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闲话中国各省人 >

第3节

闲话中国各省人-第3节

小说: 闲话中国各省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χ省�
        
  多次提到潇湘风景和人物的《藤王阁序》,令湘人朗读时格外的激情高涨。又推后到宋朝,范仲淹的一篇《岳阳楼记》更使湖南名扬天下。湖南人更加慷慨激昂,也更加知道了文化对这块土地的重要性,在这方面湘人可谓大器晚成。
        
  东晋时,一个名叫陶渊明的江西人不愿做官一心想找他的“乌托邦”,最后他把址选在了武陵源,从而有了那篇妇孺皆知的《桃花源记》和人人向往的桃花源。于是李白来了,“随君直到夜郎西”;杜甫来了,“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柳宗元来了,写出了那痛击时弊且为民申怨的千古名篇《捕蛇者说》。
        
  江西人喜欢湖南山水,就像依恋一个美丽的少女,朱熹老夫子也来了!他把自己的后半生都献给了岳麓书院、献给了湖南的未来。如果没有朱熹和他的岳麓书院,湖南的开化不知推后到何时,中国的历史怕是也要改写了!岳麓书院对中国的贡献绝对在中国任何一所学府之上,当然包括清华、北大还有黄浦!
        
  前人以一种预言家的口吻冷静又不失严肃的说:“唯楚有材、于斯为盛!”此言一出,湖南人大感荣幸,至此始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湖南人从此关心政治,虽身无分文却不可心不系天下!朱熹也在四百多年后被人才层出不穷的湖南所验证其人之先见之明,湖南人没有让他失望!所以如果说到感谢,湖南人第一个感谢的就应该是江西人。主席的红军也是从江西走向全国的嘛!
        
  湖南人从此走出三湘四水、甚至走向世界、走出了湖湘子弟满天下!也许这么大的成就连朱先生都未曾想到过的吧?


红色江西
  
  江西,以处江南西部得名。因境内赣江而简称赣,省会南昌。江西与东南沿海各港口和江北重镇的直线距离,大多在六百到七百公里之内。故江西又被称为“吴头楚尾,粤户闽庭”、“形胜之区”也。
      
  江西地处华东六省一市的西南部;北邻皖鄂;东接闽浙二省;西靠三湘四水;南挨广东粤地,是传统意义上的江南地区,她北有鄱阳湖之浩淼秀景;西有“红色圣地”井冈山和洋山、武功山连绵逶迤,峰峭谷险、涧深流急,森林和水利资源十分丰富;东居武夷山脉,南枕九连山、大庾岭和诸广山脉。省内多为丘陵山地,北边是鄱阳湖平原,省内河涌纵横,土地多呈红色。境内矿产资源丰富。
      
  江西的真正意义上的开发应该是三国及以后时期,那时中原大批士人显贵为躲避战乱南下,带来了大量的人口和先进的技术,将江南地区开发出来。由此时,江西真正地融入到华夏文明中来。
      
  江西地区因为所处位置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物产较丰富、粮食多能自给自足所以人性温和、淳朴,多的是安土重命,不安份者也多以手工技术而行走于中国南北。所以江西人似是没了个性,像极了一杯温开水。实则不然,江西人虽不像他们的邻居那样或油滑或精明、或性烈或喜迁,但他们却有象他们的土地一样红色的血、红色的心!有着一颗对国家、对社稷无比赤诚的心!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为了他的“皇上”,他们义不容辞的站出来!危机处处的北宋朝庭中王安石站出来了,所以“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风雨飘摇的南宋小朝庭中面对蒙古人的步步蚕食文天祥站出来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当中国老百姓在为如何填饱肚子发愁时,袁隆平站出来了:“我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水稻长得像高粱一样高,稻穗长得像扫把一样长,米粒长得像花生米那么大。然后,几个朋友坐在水稻下面乘凉……我的目标是2010年前全国的水稻亩产达到900公斤……”……他们将他们毕生的精力和一腔的热血献给了国家、献给了人民。
      
