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事顾问团援越抗法斗争史实-第1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枰肟赡艿墓叵等狈θ婵悸恰8刹恐星诩蠼谠嫉乃枷虢デ鞯。朔严窒笥兴贰U攵陨鲜銮榭龊妥芎笄诰痔岢龅奈侍猓笄诠宋首橄群筇岢隽巳缦乱饧�
关于后勤工作的指导思想。根据越南的财政经济状况和人民军所面临的后勤任务,向越方介绍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把“为国家负责、为部队负责”当作后勤的指导思想的经验。同时强调军队要照顾国家的困难,要正确处理军队需要与国家财力的可能之间的关系、改善部队生活与减轻人民负担的关系;部队入城以后仍要坚持精打细算、量入为出的方针,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提出了平时工作要为应付战争作准备,要把战备建设作为后勤建设的重要内容。
关于后勤建设的基本方针。在新的建军方针下,应是向着正规化、现代化的方向前进,使后勤工作与新的军事任务相适应。但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应在现有基础上扎实地工作,逐步地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于后勤设施建设和物资储备,应依据量力而行的原则,根据国家财力,分期分批地逐步解决,要求不宜过高、过急。上述建议都得到人民军总后勤局领导的赞同,并在实际工作中初步得到贯彻。如人民军总后勤局提出的1955年度建设计划过于庞大,仅医院即拟建17座。后勤顾问组根据财力、物力条件,建议近期的设施建设计划加以有限的经费修缮利用旧有的和接收敌军的设施为主,新建项目不宜过多,并提出了缩减计划的具体意见,被越方采纳。
在教育训练方面,后勤顾问组介绍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正规训练的经验,结合人民军后勤的特点,帮助制定训练计划,组织后勤训练,并帮助培养后勤专业训练的骨干。还提出在原有训练班的基础上筹建后勤学校和军医学校的建议,对办学方针、培训目标、课程设置和学制等问题也提出了意见,并参加了筹建工作的研究和校址的勘察等工作,提供了大量教材和教学资料,供越方参考选用。
第六章 军事顾问团完成援越抗法斗争任务
从1950年8月至1956年春,中国军事顾问团帮助越南人民军作战和建设做了大量工作。越南抗法战争取得胜利,印度支那恢复和平以后,军事顾问团担负的援越抗法斗争历史任务已经完成,中共中央及时作出了逐步撤销军事顾问团的决定。从1954年下半年起,军事顾问团逐步收缩、陆续撤回。至1956年春,全部撤离回国。军事顾问团模范地执行国际主义任务的实际行动,增进了中越两国人民的战斗友谊。
第一节 军事顾问团完成历史任务的回顾
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领导下,在胡志明主席和越南劳动党中央的关怀和支持下,中国军事顾问团发扬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胜利地完成了中国共产党交给的艰巨而光荣的国际主义任务,对越南抗法战争的胜利和印度支那和平的恢复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在五年多时间里,军事顾问团主要进行了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帮助人民军组织、指挥作战,夺取抗法战争的胜利。
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和越南斗争的实际,军事顾问团把帮助越南人民军组织、指挥作战,不断夺取战役、战斗的胜利,打败法国侵略者,作为自己的中心任务。
从1950年8月军事顾问团抵越,到1954年印度支那停战,人民军先后进行了边界、中游、东北、宁平、和平、西北、上寮、奠边府八次规模较大的战役。除和平战役,由于军事顾问团正集训整顿,未到前线直接帮助指挥外,其他各次战役,从决策到战役全过程的组织实施,都是在军事顾问团的帮助下进行的。
