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血战金沙滩 >

第6节

血战金沙滩-第6节

小说: 血战金沙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仨个辽兵吓傻了:“您饿了好几天了,先喝点酒吧!”
“不许胡说!”
“噢!是,我不胡说了!”
“把东西都收拾起来!收拾起来!”
杨继业一瞪眼睛,站在身旁的杨六郎“当啷”一声把宝剑拉出来了。
三个辽兵赶紧把摊儿收拾起来啦!食盒原样又装好了。
杨继业用手捻着银髯说:“你们三个不要害怕,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我们不会杀你的,你们回去见了韩昌向他转达,就说我说的,杨家将宁愿站着死,决不跪着生;饿死不吃北国饭,渴死不喝北国水,威武不屈,宁死不降!听见没有?”
“听见了。”
“给我背一遍!”
“杨家将宁愿站着死,决不跪着生;饿死不吃北国饭,渴死不喝北国水,威武不屈,宁死不降!”
“好,快快去吧!”
“是!”三个辽兵下山回去啦!
老令公杨继业意识到,已经到了时候了,救兵不会来啦,和六郎商议了一下。
到了晚上,把几位副将首领找到苏武庙里,全坐下了。
杨继业看了看大家:“诸位副将,我们的处境,大家都知道,不用再说了,你们跟随我戎马关山,转战塞北,风餐露宿,出生入死,没想到闹到这么个结局。这是老夫无能,连累了大家,。你们家中都有妻儿老小,不能抛下他们困死这里。你们告诉兵士们,让他们旆武器,脱掉军衣,都各自逃命去吧!有我在此,韩昌一定会放你们出去。”
副将们一听:“老令公,您呢?”
“我嘛,等你们撤退之后,我与韩昌决一死战。”
“老令公,您说我们有妻儿老小。您哪!?您八个儿子就剩下这一个在身边啦!您能豁出全家保护大宋江山,我们还有什么说的?我们跟随您多年,决不中途而别,不信您可去问问兵士们,大家早都说过了,我们生在一起,死在一处。”
话刚说到这,庙门外呼拉进来几十个兵士,进门一齐跪在老令公的面前:“老将军,您刚才在屋里说的话,我们都听到了。您可不能自己去硬拼,我们这些人代表了五千名将士,我们情愿和您共同战死在沙场!”
“噢!”老令公看到这种景况,心头一酸,热泪盈眶:“诸位出言壮烈,感我肺腑,真称得起是忠心耿耿,肝胆照人,既然如何,我们不能共同在此坐以待毙。请你们回去通知各营,今晚上杀几匹老马,吃一顿饱饭,待明天中午随我杨继业,决战两狼山。”
“是!”
第二天,大家按杨继业的吩咐杀了几匹老马,算是吃了一顿饭。
一切准备好了,杨继业把手下的副将、校尉们都找到苏武庙里,老令公说:“诸位,这庙的塑像,你们知道是谁吗?”
大伙都说:“塑像是汉朝的苏武。”
老令公说:“庙门外,往东走十几步立着一面石碑,诸位知道那碑上写的什么吗?”
大伙一听,有不少人还真愣了。那个碑倒是看见了,碑上写的什么字,还真没留神。
令公说:“碑上写的是李陵,碑是李陵碑。苏武、李陵都是汉朝人,他俩又是好朋友。武帝时称臣,李陵是汉朝名将,屡建奇功。但后来在征讨匈奴的战斗中,由于孤军作战,后无接应,陷入重围,最后投降了匈奴。虽然后人有的说他身在匈奴心怀汉,但毕竟做了一名降将,丧失了晚节。苏武哪,是汉朝出使匈奴的使节,虽称中郎将,不过是个文官而已,苏武到了匈奴之后,被匈奴且鞮侯单于扣留,逼他投降,苏武不降。单于就让苏武到北海边去牧羊。苏武牧羊真是饱尝了饥寒之苦,他喝冰雪、吃毡毛、掘野鼠的洞中之粮勉强充饥,但手持的‘汉节’却始终不倒。匈奴人几次派人劝他投降,最后把李陵派去劝他。苏武对李陵说:‘你如非劝我投降不可,我就死在你的面前!’李陵也没有办法啦。苏武在匈奴呆了整整十九年,后来两国讲和才把他放回。他去时年壮力强,回来时已是须发皆白了。但是苏武的铁骨铮铮、忠心耿耿,却为后人所敬,今天大家处此险恶之境,就是要仿效苏武,不学李陵……等听我信炮一响,大家立即分头突围,不得有误,愿苍天保佑,我们后会有期!”
