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拳道寸劲拳-第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著:魏峰
“寸劲拳”产生威力的外在原因
所谓“寸劲拳”产生威力的外在原因,是指通过一些外在的训练手段来达到出拳强猛或使每一部分肌体都能“出功夫”为目标的。也就是说,进行训练并不仅仅为了使肌肉漂亮,更重要的是,必须使其具备有足够的杀伤力与破坏力,借此重创对手。
李小龙认为,人体首先应具备良好的速度、灵敏、柔韧和攻击准确性,然后才是应具备最大的绝对力量。“寸劲拳”从表面上看是局部力量的发放,但实质上是全身协调发力的结果。对此李小龙也曾举例说过,一个能卧推400磅(约180公斤)的人,可能在重器械项目(如铅球比赛)中取得好成绩,然而却无法协调动员全身各部位的肌肉以展现其攻击力。也就是说,李小龙过人的力量和极快的速度,再结合出色的身体协调配合能力,方使他成为近身发力或埋身搏击中的佼佼者。李小龙看上去虽略显精瘦些,但只要其举手投足,杀伤力都是足以致命的。
为了训练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力量,李小龙把素质提高和技术练习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从而使本身已很高深的武功升华到了几近完美的境界。李小龙对“寸劲拳”的练习确实到了“发疯”的地步。伊诺山度回忆说,李小龙在训练中经常手持哑铃进行“寸劲拳”打击练习,而且每次练习12组,每组100次,双手依次先后持1、2、3、5、7和10磅重的哑铃进行“金字塔”形递增6组,然后再依次递减重量,进行6组实战应用技术模仿练习。李小龙曾让笔者和他一起训练过一次,哇,练习后三角肌和手臂竟是如此地酸痛!
在“寸劲拳”的训练过程中,李小龙还很注重前臂的训练,因为“寸劲拳”力量的发放点虽是拳面,但其力量却来自于身体。也就是说,手臂是全身整体劲力运送至拳面的一个重要的运载或传送工具。琳达亦曾说过,李小龙对前臂的练习(特别是腕关节的练习)到了“入迷”的地步,因为“寸劲拳”的有效发挥对前臂与腕关节的要求较高,需要拥有特殊的运腕技巧。如果你的腕关节未能承受住巨大的缓冲力的话,则“寸劲拳”将绝无效果可言。
曾数度与李小龙在电影中合作过的美籍空手道高手鲍勃.华尔曾说过,李小龙力大无比的前手臂在他的功夫系统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他是这样说的:“李小龙的前手臂和身体的比例是我所见的人中最大的,他不但前手臂异常发达,而且还拥有一双铁拳和十个钢指,太可怕了。”另外,曾在电视剧《青蜂侠》中与李小龙合作过的电影明星范.威廉姆斯则回忆说,作为好朋友,他与李小龙都拥有粗壮的前臂,但获得的方式却不同。李小龙是通过专门训练获得的,而自己则是天生的或者是在此基础上通过做其他竞技运动而间接获得的。这位身高1.83米,体重95公斤的壮汉是当时惟一能和李小龙进行“掰手腕”较量的人,并且现在想起这些事来他还不好意思地说:“李小龙是不可思议的,我们之间不是同一个级别的较量,我超过他有40磅,但是他的前臂却是我所见到的同等体重的人中最粗壮的。”事实上,李小龙在“掰手腕”比赛中总是获胜的。他的另一名弟子赫伯.杰克逊回忆说,李小龙当年曾开玩笑说,他准备当此项运动的世界冠军。
在“寸劲拳”的整体训练过程中或在整个截拳道的训练系统中,锻炼前手臂及腕关节的方法很多,但据宗师的嫡传弟子乔.刘易斯所说,李小龙当年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将34公斤重的杠铃直臂水平前伸,并静止控制30秒钟。当然,这对一名体重仅60多公斤的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即使是一个体重达90公斤重的人都不一定能做得了。