在上述八次战役中,特别是边界、西北、奠边府三次大捷,军事顾问团都适时地提出了战略性建议,并帮助拟定周密的作战计划和实施灵活机动的组织指挥。在越南劳动党中央和总军委领导下,人民军英勇作战,胜利地粉碎了从塔西尼到纳瓦尔的各种战争计划,一步一步地夺取了抗法战争的胜利。同时,人民军经受实战的锻炼与考验,迅速地成为一支能够掌握和运用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具有坚强作战能力的革命军队。
第二、帮助人民军加强军事建设,提高军事素质。
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军事顾问团帮助人民军在作战和建军指导思想亡实现了三次转变,进行了三次全军性组织装备的整编和军事训练。
第一次是从1950年边界战役开始由游击战到运动战的转变。适应这一转变的需要,在中国援助和军事顾问团帮助下,人民军先后建立起六个步兵师和一个工炮师,统一了编制,改善了装备,加强了训练,战斗力显著提高。
第三次是1953年西北、上寮战役后由小规模攻坚战到大规模攻坚战的转变。适应这一转变的需要,中国援助人民军增建重炮、高炮部队;军事顾问团帮助编写攻击集团据点群的教材,统一作战思想,加强攻坚战术技术的训练,提高了部队的攻坚作战能力。
第三次是越南实现停战之后,由战争环境到和平环境逐步实现军队正规化、现代化的转变。在中国援助和军事顾问团帮助下,人民军进一步统一了全军编制,改善了装备,新建和增强了特种兵部队,对部队进行系统的正规训练,使部队面貌为之一新。
第三、帮助人民军加强政治建设,提高政治素质。
首先,帮助摆正政治工作在军队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着重加强思想领导,加强战时政治工作指导,从基本教育入手,有步骤地组织进行了四次全军性的重大政治思想教育,从而提高了部队的政治觉悟,激发了巨大的抗战热情和奋不顾身的战斗精神,保证了历次战役的胜利和各项任务的完成,使人民军各级干部认识到加强党的思想政治领导的极端重要性,逐步学会了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领。这对人民军的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其次,帮助加强军队中党的建设。在军队公开劳动党的组织之后,帮助建立与健全党委制和制定支部工作纲要,推动了党委的集体领导,活跃了党的生活,加强了党的基层建设。1953年的政治整军,纯洁了党的队伍。这些基本措施,极大地提高了各级党委、支部的战斗力。
再次,帮助总政治局建立健全各业务部门机构,明确工作职责,训练业务干部,加强业务建设,不断总结政治工作经验和加强工作指导,使各级政治机关和各项业务日益健全与完善。
第四、帮助人民军培养训练干部,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
首先,帮助培训、提高干部。这是搞好人民军干部队伍建设、保证作战和建军需要的重要环节。帮助举办多期各级各类轮训班,培养训练了各方面的干部。特别是政治顾问组帮助总政治局举办的以培训中高级干部为重点的轮训班,先后办了八期,培训了大批军事、政治、后勤干部,取得了显著成绩。由中国帮助在云南(后迁广西,停战后迁回河内)开办的越南陆军军官学校,亦派有中国顾问全面帮助学校工作。几年内培训了上万名干部,对加强人民军干部队伍起了重要作用。
其次,帮助解决干部路线、方针、政策问题。实行以工农为骨干同时也重视非工农出身干部的培养与使用的方针,使部队中大量优秀的工农干部迅速成长起来,非工农出身的干部也提高了思想觉悟,坚定了政治立场。
第五、帮助人民军加强后勤建设,提高后勤保障能力。
首先,帮助人民军后勤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把服务于前线,服务于部队,保障作战胜利,作为后勤工作的中心任务;帮助建立、健全与整顿各级后勤组织,加强后勤系统的政治工作,培养后勤干部的业务能力和勤劳俭朴的作风;帮助建立与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整顿财经工作,加强财经管理,使后勤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正轨,不断地提高了保障能力。