众副将说:“是!”
大家都走了,庙里只剩下杨继业和六郎杨延昭爷两个。
杨老令公看看儿子:“六郎,你吃饱了吗?”
“爹爹,我吃饱了,您哪?”
“噢,刚才他们送来的马肉,我也吃饱了。六郎,潘元帅至今不发救兵,看来他是心怀私怨,坐视不救啊!我只担心你七弟会出什么闪失差错。”
六郎说:“老爹爹,咱们杀出重围,见到潘元帅也就明白了。”
“六郎,今天如何你金父子一块杀出重围那更好,如果为父不幸死于乱军之中,你该怎么办?”
六郎一听:“哎呀,老爹爹,您怎么说这种不吉利的话?你我父子要死死一起,要活活一处,儿生死不离爹爹。”
老英雄把苍眉一皱:“延昭,为父一向看你有勇有谋,怎么今天说出这种话来哪?为大将者死于阵前是千古常事,你怕什么?为父就担心你因小而失大,所以才嘱咐你,我儿的孝顺是人所共知的,孝者就要听从父命。”
六郎说:“爹爹,您说吧,我一定听您的。”
老令公说:“六郎,阵前,假如爹爹真的死在沙场,一不要你管我的尸首,二不许你痛哭,三不许你急于为父报仇,蛮杀蛮战。我只要你想尽一切办法,冲出包围,去见金鞭王呼延赞。我估计他这阵押运粮草该回来了。你向他诉说两狼山之败的整个经过。如果不是潘元帅错下军令,一味穷追,怎会造成今日的惨败!此次教训如不汲取,今后怎能再战辽兵?”老头子说到这眼里泪花闪闪。
杨六郎说:“爹爹,您不要难过!”
杨令公说:“延昭,纵然老父身死也不足为惜,我难过的是这五千将士。他们赤诚忠勇,是一支劲旅呀!可惜在今天,能突出重围的,恐怕百里不能挑一。六郎,如果你将来有机会能回朝见到皇上,一定要详细讲述两狼山之战,要让万岁知道,兵士们没有过错。你一定要在万岁面前给战死在两狼山的兵士们请功!”
“是,儿记住了,您还有什么嘱咐?”
“再有,就是假如为父死在这里……”
“爹爹,您别老这么说,您一定能突出重围!”
“啊!当然了,突出重围就更好了!假如我出不去,你日后回到东京见到你母亲,要把金沙滩‘双龙会’以及两狼山之战,我杨家的忠勇之事讲与她听,让她不要过于悲痛,须知尽忠报国是我杨家的家风。你也要在你母亲面前多尽孝道。记住没有?”
杨六郎说:“是,儿记住啦!”
老令公说:“好,吩咐军兵,点燃信炮,上马突围。”
这阵儿这五千名宋军,大伙都这么想的:杀一个辽军够本儿,杀俩赚一个,冲出去算拣着,冲不出去就战死。这人一不怕死就没治啦!大家把帐篷也扯啦!锅也砸啦!真是破釜沉舟。半山腰一声信炮响。这五千兵士就像一群老虎一样。“嗷”的一声全冲出来了。杨继业和杨六郎父子二人冲杀在队伍的最前面。“杨”字大旗在空中飞舞。这下子还真把辽兵杀了一个措手不及。因为韩昌没想到老令公突围选在正当响午这个时间。军事上这叫出奇制胜。韩昌匆忙上马,组织队伍,围劫包抄。两国军兵一场混战,只见刀光血影,马仰人翻,战鼓轰鸣,杀声震耳。六郎杨延昭这条银枪,好似出洞的怪蟒,上下翻飞,左右拨拦,滑、拿、嘣、砸、压、批、挑、盖、打、扎,杀得辽兵丢魂丧胆。老令公哪!这阵真好像掉了牙的猛虎,又好似白了角的苍龙,只见银须飘洒,刀光闪闪。就看那辽兵的脑袋在刀头上一劲儿地直骨碌……杀了多少人,没法统计。宋军将士也是一人拼命,众人难挡。韩昌手持令旗令箭,找一个居高临下之处,亲自指挥作战。辽兵里三层,外三层,越聚越多,不管怎么说,毕竟是众寡悬殊。六郎延昭总不离杨令公的左右。有的辽兵一看,干脆用箭射吧!箭还没等上弦,韩昌在高处传下命令:“对杨家父子,不准放箭,不准杀害,只要活擒。”并且说:“有生擒杨家父子者,赏黄金千两!”这一来,北国将士集中奔杨继业父子来啦!这些宋军又集中在杨继业的周围,保护老英雄,这场恶战,从正午杀到午后,从午后杀到黄昏,冲出一段去又被截回来,两山口处,尸横遍地,血水横流,无主的战马漫山嘶鸣,折断的刀枪横竖在地。
韩昌在高处看着,心想:我早晚把你杨继业累昏过去,现在你是网中之鱼,笼中之鸟,休想再走啦……嗯?杨继业哪里去了?韩昌发现乱军之中找不到杨继业啦!
