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事顾问团援越抗法斗争史实-第1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对未来作战的预案。根据人民军总军委的要求,军事顾问团参与了人民军建军计划和未来作战问题的研究。
军事顾问团经过调查研究和根据几年来掌握的情况,在与人民军领导人交谈、商讨中,对有关建军问题,提出了如下意见。关于军队总定额和各种部队的编成:1955年4月,越南人民军实有兵员32万余人。根据越南北方的人口、财源等条件,不宜再扩大兵员数量,按越南劳动党中央规定的30万人定额较为适宜。在现有兵员中,预计需要退出现役的人员约4万人左右。经过整编,全军实有兵员将为28万人左右。全军编为国防军,包括步兵、地面炮兵、高射炮兵、工程兵、坦克部队和海空军共20。1万至21。1万人,公安部队3。4万人,铁道部队0。5万人,指挥机关(总部和军区)3。4万人。全军总计27。4万至28。4万人。人民军备类干部的培训,营以上干部由中国代训,连以下干部由人民军办校自训。关于有步骤地建立海空军基础,可先建立航空处和海防处,配备必要的干部和技工人员,管理已经接收的机场、海港、码头等设施,以民航作为建设空军的基础。此外,军事顾问团还对军区划分、民兵建设等提出了意见。
为了研究未来作战问题,武元甲同韦国清及部分军事顾问,于1955年3月视察了从海防至北纬十七度线以北沿海地区的地形。归来后,顾问团经过研究,对敌人可能的进攻方向和人民军的作战方针、兵力部署以及军事设施的建设等向越方提出了意见,共同进行了商讨。
1955年5月,中越两党中央商定,胡志明6月率越南政府代表团访华的同时,武元甲也将率领越南军事代表团秘密访华。6月27日,武元甲率领越南军事代表团,包括黄文泰(副总参谋长)、黎廉(总政治局副主任)、丁德善(总后勤局副主任)和总部机关部门负责干部共十余人,由韦国清和几名军事顾问陪同抵北京,与中共中央军委领导人彭德怀、苏军驻中国总顾问彼得鲁塞夫斯基就越南的建军计划和未来作战方针等问题进行了会谈,基本上取得了一致的意见。韦国清参加了各次商谈。代表团在参观北海舰队的各种舰艇后,于7月中旬启程回国。8月,韦国清赴河内,协助越南人民军落实在北京会谈时所讨论的各项工作。
1955年10月8日,越南劳动党中央电告中共中央,决定派遣军事代表团再度访华。15日,武元甲率领越南军事代表团,包括总政治局主任阮志清、总后勤局主任陈友翼、副总参谋长黄文泰以及参、政、后机关若干高级干部,再次由韦国清和几名军事顾问陪同,秘密抵北京访问,就越南人民军建军方案和作战计划等问题,同彭德怀和苏方古谢夫进行了多次商谈,对主要问题取得了一致意见。韦国清参加了各次商谈。
越南军事代表团由中共中央军委和各总部领导人陪同参观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些军兵种的设施和军事院校。总参、总政、总后机关部门领导人与代表团有关成员举行对口座谈,介绍军事、政治、后勤各个方面的工作情况和经验。代表团还到66军参观访问。武元甲等应邀参观了冬季军事演习。12月11日,代表团离京回国。12月25日,越南劳动党中央致电中共中央:“我们已听取了武元甲同志去北京有关越南作战计划和建军工作会谈的情况和结果及参观演习收获的报告。我们认为,各项根本问题均已获得你们和苏联同志帮助解决。特此表示我们衷心的感谢!”
