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白登之围 >

第40节

白登之围-第40节

小说: 白登之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畈换岱⒈蠢茨阋脖荒忝堑哪歉龌实燮恕<热涣醢钜丫チ耍湍阋裁挥惺裁春锰傅牧耍ビ诒菹驴砗甏罅浚龆ǚ拍慊厝ィ媚憧纯词撬涯愀袅恕D忝强旃霭桑ビ诒菹虏幌朐偌侥忝橇恕!薄   
    那个通译刚说完,就见匈奴单于一挥手,那几个侍卫便不由分说地把刘敬推搡了出来。    
    刘敬刚出大帐,冒顿单于望了西边的众将一眼,随即大帐中响起了一阵哄笑,声震穹庐。


《白登之围》 白登之围拒谏轻进(1)

    冒顿单于没有说谎,汉高帝刘邦确实率领大军向北进兵了。    
    刘敬走后,晋阳城里得到了新情报。越来越多的情报表明,匈奴单于确实在代谷一带逗留。一个有力的佐证便是有人亲眼见到了冒顿单于最宠爱的兰霞阏氏,那位阏氏,带领着她的女兵在雪原上射猎野兔狐狸。她披着大红披风,骑着那匹胭脂虎,在旷野里驰骋,像一团惹眼的火焰。她那些女兵们发出的那些尖厉的呼喊声也动人心魄。    
    好几处情报都证实了这件事,既然见到了这位阏氏,那么匈奴单于定然也在那里。    
    为这件事,陈平专门提审了杏花与山丹这两个匈奴女俘。山丹腿上的伤势经过这些天的治疗,已好了大半,姐妹俩听到兰霞阏氏的消息分外激动。她俩对陈平讲,那肯定是兰霞阏氏,在单于陛下的那几位阏氏中只有兰霞阏氏一直跟着单于东征西讨。她爱射猎,有一身好功夫,也只有这位阏氏身边有英姿飒爽的女兵。她俩再次请求陈平放她俩回去,兰霞阏氏是很疼爱她俩的,如果要付什么赎金,阏氏殿下也一定愿意的……    
    与兰霞阏氏几乎同时出现的另一条消息是:冒顿单于在代谷一带逗留的时间不会太长,他要回单于庭主持正月里的匈奴部落首领聚会。也有传说,这样单于陛下就能体面地回到单于庭,不再是因为战事的失利而撤离。这消息同样十分可信,每年正月、五月、八月匈奴各部落首领例行集会,这是祖宗留下的规矩,而现今离他们的正月聚会只有一个来月时间,冒顿随时都能以这个借口撤回匈奴草原。    
    这两个消息让刘邦坐卧不安,它表明现在正是攻击冒顿的最佳时机,而这个机遇又是短暂的,稍纵即逝。如果冒顿撤离了代谷,回到了匈奴草原,那再要去捕获他,便似大海捞针,按目前的国力完全没有这种远征的能力。现在发兵嘛,刘敬刚去匈奴大营不久,一则没接到他的报告,二则会给他带来危险,刘敬又是自己竭力主张派去的,此举似乎不义。    
    他正犹豫间,舞阳侯樊哙等一班大将又连连来催促他发兵,他们的理由很充足:陛下若动作慢了,让匈奴单于跑了,则前功尽弃。再说这么多的队伍集结在一起,士气正旺,久候不发斗志便会懈怠下来,这是带兵的将领最头疼的。另外,大军的粮秣供应也会是很大负担,几十万人马一天要消耗多少吃的用的,日子一久,便难以支撑。因此皇帝陛下不能念一人之安危,置几十万大军而不顾,现在既已确定冒顿还在代谷,便应当机立断,即刻发兵,时不我待。    
    从道理上讲,那些将领们的意见是完全正确的。    
    刘邦真如热锅上的蚂蚁,心里一刻也不安宁。现在他最担心的已不是冒顿在不在代谷一带,而是千万不能让冒顿跑掉。    
    樊哙等还进言,皇帝陛下是否还担心冒顿有诈,即使真的有诈,我有三十万大军他也奈何我不得。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凭的是实力。有这三十多万能征惯战的将士,当能横行天下。    
    这股豪气深深感染了刘邦。是啊,现在不再是攻占晋阳时的十万人马了,而是三十多万人的一支大军。有了这支大军,他确实不必顾忌太多,即使匈奴单于设下十万伏兵,也奈何不了自己,况且所有的报告都说,在代谷一带至今没有发现匈奴大兵团的踪影。自己若是错失了这个时机,是会后悔一辈子的。    