  江西人不好胜、不喜张扬。以前曾跟爱人半开玩笑的说:“你看一下你们江西人真是让人搞不明白,明明红军的根据地井冈山在江西,为何领导人却全是外省的?红军长征时牺牲最多的也是江西人,而建国后遍数十大元帅十大将军和当时的各政府领导人竟无一个江西人!为何?是不是江西人没有领导才能?”妻良久无语,过了好久才说:“江西人不好胜,有的是一颗对人真诚、忠诚的心”。是啊江西人不好胜,有的是一颗对人真诚、忠诚的心!所以他们埋头做事,不事张扬,默默的耕耘着……
      
  江西人在粤打工者“四分天下有其一”,可却少有听人说江西人口碑不好者,更少有乞讨、偷窃、骗子、抢劫、聚殴之人。见惯了招工启示中的“不要某省人”、“限某省人”却没见对江西人设限者。这也算是怪事吧,因为毕竟江西也是中国的劳务输出主力省份之一啊!他们中少有人做生意当老板者,或在公司打工、或带了祖传的技艺靠勤劳和淳朴立足、奔波于中国南北的土地上,却少有人在本地。他们为别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却对自己家乡的经济徒唤奈何!
      
  这是一个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人才的却还是每年都靠国家大批拨款扶贫救济的省份;这是一个几尽全民青壮外出打工的省份;这是一个要山有山、要水有水的省份;这是一个在中国少见的矿产品种和储藏量都居前列的省份;这是一个在华东六省一市人口密度最小的省份;这是一个没有理由和西部那几个省相提并论的省份……前些日子和表哥喝酒,表哥说:“我真的不明白;江西为何是现在这个样子?我们江西没有穷的理由啊。每年国家拨款那么多却是少有用到正事处,钱也不知道去啊里了?这样一个东部省份却还要靠国家救济,想起来都脸红!”是啊,江西你是怎么了呢?请你给我一个你贫穷的理由!
      
  江西人文化氛围浓厚,有着尊重教育的优良传统。(中国的两个“博士县”一个是临川、一个是玉山,全在江西。)所以江西人多出文人:晋时有个隐士叫陶渊明;他有一篇文章叫《桃花源记》;在唐宋时有个称呼叫“唐宋八大家”,其中唐有两人(柳宗元、韩愈)宋六人,江西则二分天下居其一:有警钟长鸣之《伤仲永》的王安石、有逸世之篇《醉翁亭记》的欧阳修和曾巩;还有一个词人叫晏殊、一个文人叫朱熹、一个戏剧家叫汤显祖、一部著作叫《牡丹亭》……
      
  走吧,让我们去一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藤王阁;走吧,让我们去一下红色圣地的井冈山和道教圣地三清山;走吧,让我们去一下长江之边的九江和“星火燎原”的圣地南昌和才子之乡的临川;走吧,让我们去一下赣州和吉安尝一下真正的客家特产、寻一下客家的祖源!走吧,让我们认识一下这块红土地上有着红色血液、红色心的赣人!!  
  

双面安徽
  
  安徽地处华东,长江和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将全省分为淮北、江淮、江南三大自然区。从地理位置上又分皖南、皖北二部分。“安徽”一词是取安庆和徽州第一字相合而来,省会为合肥。
    
  中国地理意义上的分界线之一的淮河流经安徽,传统意义上的南北分界线长江也流经了安徽。长江和淮河都经过的省份只有皖、苏二省,而两省南北部分截然不同的性格也烙在了这两块土地上的人心里。但两省因地理位置的原因(一个算是内陆省份,另一个则是沿海省份)终是有了不同,这个留于以后写江苏时再论及:)无论是有意还是无心,安徽人“南北皆有”的双面形象终是成形跃然于俺的脑海里了。再细及自己接触过的皖人:皖南人特有的南方人的细腻、精明、相对娇小了些的身形和温和及皖北人的直爽、魁梧截然不同的性格更是印证了这“双面”的概念,于是打下了下面的文字。
    
  也许有人会问你在《八面玲珑之九头湖北》里为何说经过长江划为南北两部分的湖北人性格却是统一的呢?而独独到了安徽却是生出了这“双面”的性格来呢?是的,虽同为南北分开但湖北有个极具向心力的城市―――武汉!“九省通衢”的优越地理位置和极强的楚文化中心的辐射力让湖北人成了一个主体,反观安徽则缺少的正是自己的“大武汉”!虽知名城市并不少但却缺少一个真正的强有力的“中心”,所以千百年甚至更长时间以来终使安徽人烙上了这南北不同的典型的“双面性格”。
    
