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中国红色旅游 >

第11节

中国红色旅游-第11节

小说: 中国红色旅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部分钟灵毓秀的宝地—灵川(3)

    江头洲村不仅以渊源的文化、仕宦风范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让世人羡慕,更有明、清两代,风格炯异,规模宏大的民居建筑群,引人瞩目。那些古屋、古祠、古楼、古院、古巷、古渠、古桥、古井、古碑等风采依然,精湛的工艺和文化底蕴的深厚,尽显其中。    
    神形兼备公象山    
    在桂林,看了象鼻山,原来以为她很孤独,其实不然,到了灵川,我才知道,这里有她的终身伴侣公平象山。公平象山在灵川的赋有“小桂林”之称的公平乡境内,人们说它是公象,而在桂林长饮漓江水的那只,是母象。我要去睹一睹这只公象的尊容。    
    由县城出发,我本应乘坐开往岩山镇方向的班车前往,但由于获取的信息不准确,结果害得我中途转乘了两次班车都没有到达目的地。    
    下车时司机告诉我,顺着这条路直行,走一段路就到了。这一段让我足足走了一个小时,忽是傍山而行,转瞬又是田间小埂,路上的泥土也由于长时间的干旱而蒙上一层厚厚的浮土,双脚走过便会留下深深的印窝。趟着土路前行,不能走快,但时间有限又不敢慢行,看看山野四周间空无一人的样子,行在难耐的路上,还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还好,走了半个多小时的时候,总算迎面碰到一个路人,见我背着包,又带着三脚架,好奇地问:“是探险的吧?”听他如此一说,我心里也好笑,于是回答:“是。”我继续走着,眼前仍是朦胧的远山和片片田野。我想像着难得一见的公象山。听人讲,这里的公象山和桂林漓江边上的母象山,原本是一对恩爱夫妻夫妻,只是一个钟情漓江水,一个留恋岩山风光,而使它们终生分离而又无恨无悔。传说中的故事美丽动人,让我萌生一种意念:我要用自己脚下踩出的艰难足迹,为它们连接一条相见之路。    
    想着,走着,忽然我的眼前一亮,那就是公象山!我煞是高兴,费尽周折,我终于走到它的身边。    
    硕大的一块岩石,独自横躺在一片田畴之间,经千百年的风化,使它形成了一座形与神均酷似大象的石山。站在这高50米,长200米的石象前,我觉得自己是那样渺小。我由远及近,又左又右地看个不停,真是太像了!那健壮的体态分明显示着它那雄性的浑厚,它背靠青山,眼前的一片沃野,正翻滚着金黄的稻浪,它静静地卧于其间,好像真似无怨无悔。看过漓江边上的那座举世闻名的象鼻山,再看看眼前的这座神态一模一样的公平象山,感到天公的造化真是太神奇了。    
    畅饮漓江——大圩镇    
    午后,我从桂林坐车,赶往灵川的大圩古镇。桂林的朋友听说我要去灵川,便告诉我,去灵川,要先看看大圩。于是我就从桂林直接乘上了开往冠岩的班车。班车正好经过大圩。大圩古镇位于桂林市东南18公里处,距灵川县城30公里,地处漓江中游的东岸。三地正好形成一个三角区。车行20分钟,我便到了站。古镇离路边还有一公里的路程,我很快就走到了。    
    午后斜阳,辉映着古镇。镇上静悄悄的,不见人影。光滑的青石板路面,闪着白光,似乎还保留着昨日谁走过的印痕。时间仿佛凝固在了昨天,正是我所要寻找的历史的陈迹。我在大街上走着,不忍心去打搅它,轻轻地翻着古镇的历史。从那些古道、古巷、古街、古房子上,就能看出,这里曾是一片繁华之地,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大圩古镇,北通湘、赣,南达梧、穗,很早就为桂林东郊的商品集散地。叫过长安市、芦田市,通称大圩。北宋时已是商业繁华集镇,明清时更为发达。明初诗人解缙有诗曰“大圩江上芦田市,百尺清潭万竹围,柳店积薪晨昏后,壮人荷叶裹盐归”。古镇清时就做了桂林东乡的“水陆码头”,我沿街数了数那些古码头,不下十来个。抗战时期,虽说有战乱,这里依旧繁华,有“小桂林”之称。在宋、明、清各代,云集在此的商人就陆续修建会馆,名气大的有广东、湖南、江西会馆。到民国初期,大圩已形成8条大街。沿江一带的码头也更加繁忙,有“逆水行舟上桂林,落帆顺流下广州”之说。铺面商号有了“四大家”、“八中家”、“二十四小家”之称。    
    


