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闲话中国各省人 >

第4节

闲话中国各省人-第4节

小说: 闲话中国各省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诱狻熬镁佑睦贾叶晃牌湎慊蚓镁颖阒硕晃牌涑簟敝刑殉隼础⒈破茸约合胱拍浅趵垂愣钡母惺堋⒏潜破茸抛约捍蛳孪旅娴奈淖帧�
    
  有人会问:“清墨山水,你是不是为了纯是吸引大家眼球而起了这个戴些贬义的题目?”呵呵,其实不尽然。因为我细想过将广东如何定位,越是在归结的过程中越发现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名词用在“广东”身上是那么的贴切!
    
  “广东”一词缘于宋之时的“广南东路”,简称粤。因其在“五岭之南”故又多被称为“岭南”,省会广州,又称“羊城(简称穗)广东人的构成比较复杂,按旧时说法是主体上(指汉族人)有三种人:广府人(或称广州人)、客家人、潮汕人。但随着改革开放广东成为中国的前沿阵地后,内地大量的移民涌入,这构成了广东的第四种人一一一“新客家人”(或称新移民)。
    
  追根溯源,这块土地上最早的原住民是现时所称的广府人(广州人)的祖先一一一百越(粤)人(人种上与马来人种是近亲),百越人和秦始皇派遣的南征后留下来的50万大军共同组成了“广州人”的祖先(大家平常印象中的广东人多是指他们)他们聚居在珠三角跟粤西的土地上。传统的广府人肤色较其他地方的人略深些、颧骨突出、个子较矮,而眼睛则有些内凹。因真正意义上的“开发”较晚,加之离中原较远,所以文化上差了些。但也因此有了不同于中原的自己的特色一一一“岭南文化”(含广西)。因地处湿热之地,这里的人多喜跣足而不着袜子或趿了鞋子、叼了牙签一副有些散漫的样子行走在他们祖先的土地上,亚热带和热带的特性他们的身上或多或少的显现出来。这里的妇女皆能干,男人却是稍显得有些“懒”、有些“大男子主义”。到处可见背了孩子却还得腾出双手干这干那的女人,也到处可见打着酒嗝、叼着牙签、趿着鞋子的“男子汉”。亚热带湿热的气候造就了他们的少气懒言,更造就了他们有些“自由的习惯”。
    
  潮汕人则是秦汉时期囤垦戍边的中原军人和居住在本地的闽越人(与福建土著人是近亲)结合而生成,后来再加上陆续南迁的中原汉人就形成了现时的潮汕人,他们聚居在粤东的潮汕地区,因团结且擅长做生意故又被称为“中国的犹太人”。他们皮腹较白且人极精明,尤擅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喝那小碗底下却有一大盘的“功夫茶”。他们与“闽南人”的近亲,讲着几乎相同的语言,都信仰着相信能护佑自己海上平安的“妈祖”。
    
  而“客家人”的形成则最晚,他是唐宋时期中原先民为了躲避战乱或天灾而南迁…尤以宋时中原汉人躲避女真(金人)、蒙古人的屠杀和迫害而南迁的最多。因为为广府人所排斥,所以“客家人”保留了自己中原先民最本质的特色!他们聚居在粤北及粤东一部分,以梅州居多。他们的话虽叫“客家话”,但那却是实实在在的1000多年前的中国官话(中原话);他们的风俗现在看来有些古老和让人不懂,但那是我们汉民族先人1000多年前的风俗;他们的人长得现在看来虽不及北方人高大,但他们却是比北方人更纯的“北方人”!他们是是我们汉民族中血统最纯的汉人!讲着古老的中原官话他们来了、后有蛮族追兵、前有广府人的堵截他们也来了!他们的迁移是一条血之路!他们带着保留汉民族的期翼和对新生活的向往一路南迁、南迁!甚至好些人到了海外!但无论走到哪里,他们都记得祖宗在中原;无论走到哪里,他们都记得什么都可以改但就是不能改“祖先的话”和“祖先的风俗”!但无论走到哪里他们都觉得自己是“客人”,因为他们的家在中原!
    
  中原的囤垦部队在粤东“移民”并定居下来了,他们和当地人结合就成了“潮汕人”;中原的先民流着血泪怀着保留汉民族的期翼或被迫或自愿的“移民”并定居下来了,他们就是现时的“客家人”;解放后大批随部队南下的干部和军人留下来了,他们和改革开放后到广东的“弄潮儿”一起形成了现时的“新客家人”!
    
