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人间词话 >

第4节

人间词话-第4节

小说: 人间词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词难也。其为体也纤弱,所谓明珠翠羽,尚嫌其重,何况龙鸾?必有鲜妍之姿,
而不藉粉泽,则设色难也。其为境也婉媚,虽以警露取妍,实贵含蓄,有余不尽
,时在低回唱欢之际,则命篇难也。惟宋人专力事之,篇什既多,触景皆会。天
机所启,若出自然。虽高谈大雅,而亦觉其不可废。何则?物有独至,小道可观
也。”

                    五四
    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
绝敝而有词。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豪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
出新意,故遁而作他体,以自解脱。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故谓
文学不如前,余未敢信。但就一体论,则此说固无以易也。

                    五五
    诗之《三百篇》、《十九首》,词之五代北宋,皆无题也。非无题也,诗词
中之意,不能以题尽之也。自《花庵》、《草堂》每调立题,并古人无题之词亦
为之作题。如观一幅佳山水,而即曰此某山某河,可乎?诗有题而诗亡,词有题
而词亡,然中材之士,鲜能知此而自振拔者也。

                    五六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
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
可无大误也。

                    五七
    人能于诗词中不为美刺投赠之篇,不使隶事之句,不用粉饰之字,则于此道
已过半矣。

                   五八
    以【长恨歌】之壮采,而所隶之事,只“小玉双成”四字,才有余也。梅村
歌行,则非隶事不办(1)。白吴优劣,即于此见。不独作诗为然,填词家亦不
可不知也。
(1) 白居易【长恨歌】有“转教小玉双成”句为隶事。至吴伟业之【圆圆曲
】,则入手即用“鼎湖”事,以下隶事句不胜指数。

                    五九
    近体诗体制,以五七言绝句为最尊,律诗次之,排律最下。盖此体于寄兴言
情,两无所当,殆有均之骈体文耳。词中小令如绝句,长调似律诗,若长调之百
字令、沁园春等,则近于排律矣。

                    六十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
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出
。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六一
    诗人必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命风月。又必有重视外物之意,故能与
花鸟共忧乐。

                    六二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1)”“何不策
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穷贱,□[车感]轲长苦辛。(2)”可为淫鄙之尤
。然无视为淫词、鄙词者,以其真也。五代北宋之大词人亦然。非无淫词,读之
但觉其亲切动人。非无鄙词,但觉其精力弥满。可知淫词与鄙词之病,非淫与鄙
之病,而游词(3)之病也。“岂不尔思,室是远而。”而子曰∶“未之思也,
夫何远之有?(4)”恶其游也。
(1) 【古诗十九首】第二∶“青青河畔草,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
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
床难独守。”
(2) 【古诗十九首】第四∶“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弹筝奋逸响,新声
妙入神。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齐心同所,含意俱未申。人生寄一世,奄
忽若飙尘。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穷贱,□[车感]轲长苦辛。”
(3) 金应圭《词选》序∶“规模物类,依托歌舞。哀乐不衷其性,虑欢无
与乎情。连章累篇,义不出乎花鸟。感物指事,理不外乎酬应。虽既雅而不艳,
斯有句而无章。是谓游词。”
(4) 《论语.子罕》∶“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
∶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六三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平沙(1)。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
在天涯。”此元人马东篱【天净沙】小令也。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有
元一代词家,皆不能办此也。
(1) 按此曲见诸元刊本《乐府新声》卷中、元刊本周德清《中原音韵定格》
、明刊本蒋仲舒《尧山堂外纪》卷六十八、明刊本张禄《词林摘艳》及《知不足
斋丛书》本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等书者,“平沙”均作“人家”,即观堂《
宋元戏曲史》所引亦同。惟《历代诗余》则作“平沙”,又“西风”作“凄风”
,盖欲避去复字耳。观堂此处所引,殆即本《诗余》也。

                    六四
    白仁甫《秋夜梧桐雨》剧,沈雄悲壮,为元曲冠冕。然所作《天籁词》,粗
浅之甚,不足为稼轩奴隶。岂创者易工,而因者难巧欤?抑人各有能与不能也?
读者观欧秦之诗远不如词,足透此中消息。

第二部分
    
                   一
    白实之词,余所最爱者,亦仅二语,曰∶“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
管。(1)”
(1) 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二
    双声、叠韵之论,盛于六朝,唐人犹多用之。至宋以,则渐不讲,并不知
二者为何物。乾嘉间,吾乡周公霭先生著《杜诗双声叠韵谱括略》,正千余年之
误,可谓有功文苑者矣。其言曰∶“两字同母谓之双声,两字同韵谓之叠韵。”
余按用今日各国文法通用之语表之,则两字同一子音者谓之双声。如《南史.羊
元保传》之“官家恨狭,更广八分”,“官家更广”四字,皆从k得声。《洛阳
伽蓝记》之“狞奴慢骂”,“狞奴”两字,皆从n得声。“慢骂”两字,皆从m
得声也。两字同一母音者,谓之叠韵。如梁武帝“牖有朽柳”,“牖有”三
字,双声而兼叠韵。“有朽柳”三字,其母音皆为u。刘孝绰之“梁王长康强”
,“梁长强”三字,其母音皆为ian也(1)。自李淑《诗苑》伪造沈约之说
,以双声叠韵为诗中八病之二,是诗家多废而不讲,亦不复用之于词。余谓苟
于词之荡漾处多用叠韵,促结处用双声,则其铿锵可诵,必有过于前人者。惜世
之专讲音律者,尚未悟此也。
(1) 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四》引陆龟蒙诗序∶“叠韵起自如梁武帝,「
牖有朽柳」,当时侍从之臣皆倡和。刘孝绰「梁王长康强」,沈少文「偏
眠船弦边」,庾肩吾「载碓每碍埭」,自用此体作为小诗者多矣。”

