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成功]优雅小主妇的理财生活 >

第9节

[成功]优雅小主妇的理财生活-第9节

小说: [成功]优雅小主妇的理财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一路跟在袁泉身后,按照他的模式打理自己的钱,买了两套房之后,获利不小,却没有办法跟上他的脚步,因为我已经没有了资金。等他脱手房产后,我的房产脱手已经来不及了,房价从高点下降。现在,他又开始投资实体经济,几人合伙开了一个专营店,而俺却没法效仿,因为俺的家底儿太薄,根本连进入的门槛都够不到。      
  当初他的收入仅比我略高一些,他的模式能给我带来实际的借鉴意义,但是一旦收入差距拉到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时候,理财模式的差别就会非常大了。如果说财富是一场盛宴,那么,他拿到了入场券,而我却没有,只能在门外看着。但我还是非常感谢袁泉,正是他的各种点拨,使我家的资产踏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话说回来,在一场财富盛宴中,人和人之间还是有“阶级”存在的。当资本的差距达到十几倍后,别人理财和投资模式对你就不具有借鉴意义了。这时候,就不存在别人吃肉你喝汤的好事儿了,而是不同“阶级”的人在不同的锅里吃,锅的大小不一样,里面的肉也不一样,就看你属于哪个“阶级”了。就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资本的多少也决定了理财的手段。如果你只有封建社会的生产水平,就不要拷贝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记住,大跃进万万要不得!      
  写到这里,姐妹们,我突然对着窗外大喊了一声:“我好嫉妒袁泉啊!”正在厨房忙活的老公一下子冲了过来:“你疯啦?”“我嫉妒袁泉啊!”我又小声嘀咕了一句。老公冷冷地看着我说:“嫉妒是理性的killer!”说完,他就酷酷地回到了厨房。      
  是啊,要理性,要理性,我一定要理性!俺可不是仇富的愤青!俺就喜欢跟有钱人站在一起。记得俺的偶像——雅芳CEO钟彬娴曾经说过一句名言:“找个贵人帮自己。”在投资、理财上,其实我们就需要找个贵人帮自己,如果这个贵人不肯帮,那么天天跟他站在一起也是好的,他往东你就往东,他往西你就往西。                  
第26节:钱包里只留一张卡          
  4。 钱包里只留一张卡    
  好多姐妹都喜欢办各种各样的卡——信用卡、打折卡、贵宾卡……    
  我有一个叫冰冰的同事,专门有一个放卡的大钱包,里面的卡琳琅满目,什么招商银行信用卡、交通银行信用卡、工资卡、福利卡、打折卡、贵宾卡、美容卡、美发卡……每个月的月初、月末,冰冰就忙着给各种卡充值,还要给各种刷爆的信用卡还账。这些让人看起来就头疼的事情处理完之后,冰冰就会开始新一轮的消费、购物运动。有卡就有打折,所以她总感觉自己占了很多便宜。我们南昌有句话叫“便宜买穷人”,其实说的就是冰冰这种人,买东西时觉得比别人便宜一些,慢慢就变得没有了节制。购物多了,总支出肯定就大了,因为用的都是卡,没有现金流出的肉痛,所以就暂时忽略了自己的消费能力,刷起卡来好不潇洒大方。幸好她的家庭条件不错,“月光公主”冰冰在无米成炊的时候,总能在父母那里蹭吃蹭喝,还能从父母那里拿些钱应急。      
