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亚里士多德 >

第10节

亚里士多德-第10节

小说: 亚里士多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柏拉图相反,亚里士多德极力推崇艺术的模仿,并对模仿在艺术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了深刻的阐述。
    亚里士多德指出,诗(艺术)的模仿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按照事物本来
的样子去模仿”;第二种是“按照事物为人们所说所想的样子去模仿”;第三种
是“按照事物应有的样子去模仿”。在亚里士多德心目中最后一种模仿为最好,
他把古希腊著名的悲剧诗人索福克勒斯看作是采用这种模仿形式的典型代表,并
加以颂扬。在他看来,这种模仿形式不仅不会像柏拉图所说的那样会失去真实性,
而是相反,会更具有真实性,因为模仿的不是个别事物,而是带有普遍必然性的
事物。他为了说明这种艺术模仿的作用,特地把诗人和历史学家作了区分。指出
诗人和历史学家的区别不在于诗人用韵文,历史学家用散文,而在于历史学家描
述的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是个别的事情”;而诗人描写的却是按照可然
律和必然律来描写的那些“可能发生的事情”,它“更具有普遍性”。因此诗比
历史更有哲学意味和庄严的东西。在这里,亚里士多德把历史看成只描写个别的
偶然事件,看不到历史同样也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这当然是不对的,但
他对艺术的模仿的见解的确包含了艺术要揭示事物本质和普遍必然性的深刻思想。
    亚里士多德为了论证艺术模仿的必然性,还从心理上找根源。他认为诗(艺
术)的模仿的起源有两个原因:首先,模仿是出于人的自然的本能,从小孩时就
开始表现出来。人也是通过模仿这种本能开始学习的。
    人是所有动物中最善于模仿的,因为这一点,使人不同于其他动物;其次,
由于每个人都具有爱和谐节奏的天性,因而模仿出来的东西也具有和谐的节奏,
它使人产生愉快感。悲剧诗人就是通过模仿从痛苦和恐惧中引出愉快。他从模仿
是人的天性的思想出发,提出了所谓诗的本质缺陷和偶然缺陷的问题:诗人从事
模仿而又没有模仿的才能,那么他的诗就是本质的缺陷,他不配当诗人;如果诗
人在模仿时只是表现有些不恰当的地方,他的诗就是偶然的缺陷。
    按照亚里士多德的意见,艺术(诗)的各种形式中,悲剧是最高的
    形式,它比其他形式(如史诗)有更多的优点。因此在此部著作中特别着重
研究了悲剧的模仿问题。
    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是一种完整的行为的模仿。所谓完整(整体),就是
说有开始、有中间和结尾。它们有因果关系,整体里的每一部分都是紧密联系的,
缺少或去掉任何一部分都会毁坏整体性。既然悲剧是一种完整的行动的模仿,必
须包括六个因素:剧情、性格、思想、语言、歌曲、形象。这六个因素关系到模
仿的手段、模仿的状态以及模仿的对象,从而组成了悲剧的特性。他对每一部分
都分别作了详细论述,并特别强调“剧情”这部分,认为这是悲剧的主要部分和
灵魂。此外,这部著作对于悲剧中的其他问题也作了有益的探讨,如提出诗人在
写悲剧的时候,应尽可能地把自己放到观众的地位上,这样就能够把事物看得更
清楚。
    以上是几部主要著作的简要介绍,在论述各门学科的思想时,我们还将进一
步叙述这些著作的内容。
    第六章学术成就亚里士多德的研究涉及他所处时代的一切领域,并且几乎在
每个领域都有独到的见解和成就。他是许多学科的创始人,为后人留下大量的、
内容丰富的科学著作,对人类文化进步和科学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亚里士多德为科学做出了最根本的范畴分类,并建立了最根本的典范——重
视经验事实与强调系统化的重要性。后来的科学与哲学是根据亚里士多德的典范,
而实现其种种特殊的要求与发展。因此,就此意义而言,亚里士多德的成就影响
了西方哲学与科学的发展。
    1 科学分类亚里士多德经过多年钻研,几乎掌握了当时所有各门科学的知识,