                    三
    世人但知双声之不拘四声,不知叠韵亦不拘平、上、去三声。凡字之同母者
,虽平仄有殊,皆叠韵也。

                    四
    诗之唐中叶以,殆为羔雁之具矣。故五代北宋之诗,佳者绝少,而词则为
其极盛时代。即诗词兼擅如永叔少游者,词胜于诗远甚。以其写之于诗者,不若
写之于词者之真也。至南宋以,词亦为羔雁之具,而词亦替矣。此亦文学升降
之一关键也。

                   五
    曾纯甫中秋应制,作《壶中天慢》词(1),自注∶“是夜,西兴亦闻天
乐。”谓宫中乐声,闻于隔岸也。毛子晋谓∶“天神亦不以人废言。(2)”近
冯梦华复辨其诬(3)。不解“天乐”两字文义,殊笑人也。
(1) 曾觌《壶中天慢》(此进御月词也。上皇大喜曰∶“从来月词,不曾用
‘金瓯’事,可谓新奇。”赐金束带、紫番罗、水晶碗。上亦赐宝盏。至一更五
点回宫。是夜,西兴亦闻天乐焉。)∶“素飙漾碧,看天衢稳送,一轮明月。翠
水瀛壶人不到,比似世间秋别。玉手瑶笙,一时同色,小按霓裳叠。天津桥上,
有人偷记新阕。 当日谁幻银桥,阿瞒儿戏,一笑成痴绝。肯信群仙高宴处,移
下水晶宫阙。海尘清,山河影满,桂冷吹香雪。何劳玉斧,金瓯千古无缺。”
(2) 《宋六十名家词》毛晋跋《海野词》∶“进月词,一夕西兴,共闻天乐
,岂天神亦不以人废言耶?”
(3) 冯熙《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曾纯甫赋进御月词,其自记∶‘是
夜,西兴亦闻天乐。’子晋遂谓天神亦不以人废言。不知宋人每好自神其说。白
石道人尚欲以巢湖风驶归功于平调《满江红》,于海野何讥焉?”

                    六
    北宋名家以方回为最次。其词如历下、新城之诗,非不华瞻,惜少真味。

                    七
    散文易学而难工,韵文难学而易工。近体诗易学而难工,古体诗难学而易工
。小令易学而难工,长调难学而易工。

                    八
    古诗∶“谁能思不歌?谁能不食?(1)”诗词者,物之不得其平而鸣
者也。故欢愉之辞难工,愁苦之言易巧。
(1) 晋宋齐辞《子夜歌》∶“谁能思不歌?谁能不食?日冥当户倚,惆怅
底不忆?”

                    九
    社会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善人。文学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天才。

                    十
    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十一
    词家多以景寓情。其专作情语而绝妙者,如牛峤之“甘作一生拼,尽君今日
欢。(1)”,顾□[xiong4]之“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2)”欧阳
修之“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3)”美成之“许多烦恼,只为当
时,一饷留情。(4)”此等词求之古今人词中,曾不多见。
(1) 牛峤《菩萨蛮》∶“玉炉冰簟鸳鸯锦,粉融香汗流山枕。外辘轳声,
敛眉含笑惊。 柳阴烟漠漠,低鬓蝉钗落。须作一生拼,尽君今日欢。”
(2) 顾□[xiong4]《诉衷情》∶“永夜抛人何处去?绝来音。香阁掩,眉
敛,月将沉。争忍不相寻?怨孤衾。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3) 柳永《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
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
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词又误入《欧阳文忠公近体诗乐府》及《醉
翁琴趣外编》。
(4) 周邦彦《庆宫春》∶“接平冈,山围寒野,路回渐展孤城。衰柳啼鸦
,惊风驱雁,动人一片秋声。倦途休驾,淡烟里,微茫见星。尘埃憔悴,生怕黄
昏,离思牵萦。 华堂旧日逢迎。花艳参差,香雾飘零。弦管当头,偏怜娇凤,
夜深簧暖笙清。眼波传意,恨密约,匆匆未成。许多烦恼,只为当时,一饷留情
。”

                    十二
    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景
阔,词之言长。

                    十三
    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气质、神韵,末也。有境界
而二者随之矣。

                   十四
   “西风吹渭水,落日满长安。(1)”,美成以之入词(2),白仁甫以之入曲(3),此借古人之境界为我之境界者也。然非自有境界,古人亦不为我用。
(1) 贾岛《忆江上吴处士》∶“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秋风吹渭水,落
叶满长安。此夜聚会夕,当时雷雨寒。兰桡殊未返,消息海端。”
(2) 周邦彦《齐天乐》(秋思)∶“绿芜凋尽城路,殊乡又逢秋晚。暮雨
生寒,鸣蛩劝织,深阁时闻裁剪。窗静掩。叹重拂罗□[因加衣旁],顿疏花
簟。尚有□[纟束]囊,露萤清夜照书卷。 荆江留滞最久,故人相望处,离思
何限?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空忆诗情宛转。凭高眺远。正玉液新□[刍的繁体
加竹字头],蟹螯初。醉倒山翁,但愁斜照敛。”
(3) 白《双调.德胜乐》(秋)∶“玉露冷,蛩吟砌。听落叶西风渭水。
寒雁儿长空嘹唳。陶元亮醉在东篱。”又《梧桐雨》杂剧第二折《普天乐》∶“
恨无穷,愁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