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色旅游-第2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五部分神秘的女儿国—泸沽湖
置身泸沽湖,才知道什么叫山青水碧。从高高的山上老远便看见群山环抱的一弘碧水,被乌云遮住的地方是蓝的,而太阳照射的湖面是翠绿色。一路从丽江赶到宁蒗,再到泸沽湖,很长一段路是沿着金沙江峡谷而行,两岸高山耸峙,山麓上红土生长着束束绿色的植被,在阳光的映照下,分外妖娆。一路上山道的险峻,高山也更显得巍峨。待到泸沽湖时,旅途的劳顿便都消失得无影无踪。摩梭人的走婚习俗更给泸沽湖增添一层神秘的面纱。
为我们开车的司机,就是一个摩梭族小伙子,名叫阿祥,一路同行,我们熟悉了许多,我问他有没有老婆,他说:“有,是叫阿夏。”我说作一个摩梭族男人很幸福,没有那么多责任。他莞尔一笑,不做正面回答。我所关心的是,他们是否还实行走婚制?可似乎没有人乐意回答我。
阿祥把我们竟一直送到了里格岛上的扎西家,阿祥说,自助游来泸沽湖的人,大都住在里格岛,那里比较原始古朴,而参团游的基本住在落水。
里格岛在泸沽湖的北岸,其实它是个小岛,只因人为地用石块垒出一条小路,与陆路相通,严格地讲应该叫它半岛。但人们还是习惯叫它里格岛。临湖是十几家小客栈,一水儿的木头房子,湖水几乎能灌到屋里,家家门前没有甬道,只扔了几个大石块,你踏着过去,一不留神可能就跌到水里。有几家的房子,装成酒吧模样,显得那么拙朴,壁炉砌得斜拉巴几,木桌用几根棍子交叉地支撑着,椅子是用棕红色树皮的圆木钉起来的,连树皮都没去,小吊灯用贝壳和麻片罩着,看着极有韵味。在这里,扎西家要算是一家大一点的客栈。有一家叫“摩梭往事”的酒吧,主人姓詹,是个文化人,与他搭伙的,曾是一个搞音乐创作的人,据说,为当今许多歌手作过曲。这么优秀的人才,怎么就到泸沽湖隐居起来,人们都想知道其中的原委。许多背包客都慕名而来,专到“摩梭往事”住上两晚,坐在酒吧的桌前,望着碧绿的湖水,和主人聊上几句。晚上,去到台湾人开的一个马场,围着篝火吃着烤全羊,听唱歌、看跳舞。
在小酒吧里,贴着各种帖子,你还可以把自己的名片贴到墙上,你可以在上面尽情浏览,说不定还能找到自己熟悉的名字。你也可以发布消息,结伴下一个游点。一切都是那么浪漫。
到了这个时候,人们已经不再关心摩梭人是否还在走婚。
在泸沽湖,我最喜欢的是她的傍晚。太阳西沉,静静地隐藏到狮子山的后面,天空依然还闪着亮、光线柔和地映在湖面上,晚归的鱼舟,在平静的湖面上划出长长的水波纹。夜首先升起在湖面,不知不觉,湖水已由绿变蓝,深吞噬了浅。我坐在湖边的小木桌旁,欣赏着光彩无穷的变化,看着泸沽湖,怎样融化到迷离的夜色之中。不知何时,在我的身边,又多了几个同伴。
贴士:
交通:
1.去丽江在大理下关新村客运站乘汽车前往,大理古镇有到下关新村的班车,票价5角;也可在大理古城内联系客运车,车票依车而定,一般在35~40之间。
2.也可乘火车到攀枝花,然后转乘汽车到丽江。
3。丽江周边交通,石鼓镇51公里,丽江客运站乘车,早车7点30分发车,票价单程7。5元;去泸沽湖,可在丽江古城内的停车场,乘私人车直达,单程票价(议价)40元,车程7小时左右,路况一般,雨季时有滑坡发生。另外也可在丽江城客运站坐开往宁蒗方向的班车,然后转乘到永宁方向的车,在里格岛垭口下车,步行十几分即到湖边里格村。
票价:丽江—宁蒗23元,宁蒗—泸沽湖20元,基本与上述私人车相仿。游泸沽湖住宿摩梭人客栈,每床10~15元,高档标间60元。返程时,一定要在前一天定好车票,否则你会坐不上车。吃饭在摩梭人家里开的餐馆;去中甸(香格里拉),在丽江城汽车客运站乘车,票价普通中巴车29元,豪华中巴38元,早班7点发车,全天4~5趟车,晚班车下午2。30分,车程4个半小时即到,路况一般。中甸海拔在3000米以上。
