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2205-四野战事珍闻全记录 >

第22节

2205-四野战事珍闻全记录-第22节

小说: 2205-四野战事珍闻全记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彪接到毛泽东的回电后,初步一算东北的气候状况,顿感任务艰巨。因为到了3月初,冰期结束,江面上无法承受车马,道路日益泥泞,不利于作战,目前必须抓紧时间,在有限的20多天内,再创战绩。    
    2月12日,林彪令仅休整了4天的四纵和六纵:继续前进,攻夺鞍山!    
    次日,四纵的10、11、12师,六纵的17、18师,辽南独立1师和炮兵师,总共7个师的兵力和70多门火炮,齐聚鞍山城下。经认真准备和全力协调后,2月16日早晨,进攻开始,战至19日,守在鞍山的52军25师共13;000多人被全部歼灭。    
    鞍山解放后,林彪令四纵略作休整,迅速南下,乘胜再战营口。营口守敌暂58师见解放军来得如此神勇,不敢应战。副师长王家善派人送信,要求率部起义,时间定在3月中旬。林彪因已吃过国民党军起义又叛变的亏,不予相信,便一面命令四纵按原计划展开进攻,一面回复王家善:要起义就立即起义。王家善别无选择,遂率众于2月26日逮捕了52军副军长郑明新及营口伪市府、警察局头目后起义,营口顺利解放。    
    在短短的20天内,林彪连下国民党三座重城,使防守在各个据点的国民党军队一片惊慌。各地的求援和告急电报如雪片般飞向沈阳和南京。蒋介石眼看东北局势恶化,焦急万分,不能让沈阳的国民党军精锐部队坐以待毙。2月20日,他派人飞到沈阳传达命令:留下53军及207师防守沈阳,其余主力尽快撤往锦州,这样既可保留实力,在锦州一带合力抗击共军,又可在危急之时迅速撤入关中。    
    但此令到了沈阳却立即遭到拒绝。是谁胆子如此之大,竟敢对蒋介石抗旨不遵?不是别人,正是一惯不服从蒋介石命令的新任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


