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中国各省人-第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这里的水土养育出的只能是“四川人”而不是什么“湖广后人”或“湖广移民”!这里的土地和山水养育了一代代身材墩实、眼大、聪明且手巧的川人,他们就是他们,他们的名字叫“四川人”!
四川人因其所居地理位置的原因(太白有诗云“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和外界交流相对少了些,故因此民风较封闭,又因“天府”之地物华天宝,所以这里的人又多会享受,更因此形成了完全不同于别处之地的“蜀文化”,而“民以食为天”,在食的文化中四川人也将自己的“好吃”、“会吃”的特色发挥到了极致!看看那一道道让人垂涎欲滴、胃口大开的火辣辣的菜名吧:“麻婆豆腐”、“宫保鸡丁”、“回锅肉”、“鱼香肉丝”、“夫妻肺片”、“水煮鱼片”啧啧,不写了,受不了了,想起了小时候听过的那名“少不入川”的话来,原以为只是因为川地美女的缘故而让年少之辈忘返,原来更是因为这“吃”!“四大菜系”中受中国大众最欢迎且各地流传最广的也是四川菜!走在中国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巷子里都能听得到四川话招揽顾客的声音和满处飘荡着的诱人的麻辣的“热情”的香味,让人怎么能拒绝?!醉了、醉了,心和胃都醉在了这“麻辣之乡”里了!
麻辣之味浸泡出的是川人麻辣的性格:男女皆能言善辩且语速极快,那飞快的语速和骂人的技巧虽多为粗俗之语但经过他们的口却似是已经“升华”,在你还没回味过来之里,对方却是相视会心哈哈一笑顾自乐开来:)让你有时候想发脾气但看到他们那并无恶意的脸只能顾自认倒楣罢了。看球的人都知道“雄起”一词,可又有多少人知道这本是一个粗俗的词呢?那一句句“哈儿”、“格老子”不管男女皆自称的“老子”随着川人走向全国!不知是这川菜麻辣之味造出了川人这麻辣性格还是川人的麻辣性格生出了这麻辣之味?!川人虽“火”但有时却知道利害,所以文革中四老帅和邓公安然无恙而湖南的老帅和刘少奇却死得太冤屈,这是性格使然。说白了就是川人知道“该低头时就低头”,邓小平三起三落却能坦然处之而彭帅和刘少奇却是终吃了太过“直”的亏,虽皆以吃辣出名,但川人和湘人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也正因如此,邓公能在文革中虽有数队却安然度过终成中国之幸!不争一时之短长,这种性格也刻在了川人男女老少的骨子里!
川人的会享受在中国各省中应该无出其右者,不说成都每年在中国的“慢节奏城市”中都榜上有名“居高不下”,也不说那大街小巷里和茶馆里到处可见的“龙门阵”,更不用说那大小的娃儿和幺妹们满嘴香喷喷着到处慢悠悠、慢悠悠地少见外地人的紧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极慢节奏地“游”在这里的每一寸土地上,这种心态、这种享受有几人不羡慕?有几人能经受得住?这虽麻辣却可口地麻辣味中、在这醇美的“五粮液”、“剑南春”香中、在这亲情和友情兼游耍性十足的“龙门阵”和一壶清茶慢悠悠的聊天中,能不醉吗?
川人恋家,虽每个男人、女人都做的一手好菜,每个人都可以仅用一手手艺(“菜艺”)就可在外立足,但群峰环绕着的这块盆地里面养育出的“保守”的人们却少有在外地扎根成家者。走多远,心里都牵挂着这里的“茶馆”、牵挂着这里的“龙门阵”和家乡材料做出的他们口中“最地道的‘川菜’”!回不了家在外地,那做菜的佐料也尽量从老家或托人或邮寄过来,再确实不够,那就尽量在自己吃的菜中用“家乡的”,这就是川人!虽足迹遍布了整个中国及至现在走到了世界,但根和心却一直刷在那块土地上。一遇“挣够了钱”后十有八九要回家的!
