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 >

第1节

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第1节

小说: 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该说的,都在书的正文里说了。这本书是在讲学录音的基础上整理的,用“说”字再贴切不过。《自序》交代两个问题:一、什么是李白的“古惑仔精神”?二、我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我太老师林庚先生曾用“布衣感”来概括李白的精神。所谓“布衣感”,是指以百姓身份平交王侯。“布衣感”和“盛唐气象”、“少年精神”,三者共同构成林先生对盛唐文学的理解。林先生是在《诗人李白》一书里正式提出“李白的布衣感”这一命题的。该书1954年11月首次出版。据我猜测,林先生在那个年代拈出“李白的布衣感”,实际上是强调知识分子的人格独立。“李白的布衣感”这一论断,是20世纪李白研究最重要的成果。
  但我个人更倾向用“古惑仔精神”来概括李白。“古惑仔”是一个属于年轻人群的词汇。不了解“古惑仔精神”的人,或许以为“古惑仔”是只知砍砍杀杀的小混混。但我以为,“古惑仔”是一种精神气象,是源自生命的激情,是一曲青春的赞歌。青春自然会有骚动,也难免会犯错误,但却如此动人,如此美丽。“古惑仔精神”在李白身上的具体体现,是“诞而无畏”和“风华绝代”。李白的座右铭是:“我是天才我怕谁!”李白敢想人所不敢想,敢言人所不敢言,敢做人所不敢做。李白生猛而有想象力。
  “狂人”的抗争,“阿Q”的精神胜利法,二者健康地复合到一起,就是李白的“古惑仔精神”。中国文化里太缺少这样的精神。幸亏有李白。
  我写这本书,是源于生命自身的需要。我常常问自己:我为什么不是李白?这是我此生最大的遗憾。李白于我而言,昭示了生命的某种可能性,使我不至在铁屋中窒息。只要我还能想起李白,我就不至于彻底绝望。
  现代生活,有太多的压力要我们妥协和屈服。社会上的习惯,往往扼杀不拘一格的天才。我们这个时代正在丧失激情和想象力。古往今来,再没有比这个时代更需要“古惑仔精神”了。
  我们已经卑微得不能再卑微。我们姿态太低,低到了尘埃里。尘埃里几时能开出青色的莲花来?
  如果我可以选择,我宁愿做一个“古惑仔”,而不是书生。
  2007年的春天,我终于有了一个“意淫”李白的机会。北京读书人俱乐部的汤小明、邓景异两位先生怂恿我讲李白,并且支持讲义出版。讲的时候,我忘却了我不是李白,我如此激动,我无比幸福。
  感谢李白。
  感谢你们。
  感谢喜欢《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的所有人。

