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金针度与人-第2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义庆:《世说新语》
刘义庆(四○三~四四四),江苏铜山人。他是六朝时候宋的皇族,从小就被宋武帝刘
裕看重。十四岁跟着刘裕北伐;刘裕称帝后,封为临川王。后来做文帝亲信,做过大官。他
“为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才词虽不多,然足为宗室之表。受任历藩,无浮淫之过,
唯晚节奉养沙门,颇致费损。少善骑乘,及长以世路艰难,不复跨马。招聚文学之士,近远
必至。”
可见为人的一斑。
《世说新语》原名《世说》,唐朝改为今名。它的成书,可能和《吕氏春秋》一样,是
门客的集体创作,内容包括五六百条精采的小故事,由六百有头有脸的人组成。全书共分三
十六篇。卷首四篇,包括: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是儒家原有的分类;卷中、卷下共三
十二篇,是刘义庆新的分类。卷中包括: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捷悟、夙
慧、豪爽九篇。卷下包括:容止、自新、企羡、伤逝、栖逸、贤媛、术解、巧艺、宠礼、狂
诞,简傲、排调、轻诋、假谲、黜免、俭啬、侈汰、忿狷、谗险、尤悔、纸漏、惑溺、仇隙
二十三篇。
《世说新语》写尽了魏晋人物的音容笑貌,每个故事落墨不多,或优美、或洒脱、或惊
心、或动魄,都是很有味道的。中国古书多犯头巾气的毛病,《世说新语》却像是脱帽后的
闲谈,别有风味与情调。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
吴永(一八六五~一九三六),字渔川,浙江吴兴人。十九岁中秀才,跟郭嵩焘学古文
义法。后来做了曾国藩儿子曾纪泽的女婿。
这本《庚子西狩丛谈》是关于庚子拳乱的原始材料,现在已经有了英译本,由美国那鲁
大学刊行,此外并有德、日等文的译本。
安徽人吴辏凇陡游麽鞔蕴浮返男蚶锼担�
庚子之役,国家以乱民肇衅,外国连衡而入京师,两宫微服出狩。行二日,至榆林堡。
怀来县知县吴永具衣冠恭过于道旁。于是帝后始得进饘粥、备供帐。当是时,吴公之名闻天
下,即而太后嘉其行谊,命开缺以知府随扈督办行在粮台,日夕召见,骎骎且大用,众以封
圻台辅目公矣!而公伉直自将,不肯螅'随俗,以故枢要多不悦公,遂以道员外放,然太后
终契其贤。遇两司缺出,未尝不忆及公;每人都召对,未尝不移晷也。即而两宫相继殂谢,
国祚亦潜移,谈者偶及往事,殆如隔世矣!
正因为庚子前尘是一段“殆如隔世”的往史,吴永这部回忆录,才更有“白头宫女谈天
宝”的意义,留心近代史实的人,将会更加证实这种意义。
容闳:《西学东渐记》
容闳(一八二八~一九一二),字纯甫,广东人,清朝道光八年生于澳门西南四英里的
彼多罗岛(Pedro-lsland)之南屏镇,是中国第一个在美国大学毕业的留学生,他毕业于
那鲁大学。回国后,清朝主持洋务运动的曾国藩、李鸿章,受了他的影响。“政府宜先派颖
秀青年,送之出洋留学,以为国家储蓄人才。”在容闳去美留学后二十五年(一八七二),
派了第一批学生三十人,是为公费留学之始。唐绍仪、梁敦彦、詹天佑等,都是这一批的人
才。
这本书是容闳的自传,原名My Lfie in China and America,中文译者是徐凤石和恽
铁樵。容闳在这本书里,从道光八年(一八二八)他出生那一年开始,到光绪二十七年(一
九○一)他游台湾和日本总督儿玉见面为止,详细写出了七十三年间,西方文化是怎样随着
列强的坚甲利兵,进入了保守的中国,也写出了中国对于西方文化抱着什么样的态度。
这本书前半部是按照作者本人从幼年到长成的年龄阶段分的。后半部是按照各别发生的
问题事件分的。从这种二分里,交汇出西学东渐的一幅最珍贵的图画。
郦道元:《水经注》
郦道元(约四七二~五二七),字善长,河北涿鹿人。他的父亲郦范,是北魏的公侯。
郦道元出道以后,也开始做官。他做官“素有严猛之称”,“为政严酷,吏人畏之。”从山
蛮到权贵,都很怕他。后来王徽排挤他,把他调到关右,想假手悍将萧宝贵(齐明帝第六
子)杀他。果然萧宝贵派人围郦道元于阴盘驿亭,把他和他弟弟,连同两个儿子都杀了。郦
道元临死之前,“瞋目叱贼,厉声而死。”被害时约五十五岁。
郦道元死后,萧宝贵谎报是为贼所害,并为他办丧事。乱世人权,如此而已。(杀他的
萧宝夤也是狠人,他杀了郦道元后,就造了反,被捕后,恰刑前“夷然自持,了不忧惧”,
他的妻儿在他面前哭,他“色貌不改”!)
