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红楼望月 作者:刘心武 >

第42节

红楼望月 作者:刘心武-第42节

小说: 红楼望月 作者:刘心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一风吹全都赦免了。所以曹曹后来就免罪了。曹家后来有了一个回黄转绿的过程,产生了一个小康局面。这段史实很多人忽略,千万不要忽略,这是很重要的。而且特别巧,曹寅和康熙是发小,乾隆也有一个发小,叫福彭平郡王。雍正吸取了父亲的教训,一立太子,其他人就要争夺王位,所以不立太子。雍正看好乾隆,但是不立太子。那时候,乾隆也有陪读,乾隆也爱作诗,乾隆从小就爱作诗,他是中国留下诗歌最多的一个诗人,可以争夺吉尼斯诗歌数量冠军。他青年时候作诗就请他朋友给他作序,谁给他作的序呀?福彭。这可是给他诗集作序的,关系能一般么?所以他一当政福彭就得到重用,福彭又是什么人呢?福彭的母亲是曹寅的女儿。是曹雪芹的姑妈,福彭按血缘关系是曹雪芹的表哥。还有这层关系呢,怎么能忘了呢?只记得雍正朝他家倒霉,在乾隆朝,他们有这么重要的亲戚,他家还有过小康呢。所以脂砚斋提醒你,元妃省亲也好,贾家的荣华富贵也好,都是写末世,不是写曹寅时期织造府时期的生活,是写的末世生活。贾母一再说,我们这种中等人家。就是说恢复到一个小康局面,一个过得去的局面。但对曹雪芹来说,曹雪芹年龄不会很大。有人说如果雍正初期就被抄家,曹雪芹刚出生不久,他不会有一个繁华生活的记忆,他怎么写出这种繁华场面呢?他有这种生活资源,他所体验的是乾隆初年的景象,他体会的不是他祖父和父亲所经历的繁华生活,没赶上。他赶上的是在乾隆初年的,有福彭这样的人的荫蔽下所获得的新的温柔富贵的生活。当然他有夸张,因为他写的不是家史是小说,他要进行艺术升华,他夸张了,他渲染了,这一点请大家千万注意。
  现在你看《红楼梦》就明白了,第一回到第十六回时序是混乱的,但从第十七八回到五十三回,按时间顺序排列,非常清楚。而且他写的那一年就可断定为乾隆元年,也就是他家第一个春天的生活场景。最重要的例证就是第二十七回,他写到了四月二十六这一天是芒种节,大观园的女儿们把那一天当作饯花节,来向春天告别。你可以查万年历,就这么巧,其实不是巧。因为他的生活资源,生活回忆,他写《红楼梦》繁华生活这一段的主要依据就是乾隆元年,就是初春,就是这个春天。“三春争及初春景”,元春册页诗里的一句,和“三春去后诸芳尽”是一个意思。曹雪芹用了这么多笔墨,从十八回到五十三回,憋足了劲来写这一年。
  然后有一段是写乾隆二年的生活。贾家就开始出现很多不祥的征兆。然后,到八十回快结束的时候就写到了乾隆三年的情况。那么“三春去后”,在乾隆四年发生了什么事?发生了“弘皙逆案”。弘皙是谁?弘皙是废太子胤礽的儿子。废太子年纪很大,因为他是老二,康熙活得很久,生的子女非常多,康熙是眼看着这弘皙长大的。康熙不但喜欢胤礽,也喜欢他这个孙子,非常喜欢。弘皙的父亲经历了两次被立为太子,两次被废掉,内心会怎么想?他开始隐忍不发,但是到了乾隆四年,三春过后,弘皙就发起了一次对乾隆权力的大冲击。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弘皙逆案”。乾隆快刀斩乱麻地了结了这个逆案,扑灭了他们这次政变阴谋。而且乾隆聪明在哪里?他扑灭以后,不向社会公布,消灭了所有重要档案,现在清史档案馆里查不到。但是留下很多蛛丝马迹。这就是有名的“弘皙逆案”。因此,我们在《红楼梦》中就发现有一回,第四十回,这一回写他们打牙牌,“金鸳鸯三宣牙牌令”。很多读者读到这里很烦,觉得这有什么意思呀?我又不会打牙牌。他们在干吗呢?是在传达很重要的信息。“三宣牙牌令”里出现了这样一个牌令,比如史湘云说“双悬日月照乾坤”。什么叫“双悬日月”呀?就是有两个政治中心,两个司令部呀。这本来是李白的诗。安史之乱后唐玄宗匆忙地往巴蜀逃跑。半路上由于三军哗变,不得不把杨国忠他们杀了,不得不让杨贵妃自尽。