一、“四川人”李白


  李白和他的粉丝

  为什么从“四川人李白”这个话题讲起?因为历史上第一个讲李白的人就这样讲。
  关于李白的第一份材料,在他生前就有,很可能还是他亲自过目的一份材料,是谁帮他整理的呢?李白的铁杆粉丝——魏万。魏万后来改名魏炎,又改名魏颢。这个人曾经在王屋山下做过隐士,估计是想跟在李白后面做古惑仔,但是后来考取进士,身份不同了,于是连名字也改了。魏颢的“颢”字就很响亮。
  魏颢写过一篇文章,叫《李翰林集序》。李白曾经做过翰林供奉,他给李白编的集子,就叫《李翰林集》,这个集子是什么时候编的呢?是在李白有生之年。李白还没有死,魏颢就替李白编了集子,而且写了一篇序。由此可见,二人的关系极不寻常。李白是一个眼高于顶的人,魏颢也是一个眼高于顶的人,但这两个人太白行吟图宋梁楷有缘分。李白是魏颢的第一偶像,魏颢是李白的铁杆粉丝。当他还叫魏万的时候,曾狂追李白,就像现在的少男少女追星一样。魏颢自己花钱,从黄河流域跑到江南,跑了好几千里地,就为了看李白。现在我们说有一种人是“职业粉丝”,这个魏颢就是李白的职业粉丝,他听说李白在哪儿,就赶到哪儿,可常常是魏颢刚到,人家就告诉他李白已经走了。所以魏颢就一路追下去,一直追到浙江的天台山。魏颢想,我已经追到这儿来了,难道还不能见到你李白吗?结果还是没有见到。魏颢都已经绝望了,又从江南返回江北,在他回到广陵这个地方的时候,终于见到了李白。广陵,就是今天的扬州。唐代的广陵,相当于20世纪30年代的大上海,李白非常喜欢这个地方,魏颢就是在这里见到了从天台山寻仙回来的李白。真是皇天不负有心人。见到李白,魏颢激动得不行。一个年轻人对偶像的崇拜,那种感情是难以言表的。
  第一讲“四川人”李白00我们常常讲闻名不如见面。魏颢见了李白,印象特别好。他对李白有几句描述,我觉得在李白所有的“写真”中,是最准确、最细致到位的,有助于我们对李白的了解。他说李白:
  眸子炯然,哆如饿虎。或时冠带,风流蕴藉。曾受道箓于齐,有青绮冠帔一幅。(《李翰林集序》)
  铁杆粉丝魏颢对李白的第一印象是:李白眼睛很亮,炯炯有神,开口说话的时候,像是一头猛虎。
  粉丝对偶像的观察总是最仔细的。魏颢还注意到李白生活上的一些细节,比如平时是什么样子,出现在正式场合又是什么样子。魏颢说,有时候李白会戴上帽子,把腰带也系起来,出席正式场合,这时一个猛男顷刻间就变成了儒雅文人。
  粉丝就是粉丝,写到这一步还嫌不够。魏颢接着讲李白曾在山东一带获得道教协会认证,做过注册道士。我们现在有注册会计师之类的资格认证,唐代做道士,也是要持证上岗的,要通过道教协会的认证,才算正规道士。李白做道士,是在道教协会正式登记注册过的。做职业道士,穿着打扮也和常人不一样,魏颢说李白有一套青色的道士服,估计他曾经看到李白穿过。
  00魏颢到底是李白的超级粉丝,对这些事情知道得非常多,非常细,其他人写李白,都没这么细。魏颢很明白地指出李白有三副面孔:第一是猛男,第二是儒雅文人,第三是道士。魏颢跟李白的关系,太不寻常了。
  这两个人见一面不容易,却是一见如故。狂人见狂人,英雄相惜。李白那时已经是超级偶像,而魏颢还是个小年轻。李白见到魏颢,拍拍他的肩膀说:“小伙子,你真不错!我看你将来大有出息。你将来一定会发达的。发达之后,千万不要忘了老夫李白,还有我女儿明月奴。”这话说得有意思。中国古人里,圣人或者天才都是非同寻常的。孔子把女儿嫁给了“劳改犯”公冶长;李白看到粉丝魏颢,觉得小伙子不错,就说:“你不要忘了老夫我,还有我女儿明月奴。”
  关于明月奴,我在这里稍微交代一下。李白到底有几个子女?这个问题是有争议的。李白有一个女儿叫平阳,一个儿子叫伯禽,他在很多诗文里都提到过,没有任何问题。但李白是不是就只有这两个孩子呢?我看不一定。魏颢跟李白的交情自然不用说,李白还有一个亲戚叫李阳冰,他也替李白编过集子,作过序。这些人的材料是第一手的,是李白活着的时候就留下的,比《新唐书》、《旧唐书》还要可靠。因为《新唐书》、《旧唐书》是五代和宋人整理的,隔得远了。见过面和没见过面,跟当事人有无交往,记录下来的东西是不一样的。魏颢的材料非常可靠。他在《李翰林集序》里提到明月奴,还有颇黎。唐代人的文章里,提到李白的子女,还有一个叫“天然”的。这样加起来不就五个了吗?我觉得这是有可能的。李白前后结了四次婚,只有两个孩子的话,那他的生育能力也太差了。
  李白跟魏颢说:“你不要忘了我,还有我女儿明月奴。”当然,“女儿”这个定语,是我加上去的。李白原话里只说明月奴,并没有“女儿”二字。我为什么一口咬定是女儿呢?原因很简单,男的叫“明月奴”,不大合适吧?女孩子叫这个名字就非常好。明月奴,是个很浪漫的名字,给人明亮的感觉。
  李白能跟魏颢说,不要忘了他,尤其不要忘了他的女儿,说明他们的感情很不一般。魏颢这小子果然有出息,虽然当时还是古惑仔,但后来考上了进士。李白不是进士,杜甫不是进士,但魏颢是进士。唐代的进士不容易考,好几年考一次,一次就取三五个人,录取概率在百分之一左右。魏颢能中进士,说明李白是有眼光的。
  总之,魏颢和李白的关系极不寻常,魏颢讲李白,是有材料来源的。这个来源,是李白的口述历史。魏颢在《李翰林集序》里讲到的李白生平的一些具体事情,一定是李白亲口告诉他的,当然有些事情可能是李白编出来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魏颢的认识就是李白自己的认识。

