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无家 >

第2节

无家-第2节

小说: 无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炮弹在老旦前面10米左右的地方炸了,前面几个人像是闹鬼似的忽地不见了,他被震得头皮发麻,感觉到一场血雨从天而降,一条胳膊恶作剧般地搭在了他肩上,还带着热乎乎的体温。”这很有点类似于现在电影大片中为表现战争场面而制造的音响和影像效果,夸张而又逼真。阅读之后,我们同时感到了非常强烈的感官刺激和心灵震撼,它把战争可能唤起的英雄气概撕得粉碎,揭露了战争背后魔鬼般的狰狞面目。战争可以使人豪迈,也让人恐惧、伤痛、辛酸和堕落,使得我们这些读者从心底涌起一股悲凉之气。
  作者关于战争的描写真是别开生面,而战争场面,说到底还不是最重要的东西。在这部小说里,真正让我们心动和心痛的,倒是战争以及社会动荡中老旦同这些普通士兵的悲惨命运。书里写了很多人,他们有的有名字,有的连名字都没有,稀里糊涂地就把自己的生命丢在了战场上,或某个政治运动中。他们也有自己的梦想和希望,但他们从来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他们像一件东西似的被高高在上的权力和势力抛来抛去。而传统的历史叙事却总是盛赞牺牲和奉献,这种刻意塑造的英雄形象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巨大的压力,即使老旦这样的普通农民也摆脱不了这种压力,这种被意识形态扭曲的价值观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生命无关紧要,进而觉得所有的生命都无关紧要。这是很可怕的,是悲剧中的悲剧。以前我们经常慨叹,中国的战争文学一直达不到前苏联战争文学所攀升的思想高度,以及他们所开掘的人性的深度,我们一直没有《静静的顿河》、《第四十一个》这样的作品。读了《无家》,我们可以轻轻地舒一口气了,这部作品或许还有不够成熟的缺陷,比如它的结构安排,就明显地是个半截子工程,没有最终完成。但它在另外一些方面,比如历史的复杂性和残酷性,甚至超过了前苏联的一些作品。这是因为我们的生活,在现实和历史两个方面都显示出与前苏联的巨大差异,而所有这一切就集中体现在老旦悲剧性的人生经历中。

  《无家》VS《亮剑》(1)