并且是古希腊第一个对知识进行分类的科学家。他认为各门科学都是独立的(因
此可以分类),又是统一的(有相关性),并认为这诸多学科并非都在一个平面
上,根据其价值和目的可分为不同的层次。理论性的科学较之其他科学略高一筹,
而神学又较理论性科学再高一层。因此,各门科学不但有其个别独立的内在系统,
而尤其有结构、目的、价值之相关性,学科之间虽独立而又相连,虽杂多而又有
其根本之目的与统一。
    他提出根据求知的目的不同,科学知识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求知本身为
目的的属于理论的学科,包括形而上学(他本人称为“第一哲学”)、物理学
(生物与无生物、生理与心理)、天文与地质等自然科学的总原理,也就是“自
然哲学”)和数学;第二类是以寻求行为的标准为目的而求知的属于实用的学科,
包括政治、经济和伦理等;第三类是以寻求创作有实用价值或艺术价值为目的而
求知的创制学科,包括各种技艺,如建筑、体育、音乐、图画、雕塑等。他创立
的逻辑学,他认为是求知的工具,是一切学科都必需的。他的逻辑学著作被后人
总称为《工具论》。
    关于亚里士多德的科学分类,学者们用几种图示来表示:表1 表2
    ①亚里士多德第一次对科学进行分类,对于推动科学和哲学的发展是有重要
意义的。
    他一方面对科学进行分类,另一方面认为科学知识是一个统一的系统,知识
之间有相关性。把人类知识系统化的思想源于柏拉图。柏拉图在建构他的理念论
大厦时指出,理念世界的最高点是“善”,即“第一原则”,它是理念世界的本
原,是知识的终极点,是理性的对象。一切知识都以第一原则为出发点。人们应
该去把握第一原则,然后从中演绎出其他知识,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老师
的知识系统化思想深深地吸引了亚里士多德。但他不像柏拉图那样浪漫,并不相
信所有的知识都可以从同一原则中推演出来,因为各门科学的独立性同样是十分
明显的。但他确信,人类的知识绝不是散乱的、无序的,一定会有某种内在联系。
这一思想,后来的科学家给予了肯定。德国物理学家,19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
得者M。普朗克说:“科学是内在的整体,它被分解为单独的部门不是取决于事物
的本质,而是取决于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实际上存在着由物理到化学、通过生物
学和人类学到社会科学的连续的链
    条,这是任何一处都不能打破的链条。难道这仅仅是臆想的吗?“①系统论
创始人贝塔朗菲把亚里士多德看成是系统思想的始祖,并指出:”亚里士多德的
论点‘整体大于它的各个部分的总和’是基本的系统问题的一种表述,至今仍然
正确。“②对这点,很多人只是把这种系统思想看成是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一个
闪光点,其实这是亚里士多德在柏拉图思想基础上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他当时
提出两点设想:第一,各类独立的科学之间具有一种内在的结构。他通过深入研
究各门科学,把各类知识进行了分类,提出人类认识史上第一张科学分类表,如
上述。
    第二,每门科学自身应成为一个公理系统。科学由知识集合而成。
    亚里士多德首先规定了知识的本性:“当我们认为知道了一件事物所产生的
原因(知道了它是它的原因),并且也知道了它不可能是其他时,那我们便认为
知道了一件事物(在绝对意义上,而不是在似是而非的或偶然的意义上)。”
(《后分析篇》)这就是说,知识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说明对象的原因,说明
它为什么是这样的;2。说明它必然是这样的,而不可能是别样的。一门科学又是
由一系列证明组成的,证明就是科学的三段论,它以一种知识为根据推出别的知
识。作为根据的知识就是公理。公理除了要满足知识的上述两个条件外,还须:
1。它们必须是“真实的”,否则便不能作为定理知识的依据,也不能使自身得到
了解;2。它们必须是“原初的”,即直接的,不用加以证明的。如果它们是还须
证明的,那就不是第一原则了;3。它们必须比结论知道得更清楚;4。它们先于结
论并且是结论的原因,“没有这些条件可能会有推论,但却不能有证明。因为它
