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解码-第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奥克西丹语言。地处比利牛斯山脉东部,沿地中海直至罗纳河北岸而抵近里昂。旧省首府为图卢兹。】与米兰的总督,是16世纪初威震法国的权臣。1519年,他从列昂纳多手中接任郇山隐修会的大师职位。
65岁那年,列昂纳多接受年轻的法兰西国王弗朗西斯一世的聘约,到他的宫廷任职。生命最后的3年里,他居住在勒瓦河畔、国王夏宫旁的一爿小宅中,官衔是“国王之首席画师、建筑师和机械师”。这段时间,他大体受到贵宾待遇,致力完成的油画仅有一幅《施洗者约翰》,余下的作品也只包括一些宫廷筵宴的速写。他为国王的母亲设计过花苑寝宫,但由于流行疟疾的威胁,各种规划全被放弃。
1519年5月2日,列昂纳多·达·芬奇于克洛瓦逝世,被安葬在圣佛罗伦丁宫殿教堂。谁能想到,这座教堂竟在法国大革命中遭到严重破坏,最终于19世纪拆毁。大师的墓地无处可寻,他最为忠诚的弟子弗朗西斯柯·梅尔契继承了他的产业。
列昂纳多历来被描绘为玫瑰十字派的先驱之一,而有位名叫瓦萨里的传记作家,宣称他有“异教心态”。这所谓的邪念,包括了他相信耶稣基督有一位孪生兄弟托马斯。在《最后的晚餐》中,就出现了两个几乎等同的耶稣形象。左数第二人与坐在中央的耶稣形貌俨然相似,人们怀疑这个形象多半就代表托马斯。
在《达·芬奇密码》中,罗伯特·兰登、索菲·奈芙和雷伊·提彬谈论过列昂纳多的数件画作。下列为比较重要的几幅:
…2…
维特鲁威人
达·芬奇的素描《维特鲁威人》最近出现在意大利发行的一欧元硬币上,表明该作品受人喜爱的程度并未消减。对于这幅画,列昂纳多自己阐述:
建筑师维特鲁威斯在他的建筑论文中声言,他测量人体的方法如下:4指为一掌,4掌为一脚,6掌为一腕尺,4腕尺为一人的身高。4腕尺又为一跨步,24掌为人体总长。两臂侧伸的长度,与身高等同。从发际到下巴的距离,为身高的十分之一。自下巴至脑顶,为身高的八
分之一。胸上到发际,为身高的七分之一。乳头到脑顶,为身高的四分之一。肩宽的最大跨度,是身高的四分之一。臂肘到指根是身高的五分之一,到腋窝夹角是身高的八分之一。手的全长为身高的十分之一。下巴到鼻尖、发际到眉线的距离均与耳长相同,都是脸长的三分之一。
《达·芬奇笔记汇编》(TheNotebooksofLeonardodavinci)第一卷(两卷平装本),PP182-183,Dover;ISBN0-486-22572-0。
…3…
岩间圣母
丹·布朗说,岩间圣母是米兰圣弗朗西斯柯教堂属下贞净教院的修女们订购的。事实上,订购人乃该教堂的修士。《岩间圣母》的一幅变体收藏在卢浮宫,并被认为完全出于列昂纳多之手。专家们难以判定,伦敦国家艺术馆的另一变体是否只出于他本人之手。该变体更有“仿形矫饰”之感,由此引生了它是多人合作的论断。这幅画不仅体现出“贞净孕生”,还反映了当时风传佛罗伦萨的有关施洗者约翰的传奇。画中描述的是婴儿耶稣和施洗者约翰的初次相逢。两个孩子都在逃避劫难,即希律那一场臭名昭著的“屠杀婴儿”暴行。约翰当
时是在天使乌列的保护之下。对施洗者约翰,列昂纳多有种平生未懈的痴情眷恋。初稿草图中,乌列被勾画得非常女性化,但画里的天使则刚柔交融而性别莫辨。
