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皇太极 >

第54节

皇太极-第54节

小说: 皇太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载有余。经过这两年的休整,后金兵精马壮,战斗力明显大为增强。太宗不甘与袁崇焕就这样不战不和地对峙下去,他要有所作为,要实现自己的战略大计。这日早饭后,他在御花园中漫步,见到金菊盛开,不觉驻足凝目。少许,他命亲随太监在亭榭内的桌案上备好文房四宝,提起狼毫玉管,在宣纸上挥洒起来:    
  玉露秋风润,    
  更喜早霜侵。    
  残红几消尽,    
  日照满园金。    
  何惧严冬近,    
  秋菊已报春。    
  誓雪当年恨,    
  宝马逐征尘。    
  范文程轻步来至近前:“大汗,好诗!秋菊傲霜怒放,愈显英雄本色。”    
  “范章京来得正好,朕正有话要问。”太宗听得出弦外之音,“先生是要我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吗?”    
  “臣以为汗王决非胸无大志的偏安之主。”    
  太宗不由得伸展一下双臂:“笼中虎已生双翅,几欲腾飞矣。”    
  “大汗,快刀不用也会生锈啊!”    
  “朕已决定克日发兵伐明。”    
  “臣料到圣上宣召必为此事。”范文程露出赞赏的笑容。
  第四部分 征服朝鲜王第72节 计除毛文龙(3)
  说话间,大贝勒代善、三贝勒莽古尔泰也奉召来到。众人就在亭榭中落座,太宗单刀直入点明主题:“朕召你们来,为的是发兵讨明之事。”    
  代善年龄较大,已生惰性,不想再争战拼杀,便拦住话头:“大汗,袁崇焕能打善守,锦、宁二城经他加固越发难攻,两年前的前车之鉴不能忘。”    
  莽古尔泰自然要顺着代善的意思讲话:“汗王,据臣所知,袁崇焕在两年间又抢修了松山、杏山、大凌河诸城,且兵力又增数万,再去攻打,难免重蹈覆辙。”    
  岂料,太宗说出了一句令他们大感意外的话:“朕决定抛开宁锦袁崇焕于不顾,绕道科尔沁,经喜峰口入关,直捣大明京师。”    
  “啊!”代善甚为惊讶,“孤军深入明境,劳师远袭,若为明军所困,难免损兵折将。”    
  莽古尔泰则是想得更远:“万一为明军所困,粮草断绝,又无救兵,岂不是死路一条?”    
  太宗没想到他二人如此强烈地反对,便向范文程寻求支持:“范章京以为如何?”    
  范文程倒是认真思考过了:“兵法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大汗此举,正合兵法精髓。明朝在宁锦重兵布防,万万想不到我军绕道入关,所以有八成胜算。再者,我军善于奔袭突击,马军纵横驰骋,我所长也,可免宁锦攻坚之苦。扬长避短,实为一步高棋。”太宗不但得到了支持,而且范文程还从理论上阐明了道理,他下定了决心:“朕意已决,要亲自带领十万骑军远征。”    
  莽古尔泰不无贬意:“大汗突发奇想,不过,臣以为宁锦都攻不下,那明朝的帝都北京,怕是只能望而生叹哪!”    
  “此战朕从未想过要攻占北京。”太宗说出了心中更深层次的想法:“朕要借此战除掉袁崇焕。”    
  代善大为不解:“莫名其妙!你去打北京,而袁在宁锦,真是天大的笑话。”    
  太宗也不再细说:“朕自有道理。”    
  清太宗不顾两大贝勒的强烈反对,于后金天聪三年(公元1629年)十月二十四日,率十万精锐骑兵,秘密起兵开始了艰苦的远征。大军出沈阳向西,经都尔鼻(今辽宁彰武)、科尔沁草原,过达老河(即老哈河),一举突破喜峰口,长驱入关。    
  大明天子与兵部大臣,只知加强山海关的防御,从未想到过喜峰口一线会有战事。这一带兵员不足,武备松弛,几乎连刀枪都生锈了,实在是不堪一击。后金军如入无人之地,不费吹灰之力,连下马兰峪、汉儿庄、潘家口、洪山口多处边城,于十月底大军包围了塞上重镇遵化城。这座城池是北京的最后一处屏障,如遵化失守,北京就完全暴露在后金铁蹄之下。    