  四川五百年出一个天才

  李白跟魏颢的关系既已交代,我们就来看看魏颢的《李翰林集序》这篇文章是怎么写的。
  李白是一个大文人。文人跟文人不一样,李杜齐名,那是后来的事。这两个人都还健在的时候,李白是看不上杜甫的,因为李白是当时第一流的大文人,杜甫无论辈分还是身价,都远不如他。在诗歌里,李白曾对孟浩然表示过敬仰,因为孟浩然比他年纪大,成名也早。李白跟王维同岁,两个人在唐代基本齐名,但是王维成名早,李白心里很不舒服,所以他从来不提王维。
  李白亲手把自己所有的诗文托付给魏颢,叫魏颢编成一个集子。作为一个粉丝,给当时排名第一的大文豪写序,该怎么写?这是需要动脑筋的。
  魏颢怎么写的呢?别的都不说,先看他这篇文章如何开头:
  自盘古划天地,天地之气,艮于西南。剑门上断,横江下绝,岷、峨之曲,别为锦川。蜀之人无闻则已,闻则杰出。是生相如、君平、王褒、扬雄,降有陈子昂、李白,皆五百年矣。
  魏颢专从“四川人”身上做文章,说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天地的灵气,在西南就止住了,是进也进不去,出也出不来。然后讲四川的地理环境,上有剑门,下是横江,上下都挡住了,怎么都过不去。成都平原就在青城山和峨眉山的山旮旯里,这地方不容易出人,但万一出一个的话,那可就是天才了。
  空口无凭,要有例证啊。你只说四川人是天才,那其他人怎么办呢?那人家安徽人不同意,人家山西人不同意,人家湖南人也不同意。你要拿出证据来的。魏颢毕竟是进士,有学问,况且他跟着李白混过,哪能没有凭据?魏颢就说了:我举例子给你看,司马相如、严君平、王褒、扬雄,不都是四川出的历史文化名人吗?单讲历史还不行,如果历史悠久,却后继无人,那也不行,那不就成了阿Q了吗?我祖上比你阔,有什么用呢?所以还要讲讲我们现在也有人物。于是,魏颢又说了,到了我们唐代,四川又出了陈子昂和李白。这些可都是中国历史上平均五百年才能出一个的天才!
  魏颢的这段话,显然是第一次见李白时,李白口授于他的。当时,大偶像李白对这位铁杆粉丝说:“我为什么这样牛啊?因为我是四川人啊!你且听我慢慢讲来……”这番话给魏颢留下的印象太深了,于是,他在给《李翰林集》写序时,也就很自然地从“四川人”讲起。
  李白的铁杆粉丝这么认为,我也这么认为,四川对李白的影响太大了。由于地理环境闭塞,四川不容易出人,但如果出一个的话,那就是五百年一出的天才。
  魏颢举的例子,都相隔不到五百年,而且有的还不是一流的人物。但无可否认,汉赋的标志性作家司马相如、唐诗的标志性作家李白,都是四川人。汉、唐两大盛世,无论政治、经济、文化,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势的。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最牛的是汉赋和唐诗。司马相如和李白的天才地位,是在他们活着的时候就举世公认的,连天子对他们都要动容,有时候还要奉承他们。这是怎样的一种殊荣啊!陶渊明、杜甫当然也很伟大,但他们的名气和影响都是在身后。
  唐以后,四川也出人。宋代排名第一的大文人苏东坡就是四川人。苏东坡诗里写过“我家江水初发源”(《游金山寺》),就说长江是从他的老家四川流出来的。近现代又出了一个郭沫若,也是四川人。四川这个地方非同寻常。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能不能出人,出什么样的人,都是由这个地方的水土决定的。

  史上最牛的炒作案例

  当然在李白之前还有一个四川人,陈子昂,这个人也了不得。元好问写诗歌颂他:“论诗若准平吴例,合着黄金铸子昂。”(《论诗绝句》)给陈子昂铸一个铜像还不行,要铸一个金的。
  陈子昂是四川人,他的背景比李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