这幅画挑起争议之处,倒不在上述形象引生的“恐惧”。施洗者约翰是耶稣的受业之师,而福音书里叙述约翰为基督洗礼时文辞尴尬。据第三卷福音书的作者圣路加所言,两个男孩本为同宗兄弟。作为亚伦【Aaron,希伯来先知及领袖摩西的长兄。摩西按上帝之命率族人逃离埃及,因为他言语迟钝,亚伦成为他的代言人以及部族的大祭司。】的子孙,约翰本可以占有“传道弥赛亚”的头衔。耶稣作为亚伦和大卫王两人的后代,更可同得“传道弥赛亚”和“王族弥赛亚”的双重桂冠。这样一来,两个同宗兄弟应验了犹太人的祈祷——将神灵与现世两界合入同一家族。再者,此事刚好发生在玛加比时代【确切名称为哈斯蒙王朝。玛加比的拉丁语义为“铁锤”,该部族历代英雄率众反抗叙利亚和罗马统治,短期建立了犹底亚王国。公元前37年,罗马扶植的希律王擒杀犹底亚王安提高努斯,王朝就此告终。】以色列的末代王朝。这些事实,却与罗马教会将耶稣表现为上帝之子的“计划”不相符合。向凡人投师求教,难以匹配耶稣的身份。
施洗者约翰是位先知,他预言会有王者风范之人降世,实现推翻罗马侵略者的神旨天意。罗马当局感到危险之巨,竟将他处以极刑。《岩间圣母》是否明确有力地表达了这一信息,尚属争议之列。第二幅中两个孩子的相互位置,与第一幅并无明显差异。画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第一幅的神灵头上都没光晕,这是僧侣们不可接受的,要求重新绘制。
两幅变体间还有不同,譬如第二幅更蓝些。乌列那只被丹·布朗说成是在玛丽鹰爪般的手下做出砍杀动作的手,在第二幅中已不再指向圣约翰。第一幅里的这一动作,等于是圣约翰将被枭首的喻兆。
列昂纳多于1483年4月25日受托制作这幅画。工期紧促,要他在12月8日的“贞净孕生”庆典前完成。列昂纳多像往常一样,延误了工期,招致两场迁延时日的官司。很有可能,列昂纳多把卢浮宫现藏的这幅画送给了法兰西王路易十二,感谢他解决了法律纠纷。为此,他不得不着手制作第二幅画。僧侣们明确规定了画面内容:
规定,圣母位于中心:她的披风带金线织花,底色深蓝澄亮。规定,她的裙子深红底色带金线织花,用油彩,亮漆上光……规定,父亲上帝:他的外氅将为深蓝底色带金线织花。要求,天使须加金色,他们的缝褶外衣,采用希腊手法的油彩勾廓。规定,山岭岩石用油,色彩丰富……
不过,后来还是有过几处改动。据我们所知,画作终于在1508年8月18日交展,而最后一笔佣金在同年10月付清。
…4…
蒙娜丽莎
这幅最为世人熟知的画,2003年之前长期展挂在卢浮宫德农翼厅的百邦展室。尔后迁到更大的展间,以满足巨量游客一饱眼福的愿望。根据传言,列昂纳多花了十年的时间来画她的双唇。该画是惟一无人质疑出自列昂纳多之手的作品,虽然上面既无签名又无日期。它有不止一个名字。法国人和意大利人用不同的词汇把它称作“轻忧寡怨的女人”。它看来是列昂纳多的心爱之作,所以他才像丹·布朗所说的那样“所到之处随身携带”。自然或许另有原因:画作尚未完成。
该画用油彩绘制在白杨木板上,最先被法兰西王用4000金币买下。法国革命后,画作被转送给卢浮宫艺术博物馆。拿破仑取走了它并一直把它悬挂在卧室之内,他被流放之后该画才归还卢浮宫。原来这幅画比现在大出许多,最初的框架上带着两根支柱,表明画被摆放在高台上。
丹·布朗的见解引人入胜:蒙娜丽莎是“阿蒙·丽莎”的拆拼重组,藉此开创女性与男性的结合。但倘若如此,它也可同样组成“莎勒(和)阿尼玛”——太阳与灵魂,牵涉到君士坦丁大帝罗马时代的主要宗教之一——“无敌的太阳”的拜日教,而基督教的许多习俗惯例都自此承袭而来。蒙娜丽莎的身份也有数说可选:丹·布朗暗指列昂纳多本人男扮女装,甚至可能真有其事。电脑图像分析揭示,蒙娜丽莎和列昂纳多一张自画像,面部特征之间关联紧密。然而,舆论广泛认为该画是他受雇于吉奥康多的弗朗西斯柯·巴托罗密欧,为其夫人丽莎所作的肖像。
微笑背后的原因,要寻根究底也同样扑朔迷离。意大利的一位医生认为,她身有疾患——睡眠中或抑郁时会咬磨牙齿。列昂纳多总是能使他的模特感到高兴,因而她心怀抑郁的可能微乎其微。他曾经聘雇六位乐师,还畜养了一只波斯猫和一头灵来作陪伴。当时采用这种微笑的既有列昂纳多,也有其他画师,包括他的授业恩师维罗齐奥。