  当“鸦片战争”红毛鬼子打开中国国门后,中国人苦于民生日艰而或自愿或被迫的“下南洋”或被“卖猪仔”而形成了最早意义上的“华侨”。百多年后,东南亚、南北美洲及至世界的各个角落都见得到广东人的后裔!“哪里有华人,哪里就有广东人”是幸福,但更多的是第一代移民的辛酸!新会、台山、开平、恩平、鹤山因华侨最多素称〃五邑〃而闻名海内外,也有人一听到“华侨”、“华人”就以为腰缠万贯、衣冠鲜然,但有多少人知道当年那些旧人人在他乡的艰难和血泪?!
    
  客家人的到来和中原囤垦军人的南下及至这最后来乘着“改革开放”南下的“新客家人”们让原本几近荒芜、少见人烟的落后之地人口暴发;而改革开放突然间的让这块古老又年轻的土地近乎一夜间暴发出巨大的能量和无尽的宝藏!更是随着大批“内地文化人”的南迁而让这块土地不再是“文化的沙漠”!高楼林立起来了!珠三角的人的口袋鼓起来了!人口也是一日比一日的多起来了!各式的名厂、名牌也起来了!仿佛都在一夜间!
    
  记得在读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时感觉到古时“广东”的荒凉;更记得东坡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的这么多的美味让人垂涎!更记得幼时看地理当读到“北方天寒地冻时,珠三角的人还在赤脚撒网在河涌里捕鱼”时,怕冷的我对这片土地的向往和期盼。
    
  广东因远离中原开发较晚,故民智也开启较其他地区迟了些。真正地“爆发”是“下南洋”后“打开窗口看世界”及有了钱后重视教育而收获的硕果。1840年以前广东本地鲜有名人,但自国门被迫打开后却是先后出了洪秀全、孙中山、康有为、梁启超、叶剑英等一干政治家和以李嘉诚、霍英东为首的一干巨商富贾。呵呵,还有被现时影视传得神呼其神了的“黄飞鸿”和“第一抗日名将”薛岳,当然也有不得不提的汪精卫这“中国第一汉奸”。
    
  这里有一座古时叫“番禺”现时叫“广州”的中国第三大城市,这里有毗领港澳及和他们同祖同宗、同言的一群人。这里有改革开放的前沿汕头、珠海、深圳,更有伟人的故里香山县(今中山市);这里有赵佗和他的古越国;这里还有鬼斧神工的丹霞山和七星岩!这里有北江、西江、东江合成的“珠江”和韩江;这里有佛山的祖庙和四季无寒的气候;这里的人喜欢煲老汤、喝凉茶;更有各式的芒果、荔枝、菠萝、香蕉和龙眼:)这里有夜深了还丰富的“夜市”;这里也有正牌的和冒牌的适合各色人的货品和各色人口味的食店;更要注意这里也有好些正牌的和冒牌的“大款”:)这里有全国闻名的“天上飞的除了飞机都能吃,地下跑的除了火车都能吃”的以海鲜闻名的“粤菜”;这里有高速路遍布和随处可见的高架桥,这里更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岭南”!


 八面玲珑之九头湖北

湖北因其在洞庭湖以北而得名,其地处中原腹地、南北要冲,中国南北分界的长江穿省而过(一种说法是中国南北以秦岭、淮河为界,但本人更倾向于以长江为界:长江以南为南方,长江以北为北方)。横跨南北的特殊地理位置造就了这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 “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的楚人!其“沿长江水道行进,可西上巴蜀,东下吴越,向北溯汉水而至豫陕,经洞庭湖南达湘桂”的方便交通造就了古时楚国的繁荣。“春秋五霸”中有楚庄王,“战国七雄”中也有威名远扬之当时疆域之最大的楚,享此殊荣者在当时的古中国只有山东(齐桓公和后来的田齐)、陕西(秦穆公和秦国,这个有些争议,有人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楚庄王、晋文公、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而教科书上的秦穆公和宋襄公则不在‘五霸’之列”),而楚国的重心就在现在的湖北,(其当时的国都叫“郢”即在湖北荆州境内)其在中国历史举足之份量可见一斑! 
    