住宿:
游丽江建议最好住在古城内的私人客栈,更近距离地接触丽江,接触纳西风情。客栈比比皆是,住宿条件一般情况,标间60元,普通双人间40元,卫生、洗浴条件均好,也有豪华间和更低价格的住宿,条件可议。
景点门票:
丽江古城不收门票,泸沽湖门票41元,
特色饮食:
丽江古城内用餐价格较贵;到丽江应品尝一下各种味道和类型的粑粑饼,吃一碗黄豆面,
海拔及气候:
丽江早晚天气凉爽,中午偏热。属高海拔地区。
第六部分最后的香格里拉—稻城(1)
稻城的古名“稻坝”,藏语意为山谷沟口开阔地。稻城位于四川省南部,青藏高原东南边陲,横断山脉东侧,南北长174公里,东西宽63公里,面积7323平方公里,境内最高海拔6032米,最低海拔2000米,垂直高差达4032米,县城海拔3750米。稻城东南与凉山州木里接壤,西接乡城,北连理塘。稻城高原属横断山系的贡嘎雪山和海子山。稻城以其迷人的风光,征服了全世界。没有哪个摄影爱好者,不对稻城心驰神往。
红色印记:
由贺龙率领的红二方面军,穿越连绵不绝的横断山脉,由乡城,过稻城,直下理塘。这是一段难行之路,非常人所能想像。一路所见,道路之险,难以描述。长征组歌中唱到的“横断山,路难行”就是指这儿。
最后的香格里拉
我沿着红军长征的足迹继续北上,穿过整个横断山脉。这是一段非常艰难的旅行。从中甸(香格里拉)到乡城再到稻城,300多公里的路程,行车超过12个小时。途中翻越了小雪山,大雪山。
中巴汽车一路都在艰难地爬行,引擎吭吭地喘着粗气,水箱和刹车股都冒着白烟。车里乘客挤得满满当当,大都是住在乡城和稻城附近的藏民。因为从香格里拉发往稻城的班车每天只有一班,所以途中不管遇到多少客人,司机都毫不含糊地装上来,弄得人们背贴背地摞着,要知道这是要行十几个小时的长途车呀,而且还要翻山越岭。
人们似乎对这种境遇习以为常了,都各自专注着自己的事。有的在那儿闭目咏经,有的在那儿一个一个地捻着佛珠,年轻人哼着我听不懂的藏族歌曲。一个中年藏民,很友好热情,一直找话和我攀谈,一路给我介绍沿路的风景,还掏出藏刀,给我割风干的牦牛肉吃。我尝了尝,真习惯不了那种味道,难以下咽。可是我还是很感谢他,在我没尝上那口牛肉的时候,我的口水直在舌头上打转。我很快把那块牛肉吞了下去。那个藏民朋友看我的样子说,吃干牛肉要慢慢地嚼。我就又伸手要了一块,细嚼慢咽了起来,确实,味道有些变了。
我在那儿打瞌睡,间或欣赏一下窗外的横断山风光。这里山脉高耸,挺拔秀丽,一望无际。在翻越大雪山丫口时,藏民们都欢呼一声,我也不懂其意,反正也跟着一块高兴了起来,随着车的一路盘旋,我的心一直悬着,这时踏实了好多。
从香格里拉到乡城这段路,是全程的碎石子路,路上又多有塌方、泥石流,经常断路。我的运气还不错,途中只遇到一起滑坡,而且很快就排除掉了。车过乡城,因时间紧迫,我没作停留。乡城的山,大多很贫瘠,远远望去,光秃秃的。半山腰上,点缀着一簇簇藏民雪白的房舍,煞是好看。等我到了稻城,才知道,原来香格里拉、乡城和稻城藏民的房子都不一样。各有特色。香格里拉藏民的房子是用砖和水泥筑成的,显得豪华有气派;乡城藏民的房子是用黏土夯成的,一律都涂成白色,而且大都建在半山腰,无遮无揽,在高原通透的阳光的照射下,分外漂亮。这里简直就是摄影者的天堂。
汽车一直沿着桑堆河谷前行,路也平缓了很多,我知道稻城就要到了。这里的藏民居也有了很大变化,稻城的藏民居是用青石板垒砌而成,墩实而大方。
我的那位藏族朋友邀我到他家去住,我高兴地接受了,于是我有了机会接触普通的藏人家。
