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语文-第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冒”字怎样写?潘金莲说错了哪个字,而惹得武松起了杀心?……
王佩,网名红心杀手,2000年以一篇《猪。 》一举成名。他和其他“三大杀手”倡导的“黑通社”写作方式,被公认为是“网络搞笑文学的先锋”。曾编写了一份名为《语文运动报》的试卷,一大作用就是打击了理科生的傲气,唤起了文科生的专业荣誉感。因为“小报”上考的题目,对文科生来说差不多是常识,对理科生来说确是巨难的问题。后在《新京报》连载“语文运动”专栏,广受读者好评,《正版语文》即该专栏的结集和升级版。
中国电影出版社 出版 作者:王佩
/* 标题 */
正版语文
/* 目录 */
本书《正版语文》是怎样“诞生”的?
决不宽恕“你”
分特、崩溃、凝固
素面朝天
风景命名学
“笔记本电脑”――最蹩脚的命名
“被”字泛滥
找骂的标题
敢说你识字?
写手、文人、文化人
编剧吐血了
有趣与无趣
山东人的幽默
甲A暴力语言学
姓名谐音的烦恼
窈窕淑女与中华佳丽
请勿“大变”
害人的成语
讲点逻辑
广告公案
哑巴英语
没事干?编百科全书啊!
老板满街走
闹了半天
110为什么读作〃幺幺零〃?
“大爷”的来历
后花园里的方言歧视
写检讨
做梦也想不到
国家地理,谁的国家?
京剧的改词
现代汉语标准文本
宋美龄姊妹几个?
电视剧呀,求你饶了我吧!
变态语文试题
年终总结
汉字是象形文字吗?
歌词为什么会有歧义?
略谈标语和口号
新闻中的“废词”
“不必要”的麻烦
说“秀逗”
“钱锺书”是谁?
二人转语言的变迁(或:二人转怎么啦?)
当狗变成“犬只”
普通话产业
成语中的“三”惹谁了?
为什么是春树?
“本地化”沙尘暴
写作软件
“想象”是黑社会卧底?
禽流感如何能狙击?
“拥趸”是什么玩意?
面试很重要吗?
以讹传讹
程序员的语言
歌词翻译
倒霉
朱门酒肉,香还是臭?
说“玉”
Google害人
“惊天发现”
“惟一”的规范
语境
造梦的文字
龙马精神
为“英雌”复活叫好!
营利?盈利?赢利?
从鹅毛笔到电脑写作
面对镜头说话
运动啦,运动啦!
笑话公式
快乐赏球
“双抢”抢什么?
谁是你阿姨?
“苦主”真命苦
为什么冒充杭州人?
小方言土吗?
玫瑰,能铿锵吗?
玫瑰,当然铿锵!
词典市场秀
不用“某”能死啊?
语文原子弹
说贼
德语改良,越改越凉?
“台”字的误会
汉字会亡吗?
VS是个什么东西?
网络说“客”
“博客”有毛病
一步不让
一直以来
“林荫道”还是“林阴道”?
短信小说
大胆“演绎”
无聊的沙发
中医与汉字
外来词怎么译?
“蜡梅”考证记
不要太好哦!
忽然硕士
网名种种
夸富
1980年代
谁来拯救我的手机?
一粒进球
闲看标语
电影字幕
“COSPLAY”的中文译名
开会
歇后语作业
骂人宝典
网上枪手
用英语教数学?
说“抽”
“不知道”与“知不道”
歧义与扯淡
永不结束的语文运动
/* 1 */
本书《正版语文》是怎样“诞生”的?