第二部分 雄鸡昂首高唱 东北遍洒阳光第34节 四平已是没有盖上盖儿的棺材了

    卫立煌是什么人?    
    卫立煌字俊如,生于安徽,是国民党军“五虎上将”之一,能征惯战,善出奇兵。抗日战争中曾在忻口重创日军,后接任中国远征军司令官赴缅甸作战,又很快扭转战局,指挥部队强破怒江击溃日军,完成了打通中印公路的战略任务,名扬中外。卫立煌自幼家贫,但颇有侠肝义胆,得到过孙中山亲手赠送的签名照片,与张学良、周恩来、朱德、毛泽东等都曾有不同程度的接触。由于蒋介石对他屡与共产党交往颇为不满,故卫立煌的地位也一直沉浮不定。抗战结束后,蒋介石在昆明成立了陆军总司令部,任命何应钦为总司令,卫立煌为副总司令。卫立煌对此不满,称病就医,携新婚夫人韩权华前往日美英法等国考察军事。直到1947年l0月才返回上海。    
    1948年初,陈诚在东北屡遭不利,蒋介石忽然又想起了卫立煌,通知他出席军事会议,并告诉他自己准备在东北成立一个“剿总”,希望卫立煌能够出任东北“剿总”总司令。    
    卫立煌本想推辞,却找不出好的理由,此时,又因为陈诚急欲离开东北,早已打通了各路说客,参谋总长顾祝同、蒋介石首席智囊张群等人纷纷上门劝说,卫立煌无所适从。    
    蒋介石更是趁热打铁,语重心长地跟卫立煌说:“东北是一个比西欧大国还要大的地方,那里重工业占全中国一半以上,是我们民族复兴的生命线,其得失影响着国际视听和全国的人心。但现在东北已面临危机,谁能力挽狂澜?杜聿明不行,陈诚更不行,我看只有你才能担此重任。”    
    卫立煌只是听着。    
    蒋介石见卫立煌未作推辞,接着说:“现在把东北党政军各方面的全部职权都交给你负责,还有什么困难,随时提出,我们优先解决。万一战局失利,这个责任也不能由你来负。”    
    卫立煌听了此话,终于踌躇着发表了意见:“现在东北军队都在被围困之中,恐怕没有大量的增援是不行的。”    
    蒋介石急忙说:“是的,这是问题。这样吧,我先给你增援5个军,后勤方面也优先补给东北。”    
    卫立煌不好再说什么了,答应说:“那么,我先去看看再说吧。”    
    蒋介石见卫立煌终于答应,遂于1948年1月17日宣布,任命卫立煌为“东北剿总总司令”,郑洞国、范汉杰为副总司令。    
    1月21日,卫立煌由南京飞抵北平,与李宗仁、傅作义商谈相互协调之事,并于次日到达沈阳,出任东北行辕主任。    
    2月1日,国民党撤销东北行辕,成立东北“剿匪”总司令部,卫立煌正式担任总司令一职。    
    上任之后,卫立煌认真分析了东北形势,认为国民党军在东北必须坚持这样的战略:扩充实力,稳扎稳打,固守要点,静观待变。他重点提拔了一批被陈诚弃而不用的将领,并重新进行了军事部署,将各种武装共55万人划分成三大块,分别固守在长春、沈阳和锦州。其中,自己率东北“剿总”司令部及直属部队、周福成的第8兵团、廖耀湘的第9兵团共8个军24个师又3个旅约30万人,驻守沈阳及外围城市铁岭、抚顺、本溪、新民等地;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第1兵团司令郑洞国率2个军、6个师又3个旅约10万人,防守长春;另一个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冀热辽边区司令范汉杰率卢浚泉的第6兵团及其他部队共4个军14个师约15万人,防守在锦州,保卫锦州、山海关间的铁路交通。    
    卫立煌认为,目前在东北的关键是守住这三个据点,以沈阳为基地,不断壮大,逐渐外扩,这样才有希望重新夺回东北。为了这个主要目的,可以不再理会个别小城镇的失守,因为林彪的惯用手法就是围城打援,所以,对于被围困的小城市,可以不去救援,这样,林彪将无援可打,国民党军的实力就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保存。    
    正是由于卫立煌对各个小城市被困不予救援,各地守军只好紧急向蒋介石求助。蒋介石深恐东北实力不保,便下令卫立煌退出沈阳,开往锦州。    
    卫立煌本人正在苦心经营沈阳,想将其建成最大的战略基地,接到此令,脸色大变,立即派郑洞国飞往庐山,声称沈阳主力部队不能丢下吉林和长春不管,况且开往锦州途中必遭林彪沿路打击,将会带来更大损失。    
    蒋介石不为所动,告诉郑洞国:目前沈阳已成孤城,只得靠空降物资维持,这不是长久之策,只有先去锦州,在形势有利之时才有机会退入关中,否则可能全军覆灭。    
    卫立煌听了郑洞国的汇报,仍然抗命不遵,继续向蒋介石陈述自己的意见。最后,蒋介石无奈,让出了一小步:允许东北维持现状,但卫立煌要加紧整训部队,待条件许可,就从沈阳打向锦州。    
    趁此机会,林彪连续发起进攻,短短数日之后,沈阳以北就只剩下长春、吉林和四平三个孤立据点了。面对这个形势,林彪作出新的决策:在解冰期到来之前集中主力夺取四平,切断沈阳与长春间的联系,争取将沈阳守敌吸引出来,再歼灭一批。    
