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中华上下五千年 >

第43节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43节

小说: 中华上下五千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元319年,陈留地方的豪强地主陈川投降后赵国主石勒,祖逖决定发兵进攻陈川。 
石勒派兵五万援救,被祖逖打得大败。接着,后赵的将领桃豹和祖逖的部下韩潜又争夺蓬陂 
(在河南开封市附近)城。战斗了四十天,相持不下,双方的军粮都发生了困难。 
    有一天,祖逖用布袋装满了泥土,派一千多名兵士扛着,运到了晋营,装作运粮的样 
子。最后又派了几个兵士扛着几袋米,运到半路上,故意停下来休息。 
    桃豹在赵营内看到晋兵运来那么多的米,自然眼红,就趁晋兵休息的时候,派了大批兵 
士来抢。晋兵丢下米袋就逃。赵营里早已断了粮,抢到了一点米,只能够勉强维持几天,但 
是大家看到晋营里军粮那么充足,军心就动摇起来了。桃豹赶快派人向石勒求救。 
    过了几天,石勒派了一千头驴子装运了粮食接济桃豹。祖逖早就探得情报,在路上设下 
伏兵,把后赵的粮食全部截夺下来。这样一来,桃豹再也支持不住,连夜放弃阵地逃跑了。 
    祖逖领导晋兵艰苦斗争,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全部领土,后赵的兵士陆续向祖逖投降的也 
很多。晋元帝即位后,因为祖逖功劳大,封他为镇西将军。 
    祖逖在战斗的艰苦环境中,和将士们同甘共苦,自己的生活很节约,把省下的钱尽量帮 
助部下。他还奖励耕作,招纳新归附的人。即使是跟自己关系疏远和地位低下的人,他也同 
样热情地对待。生地的百姓都很拥护他。 
    有一次,祖逖举行宴会招待当地父老。人们高兴得又是唱歌,又是跳舞。有些老人流着 
眼泪说:“我们都老了,今天能够在活着的日子里看到亲人,死了也可以闭上眼睛了。” 
    祖逖一面操练士兵,一面扩大兵马,预备继续北伐,收复黄河以北的国土。哪儿想到昏 
庸的晋元帝对祖逖竟放心不过,怕祖逖势力太大了不好控制,派了一个戴渊来当征西将军, 
统管北方六州的军事,叫祖逖归他指挥。祖逖辛辛苦苦收复失地,反而受到朝廷的牵制,心 
里很不舒坦。 
    不久,祖逖听说他的好友刘琨在幽州被王敦派人害死,又听说晋元帝跟王敦正在明争暗 
斗,心里又是忧虑,又是气愤,终于得病死了。豫州的男女老少听到祖逖去世的消息,像死 
了自己的亲人一样伤心。 
    祖逖虽然没有完成恢复中原的事业,但他那中流击楫的英雄气概,一直被后代的人所传 
诵。 
   
  
  