  俺不像冰冰那么幸运,有一座“金山”可挖,所以俺也就对那些花花绿绿的卡时刻保持警惕。它只是给你一个错觉,好像你很有钱,可以尽情地刷啊刷,其实你根本没有足够的支付能力。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微不足道的薪水任何时候都填不满那“欲望膨胀”的胃口。能够控制自己欲望的人一般都是圣人,常人最难控制的就是自己的欲望。平凡的你我都是常人,我们的欲望就是在捉襟见肘的困窘中得到抑制,各种各样的卡会让我们的困窘推迟显现,而人的本性就是得过且过,暂时看不到经济的紧张,不注意节俭度日,自然就会寅吃卯粮,管得了眼前,顾不了今后。看看吧,那些商家是多么“阴险狡诈”啊,他们不仅用层出不穷的新产品诱惑我们,还要用各种各样的优惠卡让我们坠入消费的陷阱。      
  我曾经读过一本叫《巴比伦富翁的理财课》的书,里面讲了一个奴隶致富的故事:奴隶达巴希尔从叙利亚逃脱到巴比伦,他发誓要彻底改善自己卑微低贱的身份,给家人一个幸福自由的环境。但是,他不仅身无分文,而且还身负巨债。为此,他制订了一个严格的计划,用给骆驼商人打工赚来的有限收入进行改善工作:      
  每次收入的十分之一用来储蓄,并且在收到薪水的那一刻起就严格执行。    
  每次收入的十分之二用来支付债务,努力和每位债主达成协议,虽然很多债主都很讨厌这种做法,不过达巴希尔诚实地告诉他们,这总比他破产还不上好很多了,而且承诺一定准时付款。债主们最后都同意了。      
  每次收入的十分之七用来支付生活费用,严格和家人遵守这一限制,压缩一切非必要性开支。    
  你一定想知道结果吧,听听达巴希尔的原话:“这项绝妙的计划一步步引领我迈向成功,使我能够还清所欠下的一切债务,并且存下为数不少的黄金与银钱。正因为如此,我急切推荐每一个企盼飞黄腾达的人能够照此计划不折不扣地执行。不妨想一想,假如这项计划可以使一位昔日的奴隶如愿偿还所欠的每一分债务,而且还使他存下数量可观的黄金,那么它难道不可以帮助其他人也找到脱离债务、踏上财富自由的康庄大道吗?我自己目前还尚未完全达成这个计划,可我坚信,假若一如既往、再接再厉地坚持执行下去,我必定会成为巴比伦的富翁。”      
  姐妹们,如何让自己从一无所有的小女子变成拥有财富的女主人,效仿达巴希尔吧!抛掉那些花花绿绿的卡,如果你觉得必须要有信用卡的话,那就只留下一张,但一定要有一张储蓄卡;每一笔钱进账,10%用来储蓄、投资,20%用来偿还债务(如果你没有债务,请将这20%也存进储蓄卡,或者进行投资),70%用来支付各项生活费用。理财其实就这么简单,坚持下去就可以了。不过,惭愧地说一句:俺到现在也还没有做到这一点呢!姐妹们一起努力吧!      
  女人要永远记住:金钱虽然冰凉冷漠,但永远比一个不可靠的男人更能挡风遮雨。              
第27节:当好守财奴          
  5。 当好守财奴    
  做家庭小主妇,打理家庭资产,其实最怕的不是投资的风险,而是亲戚朋友借钱。投资的风险再高,也如潮水有跌就会有涨,而借钱基本上没有利润,而且风险比较大,有可能血本无归。      
  一旦被借钱之后,自己都不敢和借钱的人联系,生怕别人说,才借一点儿钱,就记挂得紧。经常是过了当初借钱约定的还款日期很久了,想把钱要回来,于是,鼓起十万分的勇气,打了无数遍腹稿,才拿起电话,从天气开始谈到国际形势,再到油与米都涨价,然后到今年的“收成”,额外加一点儿孩子教育的话题……绕上好一大圈,好不容易要谈到钱的问题上了,对方一句话飘来,差点儿把你噎死:“对了,欠你的那笔钱,暂时还不了,这不孩子要结婚吗,等过两年条件好了我再还你,反正你条件也好,不急我这点儿钱。”      
  经过几次这样的情况后,只要别人来向我借钱,我恨不得把家里的电饭煲刷个精光锃亮端给他看:“瞧瞧,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饶是这样,我还是经常被别人当做“自动提款机”,别提多郁闷了。都说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可我这个碗怎么看也比锅小得多啊,怎么总被别人盯上呢?要守住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钱,扎紧钱袋子还真不容易啊!      