郦道元“好学,历览奇书”,著《水经注》四十卷、《本志》十二篇,又写《七聘》和
一些文字。
《水经注》是郦道元为古代地理书《水经》作的注。他参考古书四百三十种,并根据实
地调查的资料,为一千二百多条河,写了三十多万字文笔优美的注。他说:“山水有灵,亦
当惊知己于千古矣!”天人合一,此之谓也!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杨衒之(六世纪),河北遵化人。在北魏时候任抚军府司马、北齐时候任期城郡太守。
他写《洛阳伽蓝记》约在六世纪的五四八年。
“伽蓝”就是梵语“僧伽蓝摩”的简称,就是佛寺的意思。北魏孝文帝由山西平城(大
同)迁都河南洛阳时,佛教在中国如日中天。他的儿子宣武帝是佛教迷,在位十六年,造龙
门石窟、营缮寺庙,远近承风,大家无不事佛。上行下效,弄出一千多个庙来。后来尔朱荣
、高欢两次作乱,“寺观灰烬,庙塔丘墟”,杨衒之从这些盛衰中,写人世兴亡,乃成此一
代名著。
《洛阳伽蓝记》文笔优美,杨衒之说:
至武定五年,岁次丁卯(五四七),余因行役,重览洛阳。城廓崩毁,宫室倾覆,寺观
灰烬,庙塔丘墟,墙被蒿艾,巷罗荆棘。野兽穴于荒阶,山鸟巢于庭树。游儿牧竖,踯躅于
九逵;农夫耕老,艺黍于双阙。麦秀之感,非独殷墟;黍离之悲,信哉周室。在这种苍凉的
故国之悲下,他在书里,写出宫闲、写出政事、写出腐败统治者的贪淫豪奢、写出寺庙中不
会诵经的假和尚,笔触所及,都哀伤人世,寓意深远,令人跟着也为之苍茫、为之感慨了。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
顾祖禹(一六二四~一六八○),字复初、景范,人称宛溪先生,江苏无锡人。他的父
亲顾柔谦,在明朝亡后,立志退隐。《清史稿》记他跟儿子顾祖禹的对话说:
柔谦乃曰:“汝能终身穷饿,不思富贵乎?”祖禹跪应曰:“能。”柔谦曰:“汝能以
身为人机上肉,不思报复乎?”
祖禹复应曰:“能。”柔谦喜曰:“吾与汝偕隐耳!”
抱着乱世退隐的心情,顾祖禹花了十九年的时间,写了一部名著——《读史方舆纪要》
。《清史稿》说:
柔谦精子史学,尝谓:“‘明一统志’于战宁攻取之要,类皆不详山川,条列又复割裂
失伦,源流不备。”祖禹承其志,撰《读史方舆纪要》一百三十卷,凡职方、广舆诸书,承
讹袭谬,皆为驳正。详于山川险易,及古今战守成败之迹,而景物名胜皆在所略。创稿时年
二十九,及成书,年五十矣。宁都魏禧见之,叹曰:此数千百年绝无仅有之书也!”以其书
与梅文鼎《历算全书》、李清《南北史合钞》称三大奇书。《读史方舆纪要》一书,集历代
舆地的大成,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地理学名著。书中对形势险要,行军用兵之道,尤其详尽,
所以又是国防地理的专书,是有志安内攘外者不可不读的大书。全部共分十八部分,除第一
部分“历代州域形势”、第十七部分“川渎”、第十八部分“分野”外,其他都是按地区的
分论。
魏源:《海国图志》
魏源(一七九四~一八五七),字默深,湖南邵阳人。二十八岁中举人后,去做小官;
五十岁中进士,六年后太平军起事,他因为迟误驿报,被革职。后来恢复原官,六十三岁死
去。
源谊的著作面很广,在史地方面,有《海国图志》、《圣武记》、《元史新编》等,在
古籍注解方面,有《书古微》、《诗古微》、《公羊古微》、《大学发微》、《孝经集传》
、《曾子章句》、《董子春秋发微》、《孙子集注》、《老子本义》等。他的杂文,都收在
《古微堂集》(文集·诗集)里。
在魏源的著作里,影响最大的是《海国图志》。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七年,魏源根据林