第二节 新形势下的政治工作
一、进行新形势、新任务教育和系统的理论教育
实现停战后,越南人民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由战争转入和平,由农村转入城市,恢复生产,加强建设的新时期。1954年9月,越南劳动党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新时期的任务是:“团结与领导人民进行斗争,履行停战协定,防止、克服一切破坏停战协定的阴谋,以求巩固和平;加紧完成土改,恢复与发展生产;加强人民军队的建设,以求巩固北方;坚持与推动南方人民的政治斗争,以资巩固和平,实现统一,在全国完成民主与独立。”人民军总军委根据这一决议提出:“人民军当前的任务是巩固和平,保卫祖国,作为全民斗争的坚强后盾,以求实现统一,在全国完成独立与民主。”这个新的政治任务,对人民军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是把人民军逐步建设成为一支正规化、现代化的人民军队。
越南人民军在奠边府战役胜利和停战谈判胜利的鼓舞下,部队的士气空前高涨。由于过去工作的基础和长期战争的锻炼,指战员的政治觉悟和思想水平有很大的提高,部队的团结大大加强。这是部队思想的主流。另一方面,由于对历史的重大转变及对这一转变带来的新形势、新任务缺乏思想准备,对和平停战缺乏正确认识,部队中滋长了一些错误思想,主要的是和平麻痹、苟安享乐、斗志松懈、解甲归田的思想情绪,因而纪律涣散,逃亡、离队现象增加。军事顾问团分析了人民军部队的思想情况和思想领导工作情况,与总政治局交换了意见,提出了加强思想领导与政治教育的建议。越方采纳了顾问团的意见,于1954年8月至1955年春,在部队中普遍进行了新形势、新任务和政策纪律教育以及“人民军永远是一支战斗队”的教育。1955年2月中旬,总政治局召集了中高级政工干部会议,阮志清作了关于当前部队思想情况的分析与思想领导的报告。会后,各级党委分析了本单位的思想情况,批评了思想领导工作中的麻痹自满、迁就放任的偏向。4、5月间,总政治局又召开了干部会议,传达讨论了越南劳动党中央第七次全会的决议,并着重检讨营以上党委的领导工作,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进一步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
由于加强了思想领导和政治教育,批判了错误思想,提高了政治觉悟,从而稳定了部队,胜利地完成了临时军事分界线以南部队的集结、转移以及接管新区城市、剿匪等任务,做好了部队训练、整编的准备工作。
与此同时,军事顾问团还提出了结合越南的实际,在干部中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学习的建议。总政治局同意了这个建议。首先组织高级干部学习马列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知识,使干部理解社会发展和革命斗争的一些基本观点,树立唯物史观和革命人生观。参加这一学习的中高级干部有3000人。此外,还在干部中进行了“越南革命基本问题”的学习,这些学习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开始建立了较为正规的系统的干部理论学习制度。
二、总结政治工作经验与制定政治工作条例
为了适应新时期的需要,保证部队新的历史任务的胜利完成,军事顾问团建议总政治局认真总结建军以来特别是1950年以来政治工作的基本经验,制定越南人民军政治工作条例,明确新时期政治工作的任务,把全军政治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总政治局接受了这个建议,要求顾问团具体帮助。
在邓逸凡主持下,政治顾问组进行了多次研究,认为总结政治工作经验,重点应总结1950年尤其是1952年以后的政治工作的经验,帮助起草了《对越南人民军两年半(1952年1月至1954年6月)政治工作简要总结的意见》。这个文件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1952年以前的工作基础。对1950年到1952年期间的政治工作作简要的回顾。第二部分是对1952年以来的政治工作,从政治整训与政治整军、党的工作、干部工作、保卫工作、保证作战和训练等各项任务的完成、地方武装和敌后武装中的政治工作、敌伪军工作以及政治机关的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等八个方面,作了比较详细的阐述。第三部分是目前部队政治情况的估计。对部队的思想情况、组织情况、干部情况和政治工作领导情况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是两年半来政治工作的主要经验教训。