珍珠在美国弗吉尼亚州出生4个月,就被满怀〃拯救世界〃宗教热情的父母亲带到了中国。她一生中的前40年基本上是在中国度过的,曾一度做过南京大学(原中央大学)外文教授,并与师生及附近郊区的农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1938年,也就是赛珍珠回国定居的第三年,因出版的长篇小说《大地》〃对中国农民生活史诗般的描述,其描述真切而取材丰富,以及她在传记方面的杰作……使人类的同情心越过遥远的种族距离,并对人类的理想典型做了伟大而高贵的艺术上的表现。〃(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评语)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事隔几十年,赛珍珠在费城的这段演讲还让许多人记住并为之感动。她所说的黄帝纪元,是辛亥革命前后,孙中山为了表示与满清王朝划清界线,根据东京历史学家的推算,倡导改用由中华始祖黄帝开始的纪年(公元前2698年),这个纪年在孙中山当选大总统后,曾一度流行开来。在中国生活工作的赛珍珠记住了孙中山选定的这个纪元,并以这个年代为起始,论述了中国四千多年悠久的历史和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可以看出,历史年代的勘定,对整个社会和世界人类的精神意志都产生潜在的、多方面的重大影响。当赛珍珠这篇讲话过去的第十个年头,美国总统尼克松就跨过辽阔的海洋,走进中南海丰泽园毛泽东那间普通的书房。随着两位巨人的大手握在一起,冰冻了20多年的中美关系的大门由此开启,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当尼克松于1985年9月最后一次来中国访问时,曾说过这样一段深情的话:“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参观中国的过去,也有机会看到中国的现在,而且意识到未来中国的潜在力量。中国是一个神秘的地方,来一百次也不能对它进行全面了解。” 
  中国及整个东方世界的神秘,不但一个外国人无法全面了解,即是祖辈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也难一全面了解和诠释。 
  当年孙中山倡导起用的黄帝纪元,由于政治界、知识界在中国历史纪年问题上难以达成共识,各路门派的有识之士与无知之辈在相互吵嚷攻击了一阵子之后,最终把这个黄帝纪年搞成“没有”,方才罢休。 
  事实上,中国古代纪年,在庙堂和坊间就争论了2000多年,尤其是中国文明形成特色、走向繁荣的重要转折时期的夏、商、周三代年代学的勘定,更是争论不休,难有定论。当年孔子作《春秋》时,就曾战战兢兢地认为没有把握,并产生了 “知我者春秋,罪我者春秋”的感慨。而更早的夏代和商代,在后世子孙的心中已经很遥远了,遥远得如同朦胧的夜空中隐去的星际,只留下了一片迷惘与混沌。面对这一独特的历史场境,后世有不少极端的疑古派学者,在“不能全面了解”的同时,干脆放言:中国历史上的三皇五帝、夏、商、西周三代根本不是可信的历史,而只是一种传说或神话,“有的只是一点口头上传下来的史影罢了。”   
  序章 千年梦寻(2)   
  疑古派们至所以悍然对中国古代历史史实大胆怀疑和全盘否定,自有有历史纪录的缺憾所在。尽管在独立起源的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历几千年沧桑巨变而未曾中断的惟有中华文明,但在传世文献上,中国最早的确切纪年,只有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追溯到的公元前841年,即西周共和元年,再往前,便模糊一片,难辨分明。可以想象的是,伟大的史学之父司马迁为编纂千秋《史记》,在考证自黄帝到夏、商、西周三代的具体历史年代时,一定是竭尽心力,百般穷究,反复推研,设法求本溯源,追之史实。但由于条件所囿,最终未能将中国远古文明的链条清晰而确凿地连接起来。这让后人在对太史公求真务实的精神产生敬仰的同时,也掺杂着难言的遗憾──这是司马迁的不幸,也是中国远古文明史的不幸。 
  这双重的不幸,在历史长河的流动中,逐渐郁结为一枚情感的化石,在华夏子孙心中膨胀,它压迫人们的血肉,牵动民族的神经。继司马迁之后的2000多年来,对于中国文明历史的探索,成为历代学者和仁人志士所追寻的科学理想和伟大志向。每逢盛世,庙堂民间,就有人站出来为中国古代史的研究作出努力和贡献,其中不少鸿学硕儒为此耗尽了一生的精力和心血。无数历史学家、自然科学家如班固、刘歆、皇甫谧、僧一行、邵雍、金履祥、顾炎武、阎若璩、梁启超、章鸿钊、刘朝阳、董作宾、唐兰、陈梦家、张钰哲等代代贤哲,从古代流传下来和不断发现的文献、甲骨文、金文、天文记录等透出或明或暗的蛛丝马迹,对东周之前的史实作了无数次论证与推断,但由于历史本身的纷繁杂乱以及研究条件所限,总是难以如愿。也就是说,司马迁当年所推定的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以前的历史纪年依然是迷雾重重,难以廓清。中国五千年文明的链条,特别是自黄帝以来至夏、商、西周三代的确切纪年,便成为最撩人心弦、催人遐想的千古学术悬案。 
  1996年5月启动的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向流传千年的学术难题发起冲击,经过历史学、考古学、天文学和科技测年学等不同学科门类的200余名国内一流专家、学者近5年的不懈努力,终于解决了一批历史纪年中长期悬而未决的疑难问题,廓清了遗留千古的学术迷雾,填补了中国古代纪年中最令人迷惘的一段空白。这是建国以来中国古代文明史领域最为重大的研究成果,这项成果在弥补了中国古代文明史研究领域一个巨大缺撼的同时,也将2000多年来历代鸿学硕儒对三代纪年探寻的理想和求索的火种得以延续,为中国文化传香火于天下。 
  ——关于夏商周断代解密的故事由此开始。   
  第一章 直面历史的遗产(1)   
  缘 起1995年9月29日上午,中南海小会议室,国务委员宋健正在主持召开一个小型座谈会。参加者是历史学家李学勤;考古学家严文明、俞伟超;天文学家席泽宗;14C测年专家仇士华等5位一流学者。会议就中国古文明的年代学大厦是否可以在探寻中构建的问题展开讨论。由于这次会议属于征求意见的性质,没有条条框框的禁锢,学者们遂畅所欲言,满怀热情地倾吐自己的见地。 
