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亚里士多德 >

第15节

亚里士多德-第15节

小说: 亚里士多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在理论上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反对诡辩派的种种谬论,而诡辩派的手法之一
是在语法上制造混乱,混淆概念,提出似是而非的定义。他的一些范畴是在驳斥
诡辩派的基础上提出的。这样,范畴就自然地和语法、词语结合在一起了。
    但是,如果把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只归结为语法问题,那就片面了。
    实际上,还应从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上来考察和理解范畴。他把范畴看作是对
客观存在的事物的多方面性质的一种规定,并明确地表述了范畴和存在的关系,
范畴不是主观思维的产物,而是客观存在事物不同方面的一种反映或规定。这里,
亚里士多德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把范畴同本体论、认识论结合起来,当然超出了语
法范围。
    亚里士多德所以重视对范畴的研究,是因为他在一定程度上隐隐约约地看到
了范畴在认识论上的意义和作用。从他对具体范畴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
把范畴看作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逻辑工具。他指出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其表现
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人们在这五彩缤纷的事物面前,如何认识它们,把握它们,
这首先必须将多种多样的事物概括为几大类,只有这样,认识客观事物才能顺利
进行。这种概括,就需要通过反映事物本质的概念,即范畴。
    亚里士多德对范畴进行了分类,在《范畴篇》列举了十类:实体、数量、性
质、关系、地点、时间、姿态、状况、主动、被动;在《形而上学》第5 卷提出
30个哲学术语,也就是30个范畴,虽然有的和以前的有重复,但重视对范畴的研
究,从中可以看出来。他认为,通过范畴去考察和认识世界,“就很接近于见到
真理了”。
    对这些范畴,亚里士多德都作了系统、深刻、有益的研究和分析。
    如“实体”,在他的著作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无论是它的正确方面还
是错误方面,对后世都有很大影响。亚里士多德在《范畴篇》中,把“实体”列
为十范畴之首,用“实体”统率其他范畴。“质料与形式”
    是亚里士多德使用最广泛的一对范畴,质料和形式的理论贯穿其整个哲学之
中,在他的思想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运动”是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和形而上学
中的重要范畴,他认为只有研究运动,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然科学知识。在当时自
然科学发展水平上,对运动这一范畴作了系统的论述。“潜能与现实”是亚里士
多德对客观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的研究中提出来的一对范畴。在他之前的古希腊哲
学家都没有明确提出和研究过这对范畴,亚里士多德第一次对这对范畴作了深入
的探索。他认为事物可以分为潜在的东西和现实的东西,有些事物是潜在的存在,
有些则完全是现实的存在。因此,每种事物的变化,都是由潜在的东西变为现实
的东西。亚里士多德在《范畴篇》中对范畴进行分类时,把“质和量”
    这对范畴放在仅次于“实体”的位置,他把质和量看成是事物的一种规定,
并分别作了研究。“时间与空间”是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中详尽探索的范畴。
他在《范畴篇》和《形而上学》中,对“关系”这一范畴作了专门论述,他对这
一范畴的论述表现出不少朴素辩证法思想,他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事物总是作为
相对的东西而存在,“事物就本身而言并非是绝对是大的或小的,它们之被称为