  如果说去年最火的军事题材小说是因为电视剧而轰动的《亮剑》,那么今年最具影响力的同类题材小说非《无家》莫数。
  随便输入“无家”二字,百度搜索达60多万条,这原本没有什么,但是认真的人会明白,对于一部现实主义历史题材的作品来说,这是了不起的数字。全国将近八百家网站在转载这部《无家》,可谓好评如潮,而且评论多有深度,更有不少精彩的文章。翻开起点中文网两年来的《无家》书评,多体现了两种观点,首先让读者们惊讶,想不到互联网上有如此深刻的作品;其次让读者们敬重,他们喊出了一个声音:起点第一小说。(乖乖,起点中文网加上他们收购的网易读书频道,不下二十万篇小说啊!)一个读者的心声或许可以简单概括《无家》给人的感觉:读者笑风情:2006年8月我的心在跳动;它跳的很快,非常快。不知道怎么了;我陷入了一种迷惘,我想喊,想叫,但我喊不出也叫不出。我的心很痛;是一种真的痛,这就是我现在的感觉,这就是这本书给我的感觉。这是一部雪与血的几乎完美结合的作品,它将人性描写的淋漓尽致,画出了那个年代大多数底层人民的悲喜。阅读中,我数次拍案叫绝,但是叫绝之后又很沉,沉到我的心灵无法承受,每看一遍,就被感动一遍,谢谢雪夜冰河!
  众多网站将《无家》和《亮剑》摆出来对比,的确,他们有着很多的共同之处,两篇文章都感动了无数人,文笔都很优美,结构都很大气,两部作品都可以带给读者深深的感动。但是两部作品又有着截然的不同,让我们看看网友们的比较:网友狄更斯,2007年2月兄弟以为,《无家》和《亮剑》各有千秋,文笔方面二人不分高下,又各有所长,结构上的把握亦不分伯仲。人物上,《亮剑》中的李云龙天生就是个英雄,顶天立地,是那种具备天生的英雄气质的人物,让人敬佩,书中写活了李云龙,简直活灵活现,情节是跟着性格走的。而《无家》中的老旦天生就是个不问世事、甘愿一生种地的农民,不喜欢出头,不喜欢担当民族大义,只想和老婆孩子过着热炕头的日子,他永远不可能成为李云龙,也经历不了李云龙的豪壮故事,因此,《无家》在把握老旦这样一个温吞水性格的人物时,既要顾及情节,又要突出人物,可以说在人物的刻画上比《亮剑》更加难。
  两部作品我都喜欢,也都感动,但是感动的内容不一样。
  网友小妖:2007年3月《亮剑》在对中国军人的描写上是非常成功的,那种至刚的氛围和人物性格刻画可以说是顶峰之做,窃以为《亮剑》的点题之初并不在于书的前面,而在于最后,面对永远无法战胜的对手——他拯救的人民(造反派),李云龙亮剑而死。这才是中国军人的灵魂。
  《无家》也好,通篇蕴涵着深厚的主题,没有豪言,只有小的不能再小的要求,可就这么一点要求,付出鲜血和生命却从不能得到实现。老旦犹如中国版的阿甘,经历了一个个对中国有着重大影响的事件,在其中,他无名无姓,这种全景式的描绘让人时刻揪心,在这个层面上的写作力度,《无家》超越了《亮剑》。
  网友天下无闻:2007年3月个人感觉,《亮剑》和《无家》各有千秋,重点不同。虽然都是真实的中国农民(李云龙其实也是农民形象,带着中国农民那一种特殊的狡猾),但是是彻底的两类人。我想,真实中,《无家》中的农民会更普遍一些,没有任何更高的期望和理想,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随着历史而改变,就是无家。
  网友摆渡人:2007年4月《无家》看了眼睛湿润,内心翻腾。亮剑看了是心钢硬,人流血网友蓝的理你:2007年3月《无家》和《亮剑》不能说哪部更好,说任何一部比另一部好,都像割肉一样难过。
  《亮剑》最坏的是拍成了电视剧,把小说的精粹都拍没了。误导了一大群没看过小说的人。总的感觉《无家》前半部比《亮剑》好,后半部差些。
  《无家》写的是一个人的命运,和他在时代中的无奈。《亮剑》写的是一个国家的命运,和人们在时代中的抗挣。
  最后老旦和李云龙的结局惊人的相似。他们的气节也惊人的相似。这只能说,他们都是中国的脊梁。虽然他们是农民,但中国的农民不可悔,他们总有能掌握自己命运的时候。
  网友寒羽:2007年5月
  《无家》我不感妄自评论,但是它给我的感觉是那么沧桑和震撼……《亮剑》看了很多遍,尤其是战斗的情节,但是最后我却不想看了。看到李云龙要自杀时我就看不下去了。今天上来看《无家》(说真的我很不想看它,因为我知道太多我不该知道的了),我认真看完这2本书后,敢说这是两本好到几乎没有人敢去认真的去深读的作品……
  网友无名氏:2007年4月
  《亮剑》电视剧是YY作品,把原作改恶心了。
  《无家》在我看来才是一本书,看完了能让人思考,留给大家的不仅只是书本身……
  网友乌鸦肉:2007年5月
  《亮剑》更多的是一种个人英雄主义式的描写,虽然最感人的的部分放在了那个年代,让人回味无穷,但主要还是为了主角服务的。文笔上的精彩更注定了这是一部英雄的小说。
  《无家》的立意是深沉的,厚重的。它更像一幅历史画卷,展现了那些时期的部分时代状态。所以当我看到那个结局时,我能理解作者的心态。许多事情就是这样发生的,就是这样结束的,不需要更多地描述,只需要更多的思考。
  网友最爱驴肉火烧:2007年5月
  在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的功过是非;历史自有其客观评价!
  《亮剑》本身确实还算客观的表达了一些事情;没人可以否认;不畏生死的优秀共军战士;但不论是实体书;还是电视剧;观后只能感觉;抗战的全貌还是说地太片面!以李云龙为切入点去演绎一个时代;本身似乎就是一种妥协;一种退让;也是一种无奈!!更是国共是非的一个模糊评价!!
  《无家》用一普通农民为切入点;参加国军;又加入共军;以没有任何政治立场的普通农民为视角;展现一个大时代的风风雨雨;以及在这个时代的迷茫和愤怒,这显示了作者的非凡勇气和独特眼光,毕竟《无家》里的老旦,更能代表中国那个时代的大多数,一将功成万骨枯,李云龙是将,老旦是骨。从对待历史的客观和勇气来说;《无家》胜于《亮剑》;但是从顺应政策;出书;拍电视剧和文学发展来说;《无家》远远不如《亮剑》;正如老吊的憨厚实在;李云龙的外表莽撞;内心狡猾一般!
  无论如何;无家;亮剑都是不错的好书!但是相对于客观历史;虽千万人吾独往以的勇气来说;我更欣赏《无家》!
  或许有一天,《亮剑》作者都梁能和《无家》作者雪夜冰河在月下煮酒论英雄,那一定是读者们心中的风景。