    他最后问了陈平的意见。陈平是何等聪明的人,他知道这回是箭在弦上,势在必发,皇帝陛下心里已拿定了主意。现在陛下向自己咨询,一则为了心中更踏实些,二则也是对自己的尊重。他得知趣一些,别逆拂了陛下的心意。再说,众将的意思也难以辩驳,这事只是难为了刘敬,至于是好是歹,那也只能听天由命,看他的造化了。于是,他对刘邦说:    
    “大军已成阵势,终将北进,陛下若此刻发兵,抵达代谷一带也需时日。届时,刘敬当从匈奴大营返回,在路上迎他亦可。若情况有异,也还来得及处置;若无异常,那便可省出不少行军时间。权衡得失,倒是利多弊少。”    
    这意见好,正中刘邦下怀,也解除了他最后的顾虑。是啊,要北进那段路反正要走的,早走几日心中踏实。再说,这与原来的打算也没什么冲突,不过是将在晋阳等待刘敬变成在行军途中迎候他而已。于是,他拿定了主意:即刻发兵!    
    二    
    皇帝刘邦立即下了一道道命令:    
    命令车骑将军灌婴抽调精锐马军三万、兵车一千辆组成快速机动的中军,由自己直接指挥,随时准备按他的命令奔袭匈奴单于营地,截断敌军的退路。    
    命令舞阳侯樊哙、绛侯周勃率领其余的将近三十万大军依次北上。    
    他命令安国侯王陵留守晋阳,负责物资的转运以及负责与长安萧丞相的通信联系。    
    这样,这次北上征讨匈奴的总兵力达到三十二万。这支大军加上各地征调来运送各种物资的民伕,把往北的大路小道都堵得满满的,一股股人流向北拥去。    
    这回,刘邦将戚夫人与如意留在了晋阳城。这次征战既要行动迅速,又有种种危险,他不想让这母子俩去受那份罪冒那个险。戚夫人这次也没坚持跟他走,那严酷的天气把她吓住了。但她再三叮嘱刘邦一定要快去快回,千万注意保重身体,丈夫已经不年轻,且一身伤病,别让她担心,别让她在晋阳等久了。刘邦临行的前夜,她又把自己那幅画像递给了丈夫,让丈夫能在征途中时时看到她,就像她常伴在他身边。    
    出征的将士们士气很高,这次皇帝亲征,兵势浩荡,威风八面。在兵力的对比上又占尽优势,因此这次打匈奴胜券在握,正是建功立业的好机会。他们听说,这仗打胜了,所有参战的士卒都将有封赏,皇帝陛下也许会像上回对楼烦前线的将士那样,免除他们终生的劳役与赋税,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大好事。对于士卒们来说,升官发财是不现实的奢望,哪有这么多的官爵轮到他们的头上,但免除他们下半辈子的劳役与赋税则能让他们过上太平安稳的日子。因此他们劲头十足,要为皇上打好这一仗。    
    经过一番周密的部署,在旗幡招展、鼓号齐鸣中,皇帝刘邦离开了晋阳城。    
    刘邦一身戎装,在众将的簇拥下策马登上了道边一个高坡。骑在高高的马背上,瞭望着大道上行进的队伍,真是前不见头后不见尾。他抬头又望望蓝天,天低低的,云走得很快,一阵阵朔风把身后的旗幡刮得猎猎作响。他想,这可是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仗,这仗打完,天下可以太平一段了。自己一生中,这样的大仗已经打过多次了,有胜利,也有失败,有的甚至败得很惨,但最后自己还是胜利了,并且自己的力量越来越壮大。这次,他也一定能胜利,他要率领这支大军去建立新的丰功伟绩,他要天下人再一次为他欢呼,为他喝彩。想到这儿,一股豪气涌上心头,他突然想呼喊,突然想歌吟,他仰望着长风怒号的天空,望着向东南方向急速飞去的乱云,冲口吟出一句:“大风起兮云飞扬。”这句诗一出口,他马上觉得自己吟出一句好诗,这句诗气魄宏大,与此情此景十分相宜。他得意地又吟哦了一遍:“大风起兮,云风扬。”他觉得这句诗像他,不,这句诗就是他。俗话说“风从虎,云从龙”,他确是天之骄子,千古一帝,上天把统驭天下的重任搁在了他的肩头。他还想吟哦下去,但怎么也想不出该把这句诗怎样续下去,怎么也接不上刚才吐出的那股豪气。他无奈地摇了摇头,自己毕竟不是舞文弄墨的人。他轻轻挥动了一下手中的马鞭,自言自语道:“走吧,赶路去吧……”


《白登之围》 白登之围拒谏轻进(2)