  虽说钱赚得不容易,可要是碰上亲戚朋友借钱救命、求学,那也得借啊,否则可就成了为富不仁的吝啬鬼葛朗台了,小主妇可要有仁有义啊。别着急,针对这种事情,早就有理财达人给大家总结了一个“四借四不借”原则。自从看到这个原则之后,我没事儿的时候研究了好长时间,加上了一些自己的体会作为补充,今天就大方地拿出来跟各位姐妹们分享一下吧。      
  借急不借穷:借钱给别人首先一定要坚持一个原则:别人确有急事可以适当借钱解围,但若是借了去做生意、买股票之类的,坚决捂紧钱袋子。不然,万一对方亏了,你能把他怎么样呢?亲朋好友间,如果有求学或重病确需借钱的,毫不犹豫一定要借,即使这笔钱三年五载都不能还回来,还是得借。这笔钱对你来说只是一个数字,而对借钱的人来说,就是改变命运的机会,就是挽救生命的希望。      
  借少不借多:借钱数额必须在自己承受范围之内,这个范围是指即便对方不能及时偿还,也不会给你造成太大的经济压力,把借出的钱控制在这个数额之下,超出了这个数额不借。想当初,俺姑姑为了让俺叔叔投资做生意,不仅把自己的存款全部借给了俺叔叔,而且还用自己的房子作抵押借了几万元的高利贷,最后叔叔的生意失败,姑姑一家差点儿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借近不借远:不是关系非常好的不借。比如同事借钱,你对他的收入状况基本清楚,可以借。而对于那种长期没有往来的朋友,某天突然打个电话或专程上门来借钱的,直接告诉他,你自己还欠了一屁股的债呢!至于网友借钱,你不妨直接消失好了。大学毕业后刚参加工作时,一个不算太熟的同学找我借了500元,之后就销声匿迹了,连后来的同学会都没有看到他参加,我都觉得好笑:至于吗,区区500元就断了同窗之情。      
  借短不借奢:不少“月光族”出手阔绰从不存钱,总是上半月还旧债,下半月又借新债,如果你长期为这种人提供借款,等于是他长期占有你的财产,你还不如把借给他的钱拿去投资呢!如果身边有这种人,宁愿绝交,也不能为了所谓的“朋友”,把自己的血汗钱送入“虎口”。      
  其实,话说了这么多,借钱最大的难处在于感情和关系,甭管是亲情、友情还是同事情,都是这样。而中国人最看重的又是感情和人际关系,所以借钱这个问题让很多人不知如何是好。在我看来,有些感情不能伤,有些“感情”就可以伤,与其因为催债伤了“感情”,不如在拒绝的时候伤,否则,钱借出去要不回来,还要背地里被人数落,你说何苦呢?                
第28节:“亲兄弟”更要“明算账”          
  6。 “亲兄弟”更要“明算账”    
  能不能把钱和情分开考虑,可以说是界定新旧人物的一个重要标准……旧式人物,不要说亲兄弟明算账了,就是朋友之间账都算不清楚。你要是和我谈钱,就别做我的朋友!新式人物,不要说亲兄弟明算账了,就是夫妻之间账都算得极其清楚。钱是钱,情是情,两码事。      
  亲兄弟明算账,这句话大家都听过,也都赞同,但其实最难算清的就是“兄弟账”。普通老百姓的家庭财务纠纷,大部分都是兄弟姐妹间的财产不清,这种事情其实是最伤感情的,闹得大家最终形同陌路。所以说,一个家庭因为婚姻或者老人去世而“分家”时,一定要把财产理清,最好通过法律途径确认彼此的比例以及权利、义务,这样才会最大限度地保证每个人的利益。      
  大家应该还记得我在前面讲老爸老妈的房产故事吧。那还是上世纪80年代的事儿,老爸老妈置了地,盖了楼,按说我也是“地主”之后了,也可以整天带着两个狗腿,拎着一个鸟笼,上街调戏调戏“良家少男”了。没想到,命运却意外地转了个弯,爸妈的房产居然变成了银行的呆坏账,而我们家也彻底沦为“贫民”,我差点儿从过去幻想中的“主动者”变成“被动者”。      
  那么,命运的这个小弯弯是怎么来的呢?容俺喝口水慢慢道来。    
  话说当年,目光远大的老妈极力撺掇老爸在他的老家盖楼,那时老爸老妈都在外地工作,自己的资金也不足,所以才和大伯、叔叔一起盖楼,算是老爸、大伯、叔叔三兄弟的股份制合作。叔叔当年也就是20岁出头的毛头小伙子,没有多少钱,不过他的“后台”够硬,有我奶奶“撑腰”呢。不要小看我这个不认识字、个头小小的奶奶,改革开放初期,她和俺爷爷就是靠着一辆板车做点儿小生意,居然成了传说中的万元户。      
  家庭股份合作的最终局面是,奶奶成了最大的股东,她出资2/3,俺爸妈出资1/3,大伯出力。大伯为了这栋房子真可谓呕心沥血,房子盖到最后,他累出了肺结核,吐了好几口血。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