对实践中体会最深的主要经验,概括了如下四条: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的生命线,要不断提高指战员对政治工作的认识;加强思想领导和政治教育,是部队政治工作建设的首要问题;加强党委的领导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是部队政治工作建设的核心;加强政治机关的建设和提高政治工作人员的领导水平,是搞好部队政治工作建设的重要保证。第五部分是对今后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时期中,人民军政治工作的总任务和加强部队政治工作建设必须掌握的几个主要问题。与此同时,根据越南人民军的实际情况,参照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帮助起草了《越南人民军政治工作条例(草案)》,其中包括各级政治机关和政工人员的职责等14个具体条例草案。此外,对1955年政治工作的具体任务和工作,对今后几年要考虑的几项工作,对各级政治机关的编制,也分别提出了意见和方案。
总政治局对顾问团帮助起草的文件,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逐条逐句的讨论,并多次和顾问团领导交换意见。对军事顾问团起草的《简要总结意见》,总政治局充实了具体内容,增加了自建军开始到1950年的政治工作状况部分,改写成《越南人民军政治工作的基本总结和今后政治工作的任务》,连同修改后的《政治工作条例(草案)》送总军委和越南劳动党中央审查批准。关于1955年政治工作和今后几年的工作,总政治局采纳了顾问团的意见,对部队进行了具体部署。
第三节 研究新形势下的后勤建设
停战以后,后勤顾问组除帮助总后勤局总结经验、整编后勤机构、修订规章制度和调整后勤工作部署外,主要是研究新形势下的后勤建设问题。在共同研究工作中,人民军后勤领导提出的加强后勤建设,跟上建军进度,充实后勤力量,准备应付战争等设想是积极的,但有求新、求大、求快的倾向,对需要与可能的关系缺乏全面考虑。干部中勤俭节约的思想渐趋淡薄,浪费现象有所抬头。针对上述情况和总后勤局提出的问题,后勤顾问组先后提出了如下意见。
关于后勤工作的指导思想。根据越南的财政经济状况和人民军所面临的后勤任务,向越方介绍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把“为国家负责、为部队负责”当作后勤的指导思想的经验。同时强调军队要照顾国家的困难,要正确处理军队需要与国家财力的可能之间的关系、改善部队生活与减轻人民负担的关系;部队入城以后仍要坚持精打细算、量入为出的方针,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提出了平时工作要为应付战争作准备,要把战备建设作为后勤建设的重要内容。
关于后勤建设的基本方针。在新的建军方针下,应是向着正规化、现代化的方向前进,使后勤工作与新的军事任务相适应。但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应在现有基础上扎实地工作,逐步地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于后勤设施建设和物资储备,应依据量力而行的原则,根据国家财力,分期分批地逐步解决,要求不宜过高、过急。上述建议都得到人民军总后勤局领导的赞同,并在实际工作中初步得到贯彻。如人民军总后勤局提出的1955年度建设计划过于庞大,仅医院即拟建17座。后勤顾问组根据财力、物力条件,建议近期的设施建设计划加以有限的经费修缮利用旧有的和接收敌军的设施为主,新建项目不宜过多,并提出了缩减计划的具体意见,被越方采纳。
在教育训练方面,后勤顾问组介绍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正规训练的经验,结合人民军后勤的特点,帮助制定训练计划,组织后勤训练,并帮助培养后勤专业训练的骨干。还提出在原有训练班的基础上筹建后勤学校和军医学校的建议,对办学方针、培训目标、课程设置和学制等问题也提出了意见,并参加了筹建工作的研究和校址的勘察等工作,提供了大量教材和教学资料,供越方参考选用。
第三节 研究新形势下的后勤建设
停战以后,后勤顾问组除帮助总后勤局总结经验、整编后勤机构、修订规章制度和调整后勤工作部署外,主要是研究新形势下的后勤建设问题。在共同研究工作中,人民军后勤领导提出的加强后勤建设,跟上建军进度,充实后勤力量,准备应付战争等设想是积极的,但有求新、求大、求快的倾向,对需要与可能的关系缺乏全面考虑。干部中勤俭节约的思想渐趋淡薄,浪费现象有所抬头。针对上述情况和总后勤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