稻城属康巴藏族,普通人家的住房一般为2~3层的楼房,建筑呈方形,宛如古代城堡;大多倚山临水,以石砌墙,墙里不用打木桩,却能砌得光洁、严整。房内结构布局合理,显得宽敞。他们家家都带有一个大庭院,庭院的墙上种满了各色的花。他们的居室一般都很宽敞,专门布置有供奉神佛的经堂。经堂宽敞华丽,彩绘彩雕的巨大佛龛占去了几乎整面山墙。经堂内供奉着祖传的唐卡、法器和高僧居留后留下的吉祥信物。经堂是藏族人家的神圣之地,贵客光临,一定要先到此处顶礼膜拜,烧几柱高香。这些我一概不懂,事先在书上了解的一点,这时也全做不来。主人摆摆手,就全免了。
他们的居室、客厅大部分都是彩绘装饰,异彩纷呈,就连横梁、天花板上都布满了彩绘图案。勾金描银的藏式柜、桌,镶珠嵌宝的铜壶、金佛。
主人端上奶茶,我一进入藏区,第一个便是接触的奶茶,已经喝习惯了,还有些上了瘾,我大口地喝起来。主人非常高兴。我说喝茶没关系,糌粑可吃不了。主人说不给我做青稞糌粑,要给我做玉米的。
一直向往着稻城,今天真的和它贴得这么近,能感受到它的呼吸。
稻城,人称香巴拉,也称它为最后的香格里拉。英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在他的小说《最后的地平线》中,对香格里拉的描述,为人们创造了一个追求自然、追求和谐、追求诗情画意境界的天堂。人们一直在寻找着香格里拉,不是希尔顿的香格里拉,而是人们心灵与自然和谐共振的香格里拉,那是人生与自然融和的绝妙佳境。而现在人们视野里的稻城,一定就是被希尔顿称奇的那个美丽的地方。日本的一个摄影家两度来稻城,依其稻城的美丽,征服了全日本,而摘取了日本摄影界最高的桂冠。中国的摄影家们,没有不对稻城情有独钟的。摄影家以其慧眼,感知着香格里拉的迷人风采和令人销魂的神韵。每每我在影集上翻到稻城的图片,我都要凝视很久,如醉如痴。
我来到稻城,时间有点过早,才是9月初,因为行程安排只得如此,正赶上稻城的雨季,8、9月份,这里几乎天天下雨,只有等到10月,稻城才能展现其迷人的秋韵。
尽管如此,我还是感受到了香格里拉的媚处。
稻城县城金珠镇很小,仅仅一条丁字街,半个时辰便可以走完。在藏民朋友家住了一晚,不愿过多地打搅他们,我便搬了出来。找了几家住宿的地方,均令人失望,最后勉强在县宾馆住下。准备去亚丁,稻城景区最核心的地方。无奈下雨,我只得在旅馆里留候。夜里,又是雨声大作,令人难寝。我车已订了,不管天气如何,早上5点,我都要赶往亚丁。近几天,我睡眠很少,每夜只睡两个小时的觉,一点不困,据说是一种高原反映症状:亢奋症。睡不着,便整理笔记。听着窗外的雨声,捱到时辰。出发的时间到了,司机准时到客栈接我们。到了稻城,我便结识了几位朋友,准备一起进入亚丁。其中有一位长者,年已六旬,刚刚走完藏新线,经阿里到拉萨,然后走川藏线,来到稻城。我很钦佩这位老人。
无缘见神山
第六部分最后的香格里拉—稻城(2)…(图)
雨还在下,我们准时出发。夜里的雨很大,路上铺满了滚落下来的石块,有些竟有磨盘那么大,好在我们的车能够绕过去。有些就绕不开了,只得几个人下来,把它移开。司机很担心我们能否到达目的地。在到了木拉垭口的时候,司机告诉我们,路途已经过了一半了。树在路边的一块蓝牌子标示着,垭口的海拔高度是4513米,只觉得非常寒冷,窗上都结满了哈气。司机停车擦窗,我看见路边有藏马鸡在移动。我刚想取出相机,它们已经跑远了。
费尽周折,终于到了日瓦,雨依然下个不停,雾还在山坡上蒸腾。真有些时运不济,我们还是决定冒雨去亚丁,因为我们没有过多的时间在此耽搁。
到了亚丁,那些租马的藏民围着你,非要你租他们的马不可,我决计徒步。在这儿,我遇到两个年轻人,一男一女,他们是在网上贴的网友,一个福建,一个广东,已经结伴行色匆匆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