第三部分钟灵毓秀的宝地—灵川(4)

    走在青石板铺就的路面上,望着那些深宅大院,你将做何感想,那些高祖庙、清真寺、祠堂、二进、三进的大宅门,曾容纳过多少忙碌的身影。长约1公里的青石板街、河卵石拼花的道路,依旧古香古色。街区之间的隔火墙,沿街骑楼,可装可卸的木结构铺面,都在等着你的造访。镇内万寿桥上,已落满了荒草,更显着它的沧桑。这座始建于明朝,重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的单拱石桥,静静地躺在马河与漓江的汇合口,桥体稳健而古朴。这里曾是“刘三姐”的对歌台,电影《刘三姐》的很多镜头,都拍摄于此。近年来,在古镇拍摄的电影、电视剧就有十几部。    
    我希望古镇还保持着它的原样,历史的灰尘就是金子。    
    在古镇上,除了古迹,还有许多名人的活动遗迹,向你展示着它的春秋。当年孙中山北伐时,到桂林设立大本营,就是在大圩塘坊码头起的岸,并在江边扎台,发表演说。灵川最早的中共组织——中共桂林东乡区委员会和中共毛村支部,就是1928年8月在大圩建立的。    
    站在古镇隔漓江望去,是美丽的毛洲岛,从高空俯视毛洲岛,你会看到它酷似我国的宝岛台湾岛。在毛洲岛的磨盘山下,还矗立着一座清末抗法、抗日名将,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墓碑。    
    看过大圩,你可以去附近的其他旅游区一游。    
    古东森林旅游区,位于大圩镇南,大圩至草坪公路8公里处,漓江外事码头对岸,距桂林市25公里。古东瀑布溪水清澈,四季不枯。瀑布共分13级,全程度落差90米。平均宽度为20米。古东森林瀑布群旅游区,森林覆盖率达96%,林区内古木参天,红枫诱人。藤缠树,树缠藤,野趣横生。景色诱人,鸟语花香,令人神清气爽,是距桂林市区最近,面积最宽,瀑布最具特色的一处森林公园,也是登山探险、寻幽探密的佳境。    
    海洋银杏林位于灵川县海洋乡境内。林区有银杏树100万株,一簇簇、一排排、一片片,植于秀丽的田园村舍旁。最大的“白果王”树高达30米,树干需6人合抱。每到深秋季节,微风轻拂,落叶缤纷,一片金黄。沐浴着纷纷雨下的落叶捡拾白果,会给你增添无限情趣。像如此这般的银杏林区全国罕见,是大桂林旅游圈最具特色的旅游景点。    
    贴士:    
    交通    
    1。灵川县位于桂林市北14公里,漓江、322国道和湘桂铁路横贯全县,交通十分便利。距桂林火车客运始发站8公里,距桂林两江国际机场30公里。青狮潭省级度假区位于县城以西19公里。广西四大古镇之一的大圩古镇位于桂林东南方向18公里。目前新开发的金山岩旅游区和古东森林瀑布群景区,位于大圩至冠岩公路沿线,漓江外事码头对面。游客可直接乘船至大圩古镇,或由陆路抵达。    
    2。去长岗岭村,目前灵川县城内没有直达车,需要在县城包车去,一般价格在90元左右,车行不足90分钟。由县城到长岗岭要经过灵田乡,这段路好走,也有班车直达,柏油路面,30分即可到;接下来往长岗岭这段路目前实在不好走,一路黄土飞扬,再加上盘山路,说是17公里,但走了近1个小时。早晨出发时,因为我走的早,路上的尘土在湿气的作用下飞的不算高,中午过后,待我返程时,干燥的黄土路上,只要有车一过,就会飞烟滚滚,瞬间让人没了视线。不过以后会好的,听村长讲,乡政府已有了修路计划。    
    由桂林也可到长岗岭,有班车,在灵田乡我见过由那里开来的班车。我没走过,不知路况。    
    3。如果只去公象山,一定要在县城坐直达岩山方向的车到达,其他线路最好不坐,这样坐方便。路程1小时,票价5元,每半小时一班车,如下午去玩,建议在4点半前坐上返程车,再晚,怕是没车了。    
    4。由桂林去灵川县,要在桂林市乘1路车到北极广场,在那儿坐去灵川的汽车,票价2元5角,车程半小时。灵川县城到九屋镇,早7点到下午5点,每10分一班车,票价3元,非常方便。下车前行500米即到江头洲村。    
    住宿:大多是招待所,没有星级宾馆。武装部招待所在县政府所在街道上,节假日标间价180元,一般时间60元左右;计生局招待所也在这街道上,节假日同上,一般时间40—50元。住宿条件很好。    
    景点门票:    
    古村落不收门票,但是进“爱莲祠”要收一些钱,作为捐赠,依个人可多可少    
    特色饮食:灵川狗肉,值得一品。它以其独特的选料和烹饪技巧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味,曾获得过中国民族文化博览会“最佳饮食文化奖”。    
    灵川清水鱼、清水鸡,也是很有地方特色的食品,如果不吝啬钱的话,不妨吃一吃。    
    


