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做最好的家长 >

第14节

做最好的家长-第14节

小说: 做最好的家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学三年级,女儿参加军训夏令营。报到那天,所有孩子都是由父母送去的,晴雁硬是一个人背着大背包、提着大水桶步行走到了学校!
  类似的经历,让晴雁慢慢形成了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勇于面对挑战的精神。初中毕业参加中考,作文题目是以“第一次”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晴雁以《初生牛犊不怕虎》为题,写成一篇考试作文——
  初生牛犊不怕虎
  我爱创新,也爱挑战,更爱人生中的每一个“第一次”。在我看来,我们只有不断地面对“第一次”,挑战自我,才能慢慢成长起来。换句话说,我们只有做到“初生牛犊不怕虎”,才能成为一头猛牛!
  在我走过的这十四年里,也有过许许多多的第一次,这些第一次给我带来了不少的收获:小学一年级第一次参加全校期末考试,我因为不知道卷子两面都有题而少做了一面,抱回了一个“大鸭蛋”;第一次站在全校一千多人面前宣读倡议书,紧张得我说不清楚话;四岁时第一次随父母爬黄山,竟独自走完了七个小时的山路;第一次参加学校运动会的800米长跑比赛,居然得了第四名……在这么多的第一次中,我却对第一次军训的情景记忆犹新。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夏日的早上,上小学三年级的我在家里准备军训所需的东西,前不久报名参加了一个军训夏令营,这一天,要到学校上车。原本爸爸要送我,但我执意要自己去,爸爸只好答应把我送到学校门口,让我自己进去。从家到学校这段路程我就不多说了,只说到了学校。我清楚地记得,当我一个人背着厚棉被,提着大水桶,气喘吁吁地出现在众多提着大包小包的家长和喝着饮料的同龄人面前时,他们都愣住了。记得我在后来的一篇作文中这样写道:“当那些家长和同学们用吃惊的眼光看着我的时候,我突然觉得那时的天是那么的蓝,云是那么的白,空气是那么的清新,阳光是那么的明媚,道路是那么的宽敞……”这就是我第一次参加军训时的情景,现在想起来,那时的我就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
  不管任何人,在面对“第一次”时,他都是一只“初生牛犊”,他只有勇敢地接受挑战,才能使自己成长起来,成为一头强壮的猛虎!
  ……