           
上下五千年  
120 陶侃运砖头       
    祖逖死后,东晋王朝接连发生几次内乱。晋元帝想抵制王氏势力,王敦起兵攻进建康, 
杀了一批反对他的大臣。元帝的儿子晋明帝即位后,王敦又一次攻打建康失败,自己病死 
了。到了晋成帝(明帝的儿子)的时候,历阳(今安徽和县)镇将苏峻起兵叛变,攻进了建 
康。东晋的一些大臣束手无策,后来依靠荆州刺史陶侃出兵,花了两年时间,才平定了苏峻 
的叛乱。 
    陶侃在王敦得势的时候,本来是王敦的部下。那时候,陶侃立了战功,做了荆州刺史。 
有人妒忌他,在王敦面前说他坏话。王敦把他调到广州。那时候,广州还是偏僻的地区,调 
到广州实际上是降了他的职。 
    陶侃到了广州,并没有灰心丧气。他每天早晨把一百块砖头(文言是“甓”,音pì) 
从书房里搬到房外;到了晚上,又把砖头一叠叠运到屋里。人们看到他每天这样做,感到很 
奇怪,忍不住问他为什么这样做。 
    陶侃严肃地说:“我虽然身在南方,但心里想的是收复中原。如果闲散惯了,将来国家 
需要我的时候,还怎么能担当重任呢。所以,我每天借这个练练筋骨。” 
    王敦失败以后,东晋王朝才把陶侃提升为征西大将军兼荆州刺史。荆州的百姓听到陶侃 
回来,都高兴地互相庆贺。 
    官虽然做得大了,可陶侃还是十分小心谨慎。荆州衙门里大大小小的事情,他都要亲自 
认真检查,从来不放松。他常常对他的部下说:“大禹是个圣人,还爱惜一寸光阴。像我们 
这种普通人,论智慧和能力,都跟大禹差得很远,更应该爱惜每一分光阴,怎能贪图安逸。 
如果活着对国家没有贡献,死了没有留下什么好名誉,那不是自暴自弃吗?” 
    他部下有些官吏,喜欢吃酒赌博,往往因此耽误了公事。陶侃知道了非常生气。他吩咐 
人把酒器和赌具都收起来,一古脑儿扔到江里去;还把那些官吏鞭打了一顿。打这以后,大 
家都吓得不敢再赌博喝酒了。 
    有一次,陶侃到郊外去视察,看见一个过路人一面走,一面随手摘了一把没有成熟的稻 
穗,拿在手里玩弄。 
    陶侃叫住他问:“你拔了这棵稻子,干什么用?”那个过路人只好实说:“没有什么, 
顺手拔一点玩玩罢了。 
    陶侃听了,勃然大怒说:“你自己不耕种,还无缘无故毁坏人家的庄稼,真是岂有此 
理!” 
    说罢,就命令他的兵士把那人捆绑起来,狠狠地鞭打了一顿,才把他放了。 
    人们听到刺史这样保护庄稼,种田就更勤快了。荆州地方就渐渐富裕起来。 
    荆州地方在长江边上。官府造船,常常留下许多木屑和竹头。要是在别人手里,不是打 
扫掉,就是烧了。但是陶侃却吩咐人把它收拾起来,收藏在仓库里。人们见了,不懂他为什 
么要这样做,也没敢问。 
    后来,有一次新春过节,荆州的官员都到官府来拜见陶侃。恰好前几天下了几场大雪。 
天气放晴,积雪融化后,大厅前面又湿又滑,不好走路。陶侃就吩咐管事的官吏,把仓库里 
的木屑拿出来铺地,这样,走路的时候就再不怕滑交了。 
    又有一次,东晋水军造一批战船需要竹钉。陶侃又叫人把收藏起来的竹头拿出来给兵士 
去做造船用的竹钉。 
    到这时候,大家才知道陶侃收集木屑和竹头的用处,佩服他考虑得周到。 
    陶侃前前后后带兵四十一年,由于他执法严明,办事认真,谁都佩服他。据说,在他管 
辖的地方,社会秩序安定,真做到了“路不拾遗”哩! 
   
  
  
           
上下五千年  
121 王羲之写字换鹅       
    在“王马共天下”的东晋时期,王氏是高级的士族。王导、王敦家族的子弟,都当上了 
大小的官员,他们大多数是庸庸碌碌的官僚,但在他们当中,也出了一个我国历史上有名的 
书法家。他就是王羲之(羲音xī)。 
    王羲之从小喜爱写字。据说他平时走路的时候,也随时用手指比划着练字,日子一久, 
连衣服都划破了。经过勤学苦练,王羲之的书法就达到很高的水平。 
    因为他出身士族,加上他的才华出众,朝廷中的公卿大臣都推荐他做官。他做过刺史, 
也当过右军将军(人们也称他王右军)。后来又在会稽郡做官。他不爱住在繁华的京城,见 
到会稽的风景秀丽,非常喜爱,一有空,就和他的朋友们一起游览山水。有一次,王羲之和 
他的朋友在会稽郡山阴的兰亭举行宴会。大家一面喝酒,一面写诗。最后由王羲之当场挥 
笔,写了一篇文章纪念这次宴会,这就是有名的《兰亭集序》。那幅由王羲之亲笔书写的 
《兰亭集序》,历来被认为是我国书法艺术的珍品,可惜它的真迹已经失传了。 
    王羲之的书法越来越有名。当时的人都把他写的字当宝贝看待。据说有一次,他到他门 
生家里去,门生很热情地接待他。他坐在一个新的几案旁,看到几案的面又光滑又干净,引 
起了他写字的兴趣,叫门生拿笔墨来。 
    那个门生高兴得不得了,马上把笔墨拿来给王羲之。王羲之在几案上写了几行字,留作 
纪念,就回去了。 
    过了几天,那个门生有事出门去了。他的父亲进书房收拾,一看新几案给墨迹弄脏了, 
就用刀把字刮掉。等门生回来,几案上的字迹已经不见了。门生为这件事懊恼了好几天。 
    又有一次,王羲之到一个村子去。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那 
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 
    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 
不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 
    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 
    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不识 
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 
    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只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 
    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 
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 
    许多艺术家都有各自的爱好,有的爱种花,有的爱养鸟。但是王羲之却有他特殊的癖 
好。不管哪里有好鹅,他都有兴趣去看,或者把它买回来玩赏。 
    山阴地方有一个道士,他想要王羲之给他写一卷《道德经》。可是他知道王羲之是不肯 
轻易替人抄写经书的。后来,他打听到王羲之喜欢白鹅,就特地养了一批品种好的鹅。 
    王羲之听说道士家有好鹅,真的跑去看了。当他走近那道士屋旁,正见到河里有一群鹅 
在水面上悠闲地浮游着,一身雪白的羽毛,映衬着高高的红顶,实在逗人喜爱。 
    王羲之在河边看着看看,简直舍不得离开,就派人去找道士,要求把这群鹅卖给他。 
    那道士笑着说:“既然王公这样喜爱,就用不到破费,我把这群鹅全部送您好了。不过 
我有一个要求,就是请您替我写一卷经。” 
    王羲之毫不犹豫地给道士抄写了一卷经,那群鹅就被王羲之带回去了。 
   