  纵观历史上乱世之时,安徽一地也多是数个政权并立或划江而治:春秋战国时分属吴、楚二国;三国则魏、吴北南相分;五代十国更是一团乱麻般让俺无从记起:)你说这样的一个地方因地理位置及地理环境的复杂及南北的迥异和政治上的人为因素能只有一种鲜明且统一的性格吗?不能!地处华东、位于中原、亦南亦北的地理位置塑造出了鲜明南方特色和北方特色(中原特色)的皖南和皖北人!
    
  皖南多山的地形及相对贫瘠的地理特色造就了他们南方人有的精明、善动脑筋的特点,所以皖南出了徽商,而仅仅数百里之遥的皖北人却因老天赐于的丰沃的大平原而安土重命,重农轻商,性格之差是如此的鲜明!“商人重利轻别离”“农人重土而轻迁”的一种极重亲情不愿抛妻离子的“北方性格”和“没钱就没家”比北人家庭亲情逊色些的“南方性格”相对立的在他们身上分南北两部分的生长着。分的是如此的鲜明、分的是如此的彻底、分的是如此的各有特色!
    
  但常规终究是常规,到的某些人眼里“打破常规”甚至“创立常规”远比遵守“常规”更有诱惑力和挑战力!真正地王者敢于并甘于打破地理的界限并跳出周围的圈子“居高临下”的审视周围的环境并为其所用!特殊的位置造就了一批生在皖北或皖北但却“南北性格集一身”的杰出的安徽人!得地利之便这些不世出的聪明人既有北方人的大器又有南方人的心细和精明!特殊的地理环境一旦被他们所知并所用,终将产生一代代的王者!曹操如此、朱元璋亦如此!后来人亦将如此!
    
  这里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黄山和“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九华山;这里有欧阳修之“醉翁亭”的琅琊山和久闻其名的天柱山。这里有长江和淮水、这里有李白摘月而去的当涂和盛产梨子的砀山;这里出生了中兴中断的中华文明的大明皇帝朱元璋和三国之时的一代枭雄曹阿满!这里还有他们的老家凤阳和毫县。这里有南北分明的气候和地理迥异的皖北、皖南,这里有闻名天下的“文房四宝”“宣纸”、“徽墨”、“宣笔”和“歙砚”!
    
  这里有1000年多前影响中国走向的“淝水之战”和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这里有贞节牌坊林立的徽州和“斗胆”搞“分田”的小岗村凤阳县!这里有凤阳花鼓和黄梅戏、这里有为民请命的包青天!这里还有闻名中国的煤田―――淮北和淮南!
    
  这独特的地理、瑰丽的山川养育了这南北不同的“双面性格”“人杰”的安徽人!齐国名相管仲生于斯、老子生于斯、“建安七子”中的“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亦于斯、“神医”华佗生于斯、一代名臣的包拯(就是赫赫有名的包青天包大人)亦生于斯!这里还有满清之功臣的李鸿章和民国之重臣的冯玉祥及中共创始人的陈独秀;这里有被誉为中国“双弹之星”的邓稼先和华人“第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杨震宁和近来炒作的有些悬乎的“李毅大帝”(有些调侃了,勿怪)......
    
  走吧,一起去看一下这“双面性格”的安徽;走吧,一起去长江、淮河抚古;一起去黄山观看“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一起去看一下这中华大地上生出的瑰丽的沧海和桑田!


 移民、暴发户之广东
  
  本想先写江苏的,但一来最近确实忙二来苦于没时间整理自己的思绪,所以变通下,先写广东:)毕竟自己的家现在广东,人也来广东近10年了,写起来总是容易些的。等到下笔时才知道说是容易是相对其他省市多了现实的感受和体验及对各地位置的了解及风土的特色,但对人却多有“当局者迷”之惑了。于是逼迫着自己跳出来,从这“久居幽兰之室而不闻其香或久居鲍鱼之厮而不闻其臭”中跳脱出来、逼迫自己想着那初来广东时的感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