感受桑兰,感受张穆然


  女儿读小学的时候,我曾和她一起看过中央电视台的一期《东方时空实话实说》节目,那一期的主题是《感受坚强》。我一边看一边给女儿评论。那以后,节目中两位坚强的女孩子成了女儿心中的英雄。
  在1998年夏天,绝大多数善良的中国人和我一样,在关注抗洪救灾的同时,还通过电视屏幕认识了大洋彼岸的一位中国小姑娘桑兰。就那么突然的甚至仿佛是神秘的一瞬间,一个矫健腾飞的英姿就变成了永远的仰卧——当然,就善良愿望来说,我们是多么希望她只是暂时的倒下啊!应该说,我们在熟悉了海伦凯勒、奥斯特洛夫斯基、张海迪等人的事迹后,类似身残志坚的强者已不太再容易使我们特别感动;但是,当我们看到受伤后的桑兰那甜甜的笑容时,我们还是禁不住热泪盈眶!
  无数的人在心里为桑兰祈祷:愿她早日重新站起来!
  后来从美国传来的消息却一次次让关心桑兰的人们希望越来越渺茫——连最优秀的美国医学专家都认为桑兰重新站起来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是,通过电视和报纸,我们看到的桑兰,依然是那么甜甜的笑容。
  正是在这一期《实话实说》中,水均益通过电话采访桑兰时向她提了一个问题:“你的笑容是发自内心的吗?”
  桑兰回答:“是发自内心的。因为摔了跤再爬起来,对我们体操运动员来说,是习以为常的。”
  观众们对桑兰的回答报以长时间热烈的掌声。虽然大家都明白,桑兰这次是难以“再爬起来”了,但大家丝毫不怀疑桑兰的真诚,因为她所说的“摔跤”显然已不是指身体的跌倒,而是指命运的重大挫折;她的微笑,正是她在精神上重新崛起的自信豪迈的微笑。
  在电话里她还真诚地说:“请代我向张穆然同学表达我的祝福。祝福她早日康复!”
  桑兰提到的张穆然是那期《实话实说》的另一位主人公。她是一位中学生,那年5月才满17岁。一年前,身患绝症的张穆然住进了医院。病房中的她以成人都不可想象的乐观面对死亡,体验生命。她进进出出做其他病人的思想工作,还积极配合主治大夫的治疗方案。对于张穆然来说,痛苦和快乐都是她生命的体验,所以手术后她拒绝用麻药止痛,她要记住这每一分钟的痛。一年来,她一共做了3次大手术,十几次化疗。但在治疗期间,她表现出了常人难以做到甚至难以想象的乐观——据她的主治医生说:“我从来没有看见她在病床上哭过。每次来接受化疗,她都一个人背着旅行包来的,从不要家长送。看着她那乐呵呵的样儿,人们还以为她真是旅行来了。”她曾两次为她就读的北京164中学初高中学生作过“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报告,在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
  张穆然一直有一个梦想,希望能当一次《实话实说》的特约嘉宾。中央电视台为此决定专门为她制作一期《实话实说》,并邀请她担任嘉宾。但是就在录制这期《实话实说》的当天,张穆然却没能到现场参加节目录制。因为就在她准备到演播室的那一天,她的病情突然加重,需要在医院卧床接受治疗。但是,通过演播室的大屏幕,我们仍然看到了她可爱的形象。尽管由于化疗的原因,她的头发已经全脱了,但光光的脑袋仍丝毫不损她美丽的面容,更不妨碍她表现出她的乐观爽朗。无论是现场的观众还是电视机前的观众,都被她的笑声深深地感染了。
  有意义的是,两位小姑娘都以对方为自己的崇敬对象。张穆然说她在最灰心的时候就想想桑兰,一想起桑兰心中就充满了希望和勇气;而桑兰却在电话里说:“张穆然比我更勇敢,因为她遇到的困难比我大,她面对的是死亡。”
  《实话实说》的一贯风格是轻松活泼,在妙趣横生的对话中探讨有意义的话题。但在那一期节目中,虽然也不乏自然真诚的笑声,但更多的是一种共同“感受坚强”的凝重。面对两位小姑娘的坚强,几位主持人都情不自禁谈了自己对生命的体验——水均益谈了他炮火中的巴格达之行,白岩松谈了他因失眠而产生过轻生的念头,敬一丹则讲了一个“相约星期二”的感人故事……屏幕内外的每一位观众都和桑兰一起也和张穆然一起感受着坚强,领悟着生命,思考着人生。
  节目结束时,屏幕上突然出现了临时打出的一行字:“昨天,张穆然同学不幸病故。”
  这无声的字幕立刻让我早已蓄满眼眶的泪水终于流了下来。我感到了张穆然的消失与永恒,我进而感到了一个人生命的脆弱与珍贵,我第一次这么真切地明白了什么叫做“生命的质量”。
  在以后的几天里,张穆然的形象总是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我给女儿说着我的感受,并把登有张穆然巨幅照片的《中国青年报》贴给女儿看。照片的题目是《微笑:一个年轻生命的最后时刻》,文字说明中有这样几句:
  ……
  在肿瘤医院病区,人们还可以看到楼道里的宣传板报——“癌症患者适宜的16种食品”、“护理病人的注意事项”,这块板报是张穆然的作品。她说,以前在学校经常出黑板报,没想到这一手用到病房里。在板报下角还注着“待续”。
  张穆然虽然走了,但她笑对死亡,完成了对生命的真实体验。
  ……
  我想到了近年来人们对当代中学生的一个评价:“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太差”。我不否认现在的确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怕吃苦、心理脆弱,但我们决不能因此就断定所有的中学生都是“小公主”、“小皇帝”。桑兰和张穆然在人生逆境中所绽开的灿烂笑容,向我们展示了当代青少年对生活的热爱和她们自强、坚韧的品格!
  这样的强者难道不应该成为孩子们心中的英雄?
  这就是我为什么要让晴雁认识桑兰和张穆然的原因。