  急报至京,崇祯派八百里加急快马,召山海关总兵赵率教领两万大军驰援遵化。赵率教曾坚守锦州力挫皇太极大军,因军功而升任山海关总兵。他自信必胜,要在遵化再立新功,以取悦皇上再度高升。    
  太宗吸取了强攻宁锦失利的教训,用五万大军将遵化城团团围困,另五万人马则是横于路上拦截援军。目的是不让援军入城与守军会师,以免再度陷于攻坚的艰难处境。    
  赵率教奉旨日夜兼程赶到遵化,被后金大军阻于离城十里处,双方当即排开阵势。这一战赵率教犯了三个致命的错误,一是后金军以逸待劳,明军连续四天急行军未得休整即投入战斗,体力远不及后金军队。二是数量相差悬殊,明军两万,后金五万,明军自然居于劣势。三是野战乃后金军所长,赵率教忘记了在锦州获胜是守城之战。有这三点,就注定了明军失败的命运。太宗意在速战速决,只留一万人马待援,四万大军全线压上,阿济格一马当先杀过去,率先与赵率教接手,两人战过十数回合难分上下。后金军全线猛冲,明军抵挡不住,阵脚大乱,开始溃退。赵率教疾呼不许后退,必须顶住。他这一分神的功夫;阿济格卖个破绽,骗赵率教驱马近前抡刀劈来,阿济格早已做好准备,让过刀锋,同时一枪刺过,正中赵率教心窝,阿济格双臂用力将赵率教挑落马下。可叹堂堂总兵赵率教,转眼间成为枪下之鬼。主将身亡,两万明军越发四散奔逃,被后金军追杀四千余众,下余自顾逃命。    
  太宗当即回师攻城,十万大军一拥而上,在气势上先将守城明军压倒。又见援军大败,希望破灭,斗志已无,只一刻钟时间,遵化城即被攻破。巡抚王元雅眼见得大势已去,在府内上吊自杀。    
  太宗只在遵化歇兵一夜,次日一早留下参将英额尔岱,游击李恩忠和八百兵士守遵化,自率大军全速向明朝帝都北京挺进。    
  遵化失守,等于北京没有了外围保护,崇祯大惊,立即传旨全城戒严,并连派八骑飞使催调袁崇焕进京勤王。袁崇焕闻报太宗已自喜峰口入关,陷遵化逼近北京,吓得大惊失色。因为三天前他还上本说后金在短期内不会再动刀兵,宁锦固若金汤,万岁尽可安枕。太宗这一手,不是给他上眼药吗?万岁焉能不恼。所以他马不停蹄催军赴京,所有将士俱在马上进餐,不过嚼些干粮而已。这样日夜不停赶路,于十一月九日抢先进驻蓟州,而后金军至十二日方到蓟州城下。    
  袁崇焕大军做好了在蓟州与后金军决战的准备,但太宗竟不与之交战,而是率军于当夜悄无声息地离开了蓟州向西挺进。待天明袁崇焕发觉,后金军已行出八十里开外。而且有探马报来,后金军已攻占玉田县。袁崇焕闻讯,立即传令三军,轻装疾进,追击后金人马。未及出发,人报圣旨到。    
  袁崇焕立即安排香案接旨,一见钦差是许誉卿,心中顿觉释然。但圣旨的内容却令他大惑不解,原来崇祯要他的人马不得越过蓟州一步。叩头谢恩后,他将许誉卿延至内堂,忙不迭问道:“许大人,万岁要我率精兵星夜驰援,眼见后金军杀奔京城,万岁为何要我滞留蓟州,这不是坐观敌军长驱直入吗?”    
  “袁大人,你可将下官害得不浅哪!”许誉卿大发感慨。    
  “许大人此话何意?”袁崇焕更加摸不着头脑。    
  “你呀还蒙在鼓里,而今京城流言四起。道你与后金勾结,纵容皇太极经喜峰口入关,使得京师震动,万岁岂能不疑,担心你的人马与后金联手,故而令你驻马蓟州。”    
  “这是天大冤枉!”袁崇焕分辩说,“许大人明鉴,我对朝廷忠心耿耿,这些都是王永光之流散布的谣言。”    
  “我又何尝不知,”许誉卿忧心忡忡,“为你担保,看来是难逃连坐之罪了。”    
  “大人,后金大军直取京城,我若在蓟州按兵不动,无异于坐以待毙。若驱军追击,又有抗旨之罪,这便如何是好?”袁崇焕确实左右为难。    
  “为今之计只有追击后金军,并相机将敌军击溃方为上策。”许誉卿实际是来为袁崇焕献计的,“只要能打败后金军,解了京城之围,万岁自然转怒为喜。”    
  袁崇焕一想也只能如此,遂下令三军全力追击。    
  后金军进展神速,于十三、十四日,又连下三河、香河二城,十五日攻陷通州。袁军在后紧追,于十五日赶至河西务,离通州还有半日路程。袁崇焕下令在河西务驻扎,休整,进食。    
  祖大寿见几个时辰过去,袁崇焕仍不下令开拔,便来询问:“大人,为何在此按兵不动?”    