大的或小的应当说是由于一种比较的结果”。(《范畴篇》)这一表述反映了人
们通过“关系”这
    一范畴揭示出事物的性质和特征。亚里士多德特别重视和研究的另一对范畴
是“必然与偶然”,他认为,在现存的事物中有些事物的出现和存在是出于其必
然性,如果没有这种必然性,它就不可能产生和存在。强调必然性,并不是否认
偶然性,偶然性是不出于必然和经常,不是事物的本质。“对立”是亚里士多德
在《范畴篇》中论述的又一范畴,并在《形而上学》等著作中多处提到。这一范
畴,是亚里士多德在总结过去哲学家的学说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在他的著作中经
常举出各个领域内关于对立的事例,如一和多、奇和偶、同和异、动和静、光和
暗、雌和雄、美和丑、善和恶等,“研究对立的东西是一门科学的工作”。(《
形而上学》)“个别与一般”是亚里士多德论述较多的一对范畴,其中包含着深
刻的有价值的思想。这对范畴在亚里士多德的范畴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
其他范畴的前提和基础。亚里士多德的范畴论之所以很有价值,一个重要原因是
由于他在一定程度上正确地解决了个别与一般的关系问题。另外,他在范畴论中
表现出来的动摇性和矛盾性,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对这对范畴的理解存在着混乱
所造成的。因此我们也可以把亚里士多德关于个别与一般的理论,看成是他整个
范畴论的一个总结。
    2 范畴学说的价值亚里士多德的范畴学说内容广泛,思想深刻,仅就这点也
可以说明他是古希腊杰出的哲学家和最博学的人物。
    一个哲学学说和体系的建立,必须有哲学范畴作为基本内容,哲学家总是通
过继承前人或自己的创立的范畴来表达自己的哲学观点。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是由
一系列哲学范畴组成的理论体系。要掌握他的哲学体系,就必须了解他的范畴理
论;了解了他的范畴理论,就掌握了进入他的哲学之门的钥匙,因此研究亚里士
多德的范畴学说,既有理论的意义,又有哲学史的意义,黑格尔说“要理解亚里
士多德,就得认识这些范畴”
    ①,说的很有道理。
    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的不断发展过
程,它每前进一步都由范畴固定下来。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了不少新的哲学范畴,
系统深刻地探讨了许多哲学范畴的内容和实质,并对范畴作了初步分类,这反映
了人类认识世界的深化,在人类认识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这是亚里士多德的又
一重要贡献。
    范畴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它是区分认识过程的阶段,是帮助人们认识和掌
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网上纽结,根据研究,总结提出新的范畴,实际上可以由此而
对科学进行分类,对一些学科的研究对象作出规定。
    亚里士多德进行了这种工作。他擅长分析,对古希腊哲学家们一直讲的存在
进行了分析,认为“存在”有各种各样,将每一类“存在”都进行单独研究,构
成各门独立的学科。他说,哲学研究存在本身,其他学科从存在中“割取”一部
分,研究其属性,例如,研究关于数的存在的,是数学;研究关于医疗的存在的,
是医学;研究关于语言的存在的,是修辞学;研究关于逻辑存在的,是逻辑学;
研究关于道德存在的,是伦①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 卷,商务印书馆,
1960年版,第290 页。
    理学;研究关于政治存在的,是政治学……对这些他都进行了研究,所以成
为许多门学科的创始人。以上说的分析研究,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依据范畴的分类,
对许多学科研究的对象作出规定,并作出卓有成效的研究,写出著作,为后人留
下宝贵的精神遗产。
    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提出哲学“范畴”这个词并对它进行研究
的哲学家。当然,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不可能十分明确范畴的意义,
不可能像今天这样给范畴下定义,更不会有列宁那样的深刻解释;而且,他对范
畴的意义的了解还有含糊和不正确的地方,更有不确切之处。但总的看,贡献是