王佩,网名红心杀手,《新京报》和新浪网专栏作家,编剧,现任某新锐报纸副总编。1999年与朋友创办黑板报网站和《黑板报文艺》电子周刊,鼎盛时期订户曾达12万人。2000年以一篇《猪。 》一举成名。他和其他“三大杀手”倡导的“黑通社”写作方式,被公认为是“网络搞笑文学的先锋”。从2001年开始投身报业,并成为专栏作家,作品散见于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社会科学》、《新京报》等国内近百家媒体。2002年他与张广天编导的央视《3·15晚会情景史诗剧》,第一次将一出完整的先锋戏剧呈现在电视观众面前。自2003年11月份始,在《新京报》连载“语文运动”专栏,广受读者好评,《正版语文》即是该专栏的结集和升级版。
王佩:《正版语文》的前身是《新京报》语文运动专栏,语文运动专栏的前身是《语文运动报》。2003年夏天我忽然心血来潮,在网上编写了一份名为《语文运动报》的试卷。这份试卷是出给理科生做的。《语文运动报》的一大作用就是打击了理科生的傲气,唤起了文科生的专业荣誉感。因为“小报”上考的题目,对文科生来说差不多是常识,对理科生来说确是巨难的问题。比如:“冒”字怎样写?潘金莲说错了哪个字,而惹得武松起了杀心?
2003年11月11日,《新京报》创刊了。“负责报道一切”的《新京报》编辑找到我,建议我开一个专栏,跟“语文运动”有关。我当即答应了。我在《新京报》的专栏,前后共写了8个月,累计120篇,共约10万字。
写而优则专栏,专栏优则出书,这好像是国内写手的必由之路。去年年底,一个出版商找到我,建议我把语文运动结集出版。出版商觉得“语文运动”这个名字不好,听上去有“文革”遗风,所以才改成了现在的书名———《正版语文》。
《正版语文》是一本倡导怀疑的书新京报:《正版语文》这个书名有什么含义吗?
王佩:我知道自称“正版语文”非常大言不惭,但至少我在朝“正版”的方向努力,也就没有反对。我理解的“正版语文”就是回到《说文解字》、回到汉语的语言规律,回到现代汉语标准文本上来,有所突破,有所创新。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继承继承再继承,刷新刷新再刷新,思考思考再思考,寻根寻根再寻根。”
新京报:你觉得这本书有什么特点?
王佩:《正版语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脑子不进水。针对身边出现的各种语文现象、生活中冒出的各种新鲜词语,我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正本溯源,从辞书中、经典中找寻其出处,再放到汉语的语言习惯和常识中去考察。
比如,现在中小学生教科书中,“腊梅”不用了,改成“蜡梅”,这种改法有什么依据?我查了《国语辞典》、《礼记》、《中国梅花图典》等书才找到答案。还有北京话里的“大爷”,我也是经过了多方的调查思考后,得出了一个假说式的结论。
《正版语文》是一本倡导怀疑的书,我蔑视“规范”,也不迷信什么专家,凡是觉得不合理的地方,一定要研究个仔细。
如果说有什么遗憾,遗憾有两点:一是文中还存在一些硬伤,有知识性的错误;二是文风还不够尖锐。这么多年在媒体圈里浸淫,让我渐渐丧失了童真。有些话绕来绕去,说得不够斩钉截铁,有些世故圆滑。
新京报:汉语和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现在“国学”在一些人群里很受推崇,你也推崇吗?
王佩:现在国学似乎有大行其道的趋势。有些地方在组织孩子们读经,我知道有些牛人现在在学中医。国学逐渐时髦起来。我对国学不感兴趣,因为太高深,太难学,人一辈子皓首穷经也学不完。我只对鲜活的现代汉语感兴趣。
内容基本原创,也有进料加工
新京报:《正版语文》这本书的内容形式,是不是你的首创?
王佩:《正版语文》的内容基本上原创,也有一些进料加工。《正版语文》的素材来源基本有三种:一是身边捕捉到的语文现象或者语言故事,这方面素材大概占全书的70%以上;二是一些语言论坛里的热门话题;三是观念先行,我先入为主地接受一些语言学者的观点,再配上故事,加以引申。形式上倒没什么创新的,专栏不都是这么写嘛。把道听途说的故事,编排到自己或者朋友身上,最后来个含蓄隽永的结尾。
网络将推动汉语的伟大复兴
新京报:网络作为载体,给你一个便捷发布文章的机会。你觉得网络都带给你什么?你怎么看待网络给汉语带来的变化?