怎么回事?杨老令公杀到黄昏时,身体有些顶不住了,老英雄几天没吃饭,吃的是草籽儿、草根儿,体力本来不佳,吃了顿马肉,大战了半天,已经感到筋疲力尽了,金刀也觉着沉啦,眼前直冒金花。似听韩昌传令要活捉杨家父子。他又看到这些宋军维护主将,尤其是六郎延昭,一条银枪不离自己的左右。有几次,六郎先冲过去了,回头一看,老头子满脸是汗,杀不出来,六郎就又回来了。老令公心想:这样打下去,宋军为了维护他,会增加伤亡。另把,把六郎也耽误了,他是不会扔下老爹,自己突围的,再说这样很有可能使自己力尽身虚,昏倒过去,被人活捉。那样一来韩昌就会宣扬,他们在两狼山活捉了金刀杨继业,这不但有损杨家的名声,也有损中原大国的名声。老令公看出来了,凭今天自己的体力是出不去啦!想到这里老英雄趁六郎没注意,一拨马回来了。催马来到两狼山坡上的苏武庙前,甩镫离鞍下了战马。往两山口看了看杀声不止,激战未停。远远望见一轮残阳落下西山,天边留下了一抹晚霞。一阵寒风吹来,两山坡的荒草迎风摇摆,不免使人产生一种苍凉之感。杨继业抬头看了看苏武庙,往前走了几步,又低头睢了瞧李陵碑,英雄是自言自语:“愿做苏武死,不效李陵生。”说完这话一回头,看见自己的浑红战马还跟在身后,战马好像懂得主人的心情,一低把门鬃在令公的肩头蹭了蹭……打了个响鼻,竖起脖子来,站在那一动不动。杨继业伸手从得胜勾上摘下了这口金背砍山刀,把这口金刀插立在山坡上。然后,解开马的肚带,摘下鞍鞴,拆掉缰绳,放在地下,把马鬃用手给顺理了一下:“老马呀!你为宋室江山,驰骋疆场,也应说立下不少功劳。今天,兵败人亡,不能连累你这无知的畜生,逃命去吧!”杨令公说完话用手在马的后座上狠狠地拍了三巴掌。这匹马也真怪,四个蹄子在地上直刨,围着杨继业转圈,就是不走。“噢,你这畜生也不愿离去吗?也罢!”老令公眼望天空说道:“苍天保佑,吾六儿能杀出重围,得见万岁。”然后一转身正了正金盔和红袍,撩鱼禢尾,面朝东京汴梁的方向,扑通双膝跪倒,两眼含泪:“万岁,臣杨继业不能再为国效忠了!”说完冲汴梁方向磕了三个头,站起身来,身背后摘下宝雕弓,往一块卧虎石上一别,用力一搬,“咔吧”一声把弓别折了。走兽壶抽出雕翎箭,用膝盖一掂,“咔”的一声全断了。摘掉金盔,缺掉金甲。这叫折弓断箭弃甲摘盔,老英雄把战袍往头上一蒙,冲着李陵碑三头碰死,横躺在苏武庙前。
浑红马向天长嘶了一声,站在碑前久久不动。此时西天的红霞更红更艳,刺骨的寒风更烈更猛,漫山荒草低首悲鸣,古庙、古碑肃然起敬。
此正是:
金甲赤袍映忠骨,
碧血黄沙照夕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