    1948年2月27日,林彪令一纵、三纵、七纵和炮兵主力统归李天佑指挥,再攻四平。其余纵队负责四周打援。    
    3月2日,东北人民解放军再聚四平城下,将整个四平城围成一只铁桶。林彪此次行动,大出国民党守军意料之外,他们没有想到解放军在此屡屡受挫,却仍然念念不忘。前一段时间,陈诚为了保住沈阳,已将71军军部及87、91师调到了新民一带,四平只留下88师和保安队等总计1。9万多人防守。新任71军军长刘安祺在离开四平时忧心忡忡地对留守在城中的88师师长彭锷说:“现在的四平已经是一个没有盖上盖儿的棺材了,就等着共军来钉钉儿了。”彭锷虽然也知道四平危险,却没想到林彪这么快就杀来了。    
    李天佑因为上次攻打四平不利,至今仍怒火在胸,主攻部队到齐后,便下令清除四平外围一切敌军。到3月8日,解放军拿下了在四平外围最坚固的阵地——三道林子地堡群,四平城攻坚战即将打响。    
    3月12日,正是一场大雪过后,天色初晴。解放军步兵、炮兵踏着厚厚的白雪,迅速进入阵地。7时40分,五颗信号弹闪着彩光飞上天空。一瞬间,各阵地上火炮齐吼,山林震撼。四平城顿时黑烟弥漫,处处喊杀声震天。解放军一纵、三纵、七纵和独立2师分别从五个方向发起突然进攻。不到半个小时,各纵队全部攻入城中,彭锷惊慌失措,忙带着各部人马向东区收缩,意欲集中顽抗。解放军穷追猛打,当日晚,已将国民党军逼入四平城东北角的化工厂和发电所一带。    
    13日晨,天刚蒙蒙亮,解放军各纵队已将四平东北角死死围住。一阵炮声过后,各路人马奋起冲锋,迅速地结束了战斗。这次攻取四平仅仅用了23个小时,19;000多国民党守军除了4;000多人被毙伤,其余全都当了俘虏。    
    东北人民解放军日益壮大,所向披靡,让国民党军人人自危。早在林彪派兵初至四平城下,郑洞国就感到大事不妙了,他从蒋介石与卫立煌的争吵中更是觉得东北前途无望。3月初,郑洞国借口胃病发作,向卫立煌请假,要求到北平就医。卫立煌自是不允,无奈郑洞国打通数人前来充当说客,卫立煌只好同意。郑洞国如愿以偿,兴高采烈,打点行装、订好机票,正待起身。谁知东北形势突变,卫立煌接到报告,解放军大批涌向四平。细一盘算,卫卫煌面色顿变,四平守军有限,战斗力不强,必将失守,此后,林彪将攻打吉林或长春。为保存力量,卫立煌决定放弃吉林,将驻在那里的60军向长春撤退,两处合兵,以力保一处不失,否则,极有可能被林彪逐个吃掉。于是,他急令郑洞国放弃治病,速往吉林部署撤退。    
    3月8日上午,郑洞国乘飞机抵达吉林,立即在60军军部召开紧急会议,命令军长曾泽生马上带兵撤往长春。接此命令,曾泽生大吃一惊:“马上就撤?”    
    郑洞国不予解释:“今天晚上就开始行动,要迅速,争取在共军得知消息前进入长春。”曾泽生愣了半天,才回应道:“是!”郑洞国摆了摆手,说道:“快去准备吧。”    
    曾泽生急冲冲地去下达撤退任务,忽听得郑洞国叫住了自己:“还有一件事,记住:撤退之前务必把小丰满水电站彻底炸掉。”    
    当天傍晚,吉林城内一片混乱。国民党政府官员、地主商人拉家带口,开着汽车、赶着马车争先恐后地逃出城区,各大道路水泄不通。曾泽生亲自指挥特务营维持秩序,将军民分成两路。杂乱无章的人群乱哄哄地未走出5公里,忽听得身后轰隆轰隆的一阵爆炸声。郑洞国以为曾泽生已炸掉了小丰满水电站。在忙乱之中他却没有注意到,吉林城内仍然是处处灯光。    
    原来是曾泽生不忍心炸了水电站,只是让后面的部队把带不走的弹药销毁了。由于60军本来是云南王龙云的部队,曾泽生来到东北,饱受国民党嫡系将领的刁难,早已心怀不满。    
    3月10日,林彪得知吉林守军已悄然撤往长春,暗吃一惊,匆匆调令东满独立师沿路追击。但由于动身已晚,直追到太平岭一带才赶上60军。双方进行了短暂的交火,60军丢下拖后的运输团,很快就与从长春来接应的新7军38师会合,于11日逃进了长春。    
    两天后,林彪已打下四平。至此,国民党在东北只剩下沈阳、长春、锦州、营口等几座孤城,被解放军团团包围,相互之间无法接应,城中物资只能靠空运补给。    
    此时,卫立煌已是坐卧不安,就剩这几座城市了,不敢轻易再做放弃了。自郑洞国指挥吉林守军退入长春后,卫立煌令郑洞国留在长春,主持军务。郑洞国拒命不从,乘飞机返回沈阳,强烈要求去北平治病。最终只得蒋介石出面,严令郑洞国防守长春。    
    郑洞国长叹一声,自认命运不济,满怀凄凉地于3月下旬飞回长春。


第二部分 雄鸡昂首高唱 东北遍洒阳光第35节 林彪与毛泽东的分歧(1)

    1948年的春天是破碎的。    
    蒋介石匆匆从庐山返回了南京。坐在地图前,他恍恍惚惚地想,整个东北就像是一只散发着珠光宝气的金玉杯子,却让林彪几年的旁敲侧击,化成了几块零落的碎片。郑洞国去了长春,可长春能因此而保住吗?不能。谁去了也保不住,不仅长春保不住,沈阳也会丢的。早晚的事儿。城可以丢,但兵是万万不能丢的。    
    想到此,蒋介石突然在心中窜起一股怒火:“那个从来就不知道什么叫做命令的卫立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