则徐的《四洲志》稿,增补成为一百卷的《海国图志》,主张“师夷以制夷”的理论,呼吁
变法图强。日本人首先受了这部书的影响,促进了维新。中国人反倒慢吞吞的,但总算从这
部书里,了解了不少世界大势。后来曾国藩、左宗棠、沈藻祯、李鸿章等的洋务运动:都是
顺着这一思路下来的。
魏源是清朝中衰时代,首先能觉悟的知识分子。他和龚定盦一样,都在这种觉悟下,走
向经世致用的方向。他比龚定盦小两岁,但多活了十六年,所以实际的成绩就更好了。
范成大:《石湖大全集》
范成大(一一二六~一一九三),字致能,号石湖居士,江苏吴县人。他是宋朝进士。
做官时,很有见识,论力之所及者三,“曰日力,曰国力,曰人力,今尽以虚文耗之。”皇
帝很赞许他。后来派他使金,他义正辞严,一度惹得金朝满朝文武大怒,甚至金太子都要杀
他,但他不怕,“致书北庭,几于见杀,幸不辱命”,“竟得全节而归”。
《宋史》说:“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上尝命陈俊卿择文士掌内制,俊卿以成大及
张震对。自号石湖,有《石湖集》、《揽辔录》、《桂海虞衡志》行于世。”纪昀《四库全
书简明目录》中说:“成大有《石湖大全集》一百三十六卷,《别集》二十九卷,今皆未见
。”《石湖大全集》一百三十六卷明见于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和《宋史》(艺文志),
自然是他的全集的应有名目,可惜失传了,所以连纪昀都看不到了。
范成大的诗、词、梅谱、菊谱都有单行本问世。他的《吴船录》、《吴郡志》、《桂海
虞衡志》也都各有专书。鲍廷博《知不足斋丛书》收有《石湖纪行三录》,是一种好版本。
《吴船录》是范成大在一一七七年(宋孝宗淳熙四年)五个月的游记,写他自四川到浙江的
见闻,内容颇为详赡,是游记中的上品。
徐宏祖:《徐霞客游记》
徐宏祖(一五八六~一六四一),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他少年时候,就“特
好奇书,喜博览古今史籍,及舆地志、山海图经,以及一切冲举高蹈之迹。每私复经书下潜
玩,神栩栩动”。这种神游名山大川的抱负,早就藏在心中了。
徐宏祖十九岁时候,父亲死了。办完丧事,他“愈复厌弃尘俗,欲问奇于名山大川”。
他的母亲赞成他出去跑跑,他就出发了。他二十二岁到四十岁间的跑法,和四十三岁后不一
样。四十岁前母亲在世,他多少要受“不远游,游必有方”的约束。母亲既死,他就大游特
游起来,从此不计程也不计年,大过他“万里遐征”的瘾了。
丁文江《徐霞客游记序》中说:
当明之未,学者病世儒之陋,舍章句而求实学,故顾亭林、王船山、黄梨洲辈,奋然兴
起,各自成家,遂开有清朴学之门。然霞客先生,生于顾、黄、王诸公之前,而其工作之忠
勤,求知之真挚,殆有过之无不及焉,然则先生者,其为朴学之真祖欤?
徐宏祖在乱世中足遍天下以知苍生,独往孤行,死而后己,这样脚踏实地的人,值得我
们怀念他。
方苞:《方望溪先生全集》
方苞(一六六八~一七四九),字灵皋,晚号望溪,安徽桐城人。他是清朝进士。四十
三岁时候,发生了文字狱,他被牵连。《清史稿》说:
五十年(一七一一),副都御史赵申乔劾编修戴名世所著《南山集》、《孑遗录)有悖
逆语,辞连苞族祖孝标。名世与苞同县;亦工为古文,苞为序其集,并逮下狱。五十二年
(一七一三),狱成,名世坐斩。孝标已前死,戍其子登嶧等。苞及诸与是狱有干连者,皆
免罪入旗。圣祖夙知苞文学,大学士李光地亦荐苞,乃召苞直南书房。……六十一年(一七
二二),命充武英殿修书总裁。世宗即位,赦苞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