  但长江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却并不永远是充满了慈爱的,虽不至于像“父亲河”黄河那样任性、暴躁但也却也时常发怒,而且其能量大过黄河,所以一发怒则往往不可收拾,苦了的是长江中下游的那些她的子民。古时的他们与天斗与地斗还要提防着这个不知何时会心血来潮“母爱泛滥”的长江。长江这个母亲也给她中下游的这些省份烙上了鲜明的带些“精明”的地域特色。不精明能成吗?能活下来吗?大灾年份里,在苦力无可以为计的情况下(入眼满目都是难民)想来只能靠脑筋才能活下来的了,这一点儿与北方是大不同处。北方因天灾相对少了许多,在古时的农耕社会里,“安土重命”的北方人守着广袤且还算富足的平原就显得较南方人保守了很多,因为不必事事、时时用脑就可糊口了。
    
  在那恶劣的社会里,为了生存下来,长江沿岸的他们穷尽了心智也将生存的技巧发挥到了高潮!或商或“精农”(相对于北方的粗放型农业),人人自给、各有特色的艰难却坚韧的度过那些灾祸!所以南方人较北方人个人自理能力和“独立精神”都强许多,(到的南方乡下,多见的是个家独立的或远或近的院落;而在北方乡村则是数家、数十家毗邻而居,如若在房子外再无房子相接时则到了村边了。而南方村与村间则没有明确的界限,个自成村的样子,散落着或三五户或七八家的叫做“村子”的民居,北方的聚集而居现出来的喜欢团结而不愿“出头”和南方的各自成“家”的鲜明个人“特立独行”的个人特色亦显露无遗)时或的天灾的逼迫外出也造就了他们开阔的眼界和相比北方人见得大些的世面,湖北人就具有这方面的典型特征。所以南方人几乎是省省不同、市市特色,各个因地制宜的发展并壮大着自己的特色:农业、饮食、从商、为官明显的与别的地方有着不同,而北中国则也因地域的特色:平原多而沟通亦多,相互容易趋于一致,所以北方话跟风俗习惯都差不多(而南方甚至出了一个乡镇则听不懂彼此的话的事也有)。这也导致了中国的四大菜系中只有“鲁菜”系是北方菜,而到的后来发展为“八大菜系”也还只有“鲁菜”,而南方菜则“八分天下占其七”了。
    
  在这其中,湖北更因他的“九头鸟”称呼而显得越发的与众不同起来,他们亦南亦北的特色、亦东亦西的位置造就了他们的八面玲珑的本色!他们不是什么南方人,他们也不是什么北方人,更不是什么“中原人”,他们是他们自己―――湖北人!他们比南方人还精明、比北方人还团结!他们比哪里的人都现实和实际,他们比任何地方的人都见得世面:与古时盛产商人的安徽毗邻、与一湖之隔却血性十足的湘人紧挨、西接个性十足的巴地川陕二省、东南靠江西这“红色的土地”、北边则是争议连连却又是中华文明摇篮的河南,周边全是这样的,湖北能不八面玲珑的“精”吗?北方人见多了、南方人更习惯。见南人说南语、见北人则讲北语,这就是湖北人!一如他们九凤的图腾,人人都有崇拜九个脑袋,两个脑袋就多了,如果楚人九脑则后果何如?!
    
  因为太精,所以少了坚守,所以湖北人成大器者寡,因为太过现实少了些许的坚守,一遇困难则动脑找寻捷径而走。但上下五千年湖北也为中华文化奉献了他们独具特色的璀灿的“星”:有吴子胥和楚庄王;有“离骚”之屈原和诗人孟浩然及画家米芾;有令人尊敬的神家氏和李时珍;有“茶圣”陆羽和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改变了世界印刷的毕昇和和亲出塞的“四大美人”的王昭君还有赵括后继者的马谡。当然还有那个出了100多个将军的“将军县”―――红安和一个林彪(在这里无贬意,其人也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这里有一条江叫长江、这里有个城市叫武汉、这里有个地名叫荆州、这里有个“汽车城”叫十堰、这里有个“黄鹤楼”、这里有所“国立武汉大学”和一个当年叫做“保卫大武汉”为了国家民族而战的大事件!
    
  这里有座山叫武当山、这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