此外,李小龙在美国的首位弟子杰西.格洛弗亦曾回忆说,李小龙还常用拉负重滑轮、拳头下击沙箱及用短绳系30公斤重的哑铃进行“卷腕”练习,以进一步强化前臂。最后,杰西.格洛弗又补充说,李小龙之所以注重前臂及腕关节的训练,是因为他认为要使拳头爆发出强大的力量,首先要使关节能够承受住并传递出击打时所迸发的强猛的力道。
“寸劲拳”产生威力的内在原因
在很多外行人看来,截拳道的拳法技巧与西洋拳击相似,但这只不过是因为李小龙早年曾潜心研究过拳击,并把其精华糅合到了自己的功夫中去的结果。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李小龙的拳法是优于西洋拳击的,因其中蕴藏着深厚的中华武术功底,尤其是一些内家拳术中相当有价值的理论与技术,因为他亦曾用心研究过太极拳、形意拳与八卦掌等内家拳术。所以,要彻底剖析“寸劲拳”产生惊人的杀伤威力的真正原因,只从外在因素方面入手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相对于内在劲力的巨大功用来说,外力与外功仅能算是皮毛而已。
首先,“寸劲拳”十分讲求内意的运用。而所谓的内意,就是隐于人的思维系统中的意念、意识,它无形、无象、无声地深藏于灵魂之中,是决定一个人行动的关键因素。也就是说,你的每一个打击动作都脱离不开意念、意识对肢体的指挥与调动作用。例如,当你想用拳打击对手时,首先是心想,即通过心之发动而产生了打的意念和意识,而且这种意念与意识对对手来讲,是毫无觉察的。当打的念头一旦成为意志,即下了打的决心之后,则会眼、心、手结合而以意领气,以气催力,在外形肢体上形成打击的动作。在“寸劲拳”的训练与运用上,内气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气衰则劲力不充,且难以在最短的时间、最短的距离之内,爆发出巨大的杀伤力来。所以你在打击时,若能使内气贯注于攻击点上,就能够在一刹那间,由内气的急剧转动和聚集,而发出强大的震荡力与穿透力来。衡量一个内家高手内功深浅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看他能否在最短的时间与距离内爆发出最大的劲力来。
你可能还没有听说过的另一个“寸劲拳”的窍要之处是内劲的运用。尽管李小龙也曾说过,在发拳时须在身体内部贯以“流动着的能量”,但却有很多研习者认为这仅是一种理论上的要求。事实上,我们都知道内气是内劲的发源之本,而且练习内家拳的人,平时也注重气沉丹田,而发劲时则又同样离不开“气自丹田吐”。当然,无论是在平时的练习中,还是在实战的运用中,对于劲力的发放都应当有所克制,不宜发放过多、过频,因为如过多地发放爆发性的劲力,必会造成自身气力的大量消耗而气馁力竭,这一点李小龙本人的实例便已作了最好的说明。在这里,我的意思是说,在平时练习时,爆发性力量的发放次数应适当地因人而控制,也只有养与蓄多于发与放时,人体才能有更大、更强猛的劲力产生,而不致走李小龙内功不继的老路。因为从广义的方面来讲,练武的目的是要培元养气以使身体健壮,若不懂得培元养气之法,长久下去不但不能使身体健壮,相反还会伤害身体。所以,笔者有责任提醒所有武道研习者加以注意。“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句话说得很好,道出了修习拳术的根本,只有真正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谈得上运用于人,即将此种暗藏杀机的劲力在无意识之中突然作用在对手的要害部位上,以形成致命性的创击。
关于“寸劲拳”打击时劲力的发放问题,还可以再作进一步的探讨。首先就是爆发劲力的速度愈快,冲击力也就愈大;进攻对手的距离愈近,愈容易给对方增大防御和破解上的困难,而且时间越短,进攻就越易见效。其次,在打击上还有一个时间性问题,也就是既不能爆发得过早,也不能过晚。若过早则会使爆发劲难触其身,而难收其效;过晚又会形成过势之拳,而根本没有什么杀伤力。所以在练习“寸劲拳”时一定要细心体会打击的时机,如此才能爆发出如电闪雷鸣或爆炸般的“急中之刚脆劲”来。