王佩:网络给我的东西太多了。上个月,我们组织了一次“网络改变命运”的聊天直播,一些著名的写手、作家都去了。网络对搞文字的人来说其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过分。网络还有一个很大的作用,就是学习和研究。网络打破了知识的私密化和“巫术化”,成为人人得以共享的资源。
网络给汉语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没有网络的时候,生活中有许多语言关照不到的死角,我们甚至不知道怎么谈论性生活,只能说“干那事”。现在有了网络,生活的一切角落都被语言的阳光普照。网络将推动汉语的伟大复兴,我相信。
我的理想是做一个“士”
新京报:专栏在新京报刊登时,许多读者都很喜欢,也有人对你文章里的观点提出过异议,其实有些问题是学术界也没有定论的事,而你下了个结论,有没有考虑过自己的结论也不一定对?
王佩:“语文运动”专栏在《新京报》开办以来,我经常会接到在北京的朋友们的电话。他们说,每天花一块钱买一份《新京报》,就是为了看我的专栏。
当然,我也收到过读者的Email和来信,对我的文章提出过批评。我觉得最大的遗憾就是批评太少了。我文章中讨论的一些问题,有的是语言学界争论多年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在我眼里,这些问题的答案并不那么难找。现在很多搞学问的人,在学问里掺杂了很多与学术无关的东西,比如门派之见、个人或者导师的面子问题,当然还有经济利益。我是草根阶层,一辈子也混不进学术圈,所以没什么顾忌。我的理想是做一个“士”。按照《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推十合一谓之士”,“推十合一”说白了就是IQ不低,脑子不要进水。
/* 2 */
决不宽恕“你”
文/王佩
北京人说话讲究客气,两个人说话,喜欢称呼对方“您”。前些日子,我到参加了一个剧组,组里有位剧务,是地道的北京人,动不动对我以“您”相称。终于有一天,我忍不住了,对他说:“哥们,以后别说‘您’,说‘你丫’行吗?”
中国其他地方,虽然没有动辄说“您”的习惯,但在需要客气的场合,也不直接说“你”,而是称呼对方的姓氏加职务。比如在商场上应酬,一般都这样敬酒――“刘总,为了我们的合作,干一个。”如果换个说法,生意很可能就泡汤――“想不想做生意呀?想做,你就给老子干了!”
如果搞不清对方的职务,称呼“老师”是最保险的,这一招在文化单位里最为灵验。就拿我所在的报社来说,任何人都互称老师,在食堂吃饭的空,就能遇到20多个喊我“老师”的人。倒不是咱桃李满园、德高望众,对此我的好朋友阿吴老师有个精辟的论述,他说――“任何移动的物体都可以称之为老师。”
虽然是个物体,但最好还是叫他/她/它老师,“你”就一个字,我不说一次,因为在历史上、生活中,有很多因错说了“你”这个字而倒霉的教训。
老师,您知道武松为什么要对潘金莲起杀心吗?
《水浒传》第23回,潘金莲设宴款待武松,席间多般挑逗,武松都没发作。为什么?因为,潘金莲一直用尊称“叔叔”。“叔叔冷啊?”“叔叔请烤火。”“叔叔满饮此杯。”只怕叔叔口头不似心头。”就这样连叫了12声叔叔(从全书来统计是第39声叔叔)之后,潘金莲以为时机已到,说出了惹来杀身之祸的那个字。
“你若有心,吃我这杯残酒!”
千古绝唱!
您猜怎么着?书中写道――
武松劈手夺来,泼在地下,说道:“嫂嫂!休要恁地不识羞耻!〃“倘有些风吹草动,武二眼里认得是嫂嫂,拳头却不认得是嫂嫂!”
假如潘金莲不说“你“,那结果可能大不相同。“叔叔若有心,吃嫂嫂这杯残酒!”武松说道:“嫂嫂!休要学那潘巧云(木子美)!这杯残酒,全当是大哥饮过,武松吃了便是。”忽然有一种力量,让潘金莲泪流满面,她放下砒霜、回头是岸,万语千言、千言万语在她嘴里化成一句话――
“叔叔,老师!”
/* 3 */
分特、崩溃、凝固
文/王佩
如果你经常光顾大学的BBS,你会经常看到三个词――分特、崩溃、凝固。分特,英语FAINT的音译,就是晕倒的意思。当你遇到一件特荒诞的事,致使你的大脑瞬间缺氧,那么你就可以说“我分特”。
我的朋友忍痒有一天走在大街上,就这样分特了一回。几个杭州美眉看到身边开过一辆宝马