  《无家》 第一部分

  第一章 离家(1)

  1948年11月,皖北平原,五沟集,国民党第14军175师46团前线阵地。
  天快亮了。老旦披着破旧的军大衣,蜷缩在一人多高的战壕里,正用衣角擦着他的美式冲锋枪。这玩意儿射速快,弹道低,叫个啥“他母孙”,是地道的美国货。名字虽怪,突突起来却比步枪好使多了,老旦昨天又用它打死了几个共军。共军那天冲锋的时候,老旦和弟兄们领到这种枪才不久,枪机里的亮油还有点沾手。炮火过后,他们刚把头探出来,一队共军已经冲到离战壕几十步的地方了。老旦那天心情很差,大半月没沾着酒腥,嘴里淡出了鸟,憋着一肚子火儿正无从发泄。共军如此嚣张,老旦立即命令回击。一时弟兄们枪声大作,老旦也开始冷静地点射。弟兄们憋了几天的火力非常之猛,冲在前面的共军都被地雷炸飞了,后面的也被弟兄们密集的子弹撂倒一片。弟兄们惊喜于这玩意的顺手,手指一搂,一片子弹就散了出去。对付共军的冲锋还有比这更好使的么?打鬼子的日子,不知有多少弟兄由于无暇退子弹而被鬼子放倒。照老兵马贵的说法,美国佬早点给国军这种武器,那小日本根本就过不了黄河!老兵打得过瘾,新兵打得畅快,在这大冬天里都脱光了膀子干。集团军的炮兵那天也格外卖力,配合得恰到好处,各式重炮炮弹密密麻麻地落在阵地前方,火光此起彼伏,烟尘遮天蔽日。那些塞炮弹的好像不识数,根本不心疼美国佬万里迢迢送来的炮弹。弹幕之中,几百个共军呐喊着冲来,在一阵密集的交叉火力后,除了趴伏在地上还在蠕动着的,好像没有一个活着回去。
  老旦知道,国军七八十万部队正集结在这方圆百里,准备和共军来一次血拼。这半年时间里,部队领到了众多的“美国造”家伙。做工考究的枪支包着油布,大车大车地运来。从没见过的火箭筒就像家里摞起来的玉米竿子,一捆一捆地堆在那里。一大批巨大的坦克轰隆隆地驶过,震得弟兄们几乎尿了裤子,坦克上面甚至可以看到坑坑洼洼的弹痕。这都不算啥,大伙儿居然还领到了一种叫“巧克力”的东西。那玩意儿可真稀罕,长得像是一块发霉的枣糕。弟兄们闻了半天才敢放进嘴里,一进嘴便惊叹世间原来还有如此美味,忙不迭地像猪八戒吃人参果一样吞嚼了下去,连手指头上的都嘬掉了。
  行军路上,老旦看着漫山遍野黑压压的兄弟部队,以及威风凛凛列队通过的机械化部队,暗自寻思:还真没打过这样的大仗哩,这么多兄弟部队在一起,而且有这么多好武器!
  听营里的瘸子中尉讲,虽然共军把第七军团打了个稀巴烂,可是他们仍然比这边少二十多万人,而且还在用打日本鬼子时的武器,服装也不统一,五颜六色稀奇古怪。昨天,共军的那只追击部队已经领教了18军兄弟的厉害,扔下战壕和不少装备,连夜从南坪集跑了。
  老旦打了十年仗,和共军交手,这还是第一次。
  十年前老旦二十岁,在河南老家和女人种地。
  那一年,村长和保长把老旦等一众同村后生们拉到村口,说是要去国军部队里打日本。国军征兵处的军官在村口拴驴的台桩上唾沫横飞,说日本人已经打下了徐州,正在烧杀掳掠,没几天就会蹚过来。村子里要出一车精壮后生,马上就上战场,再不玩命打,那就完蛋了。鬼子来了整个村子都得倒霉,注定是人畜不留,沦为焦土。据说鬼子们都是畜生做下的,烧光抢光不说,村里的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