不足以产生知识”。(《后分析篇》)从公理出发,人们必须按照三段论的格进
行推论,推论出一系列前后相继的定理,从而构成一门科学。他说每种证明、每
种演绎推论都必须通过我们所讨论的三个格而进行①。(《后分析篇》)
    当然,亚里士多德的公理化系统也并未付诸实践,还只是一种设想,一种头
脑中的模型。他的著作并不是这样推导出来的,而都是先广泛收集整理各种观点,
将它们形成为问题,然后加以详尽的考察,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我们不
能因此而责备他是空想家。一个科学家提出问题不意味着就必须解决这个问题,
提出一种设想并不负有非实现的责任。提出问题、设想,那是长期观察、思考、
研究的结果。科学家们根据他们的经验,对此都讲过很深刻的体会,如法国科学
家贝尔纳说,问题的形成和选择,“是科研工作中最复杂的一个阶段。一般地说,
提出课题比解决课题更困难”。②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
问题更重要,”提出新的问题,“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
正进步。”③这些问题和设想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科学上所说的“问题”
和设想,是以往实践和认识所没有解决的东西,属于未知领域,它决不是靠单纯
的冥思苦想就能提出的,而是在实践和认识①(德)M。普朗克:《物理学世界图
景的统一》,莫斯科出版社,1966年。
    ①参见易杰雄主编:《世界十大思想家》,安徽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
149 —152 页。
    ②《科学家译文集》,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29页。
    ③爱因斯坦:《物理学的进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2年版,第66页。
    进一步发展中产生、科学家在探索过程中捕捉到的。因此,问题和设想表现
着人类认识已达到的高度,又表现着人类实践和认识进一步发展的新起点,是知
与不知的联接点;问题和设想反映着人们向未知领域探索和前进的广度和深度。
可见,问题和设想不只是简单的几个字,不只是一个问号或想法,它反映了科学
家的理论基础和已达到的科研高度,体现了科学家对科学前沿掌握的程度,对社
会需求了解、认识的深度。显然,非一般人所能为。问题的解决,需要人才,需
要条件,有些问题是在适遇其人、适逢其时才得以解决。总之,更多的问题是在
提出后经几代人才解决,其间不知耗费了多少人的心血和精力!证明和证伪都非
易事。
    2 学术成就评价亚里士多德在每一个领域都不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他的
研究详尽、细致、深入,而且富于创造性。以生物学为例,可见一斑。亚里士多
德作为科学专家的声誉主要是由他的动物学和生物学著作被确认的。
    他对动物的研究奠定了生物科学的基础,他第一次做了生物分类,把自然界
分成高低不等的等级,解剖了50多种动物和人的胚胎,还观察到隔代遗传的现象,
在他的著作中提到500 多种动物。近代进化论奠基人达尔文曾说过,居维叶和林
耐各有成就,对于他好像是两位神明,但这二人比起亚里士多德来,只不过是小
学生而已。亚里士多德的生物学研究成果直到他死后2000多年才被取代,这种科
学成就在历史上是不多见的。亚里士多德苦心研究的成果写成了《动物志》和《
解剖》两部著作。
    《解剖》一书失传,《动物志》流传至今。《动物志》详细地讨论了动物的
内在和外在部分;动物所由构成的不同成分——血液、骨骼、头毛、各种繁殖方
式、饮食、习性、特征等;研究了野牛、绵羊、山羊、鹿、猪、狮子、鬣狗、象、
骆驼、老鼠、骡子;描述了燕子、鸽子、鹌鹑、啄木鸟、鹰、乌鸦、画眉、布谷
鸟、乌龟、蜥蜴、鳄鱼、毒蛇、海豚、鲸鱼及许多种类的昆虫。而关于海生动物
(鱼)、甲壳动物、头足纲动物、有介壳的根足虫类的资料尤其丰富。而且,从
人到乳酪中的蛆,从欧洲的野牛到地中海的牡蛎,都研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