第四部分山水风采依旧—桂林(1)…(图)

        
    桂林山水,久享盛誉,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说。桂林山水淡雅、秀媚,浸透着一种阴柔之美,这里山清水秀,洞奇石巧。美丽的漓江为桂林铺展了一幅优美的画卷,令人留连忘返。桂林山水宛若中华大地上的一棵璀璨明珠。    
    红色印记:    
    红军长征曾穿越过桂林地区的兴安、龙胜,在这里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    
    桂香飘处,又见象山    
    我取道贵州进入桂林。一路颠簸,长途劳顿,但一进入桂林,一身的倦意,就被这山水如画的景色洗去了大半。    
    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果不其然,驻足在她的奇山异水间,你只是想光阴凝固,永远定格在这一迷人的画面。欣赏着远山近景,远山的朦胧,近景的秀丽,真是“画幅常留天地间”。你的感觉就是“山在城中,城在山中”,不知自己身处何方。    
    “桂林”,多好听的名字,单单这名字,就够人浮想联翩的。桂林因“玉桂成林”而得名,走在桂林的大街小巷的任何一个角落,你都能看到桂树的身影。每年的农历八月,金秋送爽,桂花也就随即盛开,宜人的花香满城漂浮,真是“芬芳丹桂满山城,花市端宜赐今名”。说来也巧,此次桂林之行,恰逢桂树飘香。坐在出租车上,听司机说,今年夏秋,桂林少雨,桂树的花期晚了许多,多开在了九月,他还说,桂花这花,到开的时候,不论你怎么盼,好像都不开,忽然有那么一夜,千树万树竞相开放,早晨一起来,会让你大吃一惊。听着司机的描述,大有“忽如一夜秋风来,千树万树桂花开”之势!    
    我坐在车里,抱怨着天气,因为桂林已有好久没有下雨,天空中弥漫着一股雾气,灰蒙蒙的,使人透不过气。司机说,这是在沤桂花,每当桂花开放的季节,都有几日这样的天气。听如此一说,我心想,那可真值得。说起桂树和桂花,桂林人都会滔滔不绝,显得很自豪,桂树作为桂林的市树,寄托着桂林人对美好事物的一片痴情。    
    桂林山奇,常常在阡陌纵横的田畴之中,孤峰突起,这是你在其他地方所见不到的。    
    桂林属岩溶地貌,三亿年前的地壳运动,让汪洋一片的桂林上升为陆地,曾沉积于海底的大量石灰岩,经陆地上的风化和溶蚀,最终形成姿态各异的峰林、幽深瑰丽的溶洞和神秘莫测的地下河。特殊的地貌结构,使桂林的山奇且峰秀。桂林的“两江四湖”(漓江、桃花江,桂湖、杉湖、榕湖、木龙湖)和众多的奇山异景,构成了天然的美丽画卷。    
    到了桂林,我想应该先去游览象鼻山,它是桂林山水的象征。    
    象鼻山又称象山;位于漓江与桃花江汇流处,海拔200米,高出江面50米,长108米,宽100米,山体占地1。3万平方米。山形酷似一头巨象伸长鼻临江汲水,而得名。漓江和桃花江的水静静地淌着,清澈透明,象鼻山的山影倒映在水中,我感觉象鼻山马上要走上岸来,是不是耐不住万年的寂寞,要到桂林城里转一转,足现出它的一副憨态。看上去,象鼻山奇特而逼真。清代工部郎中舒书在《象山记》中曾这样描述说:“粤西之奇以山,粤西之山之奇以石,而省城相对之象山,则又其奇之甚焉者。”象山的神奇,首先是形神毕似。    
    难怪人们常常这样形容它:“象鼻分明饮玉河,西风一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