  
  
           
上下五千年  
122 桓温北伐       
    陶侃平定了苏峻的叛乱以后,东晋王朝暂时获得了安定的局面。这时候,北边却乱了起 
来。 
    后赵国主石虎(石勒儿子)死了以后,内部发生大乱,后赵大将冉闵称帝,建立了魏 
国,历史上称为冉魏;鲜卑族贵族慕容皝(音huǎng)建立的前燕又灭了冉魏。公元3 
52年,氏族贵族苻健也乘机占领了关中,建立了前秦。 
    后赵灭亡的时候,东晋的将军桓温向晋穆帝(东晋的第五个皇帝)上书,要求带兵北 
伐。桓温是个很有军事才能的人,他在当荆州刺史的时候,曾经进兵蜀地,灭掉了成汉,给 
东晋王朝立了大功。 
    但是东晋王朝内部矛盾很大。晋穆帝表面上提升了桓温的职位,实际上又猜忌他。桓温 
要求北伐,晋穆帝没有同意,却另派了一个殷浩带兵北伐。 
    殷浩是个只有虚名、没有军事才能的文人。他出兵到洛阳,被羌族人打得大败,死伤了 
一万多人马,连粮草武器也丢光了。 
    桓温又上了道奏章,要求朝廷把殷浩撤职办罪。晋穆帝没办法,只好把殷浩撤了职,同 
意桓温带兵北伐。 
    公元354年,桓温统率晋军四万,从江陵出发,分兵三路,进攻长安。前秦国主苻健 
派兵五万在峣关抵抗,被晋军打得落花流水。苻健只好带了六千名老弱残兵,逃回长安,挖 
了深沟坚守。 
    桓温胜利进军,到了灞上。长安附近的郡县官员纷纷向晋军投降。桓温发出告示,要百 
姓安居乐业。百姓欢天喜地,都牵了牛,备了酒,到军营慰劳。 
    自从西晋灭亡以后,北方百姓受尽混战的痛苦。他们看到桓温的晋军,都高兴地流着眼 
泪说:“想不到今天还能够重新见到晋军。” 
    桓温驻兵灞上,想等关中麦子熟了的时候,派兵士抢收麦子,补充军粮。可苻健也厉 
害,他料到桓温的打算,就把没有成熟的麦子全部割光,叫桓温收不到一粒麦子。 
    桓温的军粮断了,呆不下去,只好退兵回来。但是这次北伐毕竟打了一个大胜仗,晋穆 
帝把他提升为征讨大都督。 
    以后,桓温又进行了两次北伐。最后一次,进攻前燕,一直打到枋头(今河南浚县西 
南),后来,因为被前燕切断粮道,遭到失败。 
    桓温长期掌握东晋的军事大权,野心越来越大。有一次,他自言自语地说:“男子汉如 
果不能流芳百世,也应当遗臭万年。” 
    有个心腹官员知道他的野心,向他献计,说要提高自己的威信,就先得学西汉霍光的办 
法,把现在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