其次,帮助搞好后方建设,提高战役后勤保障的能力。人民军后方根据地公路的修复和新建,通往前方水陆交通运输线的建设,以及兵站和医疗救护系统的建立等,都是在中国大力援助和军事顾问团帮助下进行的。在几次重大战役中,从战前的后勤准备到战役进程中各项后勤保障的实施,都是军事顾问团具体协助人民军总后勤局领导进行的。在人民军全体后勤人员的努力下,军队战役后勤保障工作越做越好,对于夺取战役的胜利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第六、协助做好军事物资援越工作,保证人民军作战和建设的需要。
在越南抗法战争期间,中国是唯一的向越南提供大量无偿援助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在抗法战争期间,中国共援助越南人民军枪支15。5万余支(挺)、枪弹5785万发、炮3692门、炮弹108万多发、手榴弹84万多枚、汽车1231辆、军服140万多套、粮食和副食品1。4万多吨、油料2。6万余吨、以及大量的医药和其他军用物资。
关于中国向越南援助军事物资问题,军事顾问团根据具体情况和人民军总部的要求,帮助越方拟制年度的要求援助物资的计划;必要时,还根据人民军作战的实际需要,应越方要求,及时向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提出临时紧急援助的建议,以保证作战的需要。
军事顾问团进行的上述六个方面的工作,都是遵循毛泽东关于人民战争和人民军队的思想原则,结合越南的实际情况进行的,因而圆满地完成了中共中央赋予的帮助越南打胜仗和建设正规军队这两项重大任务。
第三节 军事顾问团的撤销过程
1954年8月下旬,中共中央决定正式建立中国驻越南大使馆。9月1日,首任大使罗贵波向胡志明主席递交国书。中国驻越南大使馆正式建立。
9月中旬,罗贵波向越南劳动党中央转达了中共中央关于逐步撤销军事、政治顾问团的提议,征求越方意见。越南劳动党中央讨论之后,表示同意撤销顾问团的组织机构与名称,赞成今后公开聘请顾问。但认为军事系统顾问不宜采取公开聘请的办法,仍应以秘密方式帮助工作。
1954年10月10日,河内解放。同月下旬,军事顾问团随同人民军总部进驻河内。此时,军事顾问团共有237人,其中供给、医务、电台等保障工作人员占大多数。根据中共中央逐步撤销军事顾问团的指示,正在国内休假的副总顾问梅嘉生和部分师、团职顾问不再回越南工作。
1955年7、8月韦国清留京休假期间,刘少奇、邓小平就军事顾问团的撤销问题作了指示。刘少奇指出,根据新的形势和情况,军事顾问团要分步骤地撤回来。军事顾问团对越南是有帮助的,组建部队、训练部队、组织作战等,都取得了很多成绩。在帮助接管城市方面也是有成绩的。在撤回以前,要教育全体人员不能有任何松懈,要善始善终地做好工作。工作中如有缺点错误,应认真进行自我批评,努力做好团结工作。邓小平也强调指出,我们在越南工作的同志,要积极地去做应该做的工作,要站在越南人民的立场上去做事倩,要团结与尊重越南同志,不能随便提意见,办错了事还是要受批评的。
韦国清于8月下旬离京回到河内,向军事顾问团传达了中共中央和中央领导人的上述指示。这时,军事顾问团尚有军事、政治、后勤、炮兵、工兵、民航等顾问组,有数十名顾问和技术人员。9月2日,军事顾问团党委作出贯彻执行中共中央指示的具体安排,军事顾问团人员于9、10月间、本年底和次年春分三批撤离回国,受聘为军事专家和技术人员的交由大使馆武官处领导,并对保证做好撤离前的各项工作和搞好内外团结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根据上述安排,副总顾问邓逸凡完成在越南工作任务后,于1955年9月中旬同部分顾问人员离开河内回国。越南人民军总政治局主任阮志清在邓逸凡回国前夕,与他作了两次诚挚的交谈,表达了真诚的感激之情和难舍难分的战友情谊,井亲自送行到睦南关(今友谊关)。
1955年12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外交部联合发出了《关于撤销我国驻越军事顾问团和改派军事专家的决定》,并指定王砚泉为专家组组长,国林之为专家组党委书记。中国政府的上述决定,是在越方一再要求中国继续派军事顾问的情况下作出的。武元甲率领越南军事代表团于1955年夏、冬两次访华期间,均提出继续派顾问帮助越南人民军各方面的工作的要求。为此,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