“寸劲拳”训练过程中对全身各部的要求
我们都知道,“寸劲拳”是截拳道中最为精细的拳法,它对技术和对拳理上的要求也相当高,如果我们不能明了其中的精细与窍要之处,而按一般的拳法要求去练习的话,则肯定无法打出高质量的劲力来。也就是说,我们如果像一般的教材那样在“寸劲拳”的修习过程中,不懂拳理,不明道理,不明每一个精细动作的规范尺寸与角度要求,而盲目凭蛮力去练习的话,那么即使苦练一生也打不出好的“寸劲拳”来。
在“寸劲拳”的打击过程中头部保持中正最为重要,因为头为一身之主,而且欲保持中正不偏,还需做到“虚领顶颈”。发力时的以声助力虽然重要,但也不用在每一个动作到达定点时都大声吼叫,因为如发声过于频繁,则会使热气大量外散,造成入不敷出的亏气现象。再者,在用“寸劲拳”打击时,还应将牙齿咬紧,这样不但可以增大全身的力量,还可使打击目标时的劲气与气力更加集中,以增强“穿透力”,也就是传统武学中所说的“牙欲断筋”。事实上,当面前站着你的仇人时,你一定会把牙咬得很紧,而咬紧牙关后自会觉得浑身是胆、浑身是力,并会有压倒一切的气概产生,如此还能先从精神上去打击对手。
根据李小龙的要求,若想打出高质量的“寸劲拳”,肩的作用也是相当重要的,因为肩关节属于“三节”中的根节,而且气血、内劲能不能顺利地通过肩而到于肘,再通过肘达于手,肩部的放松和紧缩将起着决定性作用。例如李小龙曾举例说,人的内力的运用如水在一个水管中流过而节节推向攻击点,但如果把水管的根部扎紧时,“流水”可能就无法畅通。对肩关节的锻炼与要求一般是先求其放松,在气血通达的前提下再逐步转入沉肩的锻炼,以使肩关节微微向下沉劲,从而促使人体的内劲和气血下注于涌泉,上注于肘手,中蓄于腰脊。
李小龙的一些练功图片虽然也从侧面展示了肘关节在重击中的重要性,但遗憾的是没有较详细的文字说明,因此笔者也只能根据他当年所记录的一些纲要,并在其武学思想的指导下来完善其学说。在国术中,肘为中节,是承上启下的转换部位,所以中节绝不能空,如果肘关节的劲力一空,则整个上肢与躯体所蓄的劲力就会涣散。因为根节是劲力的发源之处,中节则是劲力的含藏之所,而梢节(手、足)才是劲力的终放之点。在“寸劲拳”的具体打击过程中,基本的要求是“垂肘以求中正”,也就是肘必须有向下垂坠的劲,这也是为了使练习者能逐步地掌握既无前栽后仰之弊,又无空虚漂浮之病的关键所在。接下来,才是催肘以求发力,因为肩不催肘肘无力,肘不催手手不及,惟有以肩催肘,其劲气方能贯肘,以肘催手,劲气才能到手,亦即三节合一则整劲乃出。这也是李小龙出拳时产生威力的秘密之一。
腕为梢节,亦为连接手与臂的关节。在李小龙的“寸劲拳”中,它有独特的作用和与众不同的发力姿势,这也是学习“寸劲拳”发力技术的重要技术环节。在出击前,拳头适度放松,手腕下塌而微微向下(图292),在拳冲出接触目标的瞬间,手腕才突然转上并同时握紧拳头发力,以拳之下端由正面打击目标(图293),其着力点是拳头下部的三个指节。在这里,李小龙之所以要求在出拳前应先下塌,是因为这种独特的姿势的作用在于能聚集劲气于手部的神门穴与增大腕关节的支撑力量,如果以普通的姿势去调整腕关节则劲气所贯注的便不是“寸劲拳”所特别需要的神门穴而是集中于劳宫穴。劲气注于劳宫穴的优点是长劲比较猛,但却无法打出具有震动内脏的“寸劲”来。所以说,“寸劲拳”的特殊的运腕技巧,是“寸劲拳”发力加速的最后和决定性环节。
在几千年的世界武术史中,李小龙的一生只是短暂的一瞬间。在人类社会的茫茫大海中,李小龙的生命轨迹也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然而,就在这短短的瞬间,这朵小小的浪花都为人类生活的图画增添了一种颜色,为世界电影史、为世界武术史的诗篇增添了几分美丽和壮观。我们不能不承认,一代宗师李小龙是一个战士,一个战斗到最后一息的斗士。时至今日,有关李小龙的一切,已经有相当数量的研究成果。但本书,尤其是本章将另辟蹊径,试图就李小龙当年所赖以成名的武技或绝招逐一作详尽的解析,使广大研习者能透过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