    北征的大军没有受到任何干扰,进展顺利。    
    刘邦的中军抵达了句注山下的广武县①。广武历来是个屯兵的重地,越过句注山,队伍将很快进入代谷地区。    
    这几天,汉军正在一队队一列列地依次翻越句注山。刘邦传下将令,全军要加速翻越这座天险,越过句注的队伍要加强戒备,随时准备接敌。    
    如今,广武县的县衙暂且成了刘邦的行宫,他需在这儿住两天等候队伍翻越句注。处理完军务,他走进了给他准备的内室。内侍见皇上要安寝,一面忙着过来伺候洗漱,解衣脱靴,一面向外悄悄示意。不一会儿,在一名内侍的引导下,娉娉婷婷走进四个妙龄少女,他们跪拜在刘邦跟前,喃喃地说皇帝陛下万寿无疆。这是广武县令为皇帝陛下准备的侍寝美人,以表示他的孝敬之心。    
    刘邦随意地在卧榻上坐下,抬头懒洋洋地对那四个女子扫了一眼。那内侍忙让那几个少女站起身来,抬起头,他端起了烛台,将那四个女子上上下下照了一遍。刘邦眯缝着眼朝一个长得白白的,头发有些发黄,有一双水汪汪大眼睛的姑娘指了指,倦怠地说:“就留下她吧。”    
    内侍忙应道:“是!”便引着另外三个姑娘悄悄地退了出去。    
    那个留下的姑娘羞答答地站在那里,不知所措。刘邦一见,便知那是个未解风情的村姑,便有意问道:“广武县令让你来干什么的?”    
    那姑娘低着头,搓揉着衣角,轻声地说道:“老爷让小女子来伺候皇上,说……说伺候好了皇上,老爷有赏。”    
    说着,她偷偷抬起头来瞥了刘邦一眼。    
    刘邦觉得这村姑很淳朴,有些野趣,便问:“那你准备怎样伺候朕啊?”    
    “俺会捶背,捏肩……还给您洗脚。”说着,她脸上飞起了红晕,又忙着解释道:“俺在家,就这样伺候俺娘的。”    
    “好,很好。那你过来,先给我捶捶背、捏捏肩吧。”说着,他端坐起身子,闭上了眼睛。    
    姑娘走过来,跪立在他身后,双拳不轻不重地捶击着他的肩背,手法均匀、平缓,看来在家里是个孝顺女儿。他微微晃动着身子,轻声问道:“你,十几了?”    
    “十六。”姑娘微微喘着气,一般暖烘烘的气息哈在他的颈脖上。    
    “叫什么名字?”    
    “月儿,俺娘生俺正好是八月十五,就叫俺月儿。”    
    “好,月儿好。”说着,刘邦抬起手来指了指肩颈。    
    姑娘马上会意了,便挺直了身子,双手抓捏起他的肩颈。姑娘的手腕很有力,抓捏得他又酸又疼,他不禁“喔、喔”地缩了缩身子。    
    “怎么,弄疼皇上了?”姑娘怯生生地问,双手也急忙停了下来。    
    “不,不,很好,这样很好。”刘邦在酸疼中感到麻酥酥的一股遍体的舒泰。他示意那个姑娘继续,对这个姑娘渐渐有了好感。    
    姑娘使劲地抓捏着,气喘吁吁的,呼吸越来越重,一股股暖烘烘的体香透了出来,让刘邦心旌荡漾,她那软绵绵的发育得很丰满的胸部不时触到刘邦的脊背,刘邦身上渐渐燥热起来,有些兴奋。他抬起手示意姑娘住手。他摇晃着肩部夸道:“不错,很舒服,没想到你小小年纪还有这一手。”    
    说着,他拉住了月儿的双手,轻轻地把她拉到了身边,让她坐在了自己的膝盖上,左手搂住了她软软的细腰。月儿忸怩着,飞红着脸不敢抬头看他。屋里的火盆烧得很热,不知是累了还是紧张,她的额头、颈脖都沁出了一层细汗。    
    这时,内侍进来,把一碗热气腾腾的参汤放在案几上,又在火盆中加了炭,便低头退了出去。    
    刘邦端起了那碗参汤喝了一口,又端到姑娘的嘴边,说:“月儿,你也喝一口。”    
    姑娘摇摇头。    
    “喝吧,朕让你喝,你还敢不喝。”    
    月儿抬头瞥了刘邦一眼,便顺从地喝了一口。    
    “怎样,味道怎样?”    
    姑娘皱着眉,摇摇头:“不好喝,一股药味,不如俺家的米汤好喝。”    
    刘邦听了,“哈哈”地笑了起来,说道:“傻瓜,你这个小傻瓜。”    
    这时,他才仔细地端详起这个姑娘。姑娘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