而这个时候,他的儿子肃宗,在另外一个地方,就自己宣布即位了,他也不得不让出这个位子。这是一个很混乱的政治局面,叫“双悬日月照乾坤”。《红楼梦》就用了很多这样的笔墨来向读者暗示他所写的那个时代,是乾隆元年到三年,八十回后将写到乾隆四年,也就是三春去后的情况,写到四春。所以“双悬日月照乾坤”是很紧张的政治局面,还有“御园却被鸟衔出”,紧张不紧张呀。不止一句呀,薛宝钗的牙牌令是“处处风波处处愁”,从此曹家的命运又摇摆不定了。林黛玉的牙牌令是“双瞻玉座引朝仪”,“双瞻玉座”,政治局面动不动都成双了。而且你看七十六回,林黛玉和史湘云联诗,然后妙玉也出来,把诗续全。这里面有些句子,在有些抄本里没有,有的里面就有,最重要的有这么几句,叫作“犯斗邀牛女,乘槎待帝孙。虚盈轮莫定,晦朔魄空存”。这很奇怪,什么叫“犯斗”呀?一个星斗侵犯另一个星斗叫“犯斗”,这不就讲的是最高权力斗争么?“乘槎待帝孙”很多人这时候看准方向,进行政治投资,曹家没有别的选择,只能选择太子这一派,选择太子党,所以“乘槎待帝孙”,“帝孙”明白无误,就是皇帝的孙子。有人说“帝孙”的典故说的是牛郎织女的织女,“帝孙”从道教上讲,说的是织女。但从字面意思上讲,也就是康熙的孙子,康熙的孙子就是弘皙。有人说,你说得太牵强了,康熙儿子那么多,孙子就更多了。我不引别人的话,我现在引乾隆的话。乾隆后来怎么说弘皙呀?这可是现在史书记载下来的,乾隆说:“自以为旧日东宫之嫡子,居心甚不可问!”乾隆都形容他为帝孙,是他最大的政治威胁。而且乾隆特别伤心在哪里?就是参与弘皙谋反的,不但不服他父亲当皇帝,而且还不服他当皇帝。这里不但有废太子弘皙,竟然还有他父亲最信任的几个亲王本人及他们的儿女。在皇族里面这些人也认为雍正不是正经的“日”,认为弘皙是正经的“月”。这时候,我们回想第一回里,贾雨村忽然吟出的诗句,“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就觉得惊心动魄了。宣告一个紧张的政治形势,这个“月”就要出来了。《红楼梦》就是在这个日月争斗的大前提下,展开了一个家族的命运。所以,秦可卿这个人物的原型是弘皙的一个妹妹,是胤礽的一个女儿。或者是在早年两家相好时就送进曹家当了童养媳,或者是生出来后未及在宗人府登记,就以小官员抱养女儿的身份寄养在曹家。曹雪芹就是根据这样的生活的原始资料升华为艺术形象,来营造他悲剧情节的大气氛,架构他悲剧艺术结构的大格局。有很多证据可以证明这一点,因为今天时间有限,我不能讲得非常之细。但就我勾勒出的这些蛛丝马迹,你也应该产生兴趣,产生探究的兴趣。
  在第十三回,已经写出了秦可卿的情况,秦可卿得的是什么病?她得的是政治病。张友士是不是太医?张友士是太医。谁的太医?是弘皙的太医。弘皙在夺权之前,在乾隆三春后的第四春,还没登基,就自己公然设立了内务府七司。这是乾隆说的,乾隆都快气死了,乾隆说,他自立内务府七司,七司就包括太医院。他就是从那潜入京城和家族成员秦可卿取得秘密联系的,所以他说了黑话。他说,总是过了春分,就可以看到结果。就是三春过后可以看到结果。没想到“三春去后诸芳尽”,没想到“三春争及初春景”,万没想到,三春过后到了四春就不行了。弘皙确实是胆大妄为。
  曹雪芹写后,脂砚斋觉得害怕。他为什么要写点政治呢?因为他说过,他不干预时事。《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确实不想写政治小说。其实他不是写政治小说。我说了这么多政治因素,只是想表明他内心创作的痛苦。他必须超越家族在政治事件中这种惨痛的遭遇和经历,去写那些青春美丽的女性被毁灭的过程。但是他又不能摆脱那个阴影,他也没有理由摆脱那个阴影。他很痛苦,所以在《红楼梦》一开始,他要把这个悲剧的结局预告出来,这些女性是怎么被毁灭的。她们是被时代毁灭的,是被家族的大的命运结构给毁灭的,是被时代残酷的政治社会因素所毁灭的,并不是她们自己毁灭自己。这是他整体构思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因此,我现在概括一下,从秦可卿解读《红楼梦》的结论:
  首先,我进行原型研究后,我得出:秦可卿的原型是废太子胤礽以保密方式寄养在曹家的一个女儿。曹雪芹十三回写完后,脂砚斋说,你得删,他删去四五叶后,故意打了一个补丁,才在第八回末尾贴上一个补丁,故意让你看着混乱。这是他很痛苦的一个行动。
  秦可卿和元春是牵动贾府命运的两条主线。元春的原型是曹雪芹的一个姐姐,她比秦可卿要大五六岁。关于元春有很多谜,首先是第五回册页里,那首写元春的诗不可解,后来那首曲就更不可解了。关于元春的诗是这样的:“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二十年来辨是非”,她辨谁的是非,有人说,她进宫二十年了,她敢辨皇帝的是非么?她作死那?皇帝一举一动都是“是”,没有“非”,你辨哪门子是非呀?争宠还来不及呢,所以这说不通。那“二十年来辨是非”,她辨谁的是非?她的原型,小时候,就知道家里来了一个人,就是秦可卿的原型,她觉得很奇怪,她已经懂事了。她后来进宫了,她用二十年的时间来研究这个人是谁。在有一种古抄本里面,“二十年来辨是非”的“非”字,写的就是“谁”,“二十年来辨是谁”。有人后来觉得抄错了,应该是“是非”,不是“是谁”,所以给改了。“二十年来辨是谁”,最后,元春向皇上告了密,这个皇帝是有影射的。《红楼梦》里的皇帝是把康、雍、乾浓缩在一起写,所以他有太上皇的。从曹雪芹生活到死之前,清朝是没有太上皇的。是乾隆后来把他的皇位让给了嘉庆,他当了太上皇,才有了太上皇,那时曹雪芹已经死了很多年了。但是他小说里有太上皇,他就是为了把三朝的皇帝压缩在一起写。这就说明他从生活到艺术。“二十年来辨是谁”就是说,这个原型向乾隆说明了“我觉得我不该隐瞒。我家私藏了一个胤礽的血肉”。因为她的告密,又因为乾隆以为弘皙的问题已经解决了,皇帝予以赦免。所以,当来通知贾家接圣旨的时候,贾母等人惶惶不可终日,吓坏了。大家还记得那一回吧。她害怕什么呀?心理有什么鬼呀?没想到最后是一个大喜剧。皇帝不但赦免了他,最后在第十三回还写到,宫内的长宫大太监戴权,鸣锣打伞,大摇大摆到贾家来上祭。没有皇帝的允许能行么?就是按小说里的描写,没有皇帝的允许,他也是不能这么来的。还不是私自来,是鸣锣张伞而来。根据清朝的有关规定,太监是不准随便出宫的。这样描写是什么道理?就说明了这是一个政治交换。“榴花开处照宫闱”,这句话更奇怪了。“榴花”,大家都知道,宫廷里希望多子多孙,康熙的生殖力就特别强,可能他把清朝皇家该生的人都生完了,到清朝后来都是性无能,到光绪,没有任何生育能力。越来越不能生,到后来一塌糊涂,到宣统就不堪了。这并不奇怪,宫廷里种石榴希望多子多孙。我们就查到,胤礽当太子时,写过榴花诗。而且元春的原型并不是送到皇帝身边的,而是送到太子身边的。太子被废之后,才挪移到皇帝身边,这在清朝是无所谓的。因为认为女性是可以任意被皇帝占有的。而且辈分之间也可以乱的。这就更值得研究了,我不敢断定,“榴花开处照宫闱”是否意味着作者对元春这个人物的设计,在八十回之后会揭晓,其实她和义忠亲王老千岁有某种关系,我不那么说。但是可以存疑。“三春争及初春景”就是说她获得皇帝豁免,且得到皇帝眷爱后,过的日子是第一春非常好,后来是一春不如一春,在第四春“虎兕相逢大梦归”。有人说不对吧,应该是“虎兔相逢大梦归”。通行本都写的是“虎兔相逢大梦归”,而且高鹗在写续书时,写元妃死得非常太平,就是因为油腻吃多了,痰壅、发胖,富贵病,后来因为痰壅,喘不过气,死了。而且高鹗胡诌说,是年是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元妃薨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是说他死那年是寅年卯月,寅是虎,卯是兔,所以“虎兔相逢大梦归”。查历书,中国人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