四川人的“恋家”使他们因古时交通的不便而少有外出者,(做官者除外)但如果铁了心离开四川想做一番大事业,则多有成功者!所以古人云川人“游出夔门便是龙”!从这闭塞之地游出了一代女皇武则天、游出了“三苏”(苏洵、苏轼、苏辙)、游出了司马相如,更游出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陈子昂和郭沫若等一干文人和张大千;游出了“朱老总”、刘伯承、陈毅、聂荣臻四大元帅;更是游出了一代伟人邓小平!他的“改革开放”,他的发自内心的“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将永远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这里有神奇的九寨沟和黄龙;这里有都江堰和“武侯祠”、这里有峨眉山和青城山;这里有“三星堆”和美丽的康定、稻城;这里有成都和宜宾,这里还有大熊猫和数不胜数的美酒和川人火辣辣的真情!
革命湖南
湖南因其在洞庭湖之南而得名。湖南在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国,是中原谓之“南蛮之地”是也。因湘江贯穿其中,又称湖湘、三湘、潇湘,简称湘。三湘之地自古盛产湘莲,唐诗中有〃秋风万里芙蓉国〃之句,故又有〃芙蓉国〃之称。
独特的地势和瑰丽的自然风光使湖南独具特点,不同于江南其他地区,所谓“一方山水养一方人”,这个喜食辣椒的地方,骨子里流的全是火辣辣的血,多山的地势培养了湖南人倔强、好强、勤劳和从不认输的性格。女人皆热情,待人如火,所以常听人云“湘女多情”。朋友,想一想吧!那多情的湘女如果一如桃源女子之秀丽,又有着敢爱敢恨的火辣的性格,你能抵挡的住那份不同于江南女子温柔的别样风情吗?这里的男人有血性,因自古就不愿忍受不平之事常起来反抗,是以多发生暴动之事,其不堪压迫奋起反抗的精神在国内无出其右者。所以古时被朝廷视为最难管束之地故称之为“南蛮”,但就是这样的南蛮,每每国难当头之时,挺身而出者必有其人。在楚被秦灭亡时,不愿被秦人奴役的楚人就喊出了自己“楚人虽三户,灭秦者必楚”的浩然气魄,最终暴秦还是覆灭在了霸王领导的楚人手里,多令湘人骄傲的骨气!
还有那“百日维新”失败后宁愿做“亘古变法留血第一人”,也不愿跑掉,而以自己的鲜血唤醒麻木的人们和朝廷的谭嗣同,他那“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视死如归的冷笑伴着那失败的变法和刽子手血淋淋的刀永远刻在了人们的心中。还有那感到中国没救了留下《警世钟》、《猛回头》两部力图唤醒国人血性的力作后在日本愤而投海自尽的陈天华。湖南人的这份狂气和同是以狂傲著称的“诗仙”李白的脾性是相通的,所以他留下了嘲笑热衷于功名的人的“愿做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的“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心境写照。
与山东在古代的风光不同的是,一部近代史就几乎是一部扩大了的湘史,三湘儿女在近代云立于历史的潮头。这其中有被满清政府利用成为镇压“太平天国”首席刽子手的曾文正(曾国藩,虽然其人后人对其评价甚杂,本人还是这样评价他,他使满清的灭亡延后了几十年,要不中国或许是另一番样子)和左宗棠;有和中山先生一起掀起反清革命的黄兴、宋教仁;有不满袁世凯称帝带头北伐的蔡锷;有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和他的元帅、将军老乡们。(在这里不一一列举那些耳熟能详的人物)彭大将军那宁死也不低头的气概一如早期他的先辈们!
湖南人是热情的!湖南人是革命的!湖南人是自信的!湖南人是聪明的!(在毛泽东领导的革命中死的最多的是江西人,而当官最多的却是湖南人!他们充分显示了他们的大智慧。
惟其如此他们才敢旁若无人的吼“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豪气和“无湘不成军”的霸气!他们自信的认为中国离开他们不行,他们是中国的脊梁!不管事实是否如此,但是就凭这份勇气,国内还没有哪个地方的人敢喊出来!他们是真正的强者,真正的中华民族的脊梁!