别太心疼孩子


  后来许多事实证明,正是这样的英雄,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女儿。
  读初一结束后那个暑假,本来想随爸爸妈妈外出旅游,女儿却接到通知,她要参与“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团体操背景图案的队列训练。这是一项非常枯燥而且非常艰苦的训练。每天烈日炎炎,挥汗如雨,而且在广场上一训练就是好几个小时。许多孩子吃不了这个苦,以各种理由“请假”退出了训练;也有不少家长心疼孩子,找各种借口把孩子领回家。女儿虽然每次回来都叫累,倒也没有说要退出。可我有些心疼她了。作为教师,我完全可以通过“关系”给她学校有关领导或老师打个招呼便可让她回家休息。但想了想,我还是没这样做。这么好的锻炼机会,为什么要退出呢?别太心疼孩子,才能让孩子坚强。
  一个暑假下来,女儿瘦了,脸也晒黑了,但精神却更加昂扬了。一提起她参与的团体操背景图案,她自豪得不得了——不仅仅是为最后的表演效果而自豪,更是为自己的坚强意志而自豪。她在《谁说我们脆弱》一文中写道——
  每天下午,我们都要顶着烈日,扛着又厚又大又重的板子和又长又扎手的架子,到位于市中心的体育中心训练。每当走到天府广场,你就可以看见穿着统一校服的各校学生,如潮水般涌入体育场。我听到不少送学生的家长发出感叹:“这么热,这么艰苦的训练,我们这些出生在三年困难时期的人都不一定受得了,这些没吃过苦的孩子怎么受得了啊!”我们真的受不了吗?谁说的?不信你看——
  头顶烈日,坐在发烫看台石凳上,我们一边擦着头上的汗珠,一边还要目不转睛地盯着站在对面看台上的举着旗子的老师。尽管烈日当空,但我们仍一动不动地举着彩色板子;尽管发给我们的矿泉水苦涩得难以入口,但我们仍能忍受;尽管老师们一遍一遍让我们重来,但我们却不感到厌烦,按老师的要求重新做。问我们苦不苦,累不累,都说苦都说累,但在问我们能不能坚持,都说能!我敢说,在一个多月的训练中,我的表现是出色的!
  等到训练结束并表演完后,我们通过发下来的VCD看到自己在开幕式上的表现时,我们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么漂亮的图案真的是自己翻出来的吗?
  我想,经过这次训练,我们可以自信地向所有家长说:我们一点儿也不脆弱,我们一点儿也不娇气,我们能吃苦,我们能行!
  高一军训,十分残酷。因为一次违纪,所有女生都在深夜被罚站。这里我不打算评论部队管理是否“太过分”了,我想强调的是,当时满怀委屈的女儿并没有在精神上垮下去。
  ……这时我们已不再有任何愤怒的表情了,而是站得更有精神了。我们都在心里跟他展开了较量:你越是要折磨我们,我们就越要站得挺拔。12点到了,其他排的人回去了,我们九排七班的仍然站在过道上。这时,时间是12:35分,我们已经站了两个多小时了。教官终于同意让我们回寝室休息了。一进寝室,许多女生再也忍不住,放声哭了出来。
  但我始终没有哭。尽管有一刻我也想哭,但眼泪流到眼眶我又忍了下去。我哭什么呢?在这子夜时分,我与自己的脆弱较量,也与教官的冷漠较量。两个多小时我站下来了,一滴泪都没有流,我赢得了这场较量的胜利。我还有什么可哭的呢?
  上面是女儿军训结束后一篇文章的片段,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子夜的较量》。


为孩子的坚强而自豪


  2003年11月,某报打算发表女儿一组作文,希望我做家长的以《爸爸眼中的晴雁》为题为女儿写一则介绍性文字,我是这样写的——
  女儿李晴雁,现在就读于成都石室中学高二(9)班。她的生日是1987年12月1日——巧的是,12月1日也是朱德总司令的生日,所以那年刚上小学的女儿曾指着报纸上“纪念老一辈革命家朱德同志诞辰”的标题大声朗读道:“纪念小一辈革命家李晴雁同学诞辰”。呵呵,让我忍俊不禁。女儿属兔,因而活泼可爱。据她说她的星座是“射手座”,书上说射手座的人“向往权威、自由和公正”。自由和公正,女儿当然无比向往;但女儿好像对当官不感兴趣,“权威”何来?的确,从小到大,她都是很普通的一个女孩子,既不会弹钢琴,也没有获得过任何奥赛金牌。但在我眼中,女儿是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