有些人觉得该画“平庸乏味”,但列昂纳多在创作风格上却有新的探索。《蒙娜丽莎》与同时期的其他画作迥然不同的是,她没戴任何首饰。列昂纳多又破除惯例,让她显得轻松自在,超越了传统僵直正经的坐姿。
使景物如罩轻烟的晕染法(《达·芬奇密码》中索菲·奈芙所说的“飘逸而朦胧”),是列昂纳多画作的主要特点之一。这是他表达“历经自然”的特殊手法。丹·布朗在书中指出,画中乡村景物的地平线高低有别,左手侧低于右手侧。依据某些解释,这是列昂纳多强调客观存在阴柔较暗的一面。画中右手侧有处池塘,高出了左侧流淌的小溪。就我们所知来说,蒙娜丽莎的脑后应该有道瀑布,它充满池塘流入小溪。似乎不应再有更多的诠释。
正如丹·布朗所说,该画1911年被盗。窃贼是意大利人,将画带回了意大利。案发24小时后当局才知大事不妙,原本以为是馆内的专职摄影师挪走了画。随后花了一周时间搜遍卢浮宫,找到的只有丢弃在楼梯上的画框。两年后,窃贼文钦佐·佩卢夏要价10万美金将画卖给乌菲兹艺术馆,归还巴黎之前画作曾在该馆展出。
为了盗画,佩卢夏藏身于一间小屋内等到闭馆,然后走进悬挂蒙娜丽莎的展室。他从墙上取下画,并割掉外框。为了逃出博物馆一道按常规锁闭的门,他只好旋下固定门钮的螺丝。佩卢夏曾在卢浮宫上班,负责为画作覆盖玻璃,因此非常熟悉馆内的布局。
1956年,有个神思昏聩的游客把酸液洒上画面,修复花费了数年时间。画作最后一次离馆是在1974年,前往日本展出。为了报答此番盛情,日本向卢浮宫赠送三叠加固的特种玻璃,至今将画作覆护在防弹匣内。该画不再离宫,这一点已经达成共识,因为各种风险实在难以承受。藏画环境温湿恒定,温度为摄氏20度,湿度为55%。防护层内装有空调器和9磅硅胶,确保空气条件不变。匣体每年开启一次,检查画的状况并维护空调系统。无人敢于清洁画面,恐怕引起损坏。积尘下的油光画彩,肯定比我们看到的远为鲜亮。
…5…
最后的晚餐
鲁多维科公爵委托列昂纳多将《最后的晚餐》画在米兰圣玛利亚修道院的修士餐室墙上——那是他家族的礼拜堂与安葬地。画宽9。15米,高4。28米,耗时三年于1498年完工。列昂纳多标新立异,让所有的门徒坐在桌子的同侧,分成三组,看上去他们各自围绕一个小的焦点。人物似乎比实际要大,因为桌子小得让众人无法舒服就座。基督的背后安排了三扇窗户,来突出他的核心位置,最大的一扇框入了他的头和身躯的上部。他神情姿态十分平静,而周围的门徒们却显而易见地焦躁不安。
最烦心的事情是寻找犹大的面容模特。看来他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才找到与邪恶相称的脸型。别无出路之际,他明言选定的对象为该教堂修道院的副院长。“迄今为止,我始终不想让他在自己的修道院中受到嘲弄。”他平日作画使用模特脸型,从不征求本人的允可,这些人也未察觉他的做法。画中身躯没有倾向耶稣的人只有犹大,而他那悬在餐盘上空的手,图示了福音书里基督的话:“那个同我蘸手在盘子里的那个人,将要出卖我。”
画作初成,便赢获世人的极度欢心。法兰西王一片热忱,曾想拆下整面墙壁运回国内。但筹划运输难度过大,只好让它留在原创之地。
令人伤心的是,画的现状恶劣,修复艰辛。其中部分原因,是当时的颜料不适宜在墙壁上作画。画面质量迅速残颓,而于1652年画作的中央竟被凿出一扇门来,痕迹迄今可见。
1796年,拿破仑的军队占领了修道士餐室。尽管拿破仑明令禁止破坏画作,兵将们还是朝画中弟子们身上抛掷黏土。那间屋子当时用来储存干草,1800年的水灾又逼得人们用绿泥遮护画面,真好似破屋漏雨、雪上添霜。
然而,历劫犹坚的画作最后还要度过1943年的盟军空袭。餐室的屋顶被炸飞,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