  袁崇焕自有他的打算:“祖将军,实不相瞒,我军若野战,红夷大炮便派不上用场,即难以战胜敌人。真要打了败仗,万岁能轻饶我吗?故而在此逗留不前。”    
  祖大寿进言:“袁大人,而今京城告急,我们就顾不得保存实力了,便战至全军覆没,也当力阻敌军惊扰圣驾。”    
  袁崇焕依然犹豫:“且再观察一时。”    
  就在袁军迟疑不决之际,后金军已又拔寨进发,直向北京城杀去。袁崇焕一看局势严峻,挥师抄近路先抵左安门,而后金军几乎是前后脚随之亦至。这样一来,京城内舆论大哗,纷纷传言是袁崇焕将敌军引来。    
  王永光求见崇祯,上本参奏道:“袁崇焕通敌已是昭然若揭,乞万岁速召其见驾,就在御前明正典刑。”    
  崇祯阴沉着脸:“传旨,着袁崇焕立即进宫。”    
  袁崇焕在左安门正在部署城防事宜,闻崇祯宣召,将军务交与祖大寿代理,即到内廷见驾。他一见王永光在崇祯身边,一脸得意的神色,就知不妙。上前叩头:“臣袁崇焕叩见万岁,不知宣召为臣,有何训教?”    
  崇祯说时语气轻柔:“袁爱卿,后金建匪袭扰京师,朝野震动,不知你对此作何解释?”    
  “万岁,这是臣为后金假象所蒙蔽,没料到皇太极暗渡陈仓,偷袭喜峰口入关,臣愿领罪受罚。”袁崇焕三叩其首。    
  崇祯没有往下深究,而是转下话题:“袁爱卿有何退敌良策?”    
  “万岁,建匪远道奔袭,粮草给养接济都有困难,不会支持多久。我军只要坚守城池,不与其硬拼死战,待其锐气丧尽,自会退兵。”袁崇焕还是宁远的坚守之策。    
  崇祯听到袁崇焕不是积极进攻消灭敌人,而是消极防御,心下有些不喜,但并不表现出来。他故作欣慰地说:“袁爱卿在宁锦大败建匪功勋卓著,今又及时回援京城,朕心甚喜。有功当赏,朕决定赏卿黄金五百两,白银五千两,紫蟒一袭,玉带一围,愿卿不负朕望,及早退敌。”    
  一旁的王永光可就傻眼了,原以为崇祯会将袁崇焕处死,至少也是下狱,万万没想到竟是重赏,他真是有些糊涂了。    
  袁崇焕自是喜出望外,悬着的一颗心总算放下,而且感激涕零地连连叩头:“皇恩浩荡,臣敢不粉身碎骨以报。请圣上宽念,臣誓保京城平安。”    
  “战事紧急,你速回前线去吧。”崇祯表示召见完毕。    
  袁崇焕没有立即离开:“万岁,臣还有本启奏。”    
  “讲来。”    
  “我部下数万大军,已连续十数日夜未得休息,确已人困马乏,请万岁恩准进入北京城稍事休整,以便同建匪决战。”    
  “这个,”崇祯心中飞快地犯着核计,人心隔肚皮,忠奸两不知,万一袁崇焕真是同后金合谋,几万大军入城里应外合,这北京城不就等于拱手与敌吗?想到此他婉言拒绝,“袁爱卿,大敌当前,你的人马要在前线阻挡敌人,朕方有安全感,还是在城外相宜。”    
  袁崇焕心中便有些不满:“万岁,满桂所部一万人马已然进城,我部将士多有议论,还望万岁体谅下情。”    
  崇祯的脸色沉下来:“城内容不得许多人马,朕已说过,你要率部阻击敌人。”    
  袁崇焕不敢再奏,只好诺诺退出。他前脚刚走,杨太监从侧门进入。崇祯脸色仍未开晴,使人感到不寒而栗。杨太监跪倒在阶前听旨,崇祯吐出令人恐怖的声音:“你要密切注意袁崇焕的一切动向,所有情况随时奏闻,如有差错和延误,小心你项上人头。”    
  王永光这才明白了,崇祯赏赐袁崇焕不过是权宜之计,这位皇帝老子心中,对袁崇焕是存有很大戒心的,有自己的亲信监视姓袁的行踪,他深信袁崇焕决不会有好下场。
  第四部分 征服朝鲜王第73节 收降祖大寿(1)
  近日来阴云一直笼罩在北京城的上空,给初冬的京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