  经过一个上午的座谈讨论,大家对相关问题初步取得了共识:自19世纪末叶以来,历史学、考古学界关于中华民族夏商周年代学的研究,在文献、考古和天文历法等方面已取得很多成果。但是,从总体上看,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还没有对夏商周年代学做出多学科的综合攻关,一般是个人就某一问题进行独立研究,其工作比较分散,不够系统,所获数据也不够充分。而夏商周年代学本身犹如无涯之海,博大精深,从事这方面的学术研究,单凭个人力量孤军奋战,显然难有令人满意的成果,通过政府出面组织,进行多学科的交叉协作研究,则是目前世界上这一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考古学和测年技术等方面已取得的许多重大进展,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与古埃及王国的年代框架,已由考古学家、天文学家、14C测年专家等多学科联合攻关,基本建立起来,从而使湮没了几千年的巴比伦文明与古埃及文明再次显现于世,为当代人类所瞩目。就中国的情形而言,天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荣,考古学也已走过了近70年的历程,其他学科也相应地建立和发展,已经到了可以并且能够组织多学科联合攻关的时候。若各学科集中起来联合攻关,夏商周年代学框架也会像古巴比伦、古埃及那样得以科学的建立。最后,由宋健提议,如果这项工作能够得到实施,就取名为“夏商周断代工程”。 
  这次座谈会,令宋健既看到了希望又增强了信心。之后,他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共同多次主持会议,更广泛地征求专家们的意见,并联络相关的部委,一起酝酿夏商周断代工程,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工程”既是以解决公元前841年以前的夏、商、西周三代纪年问题为宗旨,多学科联合攻关的大型年代学项目,也是自信有5000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为寻找2800多年前历史年代坐标而进行的一次多学科合作的科学实践。 
  1995年12月21日,李铁映、宋健主持会议,进一步对夏商周断代工程问题作了研究和部署。会议决定:一、夏商周断代工程列为国家重大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应坚持以我为主,并采用政府支持,专家研究,权威学术机构公布成果的方式。课题1996年开始启动,要求于1999年10月1日(建国50周年)前完成并公布阶段性研究成果。 
  二、由李铁映、宋健担任“工程”的特别顾问。为了加强对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统一领导和便于有关学科的协调配合,成立“工程”课题领导小组,负责管理课题经费、审批工作计划、定期听取汇报并部署工作等事宜。重大问题报国务院。国务院一年听取一次课题领导小组的汇报。其领导小组成员为:组 长:邓 楠 国家科委副主任副组长:陈佳洱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副主任(后晋升为主任)成 员:韦 钰 国家教委副主任路甬祥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后晋升为院长)滕 藤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后改为继任副院长江蓝生)张德勤 国家文物局局长(后改为继任局长张文彬)刘恕 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甘师俊 国家科委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后改为继任司长刘燕华)三、聘任李学勤等4人为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并由领导小组聘任相关学科专家成立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负责组织科研工作。专家组组长由李学勤担任,仇士华等3人任副组长。其成员和学科构成为:   
  第一章 直面历史的遗产(2)   
  李学勤 首席科学家、专家组组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仇士华 首席科学家、专家组副组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伯谦 首席科学家、专家组副组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院长、教授席泽宗 首席科学家、专家组副组长、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院士四、为保证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工作如期完成,由国家科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国家文物局、中科院共同安排经费900万元人民币,另由财政部自1996年至1999年,每年拨款100万元支持。 
  1996年4月24日,刚刚获得国际亚洲研究最高奖——1996年度亚洲研究杰出贡献奖(AAS奖)的美国哈佛大学人类考古学系主任、著名考古学家张光直,来到北京进行学术访问。4月26日,受宋健的邀请,张光直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李学勤、席泽宗、张长寿等学者的陪同下,在中南海紫光阁与宋健会见,并着重就夏商周断代工程如何具体实施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张光直认为中国政府决定即将把夏商周断代工程纳入“九五”计划重中之重的科研项目,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