去吧!去逛一下陶老爷子笔下的桃花源;去一下“衡阳雁去无留意”的衡阳,顺道去一下南岳衡山。
去吧!去一下古时强匪横行的张家界用你的闲情逸致尝一下做土匪的别样感觉和接触一下那些苗族、土家族、瑶族、侗族的山民们,保准使你心旷神怡、乐不思归。
去吧!去一下那因娥皇、女瑛千里迢迢寻找舜帝的路上,因思念而洒下的多情泪水所生成的湘妃竹所在的九嶷山和那烟波浩渺的洞庭老君的府第--洞庭湖,体会那迁客骚人的心境。
去吧!去一下老头子笔下声情并茂的橘子州头和古代四大书院的岳麓书院去被那浓浓的书卷气熏陶一下。
去吧!去认识一下那大嚼辣椒的热情的湖南人和那泼辣多情的湘妹子!
附:
湖南、辣椒、外省人
乍写下这个题目,自己顾自先笑了起来,又是一篇命题作文,呵呵。俺写东西,老是先拟题目再下笔,看来一辈子摆脱不了这“应试后遗症”了!
湖南、辣椒、外省人这三个名词串到一起给人很大的想象空间。辣椒原产于南美洲,来中国不足400年,明末清初的样子。当时的湖南人在寻觅、辣椒也在寻觅,互相在寻觅着知音,一经相遇,便如干柴烈火一发而不可收!
在这以前,两者都可谓“久处深闺无人识”胸中各自埋了好些的幽冤而找不到一个发泄,终于被某个洋人或中国人、白人、黑人或者黄人自己于某年某月某日带入了中国,又于某年某月某日带入了湖南,对,应该叫他们的媒人更好些,他们都应该感谢他。这是一种蔬菜与一种人最佳的结合,虽然中国有湘、黔、蜀三省都喜食辣椒,但却只有湖南人把辣椒当吃一种文化而且吃出了文化。世上再没有谁有湖南人与一种蔬菜而且是一种外来蔬菜有这么深的瓜葛了!就为那也需当时只是出于好奇或其它原因而被带入中国的一粒种子的这人也算是积了好大的阴德了!
两者迅速且密切的结合了,并在最短的时间内迸发出了最耀眼的光彩!湖南人使辣椒通过原本藉藉无名的湘菜而名扬天下而使湘菜和辣椒相得益彰。现在中国各地都见得是湘式菜馆的招牌,大的、小的、挤满了大街小巷,各地都可见那浮满了辣子的湖南菜、满眼都是夺人眼目的红!多数人是经受不住那诱惑的,一个个的下了水,俺周围的北方的、还有最怕辣的广东人,现在全都被湘菜改良直至热爱上了那红红的小东西,一日不见,象是少了什么,食无味。
没有人会想到,这小东西竟会在远隔重洋与其出生地彼此毫不相干的叫做中国湖南的地方生根并发芽发扬光大,然后通过湘人的各种辣味的小吃和湘菜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辣椒足矣,湖南人足矣!
湖南人出人才人所周知,但你翻遍史书明清以前却少有湖南人,为何?却是一没辣椒二还未开化的缘故,这个所谓的“南蛮之地”蛮了那么久,蛮了几千年呀!却是一朝的喷薄而出,成就了几千年来的厚积薄发而一发不可收!象是把几千年的幽冤全部发泄完,所以一部湖南的近现代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史!观中国之千年,史无前例,不能说空前绝后但至少也是前无古人了。
前面说到湖南人几百年前一直蛮荒着,直到碰到了辣椒,如果没有文化和理智,湖南那阴湿的地方只会造出好多的匪人的,事实也如此,在湘境内落后地区,民风强悍的吓人,也不能不归因于辣椒了,那是什么使湖南人从蛮荒到开明的呢?
这当然得归功于外省人尤其以江西人为多,他们对这块土地的热爱甚至超过了自己的故土,倾其心血在这里播撒着文明的种子。屈原被流放来了、贾谊也来了,还有司马迁,一个卑湿而蛮荒的地方,因为有了屈原、贾谊和司马迁,渐渐为世人所知,长沙和湘水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历史向前推进,湖南渐渐成为文人骚客被放逐和游学聚会的地方。王勃的《藤王阁序》虽是歌颂江西风物的名篇,但却数次提到了湖南,而且还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多次提到潇湘风景和人物的《藤王阁序》,令湘人朗读时格外的激情高涨。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