大的,在哲学史上的意义和作用是一般人所不能比的。从他对具体范畴的论述中,
我们可以看到:第一,他是从范畴和客观事物的关系上来揭示范畴的实质和意义
的;第二,尽管他对范畴的了解是建立在本体论的基础上,但不少地方也涉及到
以认识论的思想来把握。所以他把范畴看作是对客观事物的不同方面的规定和反
映,他从对范畴的这种理解出发,对范畴作了首次的分类,并研究了不少的具体
范畴。尽管这种研究还说不上很完美,但在二千多年前已达到在今天看来仍有相
当科学价值的研究水平,是不易的,其成果是令人敬佩的。因此可以说,亚里士
多德对范畴的意义以及对许多具体范畴的内容带有独创性的探讨和所取得的成果,
的确是人类认识的历史长河中,大放光彩的真理颗粒。
    亚里士多德把“实体”范畴看成是对客观独立存在着的具体事物的一种规定,
并且作为理解其他范畴的根据。就是说,他认为实体是中心,其他范畴都附属于
实体,是实体的数量、性质,“因为除了实体之外,没有一个别的范畴能独立存
在,所有别的范畴都被认为只是实体的宾词”。(《物理学》)实体是一切范畴
的基础,这是贯穿在亚里士多德整个范畴论中的一条主线。他指出,实体在任何
意义上——(1 )在定义上,(2 )在认识的程序上,(3 )在时间上——都是
第一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实体是独立存在的具体事物,是其他一切东西赖以
存在的基础,其他一切东西都是隶属于实体的性质、数量、关系、状态等方面的
属性,都不能离开实体而独立存在,因此,我们在认识客观世界时,必须从实体
即个别事物开始,否则认识无从谈起。实体是具体的、能独立存在的东西,因此,
一个个具体的事物,如苏格拉底这个人,我面前这棵树,才是实体。除了这类实
体之外,还有另一类实体:苏格拉底这个具体的东西是人,是动物。这里的“人”
(属)和“动物”(种),并不是性质或数量等属性,也是实体,不过这类实体
不是具体的、个别的,而是抽象的、一般的。这样,就得承认有两种实体:个别
的实体和一般的实体。他把个别事物叫“第一实体”,一般实体为“第二实体”。
基于对实体的这种理解,他就进一步提出和论证了个别与一般这对范畴,坚持没
有个别就没有一般,个别先于一般,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个别之外无一般的观
点,并在这个问题上对数论派和理念论进行了批判。对他关于个别和一般这对范
畴的论述和理解,后世哲学家是高度赞扬的。
    亚里士多德从这种实体论出发,又提出质料和形式这对范畴。质料是事物存
在和运动的基础和前提,形式使事物相区别,两者的结合构成事物,它们既对立
又相互转化。他认为形式不能离开具体事物而存在。
    他对这对范畴的论述和理解,充满了辩证法,对西方哲学发展史有较大
    影响。
    亚里士多德还从范畴与实体、实体与客观的关系上探讨了真和假的问题。他
指出,我们首先给真假作出规定,所谓假,就是以不是为是,以是为不是。所谓
真,就是以是为是,以不是为不是。真与假的问题是依事物的对象是否联合或分
离而定:谁把分离的东西认为是联合的,把联合的东西认为是分离的,那就是假
的;把分离的东西认为是分离的,把联合的东西认为是联合的,就是真的。这种
说法也许还不够全面、准确,但其基本意思是要明确真与假的标准,凡主观思想
符合客观事实的,主客观相一致的,那么人们的看法、判断就是真的;不相符、
不一致的,则是假的。这点表明了他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用他的这种说法,对
照日常生活经验,可以判断出不太复杂的真假问题。比如说石头是硬的,不是因
为我们说它硬,它才硬,而是因为这种说法符合客观情况;如不这样说,那就违
背实际了,就是假而不是真了。
    亚里士多德的范畴学说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学术价值,至少体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首先体现了逻辑学、本体论和认识论相一致的思想萌芽。他把范畴看作
是事物存在形式的逻辑规定,并试图以一个范畴系统对客观事物的多方面作全面
的逻辑规定,这也就是他一再强调的范畴的种类和存在的种类一样多的意思。他
不仅从逻辑学的角度揭示范畴的含义,而且从范畴和客观存在的关系上来了解和
把握范畴的内容和实质。
    同时,还试图把范畴的排列和顺序同人们对事物认识的程序一致起来,把
“实体”列在十范畴的首位,并明确指出实体不论在时间上还是在认识程序上都
是第一的。这是符合人们认识规律的,因为我们认识客观事物时总是从个别的具
体的事物开始,即首先要认识这个东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